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元明宗和世㻋,1300年12月22日-1329年8月30日),是元朝第九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三位大汗,1329年2月27日至1329年8月30日在位,在位185天。元武宗长子。
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译辽、金、元三史中的音译专名,改译和实拉[注 1],今日学界已无人使用。
1340年10月25日,元惠宗为元明宗上汉语尊号顺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
生平
(儒略历1329年2月27日),和世琜在漠北草原的和宁之北即位,继续使用年号“天历”,是为元明宗,1329年4月3日,元文宗图帖睦尔派人将皇帝宝玺献给明宗,正式禅让帝位[1],5月15日,元明宗正式立图帖睦尔为皇太子,8月16日,图帖睦尔受皇太子宝,8月25日,元明宗抵达元武宗时建为中都的王忽察都,8月26日,皇太子图帖睦尔入见,两兄弟会面,元明宗宴请皇太子及诸王、大臣于行殿。
天历二年八月六日(1329年8月30日),元明宗和世㻋被燕帖木儿毒死,明宗去世时享年30岁。
1329年9月8日,燕帖木儿重新拥戴元文宗复辟,因为1329年的年号是天历,史称天历之变。
尊谥庙号
天历二年十月十三日(1329年11月4日),元文宗为兄长和世㻋上谥号翼献景孝皇帝,庙号明宗,蒙古文称忽都笃皇帝。[2]
《明宗皇帝谥册文》[3],内容如下:
臣闻统必有宗,生尝得以致其让;庙必有主,殁思所以尊其名。稽古考文,宜天锡诔。钦惟先皇帝夙秉勇智,惟时元良,体传次之成言,避讴歌而逖出。虽身居绝域,多历于岁年;而义动远人,乐为之先后。德威孔著,未堪大业之艰贞;事变匪常,犹悯生灵而慎动。庶来苏于徯戴,爰勘定以奉迎。已谨清宫,俄虚黄屋,臣民寡祐,永遗惠泽之敷施;天日有临,尚想神明之如在。礼严升祔。诚备显扬。谨遣摄太尉某官某,奉玉册玉宝,上尊谥曰翼献景孝皇帝,庙号明宗。
伏冀睿慈,俯回歆假,克绥丕祚,垂裕无疆。
尊号
元明宗的两个儿子元宁宗懿璘质班和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在1332年9月2日元文宗去世后相继登基称帝。
至元六年十月四日(1340年10月25日),元惠宗给元明宗上尊号顺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4]
家庭
根据《元史》,元明宗的妻子包括以下七人。
妻妾
儿子
女儿
- 昌国公主 月鲁 下嫁昌王沙蓝朵儿只
- 明慧贞懿公主不答昔你
相关史料
- 《至正条格》,1346年元惠宗颁布的元朝第三部法律,现存残本收录1260年—1344年元朝官方颁布的关于法律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案例的汇编,史实多为《元史》所不载。
- 《元史·明宗本纪》,明朝官修正史
- 《新元史·明宗本纪》,民国官修正史
- 《续资治通鉴》,清朝史学家毕沅撰写。
- 《元史类编》,清朝史学家邵远平撰写。
- 《元史新编》,清朝史学家魏源撰写。
- 《元书》,清朝史学家曾廉撰写。
- 《蒙兀儿史记》,清末民初史学家屠寄撰写。
评价
- 清朝史学家曾廉《元书》的评价是:“论曰:昔曹子臧、吴季札,贤者也。其君国子民也宜哉!然而义不受者,非独远情,亦知负飞及光之不厌,其欲将无以善其后也,暗哉明宗!焉有人披衮执玉,穆穆然位乎天位而肯北面俯首为人臣者乎?呜呼!此唐明皇不敢以望肃宗,父子且然,况兄弟哉!文宗盖惧北陲,复有海都、笃哇之流,托名拥戴,其言也顺而为患也。深抑亦私心,窃望周王之效法晋邸也。己则非夷,而以齐期人。不亦难乎?悠悠南行,甘咽其饵,悲夫!”[7]
- 清末民初史学家屠寄《蒙兀儿史记》的评价是:“和世㻋汗年未弱冠,远逊金山,耕牧十有三年。所谓旧劳于外,知民情伪者也。观其论台纲,谕百司,斤斤于先世成宪,是殆有心救弊者乎?然以此言论风采,自曝于风尘道路之间,致令傲弟权相闻而生心,遂有旺兀察都之变。《易》曰:‘君不密,则失臣。’此之谓矣。怀抱盛意,未见设施,惜哉!”[8]
注释
参考文献
元明宗 孛儿只斤家族 出生于:1300年12月22日逝世于:1329年8月30日
| ||
---|---|---|
统治者头衔 | ||
前任: 元文宗 |
大元皇帝 1329年 |
继任: 元文宗 (复位) |
前任: 札牙笃汗 (元文宗) |
蒙古大汗 1329年 |
继任: 札牙笃汗 (元文宗、复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