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依附理論」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2: 行 2:
  
 
==理論形成==
 
==理論形成==
 +
[[File:約翰·鮑比.jpg | thumb | 200px | 約翰·鮑比 <br> [http://www.sohu.com/a/322596244_765933  原圖鏈接] ]]
 
 「依附理論」最早是由約翰·鮑比在1950年代所提出。根據鮑比在其所發表的著作 《依附和失落》(Attachment and Loss,1969)<ref> {{Cite book | author = Bowlby, J. | title = Attachment and Loss | location = New York | publisher = London: Hogarth Press | date = 1969 | ISBN = 0465005438 | accessdate = 2019/08/19 | url = https://www.abebe.org.br/files/John-Bowlby-Attachment-Second-Edition-Attachment-and-Loss-Series-Vol-1-1983.pdf}} </ref> 中提出「依附」是演化上留存下來的產物:小孩子一出生就會依賴身邊重要的人(媽媽),讓自己免於受到外在的威脅,並發展成自我與外界互動的方式。<ref name=“pansci"/> 媽媽在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0-3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這個階段內,孩子跟媽媽之間的互動關係,反映及影響孩子長大後的兩性關係及和其他人的社交生活。 <ref>{{Cite web |url = https://read01.com/AJRo07O.html#.XVlx6q33Xot | title = 4種依戀類型,帶給孩子4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 date = 2018/08/11 | publisher = 積木寶貝長春 | accessdate = 2019-08-23}}</ref>
 
 「依附理論」最早是由約翰·鮑比在1950年代所提出。根據鮑比在其所發表的著作 《依附和失落》(Attachment and Loss,1969)<ref> {{Cite book | author = Bowlby, J. | title = Attachment and Loss | location = New York | publisher = London: Hogarth Press | date = 1969 | ISBN = 0465005438 | accessdate = 2019/08/19 | url = https://www.abebe.org.br/files/John-Bowlby-Attachment-Second-Edition-Attachment-and-Loss-Series-Vol-1-1983.pdf}} </ref> 中提出「依附」是演化上留存下來的產物:小孩子一出生就會依賴身邊重要的人(媽媽),讓自己免於受到外在的威脅,並發展成自我與外界互動的方式。<ref name=“pansci"/> 媽媽在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0-3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這個階段內,孩子跟媽媽之間的互動關係,反映及影響孩子長大後的兩性關係及和其他人的社交生活。 <ref>{{Cite web |url = https://read01.com/AJRo07O.html#.XVlx6q33Xot | title = 4種依戀類型,帶給孩子4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 date = 2018/08/11 | publisher = 積木寶貝長春 | accessdate = 2019-08-23}}</ref>
 
===陌生情境測驗===
 
===陌生情境測驗===
 瑪麗·愛因斯沃斯,在1965年,她進一步拓展了鮑比的依附理論,率先發明了「陌生情境測驗」(Strange Situation Test)來驗證母親與嬰兒依附的關係。在情境測驗中,幼兒被帶進一個陌生的房間,房間內擺滿玩具。母親在場時,幼兒會被鼓勵去探索周遭環境;但幾分鐘後,一位陌生人會進來,接著母親會離開。在經過這次短暫分離之後,母親又會回到現場。研究人員要研究觀察,母親離開房間以及重回房間時,幼兒的反應如何?通過分析兒童在不同陌生情境場景中的反應,來測試嬰兒或兒童與母親的互動關係,並進而劃分兒童不同的依附類型。愛因斯沃斯發明的情境測驗研究方法,及對兒童依附類型的劃分,為之後人格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ref name=“每日頭條">{{Cite web |url = https://kknews.cc/baby/pgxv6qj.html | title = 她一直工作到80歲,專門研究「嬰兒的依戀」,總結出3種不同類型 | date = 2018-06-26 | accessdate = 2019-08-23 }}</ref>
+
[[File:瑪麗·愛因斯沃斯與嬰兒.jpg | thumb | 200px | left | 瑪麗·愛因斯沃斯與嬰兒 <br> [https://twitter.com/marydainsworth   原圖鏈接] ]]
 +
[[File: 陌生情境.jpg |缩略图|right| 400px | right |陌生情境測驗 [http://www.attachfromscratch.com/mary-ainsworth.html  圖片來源:陌生情境測驗 ] ]]
 +
[[ 瑪麗·愛因斯沃斯]] ,在1965年,她進一步拓展了鮑比的依附理論,率先發明了「陌生情境測驗」(Strange Situation Test)來驗證母親與嬰兒依附的關係。在情境測驗中,幼兒被帶進一個陌生的房間,房間內擺滿玩具。母親在場時,幼兒會被鼓勵去探索周遭環境;但幾分鐘後,一位陌生人會進來,接著母親會離開。在經過這次短暫分離之後,母親又會回到現場。研究人員要研究觀察,母親離開房間以及重回房間時,幼兒的反應如何?通過分析兒童在不同陌生情境場景中的反應,來測試嬰兒或兒童與母親的互動關係,並進而劃分兒童不同的依附類型。愛因斯沃斯發明的情境測驗研究方法,及對兒童依附類型的劃分,為之後人格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ref name=“每日頭條">{{Cite web |url = https://kknews.cc/baby/pgxv6qj.html | title = 她一直工作到80歲,專門研究「嬰兒的依戀」,總結出3種不同類型 | date = 2018-06-26 | accessdate = 2019-08-23 }}</ref>
  
