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六团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六团镇隶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地处延寿县北部, 蚂蚁河北岸。东与方正县珠河乡、永丰乡接壤,南隔蚂蜒河与安山乡相望,西与延寿镇毗邻,西北与宾县胜利镇交界,2018年,区域面积45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5638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保卫团六团。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月),属新立区。1949 年,属第三区。1955年,属凌河区。1956年3月,属六团乡。1958年9月,凌河、太安、六团3乡合并为六团公社。1961年6月,析部分大队置太安公社。1985年3月,析置六团镇。2001年3月,太安乡并入。

2019年10月,六团镇下辖15个行政村。

2018年,六团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5个。[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六团镇总面积540平方公里,拥有土地150564亩,其中旱田99556亩。位于延寿县城东20公里,东与方正县为邻,南和安山乡隔河相望,西与太平川种畜场接壤,68个自然屯,常住人口 18286人(2017年)。汉族人口占96%,其余为朝、满、蒙等族。域内有一个粮库(永兴粮库),两个林场(奎兴林场、桃山林场)三个水库(关门山水库、团结水库、双龙水库)。现有耕地7324公顷,林地2000公顷,森林覆盖率43%,草原面积3000公顷,水面1860公顷,水利灌溉控制面积1877公顷,占耕地的26%。以开发鱼池110公顷,矿产资源有大理岩,储量为12亿立方米;草碳储量为3000亩;土特产有木耳、蘑菇、山野菜等。

气候

六团镇境内"七山半水二分半田"镇内地处丘陵与冲击平原的交接地带,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北部多为山区,南部平原水田区。蚂蚁河自西向东从镇南部流过。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炎热多雨,秋霜早,常遇霜冻,冬季长,寒潮频繁。最高气温35度,最低气温零下40度。年平均降水量57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7-8月。无霜期120天左右。

自然资源

六团镇自然资源丰富,依山傍水,是个渔米之乡,以生产水稻、大豆、玉米等在延寿县内颇有名气。辖区内有一大粮库,两个林场,三个水库,交通便畅,通讯发达,在招商引资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奎兴、桃山两大林场和关门山、团结水库有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立新山庄的综合建设已初具规模,具备了接待游客的条件。休闲广场的修建现已竣工,投入使用,为居民的休闲、娱乐、健身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绿色山野菜品种繁多,营养丰富,在县内享有盛名。镇内泥碳、草碳、碳酸钙、白灰岩、颗石等资源丰富,其中白石储量2,492万立方米,品位上乘,生产量年20万立方米,可生产100年。

行政区划

六团镇位于延寿县北部。辖15个行政村,68个自然屯。。镇政府驻六团村,东经128°29′、北纬45°34′,西南距县城20千米。203省道公路过境。境内有双龙河、双奎河、大凌河、小凌河、北柳树河,均注入蚂蜒河。村部有:六团村、凌河村、永兴村、团结村、和平村、新合村、双龙村、奎兴村、桃山村、兴胜村、东安村、双安村、延新村、太安村、富源村。[2]

历史

沿革

1942年,此地驻有保卫团第六团,因而得名。归凌河区管辖。1946年3月属新立区。1949年9月属第三区。1955年归凌河区。1958年3月为六团乡。1958年8月,凌河、六团、太安三个乡合并为六团公社,1961年6月份出部分大队成立太安公社。1984年改为六团乡。1985年5月改为六团镇。

1985年末,东与方正县为邻,南和安山乡隔河相望,西与太平川种畜场、高台乡相连,北与太安乡接壤,面积203.88平方千米,共3571户、16471人,辖15个村、46个自然屯,镇政府驻六团屯;李兴林场在境内,营林面积158760亩。1996年,面积210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辖东方、凌河、永兴、兴申、兴胜、东安、双龙、山河、六团、和平、宋店、奎兴、振兴、双安、红升15个行政村。2000年五普人口14360人。2002?年,撤销太安乡并入六团镇。

原太安乡位于延寿县北部,距县城45千米。原属六团所辖。1956年撤区划乡时,设立太安乡,下辖4个村。1958年改为管理区,属六团公社。1961年6月从六团公社分出设立太安公社。1984年改为太安乡。1985年末,东靠方正县永丰乡,南与六团镇相连,西与太平川种畜场为邻,北和宾县接壤,面积194.52平方千米,共1687户、7781人,辖10个村、24个自然屯;乡政府驻地马德林屯,东经128°23′、北纬45°43′;桃山林场位于境内,营林面积262080亩。1996年,面积220平方千米,人口0.7万人,辖新安、延吉、新立、太安、黎明、桃山、富源、新村、团结、爱国10个行政村。2000年五普人口7325人。

