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修昔底德」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YH對話 | 貢獻
参考资料
 
(未顯示由 7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0 次修訂)
行 15: 行 15:
 
}}
 
}}
  
'''[[修昔底德]]'''(希腊文Θουκυδίδης 、英文Thucydides,约公元前460——公元前400/396年),雅典人,古希腊历史学家、文学家和雅典十将军之一,以其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而在西方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修昔底德]]'''(希腊文Θουκυδίδης 、英文Thucydides,约公元前460——公元前400/396年), 男,[[ 雅典]] 人,[[ 古希腊]] 历史学家、文学家和雅典十将军之一,以其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而在西方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f>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1012</ref>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录了公元前5世纪前期至公元前411年,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因其严格、标准的证据收集工作,客观的分析因果关系,被称为“历史科学”之父。因在其著作中阐明了国家之间的政治行为与产生的后果建立在恐惧情感与利益基础之上,他也被称为<ref> “政治现实主义学派”之父。</ref>
+
 
 +
==简介==
 +
 
 +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记录了公元前5世纪前期至公元前411年,[[ 斯巴达]] [[ 雅典]] 之间的战争。因其严格、标准的证据收集工作,客观的分析因果关系,被称为“历史科学”之父。因在其著作中阐明了国家之间的政治行为与产生的后果建立在恐惧情感与利益基础之上,他也被称为“政治现实主义学派”之父。<ref>[http://history.edugd.cn/showdetail.asp?id=310 古代希腊(图15) ]</ref>
 +
 
 +
[[File:修昔底德2.jpg|缩略图|左|220px|[https://baike.baidu.com/pic/修昔底德/1989542/0/4bed2e738bd4b31cd91712da86d6277f9e2ff8ac?fr=lemma&ct=single#aid=0&pic=4bed2e738bd4b31cd91712da86d6277f9e2ff8ac 原图链接]修昔底德:[[雅典]]人,[[古希腊]]历史学家、文学家和雅典十将军之一。]]
  
 
 因提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日益增长由此引起斯巴达人的恐惧”(《伯罗奔尼撒战争史》I·23),而被概括为“修昔底德陷阱”。
 
 因提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日益增长由此引起斯巴达人的恐惧”(《伯罗奔尼撒战争史》I·23),而被概括为“修昔底德陷阱”。
  
== 内容简介==
+
[[File:修昔底德3.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修昔底德/1989542/0/4bed2e738bd4b31cd91712da86d6277f9e2ff8ac?fr=lemma&ct=single#aid=0&pic=c8ab0bcefe86a97bb600c8bd 原图链接]修昔底德]]
 本书涉及的神话和历史似乎是两个几乎不相容的计划的产物,修昔底德本来计划以日志的形式写作一本有关军事学和政治学的教科书。实际上人们通常也没将它看作其他什么东西。但是这项工作在进行过程中逐渐抛弃了这个枯燥无味的计划,而呈现出另外一种轮廓。然后,这种轮廓由于受到旧模式固定套路的干扰,因此是不连贯的;就像一连串突出于海面的火山岛,无论从角度还是从距离来说,只能进入鸟类的眼中,却不能进入巡航水手的视线,因为它们看起来与沉没的山峰并无不同。
+
 
 +
 本书涉及的神话和历史似乎是两个几乎不相容的计划的产物,修昔底德本来计划以日志的形式写作一本有关军事学和政治学的教科书。实际上人们通常也没将它看作其他什么东西。但是这项工作在进行过程中逐渐抛弃了这个枯燥无味的计划,而呈现出另外一种轮廓。然后,这种轮廓由于受到旧模式固定套路的干扰,因此是不连贯的;就像一连串突出于海面的火山岛,无论从角度还是从距离来说,只能进入鸟类的眼中,却不能进入巡航水手的视线,因为它们看起来与沉没的山峰并无不同。<ref>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ref>
 +
 
 +
[[File:修昔底德5.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修昔底德/1989542/0/58c3acb70f9e70b631add1a4?fr=lemma&ct=single#aid=0&pic=58c3acb70f9e70b631add1a4 原图链接]修昔底德]]
 +
 
