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作家讲小说创作(尹燕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作家讲小说创作》中国当代作家尹燕忠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作家讲小说创作

著名作家李存葆以震撼人心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而相遇海内外,在读者群中享有崇高威望。我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对李存葆同志更有深深的爱,我的中堂镜框里便镶着他写作读书的照片,还悬挂着我向他所要的亲笔字“书画乐”三个遒劲秀气的大字。我们对他的崇拜不仅在他的作品上,而且在他的优秀品格上,他淳朴得像可红高粱,深深的扎根与齐鲁大地上,深深的扎根与人民群众之中,他很朴实,不善言谈,然而他的作品却写得大气磅礴,催人泪下,那么动人魂魄,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恐怕很难找出一部作品来,有如此一时轰动效应。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亿万群众,说《花环》,看《花环》。其影响力,波及大陆,又冲击在五洲。

继《花环》之后,李存葆仍笔耕不辍,继续创作。在全国得大奖的文学报告《沂蒙九章》、《大王魂》、《金银梦》等,又在中外引起关注。人民作家,是永远不忘人民的!

李存葆同志与平阴县是有缘分的。1984年春,寒意料峭,3月22日泰安地区文联剧作家窦志平老师授课完毕。23日,我们一百多个文学爱好者热切等待着存葆同志的到来。存葆同志通过雷庆龙老师、韩子奎老师、夏晶南同志的邀请当时身为济南军区歌舞剧团创作的国家一级著作家,没有惊动县委县府,又担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孙世贵同志和创作员雷老师、韩老师陪同来到了县文化馆简朴的房间里,当时同来的还有部队作家《最后一个军礼》的作者方南江同志,(现在为山东省武警总队政委少将)和诗人夏晶南同志。存葆同志不喝酒,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去授课。

他从济南来乘坐的是吉普车,我当时的映像是,他高高的身材,背略驼,黑红的脸膛,浓眉虎目,三十七八岁左右,透着一股军人的英气。红红的领章帽徽很耀眼,他披着军大衣,他迈步出来时,那高大的身躯和那才高八斗的气势似乎要把吉普车撑破。然而,他又是那样的朴实,朴实的像一位农民。吃过午饭,他来到工人文化宫会议厅。那里坐无虚席,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听他讲课,远在一百里外的一位残疾作者也坐着轮椅赶来了,镁光灯闪烁其间,李存葆操着浓重的五莲口音泰然的讲着,我们看到他的眼熬红了,眼圈发黑,这是他辛勤笔耕劳累所致。我的心隐隐作痛,存葆同志,你为人民奉献出精神食粮,“位卑未敢忘忧国”,可要保重身体啊!

他说:“写小说最重要的靠什么?主要靠生活,如果没有生活,就是五米之炊,这是老生常谈,但这却有千古不易而难推翻得真理,不管才华高低,主要靠生活积累,用赤子之心去拥抱生活,熟悉人物,积累生活,上百个人物在你的脑子里活动排队,纷纷要求出世。”讲到这里他翻动了一下本子,回顾了他上前线采访的情况,接他谈到情感的积累,“感情的因素是大的,不能忽视情感的作用,要情感因素贯穿始终。对生活无动于衷的人永远写不出好作品。”情者文之经”。文学的特殊力量在于感染,在于以情动人。情感因素使我们感觉中最基本的因素。”

谈到这里,他顿了顿说:“要重视细节的作用,细节是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生、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细节是文学作品的血肉,是‘活性细胞’。一个作品往往因为有了几个好的细节而获得生命。读完一部作品之后,留在人脑海里的,往往是那些生动感人的细节。生动的细节只能来自生活,靠编造是编造不出来的。当然。真实生活中的军长只是骂了娘,并没有甩帽。甩帽这个动作是我从以前的生活积累中挪过来的。”这是他讲的第一个问题:即用赤子之心拥抱生活。

