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蘭矩瘤蠣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蘭矩瘤蠣蚧昆蟲名,為同翅目:蚧總科:盾蚧科。分布在滬、蘇、浙、台、晉、陝等地。寄主植物有香樟建蘭墨蘭劍蘭、蘇鐵等。特別是對香樟危害更為嚴重,固定在葉片正反面吸取汁液,葉柄部只要有一頭雌蚧寄生,則此葉很快枯焦。若枝條上如皮層一周布滿此蚧,則上不整枝枯焦,這是早期發現此蚧危害的重要標誌。嚴重時若整株香樟主幹布滿蚧體,可導致樹木死亡。此蚧有雌雄相對分群集中的習性,葉上以雄蚧為多,枝幹特別在腋芽、分叉處以雌蚧為多。[1]

形態特徵

成蟲 成蟲(雌):介殼前狹後寬,長2.4mm,寬1.46mm,呈長梨形,黃褐色。殼點深褐色,突出於介殼前端。雌成蟲體長1.5~1.6mm,長梨形,淡黃色。在中胸腹面有腺瘤3個,後胸腹面有6個,每腹節側各4個,臀角2對。孕卵後體色逐漸變為淡紫色,到產卵前期除頭、尾外則呈淡紫紅色。

成蟲(雄):介殼較小,呈狹長狀,長1.46mm,寬0.59mm,殼點黃褐色。

卵 橢圓形,淡紫色。

幼蟲 初孵若蟲卵圓形,淡紫色;1、2齡蟲體長梨形,黃白色,介殼由黃褐色逐漸變成深黃、黃褐和黑褐色。

防治方法

1、注意通風。及早發現蟲體,並用毛刷刷去蟲體。

2、大面積發生時,可化學防治。一般在若蟲孵化盛期,噴灑藥劑1~3次。每次間隔約10天。常用藥劑有: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40%速撲殺乳劑1000倍液。

發生規律

蘭矩瘤蠣蚧在上海地區 1年發生3代,大多以受精的雌成蟲越冬,少量以孕卵雌成蟲、產卵雌成蟲和若蟲越冬。第1代若蟲,3月下旬始見,孵化高峰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2代若蟲孵化高峰期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3代若蟲孵化高峰期為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

蘭矩瘤蠣蚧以受精雌成蟲越冬,翌春5月中下旬產卵於介殼內,每頭雌蚧產卵20~30粒。初孵若蟲緩慢爬行多在主脈兩側,少數在葉緣固定刺吸危害,並分泌蠟質逐漸形成介殼。世代不齊,下半年又有較顯著的若蟲出現高峰。[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