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萊迪·摩克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佛萊迪•摩克瑞
原圖鏈接 來自搜狗百科
佛萊迪•摩克瑞
原文名 Freddie Mercury
出生 1946年9月5日
東非坦桑尼亞
逝世 1991年11月24日
國籍 英國
職業 英國音樂家,皇后樂隊(Queen)的主唱
知名作品 《Bohemian Rhapsody》
《We Are the Champions》

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1946年9月5日-1991年11月24日),英國音樂家,皇后樂隊(Queen)的主唱。1946年9月5日生於東非坦桑尼亞。摩克瑞以高亢璀璨的音色與戲劇化的表演方式著稱,他也賦有卓越的創作才華,寫下許多皇后樂隊的傳世作品,例如《波希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我們是冠軍》(We Are the Champions)、《Killer Queen》、《Somebody to Love》、《Don't Stop Me Now》等。 1991年11月24日,他死於艾滋病所引發的肺炎,在他公開自己病情(1991年11月23日)的僅僅一天後。

個人成就

他被稱為「英國的第一位亞裔搖滾巨星」。 2002年,在BBC舉辦的英國人心中「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票選活動中,摩克瑞排名第58位。2006年,《時代周刊》亞洲版提名他為過去60年間最有影響力的亞裔英雄之一。他持續不斷地被票選為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歌手之一。2005年,在美國電視台MTV2和雜誌《Blender》組織的票選中摩克瑞被選為史上最偉大的男性歌手。 2008年,《滾石雜誌》編輯把他列為「100名史上最偉大的歌手」第18位。2009年,在《Classic Rock》雜誌的票選中他被選為史上最偉大的搖滾歌手。音樂指南網站Allmusic稱他為「搖滾史上最偉大的藝人之一」,擁有「所有音樂中最偉大的聲音之一」。 中文名 佛萊迪•摩克瑞 外文名 Freddie Mercury 國 籍民 族帕西人(印度波斯人)

個人生平

1946年出生在東非坦桑尼亞的桑給巴爾島上。父親Bomi Bulsara,母親Jer Bulsara都是帕西人,出身英屬印度。他有一個妹妹Kashmira。父母從印度搬來桑給巴爾島是為了獲得一個收銀員的工作。 1954年,八歲的他被送去就讀一個位於Panchgani靠近孟買的寄宿學校——聖彼得學校(St. Peter's School)。小時候的他是個陽光且喜歡運動的孩子。尤其喜歡拳擊,善用左勾拳。 在學時他組了一個學校樂團The Hectics,他是鍵盤手。當初的一個朋友形容他「有着詭異的將收音機里音樂在鋼琴上重現的能力」。也是這時候,他開始自稱「Freddie」。他在印度度過了他大部分的童年,與祖母和嬸嬸一起住。他在印度讀完了中學St. Mary's (ISC) High School, 之後搬回桑給巴爾島。 1964年,桑給巴爾島革命爆發,17歲的他跟着家人逃避戰亂搬離故鄉,遠到倫敦的Feltham定居。他進入了西倫敦的艾爾沃思工藝學院(Isleworth Polytechnic,現西泰晤士學院(West Thames College))主修藝術。最後,他在伊令藝術學院(Ealing皇后樂隊Art College)取得了藝術與圖形設計的學士學位(皇后樂隊的標誌是他設計的)。他之後一生都保持着英國公民的身份。畢業後,他陸續加入一些樂團,並在倫敦的肯辛頓市場(Kensington)賣二手衣服維生。他也在希思羅國際機場(Heathrow International Airport)工作。當年的朋友記憶中他是一個「安靜害羞而對音樂有強烈興趣的年輕人」。1969年他組了樂團Ibex,之後重命名為Wreckage,但這團沒紅。之後他加入第二個樂團Sour Milk Sea,然而在1970年初,這團也解散了。 1970年4月,他加入了由吉他手布萊恩•梅(Brian May)和鼓手羅傑•泰勒(Roger Taylor)組成,當時名為Smile的兩人樂團。加入後,依照他的意思,團名改成了「Queen」,這也就是將在日後沿用數十年的名字。 他未來提到這個自己所取的團名:「我當然知道其中有同性戀的意味在,但那只是其中一面而已。」也大約在這個時候,他合法申請將自己改名為「Freddie Mercury」。

