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关原合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关原合战(関ヶ原の合戦)是日本庆长五年九月十五日(1600年10月21日 [1-2] )发生于美浓关原地区的一场战役。广义的关原合战包括丰臣秀吉死后的一系列战役以及其他地区的一系列战役。交战双方为德川家康领下的“东军”以及石田三成组成的“西军”。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幼子丰臣秀赖继任,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趁机私结大名,任意分封领地。次年,五大老中最有力的前田利家病逝,丰臣家以石田三成为首的家臣与德川家康关系迅速恶化。庆长五年(1600年),德川家康因上杉氏重臣直江兼续的诉状《直江状》,起兵征讨上杉景胜。丰臣家石田三成便以此为德川家康违反私战禁令,随即起兵北讨伐家康。德川家康则将上杉战事交给次子,亲率大军与支持他的丰臣武将回师对抗。 庆长五年九月十五日(1600年10月21日)两军主力最后在美浓一带的关原进行会战。最终,在西军将领小早川秀秋叛变的情况下,这场战争在一天内即分出了胜负。德川家康取得了统治权,三年后成立幕府。而大坂城内重要人物丰臣秀赖、淀殿等人及朝廷并未对这场战争作出太大的干预。 关原战役双方均动员了超过十万兵力,是应仁之乱以来全日本的最大规模的内战,也被誉为“决定天下的战争”(天下分け目の戦い),双方都指责对方为丰臣的不忠之臣。 此战,德川家康巧妙利用西军人心不齐的弱点,拉拢敌方将领,迅速取得了胜利,奠定了德川氏统治的基础。

战役起因

庆长四年(1599年)十一月十九日,东北地方的大名户泽政盛向德川家康密报,主要内容是向德川报告上杉景胜最近的动作。之后越后国的大名堀秀治派遣了密探,经调查后向德川家康汇报“景胜有背叛之意”(上杉景胜に叛意あり),而上杉景胜家臣直江兼续却修书惹怒德川家康。

《直江状》中不但逐条批驳了德川家康的指责,而且皮里阳秋,语多讥讽,似乎故意想要激怒德川家康一般。德川家康得到《直江状》后勃然大怒,平时非常能忍的他竟说出:“吾生五十七年阅状无数,此为当中最无礼放肆之书状!此小子岂人太甚,吾焉能容忍如此之作?”或者不如说,他必须做出大怒之态,否则就有损自己的威信。于是庆长五年(1600年)五月,德川家康以首席大老的名义要求各方大名出阵会津,讨伐悖逆谋反的上杉氏,从而揭开了大战的序幕。

战役经过

北伐上杉 庆长五年(1600年),德川家康号令天下各地方大名出征会津,讨伐当时作为五大老之一的中纳言上杉景胜 ,理由是上杉景胜在当地厉兵秣马、招募浪人,有谋反之心。启程前,丰臣秀赖下赐德川家康黄金2万两,米2万石劳军。六月,出兵讨伐上杉景胜的德川家康从伏见城出发,七月,进入江户城。德川家康行动迟缓,等待各地大名的消息。让奥、羽、越和北关东的大名们去打头阵,以牵制上杉军。

