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候永奎,男,河北饶阳人,戏曲艺术家。永奎扮相英武、嗓音高亮,吐字清晰,功底深厚,长靠、短打戏兼能。

候永奎
出生 1911年
国籍 中国 河北
职业 戏曲艺术家
知名作品 《四平山》
《武松打虎》
《战滁州》

候永奎先生是昆曲京剧两兼的名家,工武生,据《京剧知识词典》记,他生于1911年,逝于1981年,河北省饶阳县迁民庄人。他7岁开始学艺,曾师从郝振基陶显庭王益友等多位北方昆曲前辈著名艺术家。后拜京剧武生尚派宗师尚和玉先生为师,学京剧武生。1928年随韩世昌赴日本演出,1929年以后在天津北京等地与荀慧生童芷苓、郑冰如、赵化南、尚和玉等京剧名家合作演出。1940年代在烟台演出,同台合作的有京剧武生名家陈云超等。候永奎扮相英武,嗓音高亮,吐字清晰,功底深厚,短打、长靠武生兼能,以演短打戏为主。他常演的剧目有《四平山》《铁笼山》《武松打虎》《千里送京娘》《战滁州》《林冲夜奔》《武松杀嫂》《芦花荡》《麒麟阁》《金钱豹》等,兼演关公戏。[1]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候永奎

籍贯:河北饶阳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职业:戏曲艺术家 武生

籍贯:河北饶阳

主要剧目有;《四平山》 《夜奔》 《麒麟阁》 《战滁州》等。

简历

7岁学昆曲。得郝振基、 陶显庭、王益友等指导。后拜尚和玉学京剧武生。

1928年随韩世昌赴日本演出。

1929年后在天津北京等地与荀慧生童芷苓、郑冰如、赵化南、尚和玉等同台演出。

评价

候永奎先生是昆曲、京剧两兼的名家,昆曲由于逐渐趋于雅致,词句艰涩,曲高和寡,在清末民初阶段开始式微。1918年12月,以王益长为社长的北方“荣庆昆弋班”在北京鲜鱼口的天乐园演出。该班曾演于京、津、沪、冀、太原诸地,广获赞誉,红极一时。该班社在1936年报散。

1928年10月,应日本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邀请,北方昆曲名家韩世昌、马祥麟、庞世奇、马凤彩、田瑞庭等20余人组团,赴日本演出,这时年仅17岁的候永奎已经小有名气,也应邀参加了该团的赴日演出。他们途径大连时,满铁弘报课与中日文化协会盛邀他们在协和会馆演出了《思凡》《刺虎》《琴挑》《闹学》等戏。当时的《满蒙杂志》曾登载对此演出的评论和剧照。他们到达日本后上演的剧目,与在大连演出的剧目大部分相同,另外增添《游园惊梦》等剧。

在昆曲演出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有志于继承和挽救昆曲艺术的艺术家们多年奋力拼搏,不弃初衷。例如1933年5月,白云生在天津成立“庆生社”昆弋班,主要演员有陶显庭、郝振基、候益隆、王益友、马祥麟、候玉山、庞世奇、魏庆林等,在天津新鑫舞台开始演出。此时的候永奎已经是为数不多、闻名遐迩的北方昆曲武生名家,成为该戏班里年轻有为的中坚力量。

那时,昆曲戏班的生存已经非常艰难,常年维持已属不易。

1935年,以韩世昌、白云生、候永奎、马祥麟为首的北方昆曲在艰险中坚持奋斗,以他们为主要演员的昆弋班“荣庆社”坚持演于天津小广寒戏园。这几位都是北方昆曲界的顶级艺术家,却也维持时间不长,仅一年左右,1936年该班即告解散。解散后,候永奎、马祥麟等重组起“荣庆社”,继续坚持在京津两地演出。


1937年7月1日,坚守北方昆弋艺术的候永奎和马祥麟,克服经费和场地等一切困难,在天津成立起“荣庆昆曲科班”,以继承和传扬北昆艺术,培养接班人,招收学员21人。1939年8月,天津遭大水灾,无法维持继续演出,只得被迫再次解散。

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北方昆曲艺人们仍然为国家、为人民担负起社会责任,其爱国爱民的精神十分可贵。

1939年10月21日,天津票伶两界为赈济水灾举办义演一天,演出地点在国泰戏院,当天的白天候永奎先生演出了《铁笼山》,金又琴演出了《蔡花峪》,晚上演出的是璧君馆主的《法门寺》和张幼棠的《战冀州》。

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入天津以后,民不聊生,生计维艰,戏曲艺人更是度日如年。1942年2月1日起,京剧、昆曲、河北梆子演员白家麟、田菊林、马祥麟、候永奎、崇凤云、韩俊卿等采取“抱团取暖”的办法,先后在天津新中央戏院、北洋戏院举办三剧种的联合演出,希望能招徕更多的观众。尽管如此,仍是履步维艰。1942年3月,候永奎、马祥麟这一对执著于昆曲艺术共同志向的难兄难弟,重又振作,在天津新中央戏院与韩世昌联合恢复演出《长生殿》、《牡丹亭》及武戏各剧目。