 +
修昔底德(约前471~约前400),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雅典一个富裕而显贵的家庭。公元前424年当选为将军。同年冬,斯巴达将领布拉西达斯进攻[[雅典]]在[[爱琴海]]北岸的重要据点安菲波利斯,修昔底德指挥色雷斯舰队驰援被围困者不力,城陷后获罪流放,凡20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返回雅典。
 +
 
 +
流传至今的按编年体记事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修昔底德用30余年的时间编写的一部未完成之作,记述的事件止于公元前411年。全书共8卷。修昔底德善于借书中历史人物之口,用自己审时度势撰写的演说辞阐述与伯罗奔尼撒战争有关的各种问题。<ref>[https://baike.so.com/doc/6630541-24885732.html 修昔底德]360搜索</ref>
 +
 
 +
[[File:修昔底德6.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修昔底德/1989542/0/58c3acb70f9e70b631add1a4?fr=lemma&ct=single#aid=0&pic=1899a23eac7a4fb8828b13b6 原图链接]修昔底德]]
 +
==主要作品==
 +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修昔底德在自己亲身感受的基础上、依靠敏锐的观察力、发挥了卓越的写作才能之后才完成的。这部著作体大思精、前后一贯,是预先订好写作计划之后一气呵成的。因此各个部分上下衔接、首尾相连,其间有严密的逻辑性。它原先也没有分卷,后来的校注家们把它分成8卷,每卷又分为若干章,但是各家在分章分段时却有很大的不同。
 +
 
 +
修昔底德的写作冲动,来自他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深刻认识。正如他在书中所说的那样:“在这次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我就开始写这部历史著作,相信这次战争是一个伟大的战争,比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任何一次战争都更有记载的价值。我的这种信念是依据下列事实得来的:双方都竭尽全力来备战;同时我看到希腊世界中其余的国家,不是参加了这一边,就是参加了那一边;即使那些目前还没有参战的国家,也正在准备参战。这是希腊人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大动乱,同时也波及到大部分非希腊人的地区,可以说,几乎全人类都将蒙受其影响……。”
 +
 
 +
正因为修昔底德从战争之初就有这样的认识,所以他从一开始就十分用心地关注着战局的变化,注意收集和整理资料,并拟订了写作计划。等到战争结束、回到雅典、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之后,他就开始实施自己的写作计划。从这部著作的结构安排来看,修昔底德是想把那场延续了27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当作一个完整的过程、严格地按照年代顺序加以叙述的。
 +
 
 +
第1卷:导论;其中第1章是自序,阐明了写作的目的和方法,追溯了战争的远因和近因。
 +
 
 +
第2卷:叙述战争头3年的战况;其中第4章就是那篇著名的“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
 +
 
 +
第3卷:叙述第4~第6年的战况。
 +
 
 +
第4卷:叙述第7~第9年的战况;其中有雅典人在[[派勒斯]]的胜利、以及[[斯巴达]]人求和被雅典人拒绝的经过。
 +
 
 +
第5卷:叙述第11~第16年的战况;其中有[[克莱昂]]阵亡和《[[尼西斯和约]]》的签订经过。
 +
 
 +
第6~7卷:叙述第17年的战况;包括雅典海军远征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以及全军覆没的经过,是全书中描写得最精彩的篇章。
 +
 
 +
第8卷:叙述第18~第19年的战况;其中包括开俄斯等地的暴动和雅典内部的党争状况。
 +
 
 +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修昔底德并没有最终完成自己的全部写作计划。他的叙述止于公元前411年,而且他叙述的最后一个句子是不完整的。人们由此判断:修昔底德可能是在著述的过程中猝然而逝的。有关伯罗奔尼撒战争最后7年(B.C.411~404年)的史事,修昔底德虽然没有来得及叙述,但他完成叙述的部分已经占了战争全过程的5分之4。
 +
 
