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依附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8月23日 (五) 13:46 由 Keystone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又稱依戀理論,最早由約翰·鮑比(John Bowlby)所提出,他認為小孩一出生就會依賴照顧他的人,以免於自己受到外在的威脅,隨著心理學家的研究,漸漸地被帶到了成人伴侶世界,依附關係影響到的不只是小孩與母親的互動,更是終其一生的生活。[1]

理論形成

「依附理論」最早是由約翰·鮑比在1950年代所提出。根據鮑比在其所發表的著作 《依附和失落》(Attachment and Loss,1969)[2] 中提出「依附」是演化上留存下來的產物:小孩子一出生就會依賴身邊重要的人(媽媽),讓自己免於受到外在的威脅,並發展成自我與外界互動的方式。[1] 媽媽在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0-3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這個階段內,孩子跟媽媽之間的互動關係,反映及影響孩子長大後的兩性關係及和其他人的社交生活。 [3]

陌生情境測驗

瑪麗·愛因斯沃斯,在1965年,她進一步拓展了鮑比的依附理論,率先發明了「陌生情境測驗」(Strange Situation Test)來驗證母親與嬰兒依附的關係。在情境測驗中,幼兒被帶進一個陌生的房間,房間內擺滿玩具。母親在場時,幼兒會被鼓勵去探索周遭環境;但幾分鐘後,一位陌生人會進來,接著母親會離開。在經過這次短暫分離之後,母親又會回到現場。研究人員要研究觀察,母親離開房間以及重回房間時,幼兒的反應如何?通過分析兒童在不同陌生情境場景中的反應,來測試嬰兒或兒童與母親的互動關係,並進而劃分兒童不同的依附類型。愛因斯沃斯發明的情境測驗研究方法,及對兒童依附類型的劃分,為之後人格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4]

約翰·鮑比被稱為依附理論之父,[5]瑪麗·愛因斯沃斯被後世稱為「依附理論」之母。 [4]-- 她發明的許多情境測驗研究提升「依附理論」的立論,是現代「依附理論」的「基石」。[6]

參考資料

  1. 1.0 1.1 依附理論的起源:我們為什麼會依賴別人──依附理論系列(一). 泛科學  . 2016-09-26   [2019-08-23] (中文). 
  2. Bowlby, J. Attachment and Loss (PDF). New York: London: Hogarth Press. 1969 [2019/08/19]. ISBN 0465005438. 
  3. 4種依戀類型,帶給孩子4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積木寶貝長春. 2018/08/11 [2019-08-23]. 
  4. 4.0 4.1 她一直工作到80歲,專門研究「嬰兒的依戀」,總結出3種不同類型. 2018-06-26 [2019-08-23]. 
  5. 「依戀理論之父」約翰·鮑爾比經典作品
  6. 依戀理論. 知乎  .   [2019-08-2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