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元代建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元代建筑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元代建筑承金代建筑,因蒙元统治者建筑工程技术低落,故依赖汉人工匠营造。元代建筑特点是粗放不羁,在金代盛用移柱、减柱的基础上,更大胆地减省木构架结构。元代木构多用原木作梁,因此外观粗放。因为蒙古人好白的原故,元代建筑多用白色琉璃瓦,为一时代特色。但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建筑发展也基本处于凋敝状态,大部分建筑简单粗糙。

基本内容

中文名:元代建筑

代表建筑:大都(今北京北部)

结构:大都正南门曰丽正、其内有千步廊

简介

元代(公元1206-1368年)的中国是一个由蒙古统治者 建立的疆域广大的军事帝国,但这一时期 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建筑发展也基本处于凋敝状态,大部分建筑简单粗糙。

元代的都城大都(今北京北部)规模宏大且形制得以沿续,明清两朝皇城——北京的规模就是这一时期创建的。留存至今的元代太掖池 万岁山(今北京北海琼岛)也是元代的盛景。

由于元朝统治者崇信宗教,尤其是 藏传佛教,这一时期的 宗教建筑异常兴盛。北京的 妙应寺白塔就是一座由尼泊尔工匠设计建造的 喇嘛塔。

元室以 蒙古民族入主中土,并迭西征,以展拓疆土,造成地跨亚欧之 大帝国,华夏有史以来,幅员之广,无有能逾此者。元初,太祖十年克燕,初为 燕京路,总管大兴府。世祖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复曰中都。四年,于辽金旧城之东北创置新城,始迁都焉。九年(公元1272年)改大都,“京城右拥太行,左挹沧海,枕居庸,奠 朔方,城方六十里,十一门”。

大都正南门曰丽正,其内有 千步廊,“可七百步,建 灵星门,门建 萧墙,周回可二十里,俗呼 红门 栏马墙。门内二十步许有河,河上建 白石桥三座,名 周桥,皆琢龙凤祥云,明莹如玉,桥下有四白石龙, 擎戴水中甚壮。绕桥尽高柳,郁郁万株,与内城西宫海子相望。 度桥可二百步为崇天门,门分为五,总 建阙楼,其上翼为回廊,低连两观。傍出为十字角楼,高下三级;两傍各去 午门百余步。有掖门,皆崇高阁。内城广可六七里,方布四隅,隅上皆建十字角楼。..由午门内可数十步为 大明门”,门后正中为大明殿,“殿乃登极 正旦寿节会朝之正衙也;十一间,东西二百尺,深一百二十尺,高九十尺,柱廊七间,深二百四十尺,广四十四尺,高五十尺;寝室五间,东西夹六间,后连香阁三间,东西一百四十尺,深五十尺,高七十尺”。“殿基高可十尺,前为殿阶,纳为三级,绕置龙凤白石阑,阑下每楯压以 鳌头,虚出阑外,四绕于殿。殿楹四向皆方柱,大可五六尺,饰以起花金 龙云。楹下皆白石龙云花,顶高可四尺。楹上分间,仰为 鹿顶斗拱攒顶, 中盘黄金双龙,四面皆缘 金红琐窗,间 贴金铺,中设山字玲珑,金红屏台,台上置金龙床,两旁有 二毛皮伏虎,机动如生。”“大殿宽广 足容六千人聚食而有余,房屋之多,可谓奇观。此宫壮丽富赡,世人布置之良,诚无逾于此者。顶上之瓦,皆红黄绿蓝及其他诸色,上涂以釉,光泽灿烂,犹如水晶,致使远处亦见此宫光辉,应知其顶坚固可以久存不坏”。

“殿右连为主廊十二楹,四周金红琐窗,连建后宫,广可三十步,深入半之,不显。楹梁四壁立,至为高旷,通用绢素帽之,画以龙凤;中设金屏障,障后即寝宫,深止十尺,俗呼为拿头殿。..殿前宫东西仍相向,为寝宫。..宫后连抱 长庑,以通前门”,其制略如前述。

