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伯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伯劳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位于灵山县境南部,南与合浦县钦南区相邻,西与陆屋镇三隆镇、那隆镇3个镇接壤,东北与武利镇文利镇相连伯劳镇总面积389.31平方千米,2013年末,下辖1个社区、21个行政村,总人口103880人(2017年)。2013年,该镇实现农业总产值6.97亿元,工业总产值7.05亿元。伯劳镇地处低丘陵地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雨水充沛,盛产柑橙、三华李、芒果、香蕉等农特产品。[1]

中文名称: 伯劳镇

外文名称: Bolao Town

行政区类别:建制镇

所属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

下辖地区: 1个社区、21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伯劳社区

电话区号: 0777

邮政区码: 535429

地理位置: 灵山县南部

面 积: 389.31平方千米

人 口: 103880人(2017年)

方 言: 灵山话、客家语等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桂N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今伯劳镇属武利练。

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伯劳乡。

解放后,1957年9月,撤区并乡,由伯劳、邓阳、学隆等7个小乡合并为伯劳乡,驻地伯劳圩。

1958年8月,成立伯劳人民公社。

1984年9月,撤销人民公社,复称“伯劳乡”。

1994年1月1日,撤乡立镇,改称伯劳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伯劳镇辖伯劳村、碑肚村、邓阳村、伯凤村、大路村、新禾村、彭屋村、万利村、淡屋村、盆山村、六槛村、宦楼村、燕坪村、新民村、薄竹村、木棉村、平心村、良坪村、灵塘村、山塘村、红坎村等21个行政村和伯劳社区1个社区,镇政府驻伯劳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伯劳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南部,南与合浦县、钦南区相邻,西与陆屋镇、三隆镇、那隆镇3个镇接壤,东北与武利镇、文利镇相连,全镇总面积389.31平方千米,镇政府大致位于北纬22°06′,东经109°06′。

地形地貌

伯劳镇地处低丘陵地带,一般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地表坡度较缓,地面总体上崎岖不平。

气候特征

伯劳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年平均气温24℃,全年无霜期达348天,年降雨量1700~2100毫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伯劳镇主要矿产资源有铁矿。

森林资源

2010年末,伯劳镇实有林面积17.68万亩,其中松类8.81万亩,森林覆盖率46.48%。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103880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另有壮族人口534人。

经济概况

综述

2013年,伯劳镇实现农业总产值6.9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59元;工业总产值7.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7亿元;财税收入2247万元。

农业

2013年,伯劳镇有耕地面积6760公顷,农业总产值6.9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59元;水稻种植面积4334公顷,粮食总产量2.47万吨;年末有林面积1.30万公顷;水果面积4762公顷,总产量10.67万吨,其中香蕉4.38万吨、柑橘3.57万吨;生猪存栏3.05万头;家禽存栏54.17万羽;肉类总产量4856吨;水产品产量2054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木薯、蔬菜、香蕉、柑橘等。特色农业经济有奶水牛、养蛇、中药材等。其中,奶水牛存栏2085头,奶产量2449吨;人工养蛇33万条。

工业

2013年,伯劳镇完成工业总产值7.05亿元,以造纸、陶瓷、建材、淀粉等行业为主;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个,产值1.12亿元。

商贸

伯劳圩是伯劳镇主要商贸活动的集散地。解放前,受工农业生产条件的限制,物质生产匮乏,市场贸易萧条。20世纪50~60年代,供销合作社、食品购销站、药材购销站、百货商店等一些集体商业和国营商业相继成立。1994年,全镇有个体工商业594户,从业人员713人。主要经营日用百货、针织品、副食品、糖烟酒、餐饮、修理等。2010年,全镇有综合市场1个,设有肉类、蔬菜、禽蓄、成衣等专业市场。2013年,该镇有集贸市场2个

社会事业

城镇建设

解放前,伯劳圩仅有3条长约100米、宽约3~5米的街道,房屋为砖木结构平房,无任何公共设施。解放初期,城区面积约38公顷。至2010年,伯劳镇镇区占地面积达200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0公顷,街道总长达2000多米,街道路面基本实现混凝土硬底化。