 +
===关于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非议===
 +
 
 +
1、主题过于狭隘。许多西方史学家在评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时,都为它的主题狭隘而感到遗憾,并认为这是它最主要的缺陷。因为修昔底德在书中只叙述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经过、以及与其有关的人和事,基本上没有涉及战争以外的事情,对雅典的文化发展状况也只字未提。在这一方面,修昔底德明显地比希罗多德倒退了一大步。然而近年来也有人指出:修昔底德的这种做法恰恰反映了古希腊史学的成熟。
 +
 
 +
2、用抽象的和永恒的“人性”来解释和理解历史发展。修昔底德认为:“古往今来,人就是人,有不变的人性。因此,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在未来会以十分相似的方式重复出现。”这样一来,就容易陷入历史循环论。
 +
 
 +
3、纪年方法不精确。修昔底德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只使用“冬季”和“夏季”来纪时,不写具体日期。这样就不能给人以明确的时间概念,容易混淆史实。
 +
 
 +
当然,修昔底德仍不失为古希腊杰出的历史学家,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仍然是西方史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有人曾评论道:“尽管修昔底德比希罗多德只晚生了25年,但他们两人对历史的理解却大不相同;从希罗多德到修昔底德,史学几乎要进步一个世纪。”这是对修昔底德史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
 
 +
===精神思想===
 +
 
 +
修昔底德在叙述战争过程和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时,很注意把经济因素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上。他考察了当时希腊的一些经济情况,记述了雅典与埃及等外邦之间的贸易情况,并特别指出了粮食贸易对
 +
雅典的重要性。在论述雅典的战时财政状况对战局的影响时,他曾强调指出:“如果没有充裕的财库,要想支撑一个长期的战争是不可能的”。这些都说明修昔底德已经认识到了经济在历史发展以及社会兴衰治乱中的作用。
 +
 
 +
修昔底德把当时希腊哲学(主要是“诡辩派”哲学)中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了历史研究之中,强调历史研究必须坚持求实的原则、研究者必须坚持理智的和批判的态度,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
 
 +
修昔底德用怀疑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他的前辈们,对纪事家们的作品和[[希罗多德]]的著作都进行过批评。他主张历史学不应该取悦流俗,而应该以叙述历史的真实为最高目标。他认为:要使自己的叙述与历史事实相符,要使一部历史著作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历史学家首先必须完全抛弃历史著作之中的神话和传说的因素,这是关键所在;其次,历史学家必须尽可能地去亲身经历自己所记述的历史事件。正如他在第5卷中所说:“我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整个过程,幸而我已成年,能充分了解这次战争的意义。为了明确地弄清这一系列重大的事件,我乃细心观察。事有凑巧,自从在安菲波里斯城下兵败之后,我便度过了20年流放的生活,得以密切地观察到交战双方的情况。而且因为自己闲着,便可以专心致志地对这些事进行深入的研究。”
 +
 
 +
修昔底德在书中提出来的这些关于“史料怀疑”和“史料批判”的原则,几乎已经达到了现代专业化的水平;与此同时,他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也几乎完美地实践了这个原则。
 +
 
 +
===观点===
 +
 
 +
修昔底德认为:叙述历史,就是要寻找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他看来,一切历史事件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它们之所以会在某时某地发生,都有远因和近因,也有表面原因和根本原因;历史学家应当对它们进行区别分析,从而对纷纭复杂的历史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
 
 +
修昔底德试图站在世俗的立场上、从人事活动的角度总结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及其教训,用以垂训后世。他借伯里克利之口,说出了他的基本观点:“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他虽然也提到命运和神意,但是对宗教迷信式的解释是持否定态度的。在他的著作中,没有给超自然的力量留下任何位置;凡是涉及到“神”的地方,都是在批评人对神的迷信行为;他始终坚持从社会本身寻找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
 +
 
 +
另外,他笔下的“命运”或“神意”等概念的内涵,与其他古代史学家笔下的类似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他那里,命运或神意只是偶然现象的代名词,并没有神灵事先和事后对人事的任何干预。他还曾经借伯里克利之口阐述过自己的“命运”观:“事件的进程可能与人们的计划相反是正常的,而这正是我们通常把某种出乎我们预料之外的事归咎于命运的原因。”他还坚决拒绝把各种灾变当作神灵对各种即将到来的人间祸福的预示,他指出:日食、月蚀、地震、风暴等都是自然现象,不能把它们看作是吉凶祸福的征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修昔底德身上表现出来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
 +
 