寝宫以后,仍多 殿阁,以处嫔嫱,其间多以栏庑连之,装饰之美,实难尽述;加以 胡元来自沙塞,故金貂 银鼠,往往藉为帐褥, 内室装饰遂与历代迥异。

苑囿之胜,当首推 太液池之万岁山,即今北海琼岛是也。池在大内之西北,“广可五六里,驾 飞桥 于海中, 西渡,半起瀛洲圆殿,绕为石城。圈门散作洲岛拱门,以便龙舟往来。由瀛洲殿后,北引长桥上万岁山”。山高可数十丈,“金人名 琼华岛,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修缮之。其山皆以 玲珑石叠垒,峰峦隐映,松桧 隆郁,秀若天成。引 金河至其后,转机遇■,汲水至山顶,出石龙口,注方池,伏流至仁智殿,后有石刻蟠龙,昂首喷水仰出,然后东西流入于太液池。山上有 广寒殿七间,仁智殿则在山半,为屋三间。山前 白玉石桥长二百尺,直仪天殿后;殿在太液池中圆坻上,十一楹,正对万岁山。山之东也,为 灵圃,奇兽珍禽在焉”

广寒殿在山顶,为全山最大之殿。东西一百二十尺,深六十二尺,高五十尺。重阿 藻井, 文石 甃地,四面琐窗板密,其里编缀金红云,而蟠龙矫蹇 于丹楹之上。“左右后三面,则用 香木凿金为祥云数千万片,拥结于顶,仍盘金龙殿,有间金玉花,玲珑屏台,床四,金红连椅,前置螺甸酒卓。高架 金酒海,窗外为露台,绕以 白石花阑。旁有铁竿数丈,上置金葫芦三,引铁链以系之,乃 金章宗所立,以镇其下龙潭。凭阑四望空阔,前瞻瀛洲仙桥,与三宫台殿,金碧 流晖;后顾西山云气,与 城阙翠华高下,而 海波迤回,天宇低沉,欲不谓之清虚之府不可也”

元代木构

就结构方法论,元代与宋金虽尚多相似之点,似应在上章叙述,然其整个建筑活动,以大都为中心,创建明、清北京之规模,六百余年继续不断,故元、明、清实应作一时期之 三阶段论。

元故宫于明初为大将军 徐达拆毁,其建筑物后世无存焉。今所存元代实物亦如前代遗例,仅各州郡零散殿堂数处而已。

阳和楼 在河北正定城中央,下为重台,上建屋七间;砖台下开两券门如城门。楼屋平面广七间,深三间,比例狭长。其柱头间阑额刻作假月梁形,为罕见之例。其 角柱上 普拍枋出头角上刻一入瓣,为元代最常见作风。角柱生起尤为显著。内部梁架当心间,次间,梢间三缝各不同,颇为巧妙,两际结构更条理井然。斗拱双下昂单拱计心,其柱头铺作实际上为昂嘴华拱两跳。梁栿外端出为蚂蚱头,已 兆见明、清桃尖梁头之 滥觞,其补间铺作第一跳亦为假昂,但第二层昂斜上,后尾挑起,仍保持其杠杆作用。至于华拱后尾施 横拱,宋代仅见于《 营造法式》,但实物则 金元以后始见盛行。楼准确年代无考,元至正十七年曾经重修,想当为金末元初(约公元1250—1290年间)所建。

北岳庙德宁殿 庙在河北省 曲阳县城内。自唐迄明遥祭 北岳之所。清初改为北岳祭典于 山西浑源州,此庙遂归废弃。庙址一部荡为民居,仅德宁殿保存稍佳。殿建于高台上,重檐 四阿顶。殿身平面广七间,深四间,周以回廊,故成广九间深六间状。与《营造法式·卷三十一》“殿身七间, 副阶周匝,..身内 金箱斗底槽”一图极相似。 殿下檐斗拱,重昂重拱造,第一层假昂,其上华头子则为长材,与第二层昂后尾斜挑达榑下。上檐斗拱单杪重昂,昂亦为昂嘴形华拱,与苏州 三清殿上檐斗拱做法相同。其后尾第二第三两跳,重叠三分头与菊花头,尤为奇特。殿于宋淳化二年及元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两度重建,现存殿宇,盖为元代遗物。殿壁壁画尚存一部,似元人手笔。

