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像竹一样坚韧的杨绛先生(闲敲棋子落灯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像竹一样坚韧的杨绛先生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像竹一样坚韧的杨绛先生》中国当代作闲敲棋子落灯花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像竹一样坚韧的杨绛先生

那天在《南方周末》文化版上看到三联书店即将出版《听杨绛谈往事》一书,这是一本关于杨绛先生的传记。《南方周末》用了一整版的篇幅这本书,仅仅是介绍性的文字已让我看得入迷,想着一定要买来这本书,好好的读一读。这部传记的作者吴学昭今年79岁,是钱钟书和杨绛求学清华时的老师、教育家吴宓先生的女儿。

这个周末,终于在三联书店买到了杨绛先生的近作《走到人生的边上》,和这本《听杨绛谈往事》。

为写这部传记,作者吴学昭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与杨绛先生对谈。书中详细记录了自杨先生出生至九十八岁的人生经历,以大量杨先生口述的一手资料为基础,史料翔实,文字生动,与杨先生的语言风格非常接近,宛如坐在杨绛先生的近旁,聆听先生娓娓道来从前事。

在困惑迷茫时,总会有一本书似暗夜的星辰,给你以指引,照亮你欲前行的道路。读吴学昭《听杨绛谈往事》让人神思悠远,一次次不忍释卷。一幕幕记录了从前岁月的素雅往事,给人以无限的怀想与追忆。我觉得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天生就是来这个世界做学问的,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智者的光辉与做人的淡泊名利、淡定从容、豁达乐观的品格,是许许多多后人所无以企及的。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对从前读过的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将饮茶》、《洗澡》、《我们仨》等著作,也有了更深层的感悟与了解。有评论家这样评价杨绛先生:“96岁的文字,竟有初生婴儿的纯真与美丽。”

读《听杨绛谈往事》,你根本无法相信这是两个耄耋老者的低语与对话,他们的心灵是那么蓬勃而富有生气,他们以心神的对接与交流,让我们切切地感受到其间流动着温婉感人的气韵及对生命与社会的思考。

我觉得杨绛先生就像一根最具韧性的青竹,不论在生活中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与风霜磨砺,她始终以一颗昂扬而坚定的心在走自己的路。在钱钟书先生的眼中杨绛先生是无所不能的,不论是做学问、写作,还是面对日常生活的种种难题,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难得倒杨绛先生。所以钱钟书先生说:“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一生曾拒绝过很多荣誉,淡泊名利、专事学问才是他们一生的所求。杨绛先生还将她与钱钟书先生的部分稿酬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以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大学生努力学习、成材报国。

杨绛先生说:“我们一家三口都最爱清华大学。” 杨绛的“三进清华”和清华为钱钟书“两次破格”都被传为佳话。而对他们的女儿钱瑷来说,清华园是她童年美梦的摇篮。“好读书”是钱、杨两人的共同兴趣,也是联结两人情缘的一条红线。当年,杨绛一进清华就同“二书” 结缘:一为读书,二为“钟书”。

在谈及死亡时,杨绛先生风趣幽默一如从前:“如果是现在的这副面貌,钟书、圆圆会认得,可是我爸爸妈妈肯定认不得了。……我若自己声明我是阿季,妈妈会惊奇说:”阿季吗?没一丝影儿了。”我离开妈妈出国时,只二十四岁。妈妈会笑说:“你倒比我老了!”爸爸和我分别时,我只三十三岁,爸爸会诧异说:“阿季老成这副模样,爸爸都要叫你娘了。”

“我十五六岁,……是一个很清秀的小姑娘。……带着我十五六岁的形态面貌上天,爸爸妈妈当然喜欢,可是钟书、圆圆都不会认得我,都不肯认我。钟书绝不敢把这个清秀的小姑娘当作老伴,圆圆也只会把我看作她的孙女儿。”……

杨绛先生的寂静时光,更是智者的思考时光。穿过岁月,拭去不知何时浮上眼眶的泪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中一个个美好而真诚的瞬间。

曹操在《对酒歌》中云:“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但杨绛先生身虽耄耋,而心未老。她以做人与作文,为我们的被俗世污染的灵魂洗澡。我们爱她,因为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都是我们民族最可宝贵的财富。 [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