德川家康在七月二日抵达江户城,七月七日下了一道命令,进军会津的日期是七月二十一日。在七月三日,榊原康政和德川秀忠的部队(共37500兵力)先行出发,抵达下野宇都宫城。七月二十一日,德川家康为首的部队(共31800兵力),从江户城出发。 石田三成在获悉德川家康向上杉景胜举兵之后,与大谷吉继、增田长盛和安国寺惠琼在佐和山城密谋讨伐德川家康。七月一日,宇喜多秀家在丰国神社举行出征仪式。当石田三成知道德川家康向会津的上杉景胜举兵之后,尝试阻止部份大名加入德川军。石田三成于七月二日向途经佐和山城的大谷吉继劝诱,游说他不要加入德川家康的阵营,大谷吉继考虑到自己的情况,自己面对绝症麻疯病,他认为自己的寿命不长,考虑到不想与好友石田三成敌对之下,在七月十一日决定帮助石田三成。翌日,石田三成、大谷吉继、增田长盛和安国寺惠琼在佐和山城进行了秘密会议。 之后,五奉行之中前田玄以、长束正家和增田长盛三人进行联署。结果,在爱知川成功阻止了锅岛胜茂、长宗我部盛亲等大名向会津进发。另一方面,织田秀信答允了石田三成,战后将为他增封美浓和尾张两国,西军确保了在美浓以西的据点。但在七月十三日收集人质的策略失败了,因为黑田长政、黑田孝高(如水)、加藤清正的妻子和水谷胜俊的儿子逃离成功,加上细川忠兴的妻子细川贾西亚拒绝成为人质请求家臣小笠原少斋杀死她,贾西亚死后,少斋放火自尽。

伏见合战 庆长五年(1600年)七月十一日,石田三成、大谷吉继、增田长盛、安国寺惠琼等人在佐和山城密议。次日五奉行即连署书状,细数德川家康十三项大罪,推毛利辉元为主,请他入居大阪城,号召天下诸侯统合在辉元的旗帜下讨伐德川家康。七月十五日,响应五奉行号召的备前大名宇喜多秀家亲率四万大军包围了伏见城,而鸟居元忠麾下只有一千八百人。毛利辉元在七月十七日从广岛城到达大阪城。同日,西军在大阪发表出兵宣言,正式向德川家康宣战,总兵力约9万5千人。 翌日,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主力部队开始包围伏见城,以数万的兵力攻打只有区区2000人的伏见城,因为作为原来太阁居城而修建的坚固城池及城中士兵的顽强抵抗,攻打了数天都未能奏效,最后因城中部分甲贺士兵的叛变而被攻入,杀死了跟随德川家康几十年的老臣鸟居元忠。

这时候,德川家康正在下野小山城大会诸侯,得到鸟居元忠的急报,立刻统率主力南归江户。据说德川家康挥师东进之时,已经料到石田三成等人将会举兵攻打伏见,于是和驻守伏见城的鸟居元忠做了最后的诀别。其实原本萨摩岛津氏已和德川家康谈好决定加盟东军与鸟居元忠共守伏见,但是等到岛津氏来到城下请求入城时却被鸟居元忠以未被通知为名拦在城外,导致了岛津氏无奈下倒向西军。 八月一日,在身为甲贺水口城主的奉行长束正家的联络下,伏见城中的甲贺众打开了城门,大军汹涌杀入,鸟居元忠死。 石田三成所以敢于举兵讨伐德川家康,除了德川家康率领武断派大名们远征上杉氏,畿内空虚外,更主要的原因乃是石田三成终于说服了“五大老”中的两位毛利辉元和宇喜多秀家和自己站在同一阵营。同时他还派兄长石田正澄等人在尾张爱智川阻拦陆续赶往东国的西国大名,截留下许多兵马。就这样,以毛利辉元为名义上的领袖,以石田三成为实际核心的多达十万人的强大军势编组完成,史称“西军”。