曲阜孔庙承圣门及启圣门 孔庙除金、明昌两碑亭外,其次古建筑当推承圣门及启圣门,均元 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所建。门广三间,深二间,中柱一列,辟门三道,单檐,“不厦两头造”,阑额狭小,普拍枋扁平。斗拱单昂,为平置假昂,而将衬枋头伸引为挑斡,以承金桁。

曲阜 颜庙祀国公殿,广五间,深三间,单檐,四阿顶。斗拱双下昂重拱 计心造。其柱头铺作用平置假昂,补间铺作则第二层昂后尾挑起。曲阜诸殿堂,唯此 一元构耳。

慈云阁 在河北省 定兴县城中央。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建。平面为近似正方形之长方形,广深各三间,重檐 九脊顶。其柱分内外两列。内列承上檐斗拱及屋顶,外列仅承下檐及斗拱。其用柱法与曲阜金代碑亭相同,但内外两列相去特近,以致均砌入砖墙以内,颇为罕见。其上檐斗拱双下昂重拱造,第一层昂为昂嘴形华拱,其华头子后尾不平置,而斜上挑起,承托于第二层昂之尾下,与曲阳德宁殿下檐斗拱相似,殆为元代通行做法。

圣姑庙 在河北省 安平县城北门外,为周孝女郝女君之庙,见于《 太平寰宇记》及《 魏书·地形志》。今庙则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所建也。庙立于广大高台之上,其正殿平面于前后二殿之间以柱廊联接成为工字形;其前后二殿均为单檐九脊顶。盖工字形平面在金、元乃极盛行也。此殿在结构上可特别注意者三点:(一)其斗拱单昂为平置假昂,其后部挑斡乃衬枋头所延长,开明清通常做法之先例。(二)柱虽为梭柱,但卷杀之法唯下段三分之一垂直,以上三分之二逐渐 削小,至顶仅等于栌斗之底,其权衡颇乏秀丽之感。(三)梁架富于变化,尽量利用木材之天然形状,不加斫削。

明应 王殿 在山西 赵城县 霍山,为 广胜寺泉水 龙王之殿。殿平面正方形。广深各五间,重檐九脊顶,其周回为廊,殿身实方三间也。上檐斗拱出重昂,下檐则为单昂。殿内壁画多幅,其一以演剧为题材,款题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四月,至于殿之建立,当在是年以前也。

延福寺大殿 在浙江 宣平(今 武义)县陶村,建于元泰定间(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殿平面 梁广各五间,近正方形,当心间特大,次梢两间之联合长度,尚略小于当心间,屋顶重檐九脊,阑额之上不 施普拍枋,为元以后所不多见。其上檐斗拱出单杪双下昂,单拱造,第一跳华拱头 偷心。第二三跳为下昂,每昂头各施单拱素枋。其昂嘴极长,下端特大。其第二层昂不出自第一层昂头 交互斗以与 瓜子拱相交,而出自瓜子拱上之 齐心斗。第二层昂头亦仅施令拱,耍头与衬枋头均完全省却。其在柱头中线上,则用单拱素枋三层相叠。其后尾华拱两跳偷心,上出■栔以承昂尾。昂尾不平行,故下层昂尾托于上层昂尾之中段,而在其上施重拱。其柱头铺作,则仅上层昂尾挑起其下层昂尾分位乃为乳栿所占。此斗拱全部形制特殊,多不合历来传统方式,实为罕见之孤例。下檐斗拱双杪单拱 偷心造,后尾则三杪偷心。其当心间补间铺作三朵,盖已超出宋代两朵之规定矣。屋顶仅覆瓪瓦,不施 脊兽等饰。

