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儿时走亲戚(李方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儿时走亲戚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儿时走亲戚》中国当代作家李方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儿时走亲戚

母亲有五姊妹,两个兄长,两个妹妹。在我少小的时候,每到春节,拜年走亲戚算是一件大事。

我母亲是个多产的母亲,除了流产的那个不算,一共生了九个儿女。可惜父亲早逝,四十岁那年就走了,不然,还不知要生多少个孩子。后来由于遇上灾荒年,一个哥哥因饿而饥不择食,误吃了有毒的果子,足足呕吐了一天一夜后,不治而亡,我的一个弟弟,也不到一岁就早早夭折。

其余七姊妹算是命大,在母亲膝下,一个个蓬蓬勃勃地长大起来,而且个个都长得毫不逊色。我的五个姐妹们,也像“五朵金花”似的水灵鲜活,充满青春气息,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努力成长为务农和生活的好手。

一家人口多,最怕过年,也最怕走亲戚,但又不得不走。舅舅家要先走,姨妈家自然也要去。我家姊妹都爱面子,每年过春节走亲戚,都要穿新衣,没有新衣穿都不敢出门。我母亲最愁的就是过年,除了准备一些年货,就是要想尽办法为儿女做一套新衣,一双新鞋子。

每年腊月的这一个月,是母亲最忙最累的一个月。每晚在昏暗的油灯下,母亲一针一线地纳鞋底,我不知母亲要用多少个夜晚,才能为我们做一双新布鞋,有多少次我一觉醒来,母亲还在油灯下穿针引线。做好了鞋子,母亲又用平常精打细算节俭下来的钱,用队里分得的布票去供销社扯布料,然后请裁缝师傅为我们量身做衣裳。好多年了,我没有看见母亲为自己做一件像样的衣服,穿的还是父亲为她做的。母亲的衣服,真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我的外祖母家原在攸县“官田”镇,后来由于修酒埠江水库,把“官田”淹没了,“官田”人“走水”那年,我的外祖父外祖母都不在了,母亲八岁时就做了余家的“童养媳”。两个舅舅就在“走水”时,大舅到了酒埠江水库的上游,鸾山镇山门洪村仓下组,二舅到了鸾山镇江边村江上组,两个舅舅虽然在一个镇,但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相距几十华里。而两个姨妈也相继嫁到与鸾山镇相邻的黄丰桥镇。我母亲后来与攸县人民铁厂做会计出身的父亲结了婚。

所以说我母亲五姊妹,都住在不同的地方。过年拜年走亲戚,就自然成了大事难事了。但不管怎样,亲戚是一定要走的,特别是过年去舅舅家拜年,更是少不得,这是礼节。大年初一,先是去邻居家拜年,初二日就要去两个舅舅家,先是大舅家,大舅家离二舅家要远一些,在大舅家吃了中饭,再去二舅家,然后吃了晚饭回来。去舅舅家,母亲要准备一些比较贵重的礼物,比如送上一块布料什么的,一般要凑齐“四色”,舅舅为大,而去姨妈家,基本上是没有,再多是包一些“土果子”。但我小时候喜欢走亲戚的还是姨妈家。去姨妈家当天回不来,必须得住下。如走路要翻山越岭,涉水过河,如坐“汽划子”船也行,那先要走十五里山路,再到山门洪码头,买票坐“汽划子”船。我不记得当时当“汽划子”船,全票多少钱,半票要多少钱,但记得那时,我还是半票,我只有八九十岁的光景,小时候又不长个,还很瘦弱。

说来坐“汽划子”船的次数少,走路的时候多,坐“汽划子”船,要经过已被拦河水淹没的“官田”,但可望见杵在半山腰那个一半已没在水里的“碉堡”,也不知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留下的。我招工参加工作那年是坐“汽划子”船走的,后来因为修通了公路,再也不走水路,不坐“汽划子”船,后来也听说这座“碉堡”在某年某月某日突然坍塌了。

如步行去姨妈家,也要经过山门洪,先过仓下,翻一座大山,来到兰水边,就可望见河对岸的姨妈家了,但还得去下游过南媚桥,再回走大约三里路程,到宝宁寺,然后就是大姨家了。有一年,二姐领着三姐四姐和我,来到大姨家拜年,大姨全家甚是欢喜。我大姨个子生得小巧但五官端庄,性格内敛,也不善言辞。我们去了,只是微笑,挨个儿用手摸摸我们的头,然后说,过了一年,你们又长高了。接着,大姨问二姐,你大姐还有两个弟妹没来呢。二姐回说,大姐要陪母亲守家,弟妹还小,母亲不让来。过后,大姨赶紧去摆果子,招呼我们吃。而往往这时候,表兄妹也大多走亲戚家拜年了,有的去舅舅家,有的去我家,留守在家的也只有一两个表兄表妹了。这样也好,由于错开了,双方都有床铺睡。那时穷,一家准备多余的床铺少,像我们一去就几姊妹,至少也要空缺两个床位才行。

这年我与姐姐在大姨家住了一天,再去小姨家住一天,在大姨家住的本是好好的,可到了小姨家就出了问题。那晚不知什么原因,我在梦中尿床了。当时我羞得无地自容,早上起床时,我硬要等姐姐起床后,我才起床,而且起床后,立即把被子折叠好,盖在被尿湿的地方。记得当时姐姐还夸了我,说我在家时从没叠过被子,今天算是长大了。那天我低着头,匆匆吃了早饭,就嚷着要回家,生怕让小姨知道我尿床了,我认为那是件多么丢面子的事呢。再一个,小姨不像大姨,她生得高大,性格大大咧咧,直肠子,整天笑呵呵的。我想如果让她知道了,不当场取笑我才怪呢,好得在我们动身回家前,小姨并没发现。

后来,也不知什么原因,母亲很少要我们去小姨家了,但小姨在他们五姊妹中,是去世最早的一个。小姨去世时,母亲领着我们去悼念小姨,母亲在小姨的灵前,呜呜地哭成了个泪人儿,我也哭得泪流满面。[1]

作者简介

李方明,湖南省攸县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