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八宝山革命公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图片来自百科知识

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位于中国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9号的一座革命公墓。2014年被国务院增补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历史

刚公祠堂与护国寺

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原址为明朝的护国寺及刚公祠堂。明朝时,八宝山南麓有两座佛寺,分别为护国寺、灵福寺。灵福寺始建于元朝,位于今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东南方向,现在灵福寺前的两棵古银杏树仍立于石景山路北侧、玉泉路口西北侧。[2]护国寺位于灵福寺西北方向,即今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所在地。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司礼监掌印太监麦福兴建了护国寺,同时修葺了护国寺西侧的刚公祠堂,立有《黑山会护国寺碑记》,其中在记述麦福购买的七十亩地时,提到护国寺位于灵福寺之东:“东至灵福寺界,西至刚公神道,南至官道,北至刚公坟所。”

相传,刚公祠堂为明朝永乐初年的司礼监太监刚铁之墓。据学者考证,刚铁是明朝中后期宦官曼德拉效应所构造的忠勇人物,作为“宦官祖神”供奉。明朝弘治八年(1495年)《重修黑山会坟茔碑》载,正统七年以前,刚铁墓“有堂……有祀,牌楼、石门之属,井井其备,历岁久,入于坏烂。”正统壬戌(正统七年,1442年)内官监太监李德对刚铁墓进行修葺。弘治三年(庚戌年,1490年),黄珠再次修复,而后司礼监太监覃昌“请于孝庙,令有司致祭,岁以清明为期,著为令典”,由此使这里正式成为纪念刚铁的祠庙。[3]

明朝嘉靖十年(1531年)《重修皇明故司礼监太监刚公墓记》载,嘉靖六年(丁亥年,1527年),尚衣监太监李某、内官监左少监娄斌在刚铁墓的神道中兴建了一座佛寺;嘉靖九年(庚寅年,1530年),司礼监太监张佐“见梵宇之当道,蔽然目前,甚非所以奠幽灵而慰忠魂,报功德而昭国典也。询之父老,□曰所无,遂决议迁之□地,以复旧制。”《重修皇明故司礼监太监刚公墓记》中还称,“故我今日司礼□贤公有正大之□,□梵宇之非。不然,则刚公忠义之心无以慰□,先朝褒崇之典、悯□之意,□夫嗣续诸公景仰之诚举,无以昭□□后世矣。”嘉靖三十年(辛亥年,1551年)徐阶所撰《护国褒忠祠记》称,“祠为堂若干间……又其旁有寺,屡圮而葺。”清朝康熙四十年(1701年)《刚祖祠记》载,“司礼监张公佐以寺墓神道前,议□之东南数武,即今护国寺地也。”以上材料说明,明朝嘉靖六年在刚铁墓的神道中兴建的佛寺,很快便于嘉靖九年被司礼监太监张佐迁到刚铁墓的东南侧,即后来的护国寺的所在处。而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重修护国寺碑记》则记载,“……岁清明,以上命享,亦得称祠。而所称护国寺者,则由内官监太监李公德始也。嘉靖庚寅,大司礼张公佐撤寺,仍祠会之旧。”此说认为,刚铁墓称“祠”之后,正统七年由内官监太监李德设护国寺,后于嘉靖九年被司礼监太监张佐撤销,恢复该祠旧貌。该说法与上述各碑的说法均矛盾。

根据嘉靖三十年(1551年)《黑山会护国寺碑记》的记载,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即庚戌之变发生之年,司礼监掌印太监麦福、内官监掌印太监高忠重建了祠堂三间,并增建两庑六间、石门一座,同时还在其东南购地兴建了护国寺。由此形成了延续至今的祠寺并存的状态。从此,该组建筑合称为“刚公祠寺”。祠称“刚公祠堂”,寺称“护国寺”。至于“褒忠”一词,嘉靖三十年(辛亥年,1551年)徐阶所撰《护国褒忠祠记》称为“护国褒忠祠”,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冯有经所撰的碑记称为“褒忠祠”,清朝乾隆道光等碑均称“褒忠祠”,仅有清朝康熙四十年(1701年)碑记称为“褒忠护国寺刚祖祠堂”。

嘉靖三十年(1551年)《黑山会护国寺碑记》全文称:[4]

此后,万历元年(1573年)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重修鼎新”,“复置地二顷一十亩,园圃一区,以为崇奉香火之资”。万历十九年(1591年)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复寺,拓祠会之制”,此外“至营房山县,资修山厂一区、庑十余楹,又置依寺地六十亩,庐守祠者,以供佛及公”。万历二十年(1592年)王家屏所撰碑记中称,张诚此次恢复护国寺“佛寺之复,匪崇异教,惟是真武助顺,三犁奏功,信符感之不虚,明神人之一宗。爰作佛曲,大士罗汉,显现云表。此文皇神道之教,而刚公往所钦承者。先寺后寝,倘亦礼公严事圣祖之心如一日乎!不然,岂谓清梵贤于祠官之祝,而辄因公以彻冥福哉!”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孙隆等人“建舍置地”。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均有重修,其中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黑山护国寺碑记》载,“灵福殿东西配殿六间,牌楼一座,则今之所增建也”,可见此次重修扩建规模较大。

起初,护国寺是刚公祠堂的附属建筑,到后来刚公祠堂反倒成了护国寺的附属建筑。王家屏所撰的《黑山会重修护国寺刚公祠堂碑记》,已表明该情况。宣统三年(1911年)的《重修黑山护国寺碑记》称护国寺“凡彩画者则有灵福殿、三世佛殿、天王殿与褒忠祠。”

