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元植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中文名:李林

别 名:煮梦庐

主要成就:中国佛造像第一人

字:元植

山东曹州人。

书法家、

画家,

艺术品鉴赏家,

收藏家

元植 ,原名李林 ,字元植,别称煮梦庐、与涟居、梅花书屋。元植被誉为“梅花圣手”、“中国佛造像第一人”。山东曹州人。书法家、画家,艺术品鉴赏家,收藏家,佛教居士。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梅花协会理事。李宁基金会签约艺术家,艺术品投资顾问,苏州市政府特聘文化艺术战略合作艺术家。 [1]

元植代表作品

《佛陀说法图》、《达摩面壁图》、《梅花无恙》、《九秋风露》、《万玉图》、《门外野风开白莲》、《一杖寒玉淡春晖》、《龙女礼佛图》、《维摩诘说法图》、《芙蓉双鸭图》。

元植主要奖项

中国梅花协会梅花事业特殊贡献大奖 山东省文艺振兴一等奖 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创作奖 中国国家画院优秀学员创作奖 中国佛教协会佛教艺术特别成就奖 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创作一等奖 中国佛教协会佛教艺术特别成就奖 澳门特区政府艺文勋章

元植早期奖项

山东省首届青年书法大赛一等奖 武汉《双龙杯》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特等奖 天津《群星杯》书法大赛一等奖 北京首届青年书法大赛一等奖 中国书协第二届新人新作入选 中国美协第二届人物画大展入选

元植人物简介

1997年9月﹣2000年9月元植任教于菏泽学院; 2000年9月至2003年3月元植于美国天联广告公司任策划部副总监; 2003年3月﹣2005年3月元植求学于首都师范大学; 2005年3月﹣2011年11月元植于今日美术馆任媒体总监; 期间受聘于国家画院担任姜宝林大师工作室学术秘书; 2011年11月﹣2014年6月元植担任李宁基金会艺术品投资顾问; 2014年6月元植创办屹江南造办处。

元植关于自述

元植提倡"回归汉唐、回归自然"。身体力行“文质相含,以书入画;既雕既琢,复归于璞”的美学原则。以中国书画艺术的振兴与发展为己任,以民族传统文化与风骨的重建为天职。精于书法,痴于绘画。偶为辞章,吟咏山川;皈依佛祖,以道弘法;不拘一格,力求自成一家。书画之余,复精于雕刻,以刀代笔,施展于木、石、瓷、铜、玉等各种材质。所刻梅花与佛像独步大江南北。

元植人物轶事

与元植相识,恰好是去年圣诞。朋友好事,那天的中午给我搞了一个“戒酒酒会”。晚间与元植及三四个好友继续在簋街“戒酒”,耳热酒酣后的款款言笑,潺潺兴致,到今天大家谈及亦不觉相视莞尔。 人的第一次相见,很像曲径中遇见的新异风景。或婉丽或清远,总会在此后的游记里绛格多占,旅忆如新。与元植的那次饮聊,说到读杂书,会心快意处良多,很有些冷僻而美好的书卷,多半是共同的最爱,还有一部分我思慕久矣而未得的,元植竟早有收藏。并答应我择日可借几天读读,结好友已是人生乐事,结有书痴的好友乐何堪喻。(前些天,元植兄电话来说:董桥又出了一个新本子,皮封金字,一掌大小,秋日卧读,最好之事。书名曰:今朝风日好。我放下话机,便匆匆往书店去了。)

与元植兄第一次出游便到了三月的杭州,因气候反常,梅花晚开,我们到时正值梅花盛放如潮。第一晚我们醉行于西湖的堤岸林间,不知身在何处,只觉得离西湖愈来愈近了,两个人像追寻久别的故友,无意识无方向地在凉夜里密步。至今,我的手机里还存着一张晨醒的断桥。是的,那一夜我们晃到了天亮。临别西湖的夜,我们到了孤山。元植像一个专业的摄影师,疯狂地摄取着山上所有的梅花。又激动地朝我喊:这枝是金冬心的,这枝是王冕的,这枝是梅清的,这枝是石涛的,这枝是八大的……

回来后,听他说这一阵子最爱画梅。前几天我们去逛潘家园,午后遇雨在后门的酒楼聊天,他取出了一迭画梅的近作图片予我赏玩。细细翻阅,细细说话,细细饮酒,心思似乎又飘到了孤山,窗外的秋雨恍然有了江南的意趣。

临行雨还没停,我说:下次相见一定敲你一枝梅花,元植的元植君是我相交十余年的老友。他性情豪迈,磊落率直,举止高古,不拘小节,很有《世说新语》中描述的魏晋名士的风度。这几年,他在传统的修为上下了很大工夫,读了很多书,也去了很多地方。这完全符合历史上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初以古人为师,后以造物为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从艺经历。我们知道汉赋、晋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代表了历史上每个时期最高的文艺成就。

