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兒時的春節(李德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兒時的春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兒時的春節》中國當代作家李德勇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兒時的春節

兒時的春節,濃濃的鄉情,雖說時光已過去了幾十年,但仍然記憶憂新。

臘月二十三,過年就開始了,家家戶戶都忙碌起來。我家最忙的就是母親,她天天晚上都要忙到深更半夜。因為那時要把麥子變成麵粉,就要用石磨來磨,而且要磨四五遍。最白最好的面當然是第二遍,越往後的面就越差,最好的面是用來包餃子。僅磨麵,母親就要忙上四五天。再就是用石頭碾子來碾壓稻米,因為石頭碾子可不是家家都有,而每個村莊也只有兩三台,所以一天要跑好幾次,看什麼時侯沒有人碾壓稻米才去,這又需要花費好幾天時間。

過年的前兩天,母親便忙着用發酵的老面做饃饃、包包子,而且要蒸好鍋。因為那個年代蒸的各式各樣的饃饃要吃到農曆龍抬頭的二月初二。母親每年做饃饃、包包子,不管是月大還是月小,全都是農曆臘月二十八,因為這一天是我的生日

父親是個文化人,每年臨近春節,他都要忙着給左鄰右舍的人書寫春聯,家裡的活兒也就什麼也幹不成了。

年三十上午,是我家最忙的時侯,大人小孩都在忙。因為這一天,室內室外都要清洗清掃得干乾淨淨。當然,這些活兒自然由我這個孩童來幹了。

過年要吃隔年飯,就是農曆臘月最後一天晚上,母親睡覺以前把高梁米飯做好放在鍋里年三十早上來吃,即為隔年飯。我們那裡的風俗習慣是,過年要吃三頓水餃,即年三十晚上一頓,初一早上一頓和初二晚上一頓。初一早上這頓水餃,母親總是要包上幾個銅錢幣的水餃,吃水餃時看誰吃的銅錢幣多,新的一年誰就會發大財,所以我總是盼着多吃幾個有銅錢幣的水餃。

年三十這頓中午飯,是春節這幾天中最重要當然也是最好最豐盛的一頓飯,什麼肉、魚、鴨、雞當然都少不了,母親要整整忙一個上午了。

吃過年三十這頓中午飯,算是真正的過年了,穿上母親早已準備好的新衣服,拿着父親早已用紅紙兒包好的幾角壓歲錢,便撒腿就往外面跑,村子裡巷口胡同都是孩子,男孩子把鞭炮拆散放在兜里,一個一個燃放。女孩子們湊在一起玩欻嘎拉哈,在炕上欻來欻去,樂此不疲。

瘋玩到半夜是必須回自己家的,因為半夜還要吃年夜飯。吃年夜飯之前,要把年夜飯搬到院子裡,面對老家的方向燒香、敬酒、嗑頭,放鞭炮。

過年這幾天,我天天都要與小夥伴們跑到鄰村去看大戲。因為我們個頭小,看不見唱戲的人,便爬到戲台旁邊的屋頂或樹上。[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