文化艺术

解放前,伯劳地区民间文化活动主要有舞狮、舞龙、唱山歌、唱采茶等,一般都是在节庆时才进行。解放后,1953年,电影开始进入圩镇放映;1959年,建立人民公社广播站(1994年改称广播电视站);1977年,部分大队建立有民办电影队;1979年,公社成立文化站。俱乐部、录像厅等娱乐场所相继出现。1993年,建立电视转台及卫星地面站接收站。之后,有线电视由圩镇扩展到农村。至2010年末,全镇有5个村通了有线电视。

教育事业

民国元年(1912年),伯劳陈氏家族捐资创办伯劳私立私塾小学(今伯劳镇中心小学前身)。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秋,创办伯劳私立初级中学(今伯劳中学前身)。解放后,全乡各行政村均办有小学,并先后成立伯劳初级中学和伯劳高中。“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大队均办有初中,部分大队办有高中(1983年,所有队办初、高中停办)。1997年,全镇“两基”教育通过自治区级验收。2008年,伯劳中心小学通过自治区级达标验收,达到国家小学二类标准。2010年,全镇有学校24所。其中小学23所,在校学生11464万人,教师436人;中学1所,在校学生4069人,中学教师147人。幼儿园、托儿所6所。2013年,伯劳镇有小学23所,在校学生9174人,教师435人;中学1所,在校学生4012人,教师164人;幼儿园、托儿所24所。

医疗卫生

1957年9月,伯劳乡卫生院建立,各行政村也相应建立有卫生站。当时,乡卫生院医疗设施非常简陋,职工仅有5人,其中医务人员3人。20世纪70年代,开始配备30毫安X光机、心电图机等设备,并建立检验科,开展三大常规、肝功能等检查,可独立开展阑尾切除、疝修补和肠胃穿孔吻合等手术,医务人员增至13人。20世纪90年代以后,镇卫生院先后兴建了门诊楼、住院楼、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楼,购置了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胃镜、200毫安X光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体外碎石机、进口彩色B超机、十二导联心电图等先进医疗设备。2000年,镇卫生院通过国家“一级甲等卫生院”评审。2010年,全镇有卫生院1所,医生15人,病床70张;各行政村均建立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诊所,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达8.35万人。2013年,伯劳镇有卫生院1个,医生16人,病床75张,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8.92万人,全镇各村均建有医疗卫生室。

著名人物

陈发初(1881~1912),原名陈作启,伯劳圩人。清末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从事推翻清政府的民主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曾任广东省海康县县知事。民国元年(1912年)被异己分子杀害。时年31岁。杨光治,小名杨任为,号一均,伯劳镇平心垌人。1938年12月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著述甚丰。1993年10月获中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美国加州太平洋学院授予其荣誉文学博士称号。

交通

清代,灵山地区开通有伯劳至灵山县城驿道(即灵伯道)。1958年,灵伯道于武利连接209线国道,动工兴建武利至伯劳县道,全长16.3公里。2002年,钦(州)浦(北)二级公路竣工,公路从武利入县境,途经伯劳,贯穿镇境。伯劳镇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境内有省道S326线和县道X323线穿越。2010年,全镇公路里程共18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部分自然村实现了水泥路面硬底化。

风景名胜

邓阳湖农业生态旅游区位于伯劳镇东郊4公里处,距邓阳村委200米,东往武利镇10公里、灵山48公里、浦北50多公里,西距钦州市60公里。景区总面积160000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90000平方米。景区内景点有自然景物依托民间传说的三姑仰泳、梳竹探春、梅林野渡、三凤求凰、鹊桥偶渡;与神话故事相关的五雷报春、雷神潜踪;七月流火、学岭秋云、翠竹甘霖;还有与爱情相关的情侣游船、鸳鸯戏水等等。

视频

5月5日淩晨4时许,灵山县伯劳镇发生5车相撞的交通事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