 +
==修昔底德陷阱==
 +
 
 +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
 
 +
这一概念来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名言,“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一章)
  
  修昔底德(约前471~约前400) 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雅典一 富裕而显贵 家庭。公元前424年当选为将军。同年冬 斯巴达将领布拉西达斯进攻雅典在爱琴海北岸 重要据点安菲波利斯,修昔底德指挥色雷斯舰队驰援被围困者不力,城陷后获罪 凡20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返回雅典。流传至今 按编年体记事的《伯罗奔尼撒战 史》是修昔底德用30余年的时间编写的一部未完 之作,记述 事件止于公元前411年。全书共8卷。修昔底德善于借书中历史人物之口 用自己审时度势撰写的演说辞阐述与伯罗奔尼撒战争有关的各种问题 <ref>[https://baike.so.com/doc/6630541-24885732.html 修昔底德]360搜索</ref>
+
  即在现实中 大国的战略判断与感情好恶 致命结合 随着时间 的流 会导致健康 你死我活 敌对 甚至更糟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Reflist}}
 
{{Reflist}}
[[Category: 古希腊 历史学家]]
+
[[Category:历史学家]]
[[Category: 古希腊 文学家]]
+
[[Category:文学家]]
[[Category: 希腊 军军政 ]]
+
[[Category:希腊人]]

於 2020年5月13日 (三) 05:24 的最新修訂

修昔底德
原文名 Thucydides
出生 約公元前460
逝世 公元前400/396年
國籍 雅典
別名 神話與歷史之間
職業 歷史學家、文學家,將軍
知名作品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修昔底德(希臘文Θουκυδίδης 、英文Thucydides,約公元前460——公元前400/396年),男,雅典人,古希臘歷史學家、文學家和雅典十將軍之一,以其所著《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而在西方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

簡介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記錄了公元前5世紀前期至公元前411年,斯巴達雅典之間的戰爭。因其嚴格、標準的證據收集工作,客觀的分析因果關係,被稱為「歷史科學」之父。因在其著作中闡明了國家之間的政治行為與產生的後果建立在恐懼情感與利益基礎之上,他也被稱為「政治現實主義學派」之父。[2]

原圖鏈接修昔底德:雅典人,古希臘歷史學家、文學家和雅典十將軍之一。

因提出「使戰爭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勢力的日益增長由此引起斯巴達人的恐懼」(《伯羅奔尼撒戰爭史》I·23),而被概括為「修昔底德陷阱」。

原圖鏈接修昔底德

本書涉及的神話和歷史似乎是兩個幾乎不相容的計劃的產物,修昔底德本來計劃以日誌的形式寫作一本有關軍事學和政治學的教科書。實際上人們通常也沒將它看作其他什麼東西。但是這項工作在進行過程中逐漸拋棄了這個枯燥無味的計劃,而呈現出另外一種輪廓。然後,這種輪廓由於受到舊模式固定套路的干擾,因此是不連貫的;就像一連串突出于海面的火山島,無論從角度還是從距離來說,只能進入鳥類的眼中,卻不能進入巡航水手的視線,因為它們看起來與沉沒的山峰並無不同。[3]

原圖鏈接修昔底德

修昔底德(約前471~約前400),古代希臘歷史學家。生於雅典一個富裕而顯貴的家庭。公元前424年當選為將軍。同年冬,斯巴達將領布拉西達斯進攻雅典愛琴海北岸的重要據點安菲波利斯,修昔底德指揮色雷斯艦隊馳援被圍困者不力,城陷後獲罪流放,凡20年。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後返回雅典。

流傳至今的按編年體記事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是修昔底德用30餘年的時間編寫的一部未完成之作,記述的事件止於公元前411年。全書共8卷。修昔底德善於借書中歷史人物之口,用自己審時度勢撰寫的演說辭闡述與伯羅奔尼撒戰爭有關的各種問題。[4]

