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節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傈僳族節日 |
中文名: 傈僳族節日 民 族: 傈僳族 包 括: 新米節,火把節等 性 質: 傳統節日 |
僳族節日眾多,規模較大的有「闊時節」、「新米節」、「刀稈節」、「火把節」、「收穫節」、「澡塘會」、「拉歌節」、「射弩會」等。
「闊時節」,亦作「盍什節」。「闊時」是傈僳語音譯,「歲首」、「新年」之意。是傈僳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因過去多以對物候的觀察來決定日期,故各地沒有統一、確定的節期。一般多在公曆12月下旬至第二年1月舉行。1993年12月,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決定,每年12月20至22日為闊時節,以便讓各地傈僳族同胞能同迎新年,共慶佳節。[1]
重要節日
僳族節日眾多,規模較大的有「闊時節」、「新米節」、「刀稈節」、「火把節」、「收穫節」、「澡塘會」、「拉歌節」、「射弩會」等。
「闊時節」,亦作「盍什節」。「闊時」是傈僳語音譯,「歲首」、「新年」之意。是傈僳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因過去多以對物候的觀察來決定日期,故各地沒有統一、確定的節期。一般多在公曆12月下旬至第二年1月舉行。1993年12月,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決定,每年12月20至22日為闊時節,以便讓各地傈僳族同胞能同迎新年,共慶佳節。
特色習俗
「澡塘賽歌會」
又稱「春浴節」,也是傈僳族的傳統節日盛會。現多於傈僳新年的正月舉行。地點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六庫市以北10餘公里處的登埂、馬掌河等溫泉。屆時,鄰近各縣、區的群眾身着盛裝。攜帶乾糧、行李,甚至炊具紛至沓來。平時寂靜的溫泉,此時處處帳篷林立,人頭攢動,歡歌笑語,熱鬧非凡。過去以洗浴治病為中心的春浴節,成了人們休閒度假、歌舞狂歡的節日。尤其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幾十人一幫、數百人一夥,賽歌、對詩,尋找愛的伴侶,通宵達旦,樂此不疲。
「江沙埋情人」
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一帶傈僳族青年的傳統節日娛樂、求偶活動。每年正月初四、初五左右舉行。屆時,男女青年們歡聚怒江河畔,歌舞嬉戲。還要在同伴的幫助下,在沙灘上挖出沙坑,將意中人抬入「埋葬」,並裝出非常悲傷、痛哭流涕的樣子,唱喪歌,跳喪舞。取鬧過後,才將意中人拉出。他們認為,通過這一活動,一來表示戀人間感情的真摯與深厚,二來可以將附在意中人身上的「死神」埋掉,使意中人健康長壽。
除此活動外,福貢一帶的傈僳族青年還要舉行「頭頂射雞蛋的」射弩比賽。比賽時,男青年身背箭包,手持弩弓,自己的心上人頭頂扣一碗,碗底上置雞蛋一枚(或頭頂一木碗,碗中盛米、置雞蛋)為靶,站於幾米之外。比賽開始,男青年不慌不忙,拉弦搭箭,扣機擊發,只聽「啪」的一聲,蛋花飛濺,心上人則安然無恙,頓時,場上爆發出一片熱烈的掌聲。這是一項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比賽,是比技術、賽膽量、見真情的活動。當然,技術不精的小伙子,寧可射不中雞蛋,也不會傷了心上人的。
其他習俗
傈僳族群眾過去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相信萬物有靈,有巫師。20世紀初,一些西方傳教士進入德宏、怒江地區,傳入基督教和天主教。
1950 年前,傈僳族人民行用自然歷,藉助花開、鳥叫,將一年劃分為花開月、鳥叫月、燒火山月、飢餓月、採集月、收穫月、煮酒月、狩獵月、過年月、蓋房月10個季節月。主要節日有澡塘會、收穫節、過年節等。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騰衝傈僳族群眾每年農曆二月初八日過'刀杆節」。分兩天活動,第一天「下火海」,用栗柴燒成一大堆火炭,表演開始,五個人赤腳圍着火炭跳出跳進,然後「打火滾」,即在火炭上翻滾;「洗火臉」,即捧起火炭洗臉;最後把在火炭里燒燙了的鐵鏈子拿在手裡傳來傳去,叫「拉火鏈」,表演完畢群眾一起跳舞。第二天「上刀山」,把32把磨得鋒利的長刀,橫綁在兩根高四丈的粗栗木杆上成梯子形,頂端有紅旗、鞭炮,在一片鞭炮鑼鼓聲中開始表演。
參考來源
參考資料
- ↑ 傈僳族節日 傈僳族有哪些傳統節日?,360搜索 , 2017年0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