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公地的悲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公地的悲剧是中国专有名词。

汉字是用于记录汉语,进行书面交流,传承民族文化的书写符号系统[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书法艺术[2]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蕴藏着许许多多的文化内涵。

名词解释

1968年,美国学者哈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公地的悲剧》的文章。英国曾经有这样一种土地制度——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中划出一片尚未耕种的土地作为牧场(称为“公地”),无偿向牧民开放。这本来是一件造福于民的事,但由于是无偿放牧,每个牧民都养尽可能多的牛羊。随着牛羊数量无节制地增加,公地牧场最终因“超载”而成为不毛之地,牧民的牛羊最终全部饿死。

公地悲剧英国是和“圈地运动”联系在一起的。15,16世纪的英国,草地、森林、沼泽等都属于公共用地,耕地虽然有主人,但是庄稼收割完以后,也要把栅栏拆除,敞开作为公共牧场。由于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养羊业飞速发展,于是大量羊群进入公共草场。不久,土地开始退化,“公地悲剧”出现了。于是一些贵族通过暴力手段非法获得土地,开始用围栏将公共用地圈起来,据为己有,这就是我们历史书中学到的臭名卓著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使大批的农民和牧民失去了维持生计的土地,历史书中称之为血淋淋的“羊吃人”事件。但是书中没有提到:“圈地运动”的阵痛过后,英国人惊奇的发现,草场变好了,英国人作为整体的收益提高了。由于土地产权的确立,土地由公地变为私人领地的同时,拥有者对土地的管理更高效了,为了长远利益,土地所有者会尽力保持草场的质量。同时,土地兼并后以户为单位的生产单元演化为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劳动效率大为提高。英国正是从“圈地运动”开始,逐渐发展为日不落帝国。

二、公地的悲剧的译文

J.B. Wiesner和H.F. York在一篇关于核子战争前景的发人深省文章结尾时说:“武器竞赛的双方都是…面对持续增强的军事力量和持续减弱的国家安全。深思之下,我们的专业意见认为这困局没有技术性的解决办法。如果大国只是在科学和科技这方面找寻解决办法,结果只会令情况恶化。” 希望各位不要集中注意文章的主题(核武世界的国家安全),而是要留意作者的结论,即是问题没有技术性的解决办法。专业和半通俗科学期刊的评论,差不多都隐喻评论的问题是有技术性的解决办法。技术性解决办法可以定义为只要改变自然科学的技术,无需或只是稍为改变人的道德价值或概念。我们现在一般都欢迎有技术性解决办法(以前并非如此)。因为以前的预言往往失准,要有莫大勇气才会断言没有预期的技术性解决办法。Wiesner和York表现出勇气,在科学期刊发表文章,坚持问题不能在自然科学找到解决办法。他们小心翼翼为声明加上以下的批注:“深思之下,我们的专业意见…。”本文所关注的。不是他们是否正确,而是一个重要的观点:有一组关乎人的问题可以称为“没有技术性解决办法的问题”,或是更明确地说:认定和讨论这些问题是其中之一。要表明这类问题不是空号很容易。还记得划井游戏。想一想:“我如何赢划井游戏?”假设(依照赛局理论的惯例)我的对手是个中能手,大家都知道我不可能赢。换句话说,问题没有“技术性解决办法”。要赢,我只能把“赢”的意义根本改掉。我可以打对方的头,可以弄虚作假。每一种我要“赢”的方法,都是某种意义上放弃了我们认知了解的游戏。(我当然可以公开放弃—不玩。大多数成年人都这样。)“没有技术性解决办法的问题”有其它的命题。我的论题:大家惯常认知的“人口问题”是这样的命题。要说明一下大家是怎样惯常认知的。持平的说,大多数人为人口问题苦恼,要找出方法避免人口过多的邪恶,但不放弃他们正在享受的特权。他们以为海洋养殖或发明小麦新品种会解决问题—从技术方面。我尝试证明他们不能找到解决办法。人口问题正如要赢划井游戏,不能技术性解决。我们要最大化什么?如马尔萨斯 所言,人口自然地以“几何级数”增加,或是我们现在的说法是函数增加。在一个有限的世界,这即是说世界物品的人均份额必然减少。我们的世界是否有限?一个中肯的抗辩说法:世界是无限的,或是我们不知道世界不是无限。但是,从实际问题角度来看以后几代人和可见的科技,很清楚如果我们不是实时假设陆上人类可用的世界是有限的,我们会大大增加人类的痛苦。“太空”不是逃生门。 有限的世界只能养活有限的人口;因此到了最后,人口增长必然是零。(零增长的永恒大幅度上下波动是无关宏旨的变动,不在此讨论。)当条件符合,人类的情况会是怎样?明确地说,边泌 的目标:“最大数目的最大好处”能否实现?不可能—理由有二,单是一个已足够。第一个理由是理论性。数学上,两个函数是不可能同时最大化。Neumann和Morgenstern已经清楚说明 ,其中的绝对原理是起码可以追溯至D'Alembert (1717-1783) 的偏微分方程式。第二个理由是直接源于生物事实。任何生物要生存,必须有一个能源来源(例如食物)。能源用于两个目的:维生和工作。人要维持生命,每天需要1600 千卡路里(维生卡路里)。维生以外所做的一切可以定义为工作,由摄取的“工作卡路里”支持。工作卡路里不是只用于我们日常谈到的工作;所有享乐形式都需要:游泳、赛车、音乐,吟诗。如果我们的目标是人口最大化,我们要做什么是很明显。我们要每个人的工作卡路里最接近零。没有可口美食,没有度假,没有运动,没有音乐,没有文学,没有艺术…我以为无需争议或实证,大家都同意人口最大化不会物品最大化。边泌的目标是不可能的。我在达成以上的结论时,作出一贯的假定,问题就是取得能源。有了核能,有些人会质疑这假定。但是,即使有无穷能源,人口增长依然带来不可逃避的问题。

