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隆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隆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位於靈山縣中西部,距縣城35公里;南面與陸屋鎮伯勞鎮交界,西面與沙坪鎮太平鎮相鄰,東面與武利鎮檀圩鎮接壤,北面與那隆鎮煙墩鎮毗連。三隆鎮總面積141.15平方千米,2013年末,下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總人口69004人(2017年)。2013年,該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79億元,工業總產值12億元。三隆鎮地處丘陵地貌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氣候溫暖,盛產甘蔗,為欽州市糖料蔗生產基地。[1]

中文名稱: 三隆鎮

外文名稱: Sanlong Town

行政區類別:建制鎮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興隆社區

電話區號: 0777

郵政區碼: 535415

地理位置: 靈山縣西南部

面 積: 141.15平方千米

人 口:69004人(2017年)

方 言: 靈山話、白話(粵語)、客家話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桂N

歷史沿革

傳說過去由3戶農民建房經商,後來生意興隆發展成圩,故取名「三隆圩」。

解放前屬欽縣十一區管轄。

1949年屬靈山縣第四區。

1951年屬第七區。

1957年改稱三隆鄉。

1958年稱三隆公社。

1984年9月,撤銷人民公社,恢復鄉(鎮)建制,設立三隆鄉。

1994年,三隆鄉改稱三隆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三隆鎮轄興隆社區1個社區和金東村、大田江村、龍山村、關塘村、罩雲村、魯塘村、上樓村、石碑村、大馬村、下埠村、三隆村、石梯村、橫崗村、龍樓村、金西村、陳屋山村、蚌降村等1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興隆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三隆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中西部,距縣城35公里,離欽州64公里;南面與陸屋鎮、伯勞鎮交界,西面與沙坪鎮、太平鎮相鄰,東面與武利鎮、檀圩鎮接壤,北面與那隆鎮、煙墩鎮毗連;全鎮總面積141.15平方千米,鎮政府大致位於北緯22°16′,東經109°01′。

地形地貌

三隆鎮屬丘陵地貌區,一般海拔在200-500米之間,境內主要山峰有雞籠山、開峽山、橫崗嶺,其中雞籠山海拔400米。

氣候特徵

三隆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21.7°C,年平均降雨量1658毫米,無霜期為348天,只在冬春季節有間歇性寒流入侵。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三隆鎮主要礦產資源有石膏、錳、鈦鐵、泥興土、陶瓷釉料土、花崗岩、塗料等。

生物資源

三隆鎮境內森林植被以濕地松為主,還有紫荊木、梘木、火力楠等珍稀樹種。野生動物有貓頭鷹、白鶴、青蛙、山龜等。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69004人,民族以漢族為主。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三隆鎮農業總產值2.7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34元;工業總產值1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6億元;財稅收入1700萬元。

農業

2013年,三隆鎮有耕地面積5467公頃,農業總產值2.7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34元;水稻種植面積3293公頃,糧食總產量2.06萬噸;年末有林面積4235公頃;水果面積3380公頃,總產量2.64萬噸,其中荔枝4010噸;生豬存欄2.56萬頭;家禽存欄42.13萬羽;肉類總產量3957噸;水產品產量2043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甘蔗、木薯、莪朮、香蕉等;特色農業經濟有水奶牛、人工養蛇、蕃石榴、花心紅薯等。其中,水奶牛存欄537頭,奶產量445噸;人工養蛇8000多條。

工業

2013年,三隆鎮工業總產值12億元,以鐵合金、煙花炮竹等行業為主;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產值8.04億元。

商貿

解放前,三隆鎮每圩期趕圩的人數約2000多人。1992年後增建了香蕉市場、貿易中心、江北市場。市場商品有果蔬、糧油、禽畜、五金、家電、家具、成衣、布匹等,每個圩期趕圩的人數1~1.5萬人,貿易成交額50~70萬元。2008年,有個體商販2604戶,從業人員4520人,貿易成交額8500萬元。2013年,該鎮有集貿市場2個。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解放前,三隆圩僅有3條小巷子,寬4~6米,總長1080米,路面為碎石鋪成,凹凸不平,房子多為磚瓦結構的平房。解放後,城鎮的規劃和建設開始,其中「香蕉街」長300米,寬40米。1995年,有城鎮街道4條。2006年投資180萬元的新車站落成。2007年,在全鎮主要街道安裝了街燈。投資100萬元建設大馬工業集中區至陸屋鎮的水泥硬底化道路。截至2008年,全鎮共開發街道8條,總長2560米。其中「香蕉街」長300米,寬40米。至2010年,全鎮城鎮面積和集鎮人口提高到1.5平方公里和1.2萬人。

