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全漢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全漢升
出生 1913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歷史學家


全漢升(1913~)中國歷史學家。以研究經濟史知名。1913年生。廣東順德人。畢業於北京大學史學系,歷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及該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兼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新亞書院校長、新亞研究所所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曾應美國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日本東洋文庫之邀,擔任訪問學者和研究員。

主要論述

專書

中國行會制度史,上海:新生命書局,1934;影印本,台北:食貨出版社,1978。

唐宋帝國與運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24,重慶:商務印書館,1944;重排版,台北,1995。

台灣之城市與工業,與Arthur F. Raper、陳紹馨等合著,台北:台灣大學,1954。此書以中、英兩種文字刊行,英文書名Urban and Industrial Taiwan Crowded and Resourceful.

漢冶萍公司史略,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2。

中國經濟史論叢,香港:新亞研究所,1972;影印本,台北:稻鄉出版社,1992;稻禾出版社,1996。

Mid-Ch』ing Rice Markets and Trade: An Essay in Price History (co-authored Richard A. Kraus),Cambridge,Mass.: EastAsianResearchCenter,HarvardUniversity,1975.

中國經濟史研究,香港:新亞研究所,1976,上、中、下冊;影印本,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上、下冊。

明清經濟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7。

中國近代經濟史論叢,台北:稻禾出版社,1996。

論文

宋代都市的夜生活,《食貨半月刊》1.1(1934):23-28。

中國廟市之史的考察,《食貨半月刊》1.2(1934):28-33。

中國佛教寺院的慈善事業,《食貨半月刊》1.4(1935):1-7。

中國苦力幫之史的考察,《中國經濟》2.1(1935):1-4。

宋代女子職業與生計,《食貨半月刊》1.9(1935):5-10。

南宋杭州的外來食料與食法,《食貨半月刊》2.2(1935):42-44。

宋代東京對於杭州都市文明的影響,《食貨半月刊》2.3(1935):31-34。

清末的「西學源出中國說」,《嶺南學報》4.2(1935):57-102。

清末西洋醫學傳入時國人所持的態度,《食貨半月刊》3.12(1936):43-53。

清末反對西化的言論,《嶺南學報》5.3/4(1936):122-166。

南宋杭州的消費與外地商品之輸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1(1936):91-119。

宋代官吏之私營商業,《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2(1936):199-254。

北宋汴梁的輸出入貿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2(1939):189-301。

宋代廣州的國內外貿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3(1939):303-356。

宋代寺院所經營的工商業,《國立北京大學四十周年紀念論文集》乙編‧上,昆明,1939,頁16-22。

中古自然經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0(1942):75-176。

宋末的通貨膨脹及其對於物價的影響,《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0(1942):201-230。

南宋稻米的生產與運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0(1942):403-431。

秦漢以後的社會是停滯不進的嗎?,《文史雜誌》2.5/6(1942):29-32。(以筆名皮倫發表)

唐代物價的變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1(1944):101-148。

唐宋時代揚州經濟景況的繁榮與衰落,《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1(1944):149-176。

北宋物價的變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1(1944):337-394。

南宋初年物價的大變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1(1944):395-423。

宋金間的走私貿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1(1944):425-447。

元代的紙幣,《史料與史學》上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外編之2,1944,頁1-57;復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5(1948):1-48。

宋代南方的虛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9(1947):265-274。

唐宋政府歲入與貨幣經濟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上(1948):189-221。

清末漢陽鐵廠,《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1(1948):63-97;復載《社會科學論叢》1(1950),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

從工業生產觀察英國在世界經濟中之地位的轉變,《社會科學論叢》2(1951)。

煤、水力、石油在近代機械動力上的地位,《財政經濟月刊》1.1(1950):48-53。

清季的江南製造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3上(1951):145-159。

世界動力資源與世界工業化,《財政經濟月刊》1.2(1951):55-62。

近代中美工業化運動的比較,《財政經濟月刊》1.3(1951):39-44。

二次大戰前後的遠東經濟,《財政經濟月刊》1.4(1951):44-48。

論工業革命,《財政經濟月刊》1.5(1951):59-63。

二次大戰前後的日本紡織工業,《財政經濟月刊》1.7(1951):16-20。

論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財政經濟月刊》1.8(1951):21-24。

二次大戰前後東歐與西歐間的貿易,《財政經濟月刊》1.9(1951):47-49。

從人口問題談到台灣的工業化,《財政經濟月刊》1.11(1951):8-13。

韓國戰爭與遠東經濟,《財政經濟月刊》1.12(1951):32-35。

交通建設在落後地區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財政經濟月刊》2.1(1951):21-25。