西军主要将领 小山评定 与此同时,陆续赶到下野小山城集结的诸侯部队则受到德川家康的笼络。七月二十五日,小山评定召开。德川家康将石田三成的行动及大阪人质之事告知诸将,并宣称座中诸人如有意返回大阪加入三成方者尽管离去,绝不加以为难。福岛正则、黑田长政等丰臣系大名与石田三成早有嫌隙,纷纷表示愿追随德川家康返军东上,讨伐石田三成。 山内一丰更提出愿将自己的居城挂川城献出供德川家康使用。于是,包括中村一荣(骏河沼津城)、中村一忠(骏河兴国寺及骏府城)、有马丰氏(远江横须贺城)、堀尾忠氏(远江滨松城)、池田辉政(三河吉田城)、田中吉政(三河冈崎城及西尾城)等大名纷纷献城,连正则都献出尾张的清洲城,评定结果众议一致,决定‘讨伐三成’。众大名献城之举跟交出人质一样,都是表示忠诚的意思,而家康则派遣同族及谱代大名来担任诸城城番,如滨松城的保科正光、挂川城的松平康重、冈崎城的松平忠赖、清洲城的石川康通等,此举为确保东海道军的进路(或退路)。 为牵制会津的上杉氏,家康派二男结城秀康为总大将镇守宇都宫城,配属有小笠原秀政、里见义康、鸟居忠政、蒲生秀行等军,约有一万八千人。此外上野的厩桥、三仓、高崎、大胡等城(总兵力约三千人);下野的黑羽、大田原、乌山、佐野等城(约七千人兵力)也都部署兵力,加上奥羽的伊达政宗、最上义光后,布置成一个“上杉包围网”。 德川家康下令征讨上杉氏,匆匆忙忙赶来巴结和相助,速度最快,没在爱智川被截住的,大多是丰臣系武断派大名,他们不一定看好德川家康,但一致地痛恨石田三成。就这样,组成了以德川家康为领袖,以武断派大名为主力的十余万大军,陆续转头向西进发,史称“东军”。

东军主要将领 对峙美浓

岐阜城合战

战争初始,西军在战略上占有主导权,石田三成说服美浓岐阜城主织田秀信(即织田信长的孙子三法师)站到自己一边,关闭了东海道的大门,他分兵镇压畿内和近畿各城,打算在广阔的浓尾平原上和东军展开决战。而东军方面则兵分两路,南线走东海道,以福岛正则为先锋,家康居后策应,中线走东山道,由家康的继承人德川秀忠率领德川军主力两万七千人向西挺进,打算合攻美浓。 就在这种情况下,西军一着棋错,几乎满盘皆输。且说西军主力的进攻方向乃是伊势国,意图彻底平定伊势,解除后顾之忧后即突入尾张,与美浓岐阜城南北呼应。八月五日,毛利秀元、吉川广家统率一万大军进攻伊势国的中心城池安浓津。激战中,城主富田信高之妻身批黑红色的铠甲,手持片镰枪冲杀出来,竟然刺死了毛利秀元麾下大将中川清左卫门。因为守军如此英勇敢战,攻方长时间无法得手,最终靠着高野山的木食上人居间调停,富田信高才开城退去。 在安浓津城下耽搁了太长时间,西军就此失去了主动权。八月十四日,福岛正则回归主城尾张清州,武断派大名陆续来合,兵力达到数万。据说清州城中贮藏有军粮三十万石,福岛正则全部拿出来以充军资,东军凭此横扫尾张境内倾向于西军的大小诸侯,然后北上进入美浓。美浓诸侯林立,以织田秀信为首,将近九成都倾向于西军。东军很快就攻破了福束、高须等城池,直插岐阜城。年轻气盛的织田秀信否决了重臣们笼城固守的建议,亲率三千余人迎敌于木曾川畔的米野地方。 北上美浓的东军分为两队,一队以福岛正则为先锋,率细川忠兴、藤堂高虎、黑田长政等将,西进攻打竹之鼻城,另一队以池田辉政为先锋,率浅野幸长、山内一丰、堀尾忠氏等将,北上布阵于木曾川畔。本来两队约定,等福岛队攻克竹之鼻归来后一起渡河进攻岐阜,然而池田辉政为了抢功,于八月二十二日悍然北渡木曾川——米野合战打响了。东军兵力为一万八千,池田、浅野、山内等人,都是能征惯战的宿将,面对强敌,织田秀信体现出与其实际年龄不符的顽强与坚韧,数次扰乱东军阵营,只是众寡实在太过悬殊了,激战数小时后,织田军被迫后撤,织田秀信遁回岐阜城。