 約翰·鮑比被稱為依附理論之父,<ref name=“douban">[https://www.douban.com/doulist/46245219/ “依恋理论之父”约翰·鲍尔比经典作品]</ref>而[[ 瑪麗·愛因斯沃斯]] 被後世稱為「依附理論」之母。 <ref name=“每日頭條"/>-- 她發明的許多情境測驗研究提升「依附理論」的立論,是現代「依附理論」的「基石」。<ref name=“知乎">{{cite web |url=https://zhuanlan.zhihu.com/p/19917590 | title= 依恋理论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知乎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8-23}}</ref>  
+
 約翰·鮑比被稱為依附理論之父,<ref name=“douban">[https://www.douban.com/doulist/46245219/ “依恋理论之父”约翰·鲍尔比经典作品]</ref>而瑪麗·愛因斯沃斯被後世稱為「依附理論」之母。 <ref name=“每日頭條"/>-- 她發明的許多情境測驗研究提升「依附理論」的立論,是現代「依附理論」的「基石」。<ref name=“知乎">{{cite web |url=https://zhuanlan.zhihu.com/p/19917590 | title= 依恋理论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知乎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8-23}}</ref>
 +
 
 +
=== '''以依附理論看兩性互動''' ===
 +
* 愛因斯沃斯突破性的陌生情境測驗研究工作使後世學者,和我們能夠很好地理解「依附理論」及理論的不同風格,更進一步讓我們了解,這些風格如何影響個體成年後的社交行為。
 +
 
 +
* 依附關係並不只是影響嬰兒,兒童和母親互動的關係,愛因斯沃斯認為這些孩子長大成人在建立其人際關係時,特別是親密關係,這些特點仍會顯露出來,終其一生依附關係都會影響到個體成年後的兩性關係和其他人的互動關係和社交生活。<ref name=“壹讀">[https://read01.com/mxoMNO.html 【科研助手】瑪麗·愛因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測驗 ]</ref>
 +
** 以上三種中,以'''矛盾型依戀'''的孩童最易於長大後產生成人後另一半分離的焦慮。
 +
** 他們可能會以用嚎啕大哭、吵鬧等阻止對方離開;
 +
** 失敗的話會情緒低落,又會嘗試與對方疏離,好讓自己別太傷心;
 +
** 要是對方仍不回來的話,他們會嘗試接受分離,正常生活,但想到對方時仍會傷心。<ref name="kk">[https://kknews.cc/psychology/6l9m29m.html 「相處課」不在身邊便懷疑對方,分離焦慮症患者最需要一個抱抱 ]</ref>
 +
 
 +
* 當成年人有需求,需要尋求幫助時,我們就會去依賴身邊重要的人(例如家人、朋友、伴侶)...
 +
** 如果是伴侶患上分離焦慮的話,簡單一個擁抱就是最直接的安慰。
 +
 
 +
* 依附理論是近年來探索愛情及兩性關係時不可忽視的重要理論。<ref name=“失落">[https://inbound.tw/writer/article/read/2908  「你是不是不愛我?」──從依附理論看情緒勒索 ]</ref>
  