二次大戰前後北大西洋兩岸工業生產的變動,《學術季刊》1.1(1952):146-151。

從東南亞經濟談到台灣經濟,《財政經濟月刊》2.2(1952):3-7。

從布價狂漲談到台灣棉紡織工業的保護,《財政經濟月刊》2.4(1952):9-12。

落後地區的外資問題,《財政經濟月刊》2.5(1952):53-56。

論西歐鋼鐵煤礦工業聯營的許曼計劃,《財政經濟月刊》2.6(1952):6-9。

美國的鋼鐵工業,《財政經濟月刊》2.7(1952):5-9。

論台灣的工業化,《財政經濟月刊》2.9(1952):20-23。

美國工業對於外國礦業資源的倚賴,《財政經濟月刊》2.11(1952):37-40。

二次大戰後世界動力燃料生產的趨勢,《財政經濟月刊》3.1(1952):38-41。

從貨幣制度看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文化論集》1(1953):117-123。

清季鐵路建設的資本問題,《社會科學論叢》4,1953。

論台灣工業化與對外貿易的關係,《財政經濟月刊》3.3(1953):13-16。

清季英國在華勢力範圍與鐵路建設的關係,《社會科學論叢》5(1954):115-128。

清季鐵路的官督商辦制度,《學術季刊》3.2(1954):63-66。

甲午戰爭以前的中國工業化運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5(1954):59-79。

清季西法輸入中國前的煤礦水患問題,《中央研究院院刊》1(1954):83-89。

清季的貨幣問題及其對於工業化的影響,《中央研究院院刊》2下(1955):51-60。

美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大陸雜誌》11.11(1955):28-32。

山西煤礦資源與近代中國工業化的關係,《中央研究院院刊》3(1956):161-185。

美洲白銀與十八世紀中國物價革命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8下(1957):517-550。

上海在近代中國工業化中的地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9下(1958):461-497。

鴉片戰爭前江蘇的棉紡織業,《清華學報》新1.3(1958):25-51。

清雍正年間(1723-35)的米價,與王業鍵合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0(1959):157-185。

清中葉以前江浙米價的變動趨勢,與王業鍵合著,《慶祝董作賓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上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外編第四種,1960,頁351-357。

鐵路國有問題與辛亥革命,載吳相湘主編,《中國現代史叢刊》1,台北:正中書局,1960,頁209-271。

漢冶萍公司之史的研究,載吳相湘主編,《中國現代史叢刊》2,台北:正中書局,1960,頁277-385。

清代人口的變動,與王業鍵合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2(1961):139-180。

近代四川合江縣物價與工資的變動趨勢,與王業鍵合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4上(1962):265-274。

略論宋代經濟的進步,《大陸雜誌》28.2(1964):25-32。

從徐潤的房地產經營看光緒九年的經濟恐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5(1964):283-300。

乾隆十三年的米貴問題,《慶祝李濟先生七十歲論文集》下冊,台北:清華學報社,1965,頁333-352。

從西班牙物價革命談到中國物價革命,載中國文化學院西班牙研究所編纂,《中國與西班牙文化論集》,台北:中國文化學院,1965,頁147-154。

美洲發現對於中國農業的影響,《新亞生活雙周刊》8.19,1966。

近代中國的工業化,《新亞生活雙周刊》9.15,1967。

宋明間白銀購買力的變動及其原因,《新亞學報》8.1(1967):157-186。

明代的銀課與銀產額,《新亞書院學術年刊》9(1967):245-267。

明季中國與菲律賓間的貿易,《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1(1968):27-49。(以下簡稱《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明清間美洲白銀的輸入中國,《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2.1(1969):59-80。

清朝中葉蘇州的米糧貿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9下(1969):71-86。

明代北邊米糧價格的變動,《新亞學報》9.2(1970):49-96。

自宋至明政府歲出入中錢銀比例的變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2.3(1971):391-403。

自明季至清中葉西屬美洲的中國絲貨貿易,《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4.2(1971):345-369。

明中業後太倉歲入銀兩的研究,與李龍華合著,《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5.1(1972):123-157。

明代中業後澳門的海外貿易,《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5.1(1972):245-273。

明代中葉後太倉歲出銀兩的研究,與李龍華合著,《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6.10(1973):169-244。

清代雲南銅礦工業,《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7.1(1974):155-182。

明清時代雲南的銀課與銀產額,《新亞學報》11上(1974):61-88。

「The Chinese Silk Trade with Spanish America from the Late Ming to the Mid-Ch』ing Period,」 in Laurence G. Thompson ed.,Studia Asiatica: Essays in Felicitation of the Seventy-fifth Anniversary of Professor Ch』en Shou-yi (CMRASC Occasional Series No. 29,San Francisco: Chinese Materials Center,Inc.,1975),pp. 99-117. 近代早期西班牙人對中菲美貿易的爭論,《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8.1(1976):71-85。

