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八声甘州·怀归(曾令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八声甘州·怀归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八声甘州·怀归》中国当代作家曾令琪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八声甘州·怀归

向吴天万里、一叶归舟。岁月尽悠悠,有清歌一曲,醉中自笑,酒醒还愁。几度春莺啭午,塞雁横秋。渔笛蓑衣底,依旧勾收。  多谢飞来双鹤,水边林下,伴我遨游。笑老莱晨昏,色笑为亲留。有向来、 素琴三尺,枕一编、《周易》在床头。君知否,家山梦寐,浑胜瀛洲。

从诗题看,这是一首思念家乡的怀归之作。

所谓“怀归”,恐怕只能是“怀”(想念)而已矣;因为,正如当代武侠小说大师古龙在《楚留香传奇》之《午夜兰花》中所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对于一个混在官场这个“江湖”的官员而言,要想彻底、轻松地远离官场,恐怕不容易实现。于是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家乡与官场的反差,“误落尘网”的拘束与“脱却藩篱”的自由,便会构成种种冲突,让词人郁闷、痛苦,自然生发对家乡的不尽的怀念。

上阕,写作者之观景闲愁。    开作者篇即道:“向吴天万里、一叶归舟。”“吴天”,即古代吴国之天。李石早年出仕后,在京城临安(现杭州)担任太学博士。苏州杭州,为古吴国之地。作者以“吴天万里”境界之阔大与“一叶归舟”所见之渺小,形成强烈的反差。继之以“岁月尽悠悠,有清歌一曲,醉中自笑,酒醒还愁”。前几句“清歌”“醉中”云云,貌似悠闲自得,但紧接一句“酒醒还愁”,勾起读者的疑问:为什么“愁”?作者不急于回答,而是轻轻荡开一笔,道:“几度春莺啭午,塞雁横秋。渔笛蓑衣底,依旧勾收。”春日黄莺闹午,秋日大雁经天,这样的日子,已经是过去了好几年(“几度”),而“渔笛蓑衣底,依旧勾收”,自己埋藏在心底的那种渔樵江渚、惯看秋月的渴望,却迟迟兑现不了。一丝淡淡的苦涩,一种浓浓的乡愁,如同一缕斜阳,涂抹在心上,加重了那种抒情的氛围。

下阕,写作者之乡关情结。

过片,以“多谢”二字引领,作者以感激之心,对自由自在的动物予以描绘。“多谢飞来双鹤,水边林下,伴我遨游”,令我们不禁想起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然”的欣悦,想起林和靖梅妻鹤子、二十年不入城市的淡泊。也许,看到双鹤飞来飞去,林下水边自由觅食,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自在?“笑老莱晨昏,色笑为亲留”,作者因之又想起老莱娱亲的典故。老家资中的双亲,身体可好?年轻时读《老莱娱亲》,以为是笑谈,现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才知道能常伴双亲膝下,那是多么令人流连的幸福!当然,词人是一个兼善琴棋书画、精通《易理》的文士,因此,平时自娱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向来、素琴三尺,枕一编、《周易》在床头。”一段素琴,一编《周易》,可谓“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但是,在这表面旷达的背后,却是那掩饰不住的思亲之情,怀乡之苦:“君知否,家山梦寐,浑胜瀛洲!”瀛洲,仙境也,词中可能代指临安。这个结句,作者疑问中兼带感叹:就是梦见遥远的资中老家,也胜过身在仙境一般的京城!    李石是南宋著名的画家,《画继》记载他:“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这首词,轻笔点染,浓墨氤氲,近水遥山,写景抒情,皆挥洒自如。作者所抒发的思乡念亲之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1]

作者简介

曾令琪,中国辞赋家联合会理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