1947年1月17日。韩世昌、田菊林、候永奎等再次组合,在位于天津东马路的国民戏院演出昆曲《贞娥刺虎》《林冲夜奔》《思凡》等经典剧目。5月13至15日,韩世昌、白云生、候永奎又在该戏院演出《奇双会》《麒麟阁》《狮吼记》和《铁冠图》等戏。1947年8月,候永奎和于庆暇、于澄庵、周之桢、李醒庵、吴云心共同发起组织成立“中华全国戏剧协会天津分会”。可见,候永奎不仅精于演出,还是热衷于为戏曲界服务的戏曲活动家。

候永奎在钻研北方昆曲的同时,又致力于京剧艺术的学习与实践,与京剧界演员联系甚密,经常同台合作。1938年以后,他经常搭入京剧班演出。例如1948年5月19-20日,候永奎参加了为天津戏曲协会成立而在中国大戏院举行的庆贺演出,他与京剧名家李少春、李铁英娄廷玉鲍云鹏、费玉策合演了《大溪皇庄》。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先前广告刊登的是5月1日起,王又娟、候永奎领衔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主要演员还有费玉策、李荣安、董月华、董顺华、苏世明、郭俊英、刘燕燕。但是后来王又娟与叶盛章组成戏班,与李少春、袁世海这两个班分日夜场轮换在中国大戏院演出,候永奎经常参与白天的戏班演出,有时也演晚场戏。1日当天晚场候永奎演出的是箭衣武生戏《英雄义》,3日晚场他演出的是扎大靠的《赚历城》,4日晚他演的是大武生戏《挑华车》,5日日场侯永奎上演的剧目为勾脸武生戏,同时也是尚派名剧《四平山》,6日白天他演出了短打戏《花蝴蝶》。7日日场侯永奎演出了也是尚派名剧的《艳阳楼》,10日白天他演出的是勾脸大武戏《铁笼山》。1949年6月18日起,侯永奎晚场应邀与荀慧生、陈少霖同台,演于天津中国大戏院,白天则与王又娟、赵万鹏、费玉策、李荣安、董月华组班演出。19日白天侯永奎演出的是《八蜡庙》,20日晚他演出了《赚历城》。21日晚侯永奎演出的是《嘉兴府》,22日白天演出了《四杰村》,晚上演出了《金锁阵》,26日白天他上演了久未演出的勾脸武戏《收关胜》,27日日场他演了同样是尚派名剧《战滁州》,28日白天他演了一出不经常贴演的武戏《神亭岭》。从这些剧目看,侯永奎先生的戏路是很宽的。

1949年5月30日起,侯永奎在天津中国大戏院又与李鸣盛,王又娟合作演出,其他主要演员还有王泉奎、李世霖、孙盛武、赵万鹏、刘连荣、费玉策、李元瑞、骆洪年、叶德林。这个班演白天的戏,晚上的戏则由叶盛兰、陈永玲、李多奎、叶盛长、慈少泉组合的班社来演出。李鸣盛、王泉奎、刘连荣、李世霖、李元瑞这几个人是一身跨两班,早晚串户着演出。侯永奎演出的剧目有《收关胜》《挑华车》《四杰村》《嘉兴府》等。

1949年9月30日,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的前夕,侯永奎在天津接到北京对他的调令,接他去北京怀仁堂为中央领导演出拿手戏《林冲夜奔》,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等观看演出,并亲切接见了侯永奎。

1949年12月22-25日,天津新华戏院力邀硕果仅存、久未登台的八旬武生老英雄尚和玉携弟子傅德威、侯永奎、韩长宝、张德发、郭庆永、娄廷玉,师徒同台演出,引起轰动。

新中国成立后,侯永奎先生长期居住在北京,后来参与组建中国北方昆曲剧院,此后他便不经常在天津演出。

1959年12月31日起,北方昆曲剧院在天津中国戏院演出新排剧目《红霞》。该剧是为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剧目,改编金紫光、黄历,导演金紫光、马祥麟、赵戈风,作曲傅雪漪、吴南青、陆放,主演有李淑君、侯永奎、白云生等。

1960年1月1日白天演出折子戏,侯永奎露演了他拿手戏《林冲夜奔》,2日晚上演移植成昆曲的新戏《生死牌》,导演白云生、赵戈风,由侯永奎先生主演。1962年2月5日起,河北省京昆剧团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演出。1962年3月10日-14日该剧团在新华戏院举办昆曲专场演出,之前演的都是京剧。侯永奎先生在10日晚演出《林冲夜奔》,11日、12日两个晚上演的都是《单刀会》。此后,他致力于培养北方昆曲青年演员。

他的公子候少奎先生在其精心培养下,成为继他之后当今北方昆曲的武生名家。我与少奎先生在私下有过一面之交,并在拙作《赵松樵评传》中记录了他向赵松樵老先生学习《单刀会》的经过,书出版后送他一本,他回赠我墨宝一幅。我在北京吉祥戏院曾现场看过他主演的《艳阳楼》,在电视屏幕上欣赏过他演的《林冲夜奔》《单刀会》《千里送京娘》《四平山》等,确是硕果仅存了。希望他继承其父侯永奎先生的遗志,永续昆曲候派艺术的香火,培养出后继之人。[2]

视频

昆曲《林冲夜奔》1954 录音主演 候永奎

宝剑记 林冲夜奔 候少奎

参考资料

  1. 北方戏曲传媒老艺术家系列:京、昆名家候永奎 个人图书馆,发布时间;2020-02-27
  2. 北方戏曲传媒老艺术家系列:京、昆名家候永奎 个人图书馆,发布时间;20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