清季的商辦鐵路,與何漢威合著,《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9.1(1978):119-172。

「The Economic Crisis in 1883 As Seen in the Failure of Hsu Jun’s Real Estate Business in Shanghai,」 in Chi-ming Hou and Tzong-shian Yu eds.,Conference on Moder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Taipei: Institute of Economics,Academia Sinica,1979),pp. 537-542. 清康熙年間(1662-1722)江南及附近地區的米價,《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10上(1979):63-103。


再論明清間美洲白銀的輸入中國,《陶希聖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台北:食貨出版社,1979,頁164-173。

清代蘇州的踹布業,《新亞學報》13(1980):409-437。

「Trade between China,the Philippines and the Americas during the 16-18th Centuries,」《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1981,頁849-854。

明中葉後中國黃金的輸出貿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3.2(1982):213-225。

明中葉後中日間的絲銀貿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5.4(1984):635-649。

略論新航路發現後的海上絲綢之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7.2(1986):233-239;又載《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2(1986):30-37。

美洲白銀與明清經濟,《經濟論文》14.2(1986):35-42。

明清間中國絲綢的輸出貿易及其影響,《國史釋論:陶希聖先生九秩榮慶祝壽論文集》上冊,台北:食貨出版社,1987-88,頁231-237。

從馬禮遜小冊子談到清末漢陽鐵廠,《清季自強運動研討會論文集》下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8,頁707-723。

略論明清之際橫越太平洋的絲綢之路,《歷史月刊》10(1988):72-80。

略論宋代的紙幣,《國際宋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1988,頁3-6。

略論大唐帝國與運河,《第一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唐代研究學者聯誼會,1989,頁1-6。

略論十七八世紀的中荷貿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0.1(1989):123-129。

三論明清間美洲白銀的輸入中國,《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明清與近代史組》上冊,台北:中央研究院,1989,頁83-94。

「The Import of American Silver into China during the 16th-18th Centuries,」《第二次中國近代經濟史會議》,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89,頁23-27。

從山西煤礦資源談到近代中國的工業化,《中國現代化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頁399-403。

美洲白銀與明清間中國海外貿易的關係,《新亞學報》16上(1991):1-22。

再論十七八世紀的中荷貿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3.1(1993):33-66。

略談近代早期中菲美貿易史料:《菲律賓群島》—以美洲白銀與中國絲綢貿易為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4.1(1993):223-229。

略論新航路發現後的中國海外貿易,《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5,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3,頁1-16。

鴉片戰爭前的中英茶葉貿易,《新亞學報》17(1994):237-255。

明清間美洲白銀輸入中國的估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6.3(1995):679-693。

書評

評陶希聖、武仙卿著,《南北朝經濟史》,《文史雜誌》4.5/6(1944):52-56。(以筆名皮倫發表)

「Review of Lien-sheng Yang,Notes on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Chin Dynasty,」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Ⅶ. 1 (1947): 98-100.

「Review of John King Fairbank,Trade and Diplomacy on the ChinaCoast: The Opening of the Treaty Ports 1842-1854,」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Ⅱ. 1 (1954): 1-3.

「Review of Ssu-yu Teng and John K. Fairbank,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 A Documentary Survey,1839-1923,」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XⅥ. 1 (1956): 100-102.

評普利白蘭克 (Edwin G. Pulleyblank):安祿山叛亂之背景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bellion of An Lu-shan),《清華學報》新1.2(1957):265-268。

評費慰愷 (Albert Feuerwerker):中國早期工業化:盛宣懷與官督商辦企業 (China’s Early Industrialization),《清華學報》新5.1(1965):142-146。

評崔維澤 (D. C. Twitchett) 教授對於唐代財政史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6下(1966):427-434。 「Review of W. Allyn Ricket,Kuan-Tzu: A Repository of Early Chinese Thought,」Journal of the Hong Kong Branch of Royal Asiatic Society 6(1966): 138-140.

評楊聯升:從經濟方面看中國在統一帝國時代的公共工程,《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2.1(1969):246-249。

評Dwight H. Perkins,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1368-1968,」《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6.1(1973):347-351。

其他

「鬼市子」與「黑市」,《食貨半月刊》1.8(1935):17。

移植美洲的中國理髮師,《食貨月刊》復刊1.3(1971):176。

全漢升教授來信,《食貨月刊》復刊1.5(1971):342。

第二十九屆國際東方學人會議概述,《中國學人》(香港:新亞研究所)5(1973):257-264。

回首來時路,《新學術之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70周年紀念文集》下冊,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8,頁487-494;又見《古今論衡》1(1998):81-85。[1]

參考資料

  1. 全漢升的主要著作 百度知道201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