接着他讲第二个问题:即按革命现实主义的要求,准确的反映生活。他说:“《花环》揭示的是队伍内部的矛盾冲突。我认为是真实地反映了部队生活。文学作品只是符合生活真实才能存在,没有比虚假更令人生厌的了。作品一旦虚假,读者就不信任,活对作品不屑一顾,乃至对作者也嗤之以鼻。”他提高嗓门说,“有的评论文章认为‘欠账单’是《花环》中所触及的若干矛盾中最浓重的一笔,我有同感,在参战部队生活时我得知,烈士死后留下‘欠账单’并非是个别现象,在我所到过的部队中,几乎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总之,我认为在揭示矛盾时,我们应遵循革命现实主义的原则,准确地去反映生活。对生活,我们既不能无原则的去粉饰,也不能不负责任的去歪曲,更不能一味去展览丑恶。”

李存葆同志讲着,台下笔尖沙沙作响,有的凝神谛听,还有的用录音机收录。他呷口茶,接着讲第三个问题,也最后一个问题,即关于培养艺术修养问题。他说:“人人都有生活,但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作家。作家不是一般的熟悉生活,需要善于用艺术眼光去观察,去体验,‘文学作品是伟大的谎话’。打个不确切的比喻:生活积累和艺术功力是作家的两个翅膀,缺一个,作品——这生活孕育的彩色的鸟儿就不能振翅飞翔。文学作品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精神活动。他没有固定的程式和技巧可以传授,文学不能‘父传子’。但文学素养要在刻苦的学习和实践中去锻炼和提高,素养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孙犁的《铁木前传》我读过五遍,那本《忖歌》的集子放在床前,我不知看过多少遍。《哦,香雪》、《我遥远的清平湾》这两个短篇不是靠情节,而是在娓娓的叙述中表现了人的美好心灵,那么婉约动人,可读性很强。做人要老实一点,写文章不能太老实,文贵曲。我的作品追求‘压缩饼干’,给读者‘荷包蛋’吃,别让读者喝看不见玩意的‘片儿汤’,近年来有些作品水分太大需要‘排涝’。”

“如何不断提高艺术修养,我感到除了不断进行创作实践外,要系统的多读一些书,不要光读中外名著。哲学、政治经济学、美学理论等等,也要有兴趣去读。写小说的不要光搞单打一,要涉猎各种艺术门类,各种姊妹艺术对小说创作都有借鉴之处:诗歌的灵感,散文的意境,绘画的色彩,音乐的旋律,雕塑的造型,戏剧的冲突,电影的蒙太奇等等,这些都会给小说创作以启迪和滋养。”李存葆同志最后说:“一个作者要永远的年轻,对生活怀有痴情,才能写出无愧时代的作品!”他的报告历时两个多小时,同志们给以热烈的掌声,并纷纷要求他签名留念。他给我的题字是:“文章的是不由天,学海无涯苦作舟。”

十几年过去了,我们这个只有35万人口的小县,已有了五位省作协会员,17个济南市作协会员。且年年有文学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文学创作丰收的春天来了。李存葆、方南江、夏晶南三位军旅作家对平阴人民的厚爱、嘱托、期望,终于有了回报。

现在,身为将军的李存葆同志,已任职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领导,我们坚信:他还会有大作品问世的!因为他是人民的作家!


作家方南江同志谈小说创作《散文》作者:尹燕忠

今年,著名军旅作家方南江同志给我赠送了他呕心沥血创作的长篇小说《中国近卫军》,并签名留念,这使我忆起1984年3月22日,泰安地区文联剧作家窦致平老师在文化馆授课毕。23日,通过我县作家雷庆龙、韩子奎、诗人夏晶南老师的邀请,当时身为济南军区歌舞团创作员的国家一级作家李存葆同志(现任职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将军)和部队作家、《最后一个军礼》的作者方南江同志,他们以洒脱的军人风姿来到玫瑰之乡的平阴县城,他们以作家丰富的头脑思索着,以锐利的目光审视着,平阴县城纤蔓不动,轻尘不染,没有甚重的喧嚣气浪。这些军队的作家们不屑繁文缛节的招待,没有惊动县委县府,由当时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孙世贵同志和我县创作员、作家雷庆龙、韩子奎老师陪同下到了县文化馆简朴的房间里。没有寒暄,没有,掏出的都是质朴的心窝子话,他们永远是劳动人民的儿子。