竹之鼻城合战

竹之鼻城方面,守将杉浦重盛在作了顽强的抵抗后切腹而死,福岛正则凯旋而归。然而才走到半路上,正则就听说了池田辉政抢先渡河的时候,怒不可遏,差点就要杀过去和辉政火拼。辉政知道自己理亏,只好把正面进攻岐阜城的机会让了出来,自己转向西侧。福岛队很快就把岐阜城包围得如同铁桶一般。八月二十三日晨,总攻开始,不到一天的时间,这座曾做过织田信长本城的名城终于陷落了,织田秀信被迫隐居,并与五年后去世——织田氏嫡派之血至此断绝。 其实石田三成所部就驻扎在岐阜城西南方二十多公里外的大垣城中,他本拟东进与织田军会合,但急性子的秀信不等援军来到就开城出战,导致惨败。得到米野合战失利的消息后,三成急派重臣前野兵库领兵前往救援岐阜,就在岐阜落城的当日与东军黑田长政、田中吉政、藤堂高虎等部遭遇,苦战而败。三成知岐阜已不可救,于是约束各部退回大垣。就这样,东西两军将美浓一分为二,遥遥相望,开始了长达半个月的对峙。

德川出动

杭濑川合战

九月八日,西军一万五千大军进攻大津城,在大津城的京极高次以3000人死守立花宗茂的15000大军。至十四日终于寡不敌众,抵抗了9日后开城投降,京极高次逃往高野山。 福岛正则等将在浓尾平原奋战的时候,德川家康一直窝在江户城中不动,他一方面多次派出使者激励前线将士,一方面到处写信,想从内部分化瓦解西军。一直等到米野合战的胜利喜讯传到江户,德川家康才终于挥师西进。于九月十四日赶到了大垣城西北方的赤坂地方,树起了代表源氏的白旗。看到德川家康来到前线,东军各部士气高昂,而固守大垣城的西军阵营则产生了动摇。 为了振作士气,石田三成麾下大将岛左近、蒲生乡舍率领五百兵马出城,渡过杭濑川向东军挑衅。东军中村、有马等部冲前迎敌,是为杭濑川合战,虽是小规模战斗,西军却罕见地取得大胜,鼓舞了士气。

移军关原 德川家康想要等儿子德川秀忠所率的本部兵马到来后再进攻大垣城——因为传说家康是野战的高手,攻城战却非其所长。然而自中山道进军的秀忠却被真田昌幸拦阻在信浓上田城下,迟迟不能赶到美浓。家康果断放弃无意义的对峙,率师突入近江,向外放出谣言,攻打佐和山城,意图通过野战一举击溃西军。 西军得讯后,石田三成为防佐和山城遭袭,主力离开大垣,前往接近近江边境的关原,在此布阵。关原是从美浓进入近江的重要门户,南北皆为高山,中山道横亘其中,此外,它还北接北国街道,南接伊势街道,乃是不得不争的战略要冲。 战争迁延日久,因为德川家康的威望天下无双,又擅长耍弄阴谋诡计,所以石田三成发现越来越多的西军将领与家康暗通款曲。毫无疑问,如果再拖下去,这些家伙可能会陆续投向东军阵营。因此三成退出大垣,占据关原要冲,吸引东军前来主力决战,他希望经此一仗打胜,可以改变人心向背,进而改变整个天下大势。 决战关原