原圖鏈接修昔底德

主要作品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是修昔底德在自己親身感受的基礎上、依靠敏銳的觀察力、發揮了卓越的寫作才能之後才完成的。這部著作體大思精、前後一貫,是預先訂好寫作計劃之後一氣呵成的。因此各個部分上下銜接、首尾相連,其間有嚴密的邏輯性。它原先也沒有分卷,後來的校注家們把它分成8卷,每卷又分為若干章,但是各家在分章分段時卻有很大的不同。

修昔底德的寫作衝動,來自他對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深刻認識。正如他在書中所說的那樣:「在這次戰爭剛剛爆發的時候,我就開始寫這部歷史著作,相信這次戰爭是一個偉大的戰爭,比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任何一次戰爭都更有記載的價值。我的這種信念是依據下列事實得來的:雙方都竭盡全力來備戰;同時我看到希臘世界中其餘的國家,不是參加了這一邊,就是參加了那一邊;即使那些目前還沒有參戰的國家,也正在準備參戰。這是希臘人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大動亂,同時也波及到大部分非希臘人的地區,可以說,幾乎全人類都將蒙受其影響……。」

正因為修昔底德從戰爭之初就有這樣的認識,所以他從一開始就十分用心地關注着戰局的變化,注意收集和整理資料,並擬訂了寫作計劃。等到戰爭結束、回到雅典、重新過上安定的生活之後,他就開始實施自己的寫作計劃。從這部著作的結構安排來看,修昔底德是想把那場延續了27年之久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當作一個完整的過程、嚴格地按照年代順序加以敘述的。

第1卷:導論;其中第1章是自序,闡明了寫作的目的和方法,追溯了戰爭的遠因和近因。

第2卷:敘述戰爭頭3年的戰況;其中第4章就是那篇著名的「伯里克利在陣亡將士國葬典禮上的演說」。

第3卷:敘述第4~第6年的戰況。

第4卷:敘述第7~第9年的戰況;其中有雅典人在派勒斯的勝利、以及斯巴達人求和被雅典人拒絕的經過。

第5卷:敘述第11~第16年的戰況;其中有克萊昂陣亡和《尼西斯和約》的簽訂經過。

第6~7卷:敘述第17年的戰況;包括雅典海軍遠征西西里島上的敘拉古以及全軍覆沒的經過,是全書中描寫得最精彩的篇章。

第8卷:敘述第18~第19年的戰況;其中包括開俄斯等地的暴動和雅典內部的黨爭狀況。

從以上的內容可以看出,修昔底德並沒有最終完成自己的全部寫作計劃。他的敘述止於公元前411年,而且他敘述的最後一個句子是不完整的。人們由此判斷:修昔底德可能是在著述的過程中猝然而逝的。有關伯羅奔尼撒戰爭最後7年(B.C.411~404年)的史事,修昔底德雖然沒有來得及敘述,但他完成敘述的部分已經占了戰爭全過程的5分之4。

關於對《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非議

1、主題過於狹隘。許多西方史學家在評價《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時,都為它的主題狹隘而感到遺憾,並認為這是它最主要的缺陷。因為修昔底德在書中只敘述了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經過、以及與其有關的人和事,基本上沒有涉及戰爭以外的事情,對雅典的文化發展狀況也隻字未提。在這一方面,修昔底德明顯地比希羅多德倒退了一大步。然而近年來也有人指出:修昔底德的這種做法恰恰反映了古希臘史學的成熟。

2、用抽象的和永恆的「人性」來解釋和理解歷史發展。修昔底德認為:「古往今來,人就是人,有不變的人性。因此,過去發生過的事情,在未來會以十分相似的方式重複出現。」這樣一來,就容易陷入歷史循環論。

3、紀年方法不精確。修昔底德在敘述歷史事件時,只使用「冬季」和「夏季」來紀時,不寫具體日期。這樣就不能給人以明確的時間概念,容易混淆史實。

當然,修昔底德仍不失為古希臘傑出的歷史學家,他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仍然是西方史學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有人曾評論道:「儘管修昔底德比希羅多德只晚生了25年,但他們兩人對歷史的理解卻大不相同;從希羅多德到修昔底德,史學幾乎要進步一個世紀。」這是對修昔底德史學成就的高度評價。