23日,《高山下的花环》的作者李存葆同志作文学报告,做完后便匆匆回济南了。

3月24日,《最后一个军礼》的作者方南江同志作文学报告,我当时的印象是南江同志已属不惑之年,中等身材,双目锐利又透和蔼,抬手投足透出军人特有的气质和作家儒雅的风度,给人的印象是博学、谦虚、健谈、干练。南江同志是在工人文化宫的礼堂作报告,文学爱好者数百人,后来慕名前来者很多。

方南江同志的报告讲了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搞创作;二是正业和副业的关系,即怎样搞好业余创作;三是创作中易走的弯路;四是怎样创作。方南江同志和李荃写的《最后一个军礼》曾获一九八〇年全国优秀短片小说奖,享誉军内外,而后一发不可收,南江同志又连续发表了许多中短篇小说。

方南江登上主席台,人们报之以热烈的掌声,他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兼有一点江南口音,他的思维敏捷,口若悬河,热情、激烈、高昂,他讲话的气质才气气魄似把那简朴的礼堂顶掀掉,震荡人心,撼动心魄,催人奋进。。他先讲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搞创作?他说:有几年时间,我在基层工作,既为一些生活所激动,也为一些生活所苦恼。我在济南读书,后当兵,在宣传队,后来当队长,又到军区机关。所以对部队全局有了解,大量的接触战士,对战士的情趣爱好都很了解,开始写通讯报道,专著这项工作,没有着几年的基础,后来就不会写出东西。作品都是有感而发,而不是花哩胡哨。79年我就开始写书,写大剧本,写惊险,写的迭荡起伏,一般人认为好,但还是失败。文艺作品不是论证文,它需要用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后来我逐渐的吃透材料,从七九年的不懂到逐渐摸清文学的脾气。“军礼”是有感而发,从基层到机关,从机关又到基层,逐渐有冲动。我听到许多事,其中有复员的战士殴打兵站人员。一个任职七、八年的指导员,他年年要求退役老兵站好最后一班岗,他自己也这样实践了,还有一个连长,他所在的连队远离团部,他爱人在团部附近干临时工,三岁的孩子没人看,白天只有托给在团部喂猪的饲养员。有一回这个连长到团部开会,顺便看连队里喂得猪,却发现自己的孩子在猪圈边上睡着了,而他当时面临转业的问题,但工作得一直很好,类似这类的事情很多,我开始采集、挖掘以往的生活,从每个人身上发现一星火花,但把这些火花收拢起来,这些平凡的火花就会发出耀眼的光彩,于是我找到了《军礼》中的耿志这个人。耿志是个活人,不是概念的化身,他有喜怒哀乐,如他对魏成的恨铁不成钢,对女儿真实的爱。他对去留不是无所谓的,他热爱部队、又不得不服从党的决定,他心情是压抑的,但他既是党员,又是优秀的政工干部,就不能不工作,那怕是转业的途中,任何环境和变化都无法改变他。这就是设想的耿志。在“军礼”的结构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从人物出发,使小说中设置的环境、情节和细节都为表现人物性格而服务。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设置情节必须把人物形象放在第一位来考虑。这些道理过去听到不少,但实践起来却很吃力。主要还是受单纯编故事的影响,认为小说就是编个离奇曲折的故事。但这不仅是个写作技巧问题,根本的还是按照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去安排情节,还是把事件、过程放在第一位。

我找到了贯串作品的线条。搞创作要有感情冲动,“军礼”写完我就哭起来。不是为写而写,是对生活感受的自然流露、真实流露,热爱生活、反映生活,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生活的体验“憋”的你团团转,是动力,是你满意的东西。不是有了什么感受都可以写小说,看是不是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引导大家热爱生活。深入生活,挖掘事物的本质,一个作家要有赤子之心,希望生活美好,有强烈的责任感,扣住自己的心弦业余作者不是玩世不恭的人,他应该紧扑生活的大地,拥抱生活、热爱生活。