中国画也是以唐宋元开创的文人画风为最高典范。古人在某一历史时期对这些文艺都已作了最深度的挖掘,可以说留给后人创新的余地是宇宙天地生生不息、古往今来更替变化的规律。因为“书籍”中包含着由前人对宇宙天地所总结的另一种天地。这就像《史记》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读书可以帮助书画家很有限的。后人即便想做出一点新意,也必须先对传统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其中,“读万卷书”就可以帮助书画家了解打通与天地自然的隔阂,把“人道”向“天道”拉近,以便更好地把情感的诉求安排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地。

最后,一个优秀的书画家必然能“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他们由于常年出入古人,历史感强,而且也深契宇宙天地的自然规律,心态平和,行事规则,为人处世就会契合“天道”。

元植君是我相交十余年的老友。他性情豪迈,磊落率直,举止高古,不拘小节,很有《世说新语》中描述的魏晋名士的风度。--陈中浙

很小很强大,很傻很天真……这些都是网络的流行语,后一句用于元植,很和谐。傻,作忠厚论,很傻,当然是很忠厚。天真,作无邪论,很天真,足见此人很澄澈。与元植在一起,是无须设防的。弯弯绕碰上直心肠,其实是讨不到便宜的。一弯,气格就短,一直,天就高了,心自然也就能包容。--空一

曹州元植,为人磊落豪纵,善饮而不善醉,酒酣时与人议论书画,指点古今名流,放言抗声,震动瓦屋,具见其气之盛者。至其操笔作章草书,其气流溢毫楮间,宛转翻复,如铁琶铜板唱大江东去之意,铿锵不绝。又复以其遗韵,拈毫画梅,更见老柯古干,铁骨丹葩,幻出清静高旷之境。--陈滞东

元植师友评元植

李林是我早年班里的学生,后来又读了同等学历研究生班,也是鲁人。元植是他的字。他从偏远的曹州来到北京求学,那时年龄很小,也很瘦,在班里不怎么起眼。有一天林丛先生告诉我这个学生很有天赋,也很勤奋。我注意了一下,果然如此。他那时隶书下的功夫最大,已经写得有模有样,每次交上来的临摹汉碑作业都是一丝不苟,中规中矩,对上手的每一种汉碑基本都能够得其神髓。我想,这可能和他天性质朴敦厚有关。隶书写得好,章草就一定不会差。有一次他交作业是临皇象的《急就章》,实在太好了,我就给了一个满分。这么多年,作业得过满分的同学就那几个,所以至今印象深刻。

这些年来,元植在一直坚持隶书的创作之外,还写过徐文长,写过杨铁崖,后来又写黄山谷,基本都能做到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尤其是对黄山谷,他不是袭取皮貌,而是从更深层次、从精神气质和内在神韵上加以继承和发展。近几年,他又把黄山谷书法的那种长舒远引、沉郁顿挫的笔法和风神运用到画梅花中来,就他最近的作品来看,他是真正下了一番整合锻造之功,基本已经达到心手合一`形神兼备的境界。 前一段时间又看到一批他今年初春到江南的梅花写生作品,小的尚不及掌,大的却是两张八尺整宣粘结而成,展对之际,一室皆春,真使我有置身江南之感。黄山谷画不画梅我不知道,史料也没有记载。但有资料证明他十分喜爱梅花,并且和当时的画梅圣手华光和尚交往很深。他至今还有为数不少的题咏梅花的诗文流传于世。千百年来,梅花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高尚风骨和节概的象征。爱梅、赏梅、访梅、咏梅、画梅已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传统嗜好。元植能继前贤之雅踪,结梅花之净因,进而写梅花之风华,实为我所乐见。元植还很年轻,我相信假以时日,他定会有更多更精美的作品呈现于世。

元植先生采用坚固、细腻、洁白的银杏木作为载体,坚持使用矿物质颜料,绘画风格则取法于敦煌壁画,以盛唐为主 ,兼融宋元,以至于近代大千先生。其作品的确达到了雍容典雅、高华不凡的境界。以我所见到的这幅供养在柳州开元寺的《佛陀行脚图》为例,佛陀身上的袈裟基本以纯正的朱砂红色为主,暗示了佛陀的高贵;而又脚踏莲花,持杖托钵,行走四方,施药于人间,又刻画出了佛陀的慈悲情怀。这幅画堪称是画佛之精品。

据我所知,元植先生髫龄习书,又求学于欧阳中石先生门下,是一位根底深厚、诸体兼善的书法家,这样他的绘画从线条质量上就得到了保证。纵观历史上的画佛大家,从吴道子、李公麟、梁楷,以至陈老莲、张大千,无一不是书法高手----这是一个只属于中华民族的,很好的传统。元植先生很好地继承了这个文人画佛,以书入画的传统精神。我相信,元植先生一定会创造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佛像作品。

参考来源

  1. 元植,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