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銀杏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銀杏樹
出生 中國中部肥沃的砂質土壤,陽光充足的隱蔽處
別名 白果,公孫樹,鴨腳樹,蒲扇

銀杏樹學名Ginkgobiloba L.),又名公孫樹白果樹鴨腳平仲木、千扇樹、佛指甲、孔雀樹等。

銀杏樹最早出現於3.45億年前的石炭紀,是全球中最古老的樹種,曾廣泛分佈於北半球的歐、亞、美洲。後來在200多萬年前,第四紀冰川出現,大部分地區的銀杏毀於一旦,殘留的遺體成為了印在石頭里的植物化石。至50萬年前,在歐洲、北美和亞洲絕大部分地區滅絕,只有中國的保存下來,綿延至今,成了研究古代銀杏的活教材。所以,銀杏是一種全球最老的孑遺植物,被稱為「世界第一活化石」。

1999年,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中,許多珍稀瀕危植物為上世紀新發現物種,然而有一種珍稀植物,是我國特有的觀賞樹種,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早在商周時代就已經人工栽培,她就是蜚聲世界的銀杏樹。[1]

銀杏

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

銀杏胸徑可達5米,幼樹樹皮近平滑,淺灰色,大樹之皮灰褐色,不規則縱裂,粗糙;有長枝與生長緩慢的距狀短枝。

幼年及壯年樹冠圓錐形,老則廣卵形;枝近輪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較雄株開展);葉互生,在長枝上輻射狀散生,有細長的葉柄,扇形,兩面淡綠色,無毛;在長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它的葉脈形式為「二歧狀分叉葉脈」;在長枝上常2裂,基部寬楔形;球花雌雄異株,單性,生於短枝頂端的鱗片狀葉的腋內,呈簇生狀;種子具長梗,下垂,常為橢圓形、長倒卵形、卵圓形或近圓球形;外種皮肉質,被白粉,外種皮肉質,熟時黃色或橙黃色。

歷史久遠

銀杏樹廣泛栽培,應該是唐宋時期,從現存的詩歌典籍來看,唐朝銀杏樹多在長江流域栽培,到了宋代銀杏已遍布中原,常聳立於廟宇禪院之中,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銀杏樹也從平仲木叫為銀杏樹,比如

唐初詩人沈佺期詩中有「芳草平仲綠,清夜子規啼」之句。

中唐元稹有「借騎銀杏葉,橫賜錦垂萄 」。

漢代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沙棠櫟櫧,華楓枰櫨」,東晉郭璞註釋「枰,平仲木也。」。

南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的《詒明山賓詩》有:「平仲古稱奇,夷齊昔擅美。」讚譽。

從現存古銀杏樹的樹齡推測,最遲在商周時期就已經人工馴化栽培養護,比如山東莒縣浮來山中有一棵古銀杏樹,樹高26.3米,據檢測該古銀杏樹樹齡在3500- 4000年之間。

《左傳》記載:「魯隱公八年(公元前715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於浮來」。可見,該樹當時已經一千多歲,茂密成蔭,見證了歷史。

視銀杏樹為福樹而廣為種植

從古至今,中華大地上廣植銀杏樹。在南北方各種版本的府州縣志和宋代以後的農書及植物書譜中,均有銀杏樹的記載。銀杏樹被人們視為福樹而廣為種植,且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主要種植在以下地方: 宅院, 祠堂, 文廟, 行道, 名勝古蹟, 園林...[2]

中國人由於對銀杏樹的特殊感情,把它視為神,並為之造祠立廟供奉。如果有人肆意破壞必遭厄運而獲得災難。

鎮宅神樹

銀杏樹高大挺拔,氣勢雄偉,樹幹虯曲、蔥鬱莊重;葉似扇形,葉形古雅,姿態優美,春夏翠綠,深秋金黃,落葉季節,蔚為壯觀,而且壽命綿長,蒼勁古樸,峻峭雄奇、華貴高雅,因而很早就被先人們栽植在庭院屋旁、寺廟道觀等場所,作為鎮宅神樹。

觀賞價值

銀杏具有一定觀賞價值。因其枝條平直,樹冠呈較規整的圓錐形,大量種植的銀杏林在視覺效果上具有整體美感。銀杏葉在秋季會變成金黃色,在秋季低角度陽光的照射下比較美觀,常被攝影者用作背景。

銀杏為裸子植物,只有種子的構造,尚未演化出被子植物的果實,但銀杏種子的種皮發達,看起來與被子植物的果實相似。銀杏種子是1.5-2公分,包在2-3公分的棕黃色的種皮裡。銀杏的種子稱為白果,有點像杏子,因為含有很多丁酸,聞起來像是腐敗的奶油。也有人對果漿中的成分過敏,發癢長水泡,洗果子的時候需要戴手套。種子剝出燒熟可以吃,是中國和日本的傳統食物。

藥用價值

銀杏樹不但觀賞極佳,而且果實有極高的藥用價值,銀杏樹生長較慢,壽命極長,自然條件下從栽種到結銀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後才能大量結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稱作"公孫樹",有"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銀杏樹的果實被稱為白果,可以抑菌殺菌,祛疾止咳,抗澇抑蟲,止帶濁和降低血清膽固醇,具有美容養顏、改善血液循環等特效,早在明代就被應用到傳統醫藥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