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八宝印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八宝印泥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八宝印泥与水仙花、片仔癀被称为“漳州三宝”。因采取珍珠玛瑙珊瑚麝香梅片金箔琥珀等八贵珍品精制而成,故名“八宝印泥”。好东西当然要进献皇帝的,八宝印泥在清朝就是贡品了。文人雅士自然也近水楼台先得月,于是便口口相传开来。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八宝印泥

英文名:Babao Ink Paste

制作原料:珍珠、玛瑙、珊瑚、麝香、梅片、金箔、琥珀

艺术简介

八宝印泥与一般印泥相比,有如下特点:色泽鲜艳、纯正,印迹清晰,不糊印章,不洇油,不怕日晒,不怕火烤,久放不干,永保原色。其制作工艺极其复杂,需采用麝香、朱砂、红宝石、珊瑚、朱胶、赤合叶、老陈蓖麻油及艾绒等8味上等名贵药材为原料制成。朱砂选用上等镜百砂;天然红宝石、珊瑚经研细和多次漂制;珍珠选用上品研制;蓖麻油经自然阳光照晒与四季冷热处置,存放20年以上;艾绒经挑选、漂制、摘绒加工等工序制成。上述材料经加工后,进行配料、搅拌、研磨、检验细度,再加入精制艾绒,用石臼研砸匀细,前后达30多道工序。随后放入缸内存置6~10个月,使油和料浸透、回性,方为成品。

这种工艺究竟是漳州人首创,还是京城的文人墨客在漳州八宝印泥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而来,现在已无可考。

追溯历史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由漳州“丽华斋”药材商魏长安首先制成。八宝印泥具有细腻浓厚、色泽朱红、鲜明艳丽、冬不凝固、夏不吐油、燥天不干、雨天不霉、永不变色等八大特色。即使浸在水中数日,取出使用如故,印在纸上,用火烧后,印迹还清晰可见。因此,八宝印泥问世不久即风行于世,驰名京都。书画篆刻界都以使用八宝印泥为高雅。名声传至朝廷,被列为贡品。清末以来就远销东南亚。清宣统二年(1910年)参加南洋第一次劝业会,民国4年(1915年)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后又陆续参加一些展览会,得过特等奖、优等奖、甲等奖。民国九年(1920年),孙中山先生为它题词“品重珍珠”。许多华侨团体也题词赠匾,称它“驰誉神州”、“金石增辉”、“国货之光”。本世纪40年代末,因政局动荡,经济萧条,八宝印泥产销濒临绝境。50年代,纳入漳州文教用品厂生产,工艺精益求精,销路日广。1980年、1985年先后获得福建省和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漳州八宝印泥制作技艺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创新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八宝印泥的包装、装潢不断创新,花色品种日益增加,由原来的4种4个规格,1986年发展至6种84个规格。分有特级贡品、一级贡品、贡品、极品、珍品、上品等6种,规格有半两、一两、二两、四两、十两等84种。外包装有樟木漆盒、宋锦缎盒、脱胎漆盒等种,内以景德镇和德化名瓷小圆盖盆为容器,高雅华贵。1982年参加全国轻工业品评比被评为包装装潢优等奖。1983年参加华东区第二届包装装潢设计展览获华东大奖。1978年产量1.96万盒,1987年增到12.6万盒。国内大中城市书画店、工艺美术品店、华侨商店、友谊商店多有出售,远销港、澳、台湾、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士和东南亚等地。

创始人魏长安原先经营“源丰药店”,他刻苦钻研,制成八宝药膏,可治刀伤、灼伤、疯犬咬伤,但因造价昂贵,问津者无几.魏氏平素爱好书画,一次偶然用以铃印,鲜艳非凡,效果甚佳,于是在制作药膏的基础上,研制成“八宝印泥”应市,克服了历代沿用以蜜敷朱盖章易脱落不耐藏的缺陷。

八宝印泥采用麝香、朱砂、红宝石、珊瑚、朱胶、赤合叶、老陈蓖麻油及艾绒等8味上等名贵药材为原料制成。朱砂选用上等镜百砂;天然红宝石、珊瑚经研细和多次漂制;珍珠选用上品研制;蓖麻油经自然阳光照晒与四季冷热处置,存放20年以上,艾绒经挑选、漂制、摘绒加工等工序制成。上述材料加工后,进行配料、搅拌、研磨、检验细度、再加入精制艾绒,用石臼研砸匀细,前后达30多道工序。放入缸内存置6-10个月,使油、料浸透、回性,成为成品。

(另一种制作工艺方法是,先将朱砂、珍珠、红宝石、红珊瑚、朱膘、冰片、麝香、赤金叶等八种原料,分别放入玛瑙乳钵里研磨,研成细粉状;按配方比例,一种一种过戥子称准,放在小瓷缸里。往瓷缸里注入蓖麻陈油,撒入艾绒(即艾草经加工,选制出颜色雪白、柔韧有弹性的毛质),经手工用力 打千百次后,印泥便有了韧性和粘性,色泽鲜艳,再放入一个封闭的坛子里,三个月倒一次坛子,使各种原料充分溶合,经过两夏三冬,才能取出销售。)[1]

参考文献

  1. 康熙年间的秘制八宝印泥搜狐网,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