广福寺大殿 在云南镇 南县城内。寺创于元代。大殿平面广五间,深四间,单檐九脊顶。檐柱卷杀为梭柱。外檐斗拱重杪重昂,昂为平置假昂,昂嘴斜杀为批竹式,但昂尖甚厚,至为奇特,柱上阑额虹起如月梁,补间铺作遂不用栌斗,将华拱泥道拱相交直接置于阑额之上,至为罕见。梁栿断面均近圆形,为元代显著特征之一。

广胜寺诸门殿 山西 赵城县霍山广胜寺上下两院(俗呼上寺下寺)建筑两组,在结构上为我国建筑实物中罕见之特例。

(一)下寺山门 平面广三间,深二间,单檐九脊顶,但主檐之下,前后两面各有垂花雨搭悬出檐柱以外,故前后面为重檐,侧面为单檐,为富于变化之外观。其斗拱单杪单昂,但山面中柱上用双杪,每间用补间铺作一朵。其梁架不用平梁而将三 侏儒柱并立于四椽栿上以承脊榑及平榑,亦罕例也。

(二)下寺前殿 平面广五间,深四间,椽六架,单檐“不厦两头造”。除前面当心间外,无补间铺作。其内柱之分配,仅于当心间前后立内柱,次间不用,使梁架型成特殊结构。在当心间内柱与 山柱之间,施庞大之内额,而在次间与门楣间之柱上,自斗拱上安置向上斜起之梁,如巨大之昂尾,其中段即安于内额之上。前后两大昂之尾 相抵 于平梁之下,加垫■头以承托之。我国建筑,历来梁架结构均用平置构材,如此殿之用巨大斜材者,实不多见也。

(三)下寺正殿 殿广七间深八架,其次梢间亦用类似之大昂式乳栿,其尾与斗拱相交承托于四椽栿下。正殿斗拱单杪单昂重拱计心造。各间均无补间铺作。

(四)上寺前殿 民国二十年发现金版藏经之处,即此殿也。殿广五间,深四间,单檐九脊顶,斗拱重昂重拱计心造;当心间用补间铺作两朵,次间一朵,梢间不用。其梁架结构亦有巨昂挑起,但用于山面中柱上以承托两际构架。自藏经一部被窃后,其前面 门道已被县府封砌。

(五)上寺后殿 平面广五间,深四间,单檐九脊顶。因平面之近似方形,故正脊极短,形成奇特之外观。斗拱亦重昂重拱计心造。内部梁架亦用巨昂挑起,但不若前举数例之巨大;其位置则在山面中柱,以挑托山面上平榑。

广胜寺诸殿堂均有用此巨昂之共同特征。其斗拱阑额及普拍枋并断面圆形之梁栿,均为元代之特征。寺创始甚早, 唐代宗朝就原有塔院建立 伽蓝。金代曾大修葺。元大德七年地震至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重修。现在殿宇殆即延祐间所建也。上寺前部正中为 飞虹塔,明代重建,当于下文另述之。

资福寺 藏经楼 山西太谷县城 内资福寺,创于金皇统间,其大殿前之藏经楼,则为元构,楼左右夹以 钟鼓楼,成三楼并列之势,楼本身两层,每层各重檐,成为两层四檐,外观至为俊秀。其平座铺作之上施椽作檐,尤为罕见。

永乐宫

永乐宫修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才建成了这个规格宏大的道教宫殿式建筑群。特别是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了精心绘制的壁画,其 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实属世上罕见。来到山西,自然不能放过去永乐宫欣赏元代壁画的机会。

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层叠叠地交错着,四周的雕饰不多,比起明、清两代的建筑,显得较为简洁、明朗。几个殿以南、北为中轴线,依次排列。[1]

参考文献

  1. 粗放不羁的元代建筑搜狐网,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