精神思想

修昔底德在敘述戰爭過程和分析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時,很注意把經濟因素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上。他考察了當時希臘的一些經濟情況,記述了雅典與埃及等外邦之間的貿易情況,並特別指出了糧食貿易對 雅典的重要性。在論述雅典的戰時財政狀況對戰局的影響時,他曾強調指出:「如果沒有充裕的財庫,要想支撐一個長期的戰爭是不可能的」。這些都說明修昔底德已經認識到了經濟在歷史發展以及社會興衰治亂中的作用。

修昔底德把當時希臘哲學(主要是「詭辯派」哲學)中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邏輯方法應用到了歷史研究之中,強調歷史研究必須堅持求實的原則、研究者必須堅持理智的和批判的態度,為後世的歷史學家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修昔底德用懷疑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他的前輩們,對紀事家們的作品和希羅多德的著作都進行過批評。他主張歷史學不應該取悅流俗,而應該以敘述歷史的真實為最高目標。他認為:要使自己的敘述與歷史事實相符,要使一部歷史著作成為不朽的傳世之作,歷史學家首先必須完全拋棄歷史著作之中的神話和傳說的因素,這是關鍵所在;其次,歷史學家必須儘可能地去親身經歷自己所記述的歷史事件。正如他在第5卷中所說:「我親身經歷了戰爭的整個過程,幸而我已成年,能充分了解這次戰爭的意義。為了明確地弄清這一系列重大的事件,我乃細心觀察。事有湊巧,自從在安菲波里斯城下兵敗之後,我便度過了20年流放的生活,得以密切地觀察到交戰雙方的情況。而且因為自己閒着,便可以專心致志地對這些事進行深入的研究。」

修昔底德在書中提出來的這些關於「史料懷疑」和「史料批判」的原則,幾乎已經達到了現代專業化的水平;與此同時,他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也幾乎完美地實踐了這個原則。

觀點

修昔底德認為:敘述歷史,就是要尋找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在他看來,一切歷史事件之間都有內在的聯繫;它們之所以會在某時某地發生,都有遠因和近因,也有表面原因和根本原因;歷史學家應當對它們進行區別分析,從而對紛紜複雜的歷史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

修昔底德試圖站在世俗的立場上、從人事活動的角度總結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原因及其教訓,用以垂訓後世。他借伯里克利之口,說出了他的基本觀點:「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勞動成果。」他雖然也提到命運和神意,但是對宗教迷信式的解釋是持否定態度的。在他的著作中,沒有給超自然的力量留下任何位置;凡是涉及到「神」的地方,都是在批評人對神的迷信行為;他始終堅持從社會本身尋找社會現象的因果關係。

另外,他筆下的「命運」或「神意」等概念的內涵,與其他古代史學家筆下的類似概念有着本質的不同:在他那裡,命運或神意只是偶然現象的代名詞,並沒有神靈事先和事後對人事的任何干預。他還曾經借伯里克利之口闡述過自己的「命運」觀:「事件的進程可能與人們的計劃相反是正常的,而這正是我們通常把某種出乎我們預料之外的事歸咎於命運的原因。」他還堅決拒絕把各種災變當作神靈對各種即將到來的人間禍福的預示,他指出:日食、月蝕、地震、風暴等都是自然現象,不能把它們看作是吉凶禍福的徵兆。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修昔底德身上表現出來的樸素的唯物主義歷史觀,達到了他那個時代的最高水平。

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

這一概念來自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的名言,「使戰爭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勢力的增長和因而引起斯巴達的恐懼」。(《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第一章)

即在現實中,兩個大國的戰略判斷與感情好惡的致命結合,隨着時間的流逝,會導致健康的競爭變成你死我活的敵對,甚至更糟。

參考資料

  1. 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1012
  2. 古代希臘(圖15)
  3. 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4. 修昔底德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