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八仙彩
图片来自乐天市场

八仙彩,是以八仙图案为主题的长方形绣布。

中国的八仙是最受人们欢迎的神仙群体之一。八仙传说是中国民间十分流行的神话传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八仙的传说流传时间很长,经过逐渐演变才定型。中国文化中喜欢“八”的数字,这可能与中国人把方位分成八个有关。所以,许多风景名胜都要凑成“八景”,中国菜系凑成“八大菜系”等等。中国的“八仙”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国时代,指的是上古列仙。晋代出现“蜀中八仙”;唐代出现“酒中八仙”;道教八仙形成后,又分为上八仙、中八仙和下八仙。中国历史上的“八仙”指的都是不同的神仙群体,只有个别重复。

八仙彩中的“彩”字意指五彩的丝织品,常用来“趋吉避邪”或取其“张灯结彩”之意。八仙彩上所绣的八绣贺寿图象征八仙的降临与庆贺。嫁娶新居入厝喜庆神诞时都会悬挂八仙彩;八仙彩除了避邪和庆贺的意义外,还有象征仪式性的意义,八仙齐聚一同庆贺,如同传统戏剧的扮仙的吉庆意义。[1]

八仙彩底色以红色为主,搭配莲花如意龙凤喜鹊蝙蝠等,具有祝福意象的图案,以及八仙的法器蒲扇葫芦花篮荷花宝剑竹笛鱼鼓玉板,表示八仙的神通赐福来除灾趋祥。八仙彩上的八仙也代表了民众心中的祈愿“福、禄、寿、喜、财、子、健康、智慧”。[2][3]

旧的八仙彩在岁末年终除旧布新时,择吉日祭祀后将其烧化,再悬挂上新的八仙彩。

目录

起源

 
西安八仙宫
图片来自中国文化研究院

八仙宫,又名八仙庵,位于西安市东关长乐坊,是中国以“八仙”为名的道观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今八仙宫建在唐兴庆宫遗址的西北隅。宋元时的长乐坊,地处长安城东门外,是长安“驿路之冲”,宾客迎送之地,这是西安八仙宫在此创建、发展,并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八仙宫是以供奉八仙为主,内有“吕洞宾成道碑”。 八仙彩起源并无正式的文献记载,民间流传某天八仙下凡到人间,来到以湘绣闻名的村庄,偶然遇见一位女艺师,正在制作一幅以神仙为主题的绣画。于是这位女艺师将八仙的身影绣成一幅生动的八仙图,从此八仙图成为湘绣中的名品。

中国民间流传最广、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八仙是道教的“中八仙”,即指铁拐李、汉锺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仙属道教人物,都是传说中的凡人得道,他们的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所以也特别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民间迎神活动也少不了请八仙。八仙各持一物:张果老持渔鼓,据传能占卜人生;吕洞宾持宝剑,可镇邪驱魔;韩湘子持笛子,使万物滋生;何仙姑持荷花,能修身养性;李铁拐持葫芦,可救济众生;汉锺离持扇子,能起死回生;曹国舅持玉板,可净化环境;蓝采和持花篮,能广通神明。八仙手持的八件宝物被民间称为“八宝”,成为民间经常使用的吉祥图案。

《事物原会》里有一段解说:“张、韩、吕、何、曹、汉、蓝、李,为老、幼、男、女、富、贵、贫、贱”,八仙包含人生各种样貌,不论阶级、性别与年纪,只要缘分具足者,终能升天成仙。[4]

八仙是哪些行业供奉的神?

业神即行业保护神,是各行业供奉用来保佑本行业利益的神明。八仙中的铁拐李、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分别被许多行业奉为祖师爷和行业保护神。这主要与他们的传奇经历和民间传说故事密切相关。

曹国舅在北方被奉为戏曲艺人的祖师,其依据也是一段民间故事。传说王母娘娘举行蟠桃盛会,请八仙去唱戏助兴。会上八仙喝得大醉,归程过河上不了船。何仙姑把曹国舅抱着的四块云阳板抽下一块,来当作上船的跳板,下船时曹国舅忘了收回那一块板,从此云阳板变成了三块。以后唱戏的鼓板跟着曹国舅学,也用三块。北方很多地方的渡口,代代相传有一条规矩,唱戏的上船不收渡费,因为所有船上都有他们祖师留下的一块板。

吕洞宾的传说最多,因此以他为行业神的职业也最多,主要有理发业、金银匠、小手工业、制墨业、杂技艺人、娼妓业以及医药业等。他被理发业尊为祖师爷,起源传说也有多种。其中最流行的传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癞痢头,被召进宫的理发师都因为剃头碰疼了他的疮伤,一个个惨遭杀害。因此,学理发的人愈来愈少。吕洞宾知道后,化装成一个理发师,进宫给朱元璋理发。他将宝剑变成剃头刀,给朱皇帝剃头,说来也怪,碰到癞痢处,不仅不疼,反而十分舒服,朱元璋特别高兴,重赏了这个理发匠。从此以后,别的理发匠再给朱元璋剃头,他也同样只觉舒服不觉疼了。于是,民间学理发的人又多起来,理发业随之兴旺。理发师们为了感谢吕洞宾的恩德,就尊奉吕祖为祖师爷,并自豪地以理发业为三百六十行的第一行。因为奉吕洞宾为理发祖师,北京、湖北、福建、广东、台湾等地理发业都以吕祖庙为祖师庙,有时其行业公所,也被称为吕祖庙。吕洞宾亦被奉为医药祖师,传说吕洞宾曾授人以神方,称“吕祖仙方”,共四百五十方,男、妇、外、幼科各一百方,眼科五十方。他亦被旧时北京的杂技艺人奉为祖师。这大约是因为他本领高强,无所不能,而且像杂技艺人一样浪迹江湖。吕洞宾还被旧日妓女奉为吕祖爷,这与吕洞宾点化娼妓、为妓女医疗恶疾的传说有关,而且也与他三戏白牡丹(王母娘娘的侍女)的传说故事有些关系。旧时苏州妓女狂热崇信吕洞宾,于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日吕祖生日时,到吕祖庙买“神仙花”。

铁拐李被奉为卖狗皮膏药的祖师,大概是因为传说铁拐李身背的大葫芦里,有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过去民间特别是医药行把他作为狗皮膏药的发明者和祖师爷。此外,铁拐李在台湾等地被乞丐奉为祖师,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为乞丐祖师生日。乞丐们要凑在一起祭祖唱戏。铁拐李之所以当了乞丐祖师,是因为传说他曾当过乞丐。

张果老是民间说道情艺人的祖师。道情源于唐代《九真》、《承天》等道曲,是以道教故事为题材的民间说唱艺术。当时游方道人到处传唱,劝化世人,叫做“唱道情”,以后发展成民间曲艺的一种形式。因为唱道情以简板和渔鼓作伴奏,所以又称之为“渔鼓”。流传于世的又有义乌道情、东阳道情、湖北渔鼓、祁东渔鼓等支派。传说渔鼓这种道具,就是张果老发明。张果老入昆仑山,砍下一根翠竹,除枝去叶,将尾梢送给了牧鸭人,将竹蔸送与卜卦人,留下中间二尺四寸的竹筒身,一头蒙上猪尿泡膜,以手指击膜,咯咯作响,声音悦耳,于是发明了渔鼓,用它在长安街头巷尾说道情作伴奏十分动听。

参考文献

  1. 存档副本. [2018-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1). 
  2. 存档副本. [2018-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4). 
  3. https://kknews.cc/culture/6by9zl.html
  4. 存档副本. [2018-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1). 

中国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