南江同志的报告不时激起阵阵掌声,他报之以微笑,接着讲正业和副业的关系,怎样搞好业余创作;他说:在部队有很多工作,处理很多文件材料,晚九点后才是自己支配的时间。业余作者生活面窄。就要坚持从熟悉的生活写起,写熟悉的人,写熟悉的生活,人有共性的东西,又有特殊的东西,应把熟悉的人物写到我熟悉的背景环境下。成功之道在于写你熟悉的事物,生活面窄使你熟悉那里的人物,“窄和宽”是辩证的统一,“窄”就要由点到面地找出内在的东西。生活面窄迫使你在有限的地方挖掘生活,向深处开掘,写一个成功的钳工,比写千百个都好,生活面窄可以成为自己的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优势对优势,你写你的,我写我的,正业是创作的基础,是诱发剂,副业是正业的形象化表现,以正养副,干什么写什么,把熟悉的人写在你熟悉的生活中。头脑要有准备,要经常琢磨,记在心里,遇到闪光的东西,就用心灵之光的一条线串起来。多写作,少睡觉,“字字得来都是血”。事业就是脊梁骨,精神支柱不能垮,一垮就扶不起来”!

镁光灯闪烁其间,台下笔走龙蛇,南江同志的领章帽徽闪出鲜艳夺目的光,像鲜艳的玫瑰一样盛开在山野,盛开在平阴县文学爱好者的心田,结出的将是丰硕的果实,具有军人演讲家风姿的方南江同志讲第三个问题:创作中易走的弯路,“文学是人学”,文学无论怎么发展,小说怎么新潮,万变不离其宗,总是要表现人物,从人物出发,一种感受,一种情趣,一个美好的故事。有的不从人物出发,而从概念出发,那是注定要失败的,有的不典型,看到一点就写,不能理解纷纭繁杂的事物,起点不高,找不到事物的亮点。看完一篇小说,人们的脑海里总是闪耀着那些血肉丰满的人物,而不是三根筋举着个头的面目可憎的乞丐。你看最近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根据苏联著名小说改编的,笔调是那么舒缓、优美,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不是声嘶力竭,作者非常有才气。

方南江同志讲最后一个问题:怎样创作。他说:“文无定法”,是说文无框框、套套,但还有一点规律和法,各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定,我的体会是一、围绕着感受写一个人物、二、围绕着人物编造故事。用人物用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应该吧亮点放在时代的高度上,即时代感。有的作品不含蓄,锋芒毕露。“含而不露是作文之道”,作品是大千世界的精体。作品要:平淡、舒缓、娓娓而谈、浓淡相宜。《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佳作,同志们可以看一下《花环》编外缀语,可以受到启迪。

要搞好小说创作中的细节描写,选择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典型细节,如,为了体现耿志热爱部队,留恋部队生活的深厚感情。在汽车驶过军与民的分水岭时,我们让他低低头,搂着小真真象睡熟了一样,紧闭着双眼,在车身颠簸,他稍微仰脸的瞬间,才看见他下垂的睫毛上闪亮了一下,半晌,又听到小真真嚷道:“爸爸,你把我搂痛啦……”,既体现了耿志作为一个普通的军人留恋部队生活的感情,同时,也展现了作为一个成熟的政工干部所特有的自制力,不用伤感的情调影响战士,以至影响这次行军的高尚品格。

方南江同志的《军礼》那么简洁有力,定格在平阴人的面前,镌刻在人们的心里。李存葆方南江夏晶南三个军旅作家,玫瑰之乡的文学工作者想念你们,希望你们在百忙中抽空到平阴转一转、看一看,平阴县已经有了巨大变化,你们辛勤的讲演,已经孕育了文学的果实,十六年前聆听报告的青年们大多在文学道路上攀登着,很多作者们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作品,五位作者出版专集,平阴县姹紫嫣红的文艺百花齐放的春天到来了。感谢雷庆龙、韩子奎老师给我们邀请了著名作家传经送宝。

祝李存葆同志的大作问世!平阴人民想念你们,你们是人民优秀的作家!

2019.5.1日下午

2019.5.16日中午[1]

作者简介

尹燕忠,男,中共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