村名

六团镇名源于驻地六团村名,因此地曾驻有保卫团第六团,后沿用为地名。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3月,隶属新立区。1949年9月,改隶第三区。1956年4月,并村划乡,设置六团乡。1958年1月,将凌河、六团、太安3个乡合并为六团乡,同年9月改称六团人民公社。1961年6月,划出8个生产大队成立太安公社。1984年1月,改为六团乡。1985年5月,改为六团镇。

人口民族

全镇总人口22,000人,汉族占96%,其余为朝、满、蒙等民族。其中劳动力为9000人,从事二、三产业人数为1300人。

常住人口 18286人(2017年)。[3]

交通状况

六团镇交通便利,以公路运输为主。尚(尚志市)方(方正县)公路横贯东西,镇内道路网络四通八达。北部山区虽地处偏远,但有公共汽车每天运行,群众出行较方便。

社会

城乡面貌

完成镇内硬化屯内路2000米。完成占地6000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内设十余种健身器材。两个500余平方米的篮球场和一处羽毛球场已完成。维修了双龙水库闸门等水利设施。新增抗旱、饮水井20余眼。双龙村和新合村辖区内的通屯公路已竣工。

教育

几年来累计争取投资550万元,翻新、改建中、小学校舍2000平方米。其中太安中学与富源小学合建的教育楼已完工使用。

卫生

几乎每个村都有小诊所,能保证小病近医。又修缮了镇卫生院800平方米,农村合作医疗也效果明显,参保率很高,农民入保意识普遍增强。

先进教育

延寿县六团镇党委从转变职能入手,科学定位,强化措施,有效激活了党员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促进了经济加快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让群众感受到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六团镇党委在深入调研中发现,镇党政机关在工作职能上存在管理弱化、服务缺位的问题,工作方式上存在陈旧落后、服务错位的问题,工作态度上存在得过且过、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干部存在本领不高、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六团镇党委积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坚持边学边议,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了转变乡镇职能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通过抓业务培训、抓典型引导、抓边学边改,努力提升党员素质,在增强服务本领上下功夫,并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以"当好党在农村政策宣传员、化解农村矛盾调解员、引领农民致富信息员、新技术推广指导员、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监督员"的"争当五员、永葆先进"活动,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

在此基础上,六团镇党委确定工作区域、载体考核和群众测评机制,有效调动了党员干部转换角色、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干部帮助包扶户研究确定发展项目126个,仅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就发展到1万多亩。[4]

经济

概况

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8500万元,镇财政收入实现315万元,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达到2256元,农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73%,15个行政村,有10个村吃上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

全镇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实现粮豆薯总产13560吨,与上年相比,年均增长12%,都种经营实现了产业化发展,万寿菊、白瓜籽、亚麻、辣根、甜葫芦、桔梗、萝卜籽、烤烟、食用菌、棚室菜、山绵羊、养猪、养牛、养鹅、养鱼、獭兔、果树等产业基本形成了优势,全镇都种经营总收入实现3850万元。

全镇企业发展迅速,现有2个麻绒厂,一个采石厂,1个白灰厂,新引进一个通用机械加工厂,个体私营企业10家,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4280万元。销售收入4500万元,实现利润350万元,税金102万元。

城镇建设

2007年以前六团镇街道两旁的商业建筑不是很整齐,结合2007年铁通公路修整之际,把六团镇铁通公路两侧临时建筑做了拆迁,共36户,其中土房12户,面积505.44平方米;活动板房14户,面积1256.74平方米;砖房10户,面积481.57平方米,为改变六团镇二十年脏、乱、差的局面,进一步建设中心城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六团镇的城镇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协调发展,全镇安装了程控电话2194部,有线电视入户1201家,卫星电视网可同时接受30套高清晰度的电视节目,全镇各村实现了水、电、路、广播、电视、电话流通、电话普及率65%,有线电视普及率达42%,几年来,全镇用于教具投资达1300万元,兴建了六团中学教学楼2100平方米,新建和维修了19所村级小学校舍,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村级卫生所、自来水、镇卫生院、敬老院都达到标准化。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全镇的治安状况总体看是较好的,百姓能在和谐的环境下生活,但因面积大也发生了一些案件。以下是2007年的案件受理情况:全镇2007年共发生治安案件38起,其中赌博6起;盗窃13起;刑事案件21起,其中抢劫1起,伤害5起,破坏电信设施2起,破案率达到80%,法庭受理种类民事案件230起,结案220件,结案率96%,其中土地纠纷50起,结案49件,结案率98%。民事案件受理数量下降20%。

社会事业方面: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70%,有线电视普及率达78%,计划生育率达92%,农村砖瓦率大幅度提高,尤其新盖房的农户特别多。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也较丰富。[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