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莱迪·摩克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佛莱迪•摩克瑞
原图链接 来自搜狗百科
佛莱迪•摩克瑞
原文名 Freddie Mercury
出生 1946年9月5日
东非坦桑尼亚
逝世 1991年11月24日
国籍 英国
职业 英国音乐家,皇后乐队(Queen)的主唱
知名作品 《Bohemian Rhapsody》
《We Are the Champions》

佛莱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1946年9月5日-1991年11月24日),英国音乐家,皇后乐队(Queen)的主唱。1946年9月5日生于东非坦桑尼亚。摩克瑞以高亢璀璨的音色与戏剧化的表演方式著称,他也赋有卓越的创作才华,写下许多皇后乐队的传世作品,例如《波希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我们是冠军》(We Are the Champions)、《Killer Queen》、《Somebody to Love》、《Don't Stop Me Now》等。 1991年11月24日,他死于艾滋病所引发的肺炎,在他公开自己病情(1991年11月23日)的仅仅一天后。

个人成就

他被称为“英国的第一位亚裔摇滚巨星”。 2002年,在BBC举办的英国人心中“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票选活动中,摩克瑞排名第58位。2006年,《时代周刊》亚洲版提名他为过去60年间最有影响力的亚裔英雄之一。他持续不断地被票选为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歌手之一。2005年,在美国电视台MTV2和杂志《Blender》组织的票选中摩克瑞被选为史上最伟大的男性歌手。 2008年,《滚石杂志》编辑把他列为“100名史上最伟大的歌手”第18位。2009年,在《Classic Rock》杂志的票选中他被选为史上最伟大的摇滚歌手。音乐指南网站Allmusic称他为“摇滚史上最伟大的艺人之一”,拥有“所有音乐中最伟大的声音之一”。 中文名 佛莱迪•摩克瑞 外文名 Freddie Mercury 国 籍民 族帕西人(印度波斯人)

个人生平

1946年出生在东非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上。父亲Bomi Bulsara,母亲Jer Bulsara都是帕西人,出身英属印度。他有一个妹妹Kashmira。父母从印度搬来桑给巴尔岛是为了获得一个收银员的工作。 1954年,八岁的他被送去就读一个位于Panchgani靠近孟买的寄宿学校——圣彼得学校(St. Peter's School)。小时候的他是个阳光且喜欢运动的孩子。尤其喜欢拳击,善用左勾拳。 在学时他组了一个学校乐团The Hectics,他是键盘手。当初的一个朋友形容他“有着诡异的将收音机里音乐在钢琴上重现的能力”。也是这时候,他开始自称“Freddie”。他在印度度过了他大部分的童年,与祖母和婶婶一起住。他在印度读完了中学St. Mary's (ISC) High School, 之后搬回桑给巴尔岛。 1964年,桑给巴尔岛革命爆发,17岁的他跟着家人逃避战乱搬离故乡,远到伦敦的Feltham定居。他进入了西伦敦的艾尔沃思工艺学院(Isleworth Polytechnic,现西泰晤士学院(West Thames College))主修艺术。最后,他在伊令艺术学院(Ealing皇后乐队Art College)取得了艺术与图形设计的学士学位(皇后乐队的标志是他设计的)。他之后一生都保持着英国公民的身份。毕业后,他陆续加入一些乐团,并在伦敦的肯辛顿市场(Kensington)卖二手衣服维生。他也在希思罗国际机场(Heathrow International Airport)工作。当年的朋友记忆中他是一个“安静害羞而对音乐有强烈兴趣的年轻人”。1969年他组了乐团Ibex,之后重命名为Wreckage,但这团没红。之后他加入第二个乐团Sour Milk Sea,然而在1970年初,这团也解散了。 1970年4月,他加入了由吉他手布莱恩•梅(Brian May)和鼓手罗杰•泰勒(Roger Taylor)组成,当时名为Smile的两人乐团。加入后,依照他的意思,团名改成了“Queen”,这也就是将在日后沿用数十年的名字。 他未来提到这个自己所取的团名:“我当然知道其中有同性恋的意味在,但那只是其中一面而已。”也大约在这个时候,他合法申请将自己改名为“Freddie Mercury”。