 
== 參考資料 ==
 
== 參考資料 ==

於 2019年8月23日 (五) 13:54 的修訂

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又稱依戀理論,最早由約翰·鮑比(John Bowlby)所提出,他認為小孩一出生就會依賴照顧他的人,以免於自己受到外在的威脅,隨著心理學家的研究,漸漸地被帶到了成人伴侶世界,依附關係影響到的不只是小孩與母親的互動,更是終其一生的生活。[1]

理論形成

約翰·鮑比
原圖鏈接

「依附理論」最早是由約翰·鮑比在1950年代所提出。根據鮑比在其所發表的著作 《依附和失落》(Attachment and Loss,1969)[2] 中提出「依附」是演化上留存下來的產物:小孩子一出生就會依賴身邊重要的人(媽媽),讓自己免於受到外在的威脅,並發展成自我與外界互動的方式。[1] 媽媽在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0-3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這個階段內,孩子跟媽媽之間的互動關係,反映及影響孩子長大後的兩性關係及和其他人的社交生活。 [3]

陌生情境測驗

瑪麗·愛因斯沃斯與嬰兒
原圖鏈接

瑪麗·愛因斯沃斯,在1965年,她進一步拓展了鮑比的依附理論,率先發明了「陌生情境測驗」(Strange Situation Test)來驗證母親與嬰兒依附的關係。在情境測驗中,幼兒被帶進一個陌生的房間,房間內擺滿玩具。母親在場時,幼兒會被鼓勵去探索周遭環境;但幾分鐘後,一位陌生人會進來,接著母親會離開。在經過這次短暫分離之後,母親又會回到現場。研究人員要研究觀察,母親離開房間以及重回房間時,幼兒的反應如何?通過分析兒童在不同陌生情境場景中的反應,來測試嬰兒或兒童與母親的互動關係,並進而劃分兒童不同的依附類型。愛因斯沃斯發明的情境測驗研究方法,及對兒童依附類型的劃分,為之後人格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4]

約翰·鮑比被稱為依附理論之父,[5]而瑪麗·愛因斯沃斯被後世稱為「依附理論」之母。 [4]-- 她發明的許多情境測驗研究提升「依附理論」的立論,是現代「依附理論」的「基石」。[6]

以依附理論看兩性互動

  • 愛因斯沃斯突破性的陌生情境測驗研究工作使後世學者,和我們能夠很好地理解「依附理論」及理論的不同風格,更進一步讓我們了解,這些風格如何影響個體成年後的社交行為。
  • 依附關係並不只是影響嬰兒,兒童和母親互動的關係,愛因斯沃斯認為這些孩子長大成人在建立其人際關係時,特別是親密關係,這些特點仍會顯露出來,終其一生依附關係都會影響到個體成年後的兩性關係和其他人的互動關係和社交生活。[7]
    • 以上三種中,以矛盾型依戀的孩童最易於長大後產生成人後另一半分離的焦慮。
    • 他們可能會以用嚎啕大哭、吵鬧等阻止對方離開;
    • 失敗的話會情緒低落,又會嘗試與對方疏離,好讓自己別太傷心;
    • 要是對方仍不回來的話,他們會嘗試接受分離,正常生活,但想到對方時仍會傷心。[8]
  • 當成年人有需求,需要尋求幫助時,我們就會去依賴身邊重要的人(例如家人、朋友、伴侶)...
    • 如果是伴侶患上分離焦慮的話,簡單一個擁抱就是最直接的安慰。
  • 依附理論是近年來探索愛情及兩性關係時不可忽視的重要理論。[9]

參考資料

  1. 1.0 1.1 依附理論的起源:我們為什麼會依賴別人──依附理論系列(一). 泛科學  . 2016-09-26   [2019-08-23] (中文). 
  2. Bowlby, J. Attachment and Loss (PDF). New York: London: Hogarth Press. 1969 [2019/08/19]. ISBN 0465005438. 
  3. 4種依戀類型,帶給孩子4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積木寶貝長春. 2018/08/11 [2019-08-23]. 
  4. 4.0 4.1 她一直工作到80歲,專門研究「嬰兒的依戀」,總結出3種不同類型. 2018-06-26 [2019-08-23]. 
  5. 「依戀理論之父」約翰·鮑爾比經典作品
  6. 依戀理論. 知乎  .   [2019-08-23] (中文). 
  7. 【科研助手】瑪麗·愛因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測驗
  8. 「相處課」不在身邊便懷疑對方,分離焦慮症患者最需要一個抱抱
  9. 「你是不是不愛我?」──從依附理論看情緒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