西军布置

西军在关原地区的基本配置如下:驻扎在东山道略微往北的名为“南天满山”的台地上,作为西军阵列核心的乃是备前大名、“五大老”之一的宇喜多秀家,所部17220人。驻在宇喜多军侧后方,于藤川高地,担任保护和辅佐作用的有大谷吉继所部4100人,户田重政、平冢为广共1300人。 宇喜多军往北是小西行长四千八百人和岛津入道惟新斋(义弘)1500人。石田三成和丰臣氏部分直属家臣驻扎在更北面的小关村笹尾山,共约八千之众。位于中山道南方的有赤座直保、小川佑忠、朽木元纲胁坂安治四位小大名的部队,由西北向东南方向一字排开,总兵力为4000人。更往南方的松尾山上还屯扎着筑前大名小早川秀秋的15000人。 就西军的主要部署来看,是以中山道为中心,以笹尾山和松尾山为两翼,中间略往后收缩,左右毫无顾忌地展开,以鹤翼之阵布阵。西军所部大多驻扎在山上,在其阵前,也就是正东方,有一片相对平缓的开阔地,中山道在此连接北国街道和伊势街道,好象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按照石田三成的规划,这个十字路口就是东军葬身之处。 德川家康驻守的桃配山东南有一座高峰,名叫南宫山。来自伊势的大队西军其实早在八天前就已经进驻南宫山东麓了,本意是策应固守大垣城的石田三成所部,而既然三成说要在关原与东军一较短长,那么这些部队也就乐得不挪窝,依旧在中山道南面的山坡上严阵待敌。这些部队实力非弱,包括吉川广家(吉川元春的三男)的3000人、毛利家外交僧安国寺惠琼的1200人、“五奉行”之一长束正家的1800人、土佐大名长宗我部盛亲的6600人,最南面还驻扎着毛利氏前线总大将毛利秀元(辉元族弟)的15000人。这是西军的右翼。 [15] 西军实际上的总大将石田三成,本来想劝说淀殿带着丰臣秀赖前往石田三成的本城佐和山,然后即可在关原前线树立起丰臣氏的黄金马标。东、西两军皆以维护丰臣氏的一统天下,讨伐叛逆为号召,如果秀赖的马标可以出现在西军阵列之后,则西军所拥有的大义名份就理所当然地彻底压倒了东军。然而淀殿却以秀赖年龄太小,又是丰臣氏一门总领、天下人,不能擅离大阪为名,打碎了三成的如意算盘。而真正的西军总大将毛利辉元却完全只是个空头总将,根本没有发挥出五大老应有的姿态,消极处事,甚至让吉川广家暗中与家康协谈以保全其领地。

东军布置 西军全体部署到位是在九月十五日的凌晨四时左右,而实际上东军先锋在两个小时以前就已经陆续迈入战场了。抢了一个大早的当然就是猛将福岛正则,他在一片名叫“关之明神”的小树林中扎下所部6000兵马,正当宇喜多秀家统率的西军中央本队。随后跟进的是田中吉政、黑田长政、细川忠兴、加藤嘉明、筒井定次等部21000人,排列在福岛军的北面,朝向石田三成所部,以及京极高知、寺泽广高、藤堂高虎三部近8000人,排列在福岛军南面于藤川高地,以保障侧翼安全。 [15] 上述为东军的第一队阵列,第二队则包括古田重胜、织田有乐斋、金森长近、生驹一正等部(近4700人),排在北侧阵列之后,充当游击部队。此外,还有本多忠胜500人,井伊直政和松平忠吉共6600人,分别安插在南北阵列中。这都是德川家康的直属部下,松平忠吉是德川家康的儿子,他们的作用其实等同于监军。 前军开入十字路口,作为主将的德川家康当然不能不紧紧跟上。在通讯条件不发达的当时,主将距离前军太远则必然造成消息闭塞和传令滞后。于是德川家康选择了距离福岛军不到两公里的“桃配山”扎下三万主力。桃配山紧贴着中山道,位于道南,选择此处作为本阵,可见德川家康的野战经验实在丰富。但对德川家康而言,这并非是一个完美的选择。因为西军早就在关原附近地区驻扎下了兵马,整体布局已经经过数日的反复研究和检讨,而相对的,东军的部署则相对仓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为了防备驻扎在南宫山麓的西军,特别是以毛利军为主力的三万兵马。德川家康被迫派有马丰氏900人、山内一丰2400人、浅野幸长4500人,以及池田辉政6500人,延中山道从西向东一字排开,面朝南方,以保障本阵的侧翼,监视毛利方的3万大军。