正如J. H. Fremlin机智表达,取得能源的问题,被能源消散取而代之 。分析的算术符号正负倒转;但边泌的目标是不能达到。因此,最合适的人口是少于最大。定义最合适的困难大;依我所知,没有人曾郑重处理这问题。要达致一个可接受和稳定的解决办法,需要多过一代人的辛勤分析—和更大说服力。我们期望每个人有最大好处;但什么是“好处”?某人的好处是荒原,另一人是大众的滑雪小屋。某人的好处是河口盛产水鸭,供猎人射击;另一人是工厂用地。我们一般说比较各人的心头好是不可能的,因为物品是不配比较。不配比较就是不能比较。理论上这可能是对的;但实际生活中不配比较是可以衡量的。只需要一套判断的标准和比重的制度。大自然的标准就是生存。何等物种较好:小而可掩藏,或是大而有劲力?物竞天择会比较不配比较的。达致的妥协是视乎大自然为众多变量的价值作出比重。人必须模仿这过程。无可置疑地,他事实上不自觉地已是如此。只有当隐藏的决定表面化时才有争端。未来的工作难题是要作出一个可接受的比重理论。这项智力难题因协同作用,非线性变化,和考虑将来而变得困难,但(原则上)不是不可能解决。至今,是否有任何文化组群解决了这实际问题,即使是直觉层面?一个简单事实证明还没有:现今世界没有繁荣人口在一段时期内达致零增长。只要任何人在直觉上认定最佳点,就可以很快达到,之后增长率为零,其后亦保持为零。当然,增长率为正数,可以作为人口在最佳点之下的证据。但是,以任何理性标准来看,今天世上增长最快的人口,(一般而言)是最悲惨的。这种连系(无须是一成不变的)令人对所谓正数增长率表示人口还没有达致最佳点的乐观假定感到怀疑。迈向人口最佳数目,我们要驱逐亚当‧史密的实践人口学的幽灵,才可以取得寸进。“国富论” (1776) 广为宣扬“无形之手”,这概念即是个人“只是追求自己的利益”,因而“被无形的手指挥,推动…公众利益。” 亚当‧史密没有宣称这是一成不变的真理,甚至他的追随者也没有。但他带动的主导思想趋势自此干扰着基于理性分析的积极性行动。这种趋势就是假定个人决定事实上是整个社会的最佳决定。如果这假定是正确的,现在的自由放任生育政策是有据可依。如果这假定是错误的,我们重新检视种种个人自由,看看那些是可以辩护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