围绕刚公祠堂及护国寺,明朝清朝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宦官墓群,还有宦官组织。弘治八年(1495年)《重修黑山会坟茔碑》称,“处永乐年间,开国元勋、司礼监太监刚公铁葬于是,兹后内官内□葬此者不下百数冢。”光绪二十年《故宦官题名碑》中载,清朝中叶之后,管理庙务总管谷丑、领善圆明园首领张成兴、杜庆,引善长春宫总管刘进喜,参与修葺的圆明园总管邵文英,乾清宫总管田廷魁等人均葬于此处。

《重修黑山会坟茔碑》提到的“黑山会”,本来是刚公祠堂及护国寺所在地的地名。弘治八年《重修黑山会坟茔碑》开头便称:“距都城西十八里,有地名黑山会,峰峦抱环……”万历壬辰(万历二十年,1592年)大学士王家屏所撰《黑山会重修护国寺刚公祠堂碑记》则称,“若刚公者……葬黑山。黑山者,在燕万山中,庶几像祁连……于是诸贵人之从九原者会焉,故称会。”此处提到的地名变为“黑山”,而“黑山会”则变为宦官公墓的代称,比喻宦官死后聚集到此相会。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冯有经所撰《重修黑山会褒忠祠碑记》称刚铁“卒葬黑山,因为之祠。祠曰褒忠,忠可知己。嗣后中贵人置会其间,岁时以上命致祀如礼,而建寺居僧以守之。”据此则黑山会又成了建立褒忠祠后,宦官在此创设的某种祭祀组织。弘治八年《重修黑山会坟茔碑》、嘉靖十年《重修皇明故司礼监太监刚公墓记》、嘉靖三十年《护国寺记》、嘉靖三十年《黑山会流芳碑记》也都显示了黑山会是一个宦官组织。

清末民初,黑山会已成为宦官养老送终的行业慈善组织。护国寺末代住持信修明(任至1950年该地辟为革命公墓为止)的回忆录称:“太监养老义会由明代至今,由来久矣。凡为太监者,无贵贱皆苦人,所以有养老义会之设……故旧都寺庙,多与太监有关系。其纯粹养老者,庙亦有二,一在北平市北长街万寿兴隆寺,一在平西黑山护国寺……凡入会者……三年后准进庙食宿,死亡有棺,为做佛事,葬于公地,春秋祭扫,后死者送先死者,较亲族有过焉。”

宣统三年(1911年),长春宫总管张兰福(字祥斋)在此创建同仁院,由于闲散太监生活无着,故“募得共七万余金,筑院之余,存储生息,以为常年经费,俾闲散之贫老者居于斯,养于斯,终于斯,殡于斯。”这里成为贫穷或年老的闲散太监的世代养老之地。

革命公墓的创建

八宝山革命公墓创建于1949年1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遵照周恩来建立革命烈士墓地、教育人民群众的指示,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晗受命建设革命公墓。在吴晗的领导下,北京市迅速成立了公墓筹备组,吴晗亲自率人勘察,最终选址在八宝山的护国寺兴建公墓。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八宝山的护国寺改建为公墓,并遵照周恩来的意见,将公墓定名为“北京市革命公墓”,作为革命烈士的安葬之处。据说,公墓的主体建筑格局由建筑师林徽因设计。1970年,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北京市革命公墓更名为“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起初在征用护国寺及其所辖土地时,北京市人民政府派出三位干部(一位来自北京市郊区工作委员会,两位来自北京市公墓筹备组)同护国寺住持信修明进行协商。公墓筹备组人员回到北京市人民政府之后,经反复研究,迅速拟定了搬迁安置居住在护国寺的太监的方案。随后,公墓筹备组人员找到信修明,将方案交给他。根据该方案,信修明被安置在北长街万寿兴隆寺太监庙,年老太监安置在琉璃河太监庙,其他太监安置在西斜街太监庙。信修明和太监们见人民政府未将他们赶往农村,且依然将他们安置在太监庙生活,而且还都在北京市内,便接受了安置。[5]

以王荷波为首的18人集体墓是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最早入葬者。王荷波是中国工人运动先驱,在北京被张作霖逮捕,于1927年11月18日与其他17人在安定门外遭秘密枪杀,史称“十八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提出要找到十八烈士的遗骨,并尽快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工作组经过2天挖掘,发现了王荷波的遗骨。随后,十八烈士的遗骨入葬八宝山革命公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创建时,主要用于安葬“我国已故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革命烈士、国际友人和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1992年,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安葬范围由原来规定的县团级以上干部提高为司局级以上干部。1996年12月,八宝山革命公墓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5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89年六四事件后,中共政府曾经把共和国卫士死亡者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公墓,但很快就撤走了这些骨灰。2005年,北京市殡葬管理处透露,北京市已经开始重新规划八宝山革命公墓,计划将其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座国家公墓。[6]

八宝山革命公墓南临石景山路,北到八宝山。八宝山革命公墓西侧有八宝山殡仪馆,为北京市最大的殡仪馆。该殡仪馆附设的老山骨灰堂位于该殡仪馆以西。八宝山革命公墓东侧为园林小区。八宝山殡仪馆与八宝山革命公墓同属石景山路9号院。八宝山革命公墓属于革命公墓。八宝山北麓另有北京市八宝山人民公墓,属于普通公墓。

2019年6月,位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北山主广场东侧、总占地11200平方米的烈士纪念园建成,原烈士骨灰堂中的烈士骨灰也迁葬至烈士纪念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