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低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低熱(low fever)是一種常見的症狀,一般我們講的低熱是指體溫超過正常,但在38℃以下者。引起低熱的原因較多,要依據臨床表現,查清病因,審因論治。特別是對功能性低熱,要在排除器質性疾病的基礎上作出診斷。[1]

病因及常見疾病

感染性低熱

包括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如結核菌感染慢性膽道感染慢性腎盂腎炎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盆腔炎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竇炎、亞急性心內膜炎以及艾滋病病毒等。在感染性低熱中,以結核菌感染最多,其主要表現為午後低熱,還可能伴有咳嗽,乏力,夜間或睡醒後出汗等症狀。[2]

非感染性低熱

包括甲狀腺機能亢進症風濕熱紅斑狼瘡血液病腫瘤、藥物熱等。

其他原因

情緒不穩定、過度緊張等精神心理原因也會引起中樞的體溫調節紊亂,造成不明原因的低熱。

鑑別診斷

有些高溫作業的人,孕婦或女性排卵期,體溫可較正常略高,但如離開高溫環境或分娩、排卵後,體溫可恢復正常,稱為生理性高體溫,而非低熱狀態。長期低熱可見於許多原因,一般分為器質性和功能性兩大類,器質性的病因以感染最多見,如結核病、慢性局灶性感染、鏈球菌感染後狀態、慢性病毒性肝炎、全身性巨細胞性包含體病、梅毒等,非感染性的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風濕熱、紅斑狼瘡、血液病、腫瘤、藥物熱等。功能性長期低熱包括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原發性低熱)、夏季熱等,功能性低熱的臨床特徵是體溫比正常人升高0.3℃~0.5℃,不超過38℃,熱型有相對的規律:日間溫差不大(相差0.5℃),可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各項檢查正常,病人不因長期低熱而影響身體健康,這與器質性低熱可以鑑別,功能性低熱,主要靠較長時期的動態觀察,排除各種器質性疾病後診斷。[3]

檢查

血常規、尿常規、結核菌素試驗、痰液細菌培養、胸部X線片等檢查。

治療原則

因感染因素而引起的低熱,治療時應針對感染的病原體採取相應措施。而對非感染原因的低熱,應進行詳細的檢查,明確診斷,積極治療引起低熱的原發病。[4]

在低熱兒童中,有不少病例一時難以查清確切病因,可嘗試採用中醫治療。

視頻

多少度為低燒?低燒的症狀有哪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