创作特点

皇后乐队的第一张精选辑《Greatest Hits》,也是英国史上销量最高专辑。其中17曲由他所写的有10曲:《Bohemian Rhapsody》、《We Are The Champions》、《Seven Seas of Rhye》、《Killer Queen》、《Somebody to Love》、《Good Old-Fashioned Lover Boy》、《Bicycle Race》、《Don't Stop Me Now》、《Crazy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及《Play the Game》。 他作曲的一个特点是融合了极丰富种类的音乐性。普通的钢琴曲、摇滚、重金属摇滚及迪斯科舞曲等等。这特点在《波希米亚狂想曲》中表现最甚。虽然其作曲音乐性复杂,但他曾提到自己几乎不太会看谱。他通常在钢琴上作曲。

歌唱方式

他的音域约横跨四个八度(F2-E6)。他平常说话的声音约落在男中音的范围,但他歌唱时却多将音域拉到男高音。曾和他合作制作专辑《巴塞罗那》的西班牙女高音蒙茨克拉特•卡芭叶(Montserrat Caballé)甚至如此形容他的歌唱方式:“Freddie和其他几乎所有摇滚歌手的最大不同处在于......他是在‘出卖’(selling)自己的声音。”他因而得到声带结节,这是后话。 表演者 他以戏剧化的华丽演出而闻名,也常被誉为流行音乐史上最70年代的Mercury 伟大的表演者之一。参加佛莱迪•摩克瑞致敬演唱会并与皇后乐队录制《Under Pressure》单曲的歌手大卫•鲍伊(David Bowie)这么形容他:“在所有演出层次达到戏剧化程度的摇滚歌手中,佛莱迪依然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人。”......“他超越了极限。我只亲眼见过演唱中的他一次,结果,确实就像传说中的,他是一个能将观众掌握在手掌心里的男人。”。 他最具影响力的演出之一是1985年温布利体育场举行的 “Live Aid” 援助非洲义演,观众约72000名。该演出在日后数十年中,不断被评为史上最伟大的摇滚乐演出之一。 生涯中他一共与皇后乐队举行了约700场演唱。皇后乐队演出的另一个特点是其规模——“我们是摇滚乐的赛西尔•德米尔(Cecil B. DeMille,美国电影导演,好莱坞元老之一),永远想把事情干更大,干更好。”。皇后乐队也是第一个在南美巨型竞技场演出的团体。

表演乐器

相对于许多乐手,他可说是非常不专精于使用乐器。虽然他写的曲中常有许多吉他弹奏的部分,但自己本身其实只有基本的吉他技巧,他提到关于吉他的使用:“我从来没去努力变一个吉他英雄,因为我根本不会弹他妈的吉他啊!”(I've made no effort to become a guitar hero because I can't play the fucking guitar!)。相对来说,他最擅用且从小学习的乐器就是钢琴,但他也并不看重自己的琴艺,且在1980年后,他在台上弹奏钢琴的频率也下降,因为他认为站起来在台上跑动与观众互动更为重要。

个人生活

1970年后,他与玛莉•奥斯汀(Mary Austin)展开交往。1970年代中期,因他开始了与PA唱片公司执行官David Minns的亲密关系,两人分手,但他始终将她视为一生中唯一的真正朋友。奥斯汀于2010年发表的回忆录中提到自己在摩克瑞重病时仍不断探望他,摩克瑞在死前也将自己的房产都留给了奥斯汀。David Minns多年后接受采访时说:“他(摩克瑞)追我,他是如此痴迷的人,同时也很甜蜜。”1985年,摩克瑞结识了他最后一任同性恋人吉姆•赫顿(Jim Huton),陪伴他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期。 1980年左右,他开始出入同性恋场所及浴场。1985年,他与一名男性发型设计师吉姆•赫顿(Jim Hutton)开始一段长期的爱情关系。在此前他还有多位同性恋伴侣,1983年摩克瑞与德国籍的Winnie Kirchberger展开恋情,分手之后Winnie Kirchberger亦成为了摩克瑞一生的朋友。Winnie Kirchberger后来在1987年被检测出艾滋病,但其用药物控制,于1991年因病去世。 虽然摩克瑞在舞台上是全然的自由奔放,但许多人提到私下的他是很内向而害羞的,他也极少接受访问。 他曾经这么提到自己“当我在表演时我很外放,但内心里其实是一个彻底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