教育事業

解放前,三隆地區的教育較為落後,只辦有小學,沒有中學。1968年建立三隆中學,設初中20班,學生1500人,教職工82人。1972年設立三隆農中,有2個高中班,學生106人,教職工213人。1986年全鎮小學教育入學率、普及率、鞏固率、畢業率皆符合國家教育部的規定。1993~1997年,全鎮新建、擴建、續建鋼筋水泥教學樓19幢,宿舍樓4幢,總面積21927平方米,投入資金748萬元。小學入學率98%,鞏固率98.2%,畢業率95.1%;初中畢業率99.5%,鞏固率96%。1997年,經自治區驗收,「兩基」達標。2006年,全鎮考上靈山中學54人,考上縣實驗中學13人。2008年,共投資230萬元進行校園建設,其中建設教學樓2棟,建築面積1800平米。投資75萬元進行校園美化建設。2010年,全鎮有小學校17所,在校學生8292人,小學教師總數286人;中學校1所,在校學生3183人,中學教師總數126人。2013年,三隆鎮有小學17所,在校生6953人,教師313人;中學1所,在校生2750人,教師133人;幼兒園、託兒所17所。

文化生活

解放前,三隆民間在春節期間有舞龍、舞獅、舞白鶴等傳統文娛活動,其它節日如元宵節、三月三、端午節、嶺頭節等,則有鬧花燈、唱山歌、唱採茶、賽龍船、跳嶺頭等。解放後,三隆鎮先後建立了文化站、電影院、燈光球場等文體場所,經常組織開展文藝演出和籃球、象棋等體育活動。1994年開始安裝有線電視。2008年安裝衛星地面接收站1個,可收看電視節目36套,有線電視用戶550戶,電腦、寬帶網絡也得到普及。2010年,全鎮廣播電視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

醫療衛生

1958年,三隆公社衛生院成立,占地面積96平方米,有醫士1名、護士1名、藥士1名。1994年末,鎮衛生院建築面積增至1254.3平方米。1999年被國家衛生部認定為「一級乙等衛生院」。2004年全鎮開始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8年,鎮衛生院有醫療技術綜合樓兩幢,病床40張,醫護人員26人,其中主治醫師2人,醫士6人,護士18人,並配置有B超、X光、麻醉機、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等各種先進醫療設備,鎮衛生院門診量27270人次。全鎮17個行政村皆設有村衛生室。2010年,全鎮有55820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13年,三隆鎮有醫院、衛生院1個,醫生7人,病床49張;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6.8萬人;各村均建有醫療衛生室(衛生所)。

文物古蹟

榕樹塘老宅

榕樹塘位於三隆鎮北部關塘村境內,距縣城約50公里,距三隆鎮集鎮所在地13公里。榕樹塘發跡於清代,興盛於民國,為民國時期稱靈山「四大塘」之一,僱工眾多,富甲一方。該村的代表性建築物多建於民國初期,留傳下來的正門,為「大榕佬」家族所建,三進布局,青磚瓦房,具有典型的明清風格。

交通

清朝,靈城到陸屋的驛道途經三隆。民國二十年(1931年)修建的檀(圩)陸(屋)公路途經三隆境內,抗日戰爭期間為防禦日軍進攻將其毀壞,1951年春發動群眾修復。1961年10月,修建長6.5公里的三隆到龍山的沙土路。1969年三隆大橋建成通車。此後還修建了三隆到大田江的大田江橋、三隆至陸屋的深溝橋和滑石橋、三隆到罩雲的米利橋等橋樑。1991年,檀(圩)陸(屋)公路擴建為二級公路。1995年,三隆鎮有過境柏油公路1條,全長11公里,過境鄉村三級路1條,全長10公里,通村四級路6條。2008年,全鎮公路里程95公里,其中二級公路15公里,四級公路80公里。17個村委全部通了公路;完成三隆至關塘龍山路、三隆至大馬路、石梯至金西路、金東至龍門江、金西至蚌降路段建設,共20公里。三隆鎮對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境內有省道S310橫穿。2010年,全鎮村級行政道路硬底化達72公里,村村通水泥硬底化道路。

視頻

三隆鎮80歲撐拐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