創作特點

皇后樂隊的第一張精選輯《Greatest Hits》,也是英國史上銷量最高專輯。其中17曲由他所寫的有10曲:《Bohemian Rhapsody》、《We Are The Champions》、《Seven Seas of Rhye》、《Killer Queen》、《Somebody to Love》、《Good Old-Fashioned Lover Boy》、《Bicycle Race》、《Don't Stop Me Now》、《Crazy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及《Play the Game》。 他作曲的一個特點是融合了極豐富種類的音樂性。普通的鋼琴曲、搖滾、重金屬搖滾及迪斯科舞曲等等。這特點在《波希米亞狂想曲》中表現最甚。雖然其作曲音樂性複雜,但他曾提到自己幾乎不太會看譜。他通常在鋼琴上作曲。

歌唱方式

他的音域約橫跨四個八度(F2-E6)。他平常說話的聲音約落在男中音的範圍,但他歌唱時卻多將音域拉到男高音。曾和他合作製作專輯《巴塞羅那》的西班牙女高音蒙茨克拉特•卡芭葉(Montserrat Caballé)甚至如此形容他的歌唱方式:「Freddie和其他幾乎所有搖滾歌手的最大不同處在於......他是在『出賣』(selling)自己的聲音。」他因而得到聲帶結節,這是後話。 表演者 他以戲劇化的華麗演出而聞名,也常被譽為流行音樂史上最70年代的Mercury 偉大的表演者之一。參加佛萊迪•摩克瑞致敬演唱會並與皇后樂隊錄製《Under Pressure》單曲的歌手大衛•鮑伊(David Bowie)這麼形容他:「在所有演出層次達到戲劇化程度的搖滾歌手中,佛萊迪依然遠遠超過了其他所有人。」......「他超越了極限。我只親眼見過演唱中的他一次,結果,確實就像傳說中的,他是一個能將觀眾掌握在手掌心裡的男人。」。 他最具影響力的演出之一是1985年溫布利體育場舉行的 「Live Aid」 援助非洲義演,觀眾約72000名。該演出在日後數十年中,不斷被評為史上最偉大的搖滾樂演出之一。 生涯中他一共與皇后樂隊舉行了約700場演唱。皇后樂隊演出的另一個特點是其規模——「我們是搖滾樂的賽西爾•德米爾(Cecil B. DeMille,美國電影導演,好萊塢元老之一),永遠想把事情干更大,干更好。」。皇后樂隊也是第一個在南美巨型競技場演出的團體。

表演樂器

相對於許多樂手,他可說是非常不專精於使用樂器。雖然他寫的曲中常有許多吉他彈奏的部分,但自己本身其實只有基本的吉他技巧,他提到關于吉他的使用:「我從來沒去努力變一個吉他英雄,因為我根本不會彈他媽的吉他啊!」(I've made no effort to become a guitar hero because I can't play the fucking guitar!)。相對來說,他最擅用且從小學習的樂器就是鋼琴,但他也並不看重自己的琴藝,且在1980年後,他在台上彈奏鋼琴的頻率也下降,因為他認為站起來在台上跑動與觀眾互動更為重要。

個人生活

1970年後,他與瑪莉•奧斯汀(Mary Austin)展開交往。1970年代中期,因他開始了與PA唱片公司執行官David Minns的親密關係,兩人分手,但他始終將她視為一生中唯一的真正朋友。奧斯汀於2010年發表的回憶錄中提到自己在摩克瑞重病時仍不斷探望他,摩克瑞在死前也將自己的房產都留給了奧斯汀。David Minns多年後接受採訪時說:「他(摩克瑞)追我,他是如此痴迷的人,同時也很甜蜜。」1985年,摩克瑞結識了他最後一任同性戀人吉姆•赫頓(Jim Huton),陪伴他度過生命中最後的時期。 1980年左右,他開始出入同性戀場所及浴場。1985年,他與一名男性髮型設計師吉姆•赫頓(Jim Hutton)開始一段長期的愛情關係。在此前他還有多位同性戀伴侶,1983年摩克瑞與德國籍的Winnie Kirchberger展開戀情,分手之後Winnie Kirchberger亦成為了摩克瑞一生的朋友。Winnie Kirchberger後來在1987年被檢測出艾滋病,但其用藥物控制,於1991年因病去世。 雖然摩克瑞在舞台上是全然的自由奔放,但許多人提到私下的他是很內向而害羞的,他也極少接受訪問。 他曾經這麼提到自己「當我在表演時我很外放,但內心裡其實是一個徹底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