两方决战 庆长五年(1600)九月十四日(10月20日):德川家康抵达大垣城西北的赤坂。军议结果,决定沿中山道向西进军,经关原、不破关、近江,目的地为大阪。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长、岛津义弘军得到家康故意透露出来的情报,决定在关原阻止家康西进。于是连夜沿南宫山南麓的木田川向关原进发。 九月十五日(10月21日)午前五时:当最尾的宇喜多秀家军到达后,西军于关原西北的天满山南麓布阵。同时,小早川秀秋在松尾山布阵。毛利秀元、吉川广家、长束正家、安国寺惠琼、长宗我部盛亲于南宫山东侧布阵终了。就在此时,东军先锋福岛正则军于浓雾之中抵达关原,德川家康抵达桃配山。不久,两军布阵完毕。西军正面五万四千余人由石田三成总领,另有两万六千余人布阵于南宫山东侧,企图截断东军退路。东军八万八千余人分布中山道两策。两军就这样对峙于浓雾之中。 午前八时:笼罩关原的大雾开始退散。井伊直政军与宇喜多秀家军开始步枪对射。稍后,在弹雨之中,东军先锋福岛正则军对宇喜多秀家军展开正面突击。 午前九时:石田三成、岛胜猛、蒲生乡舍军与黑田长政、细川忠兴、加藤嘉明、金森长近军开始交战。福岛正则、松平忠吉军对宇喜多秀家军开始交战。不久,松平忠吉军为抵挡岛津义弘军而向北转移。古田重胜、织田有乐军对小西行长军展开攻击。同时,藤堂高虎、京极高知与大谷吉继军开始交战。为防备小早川秀秋变节,大谷吉继分出一部分兵力,对松尾山进行防备。在福岛正则军加入寺泽广高军,对宇喜多秀家军继续激战之时,家康本队与本多忠胜军开始向战场移动。 午前十时:石田三成向岛津义弘请求援军,遭拒绝。西军方面燃起狼烟,催促松尾山上的小早川秀秋军与南宫山东的毛利秀元军参战,未得到回应。 午前十一时:在西军大谷吉继、岛胜猛、宇喜多秀家军的力战下,东军虽然兵力战优,却讨不了好去。战况呈一进一退的胶着局面。家康回到桃配山本阵。岛津义弘军对松平忠吉、井伊直政军的攻击展开反击。同时,藤堂高虎、京极高知军被大谷吉继军击退。 正午十二时:双方战斗胶着,谁也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坐拥15000兵力的小早川秀秋成为关键的棋子,家康对早已有内应之约的小早川秀秋军迟迟不见行动感到焦急,经过考虑,命一支步枪队绕道去松尾山,沿黑血川一带向小早川秀秋本阵一阵齐射。家康的谋略颇为凑效,本来如墙头之草的小早川秀秋判定,东军此时占有一定优势,立时下了决心。幸好大谷吉继有先见之明,预先对小早川秀秋军有所防备。激战之下,小早川秀秋军的攻击被抵挡了回去。岂料,一见小早川秀秋投敌,早已被家康寝返的赤座直保、小川佑忠、朽木元纲、胁坂安治军纷纷倒戈,大谷吉继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未几,大谷吉继军崩溃。 午后一时:大谷吉继军全灭的消息传开后,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长军纷纷崩溃,往伊吹山方面败走。福岛正则率兵在后急追。同时,本多忠胜军对早已支持不住的石田三成军发动攻击。石田三成军崩溃,往北国街道方面败走。 午后二时:岛津义弘军往伊势街道方面败走。 午后三时:南宫山东麓的安国寺惠琼、长束正家、毛利秀元、吉川广家败逃。东军大获全胜结束。

战役结果

石田三成在伊吹山中被捕,小西行长也是在伊吹山中被捕,安国寺惠琼遭厄于京都。家康下令在京都处决被捕的三人, 三人被斩首后一起摆在六条河原示众。德川家康实质上取代丰臣氏夺取政权。 而作为关原合战西军前线总大将的宇喜多秀家,其命运算是九死一生。他在战败后四处流浪,曾向老婆的娘家前田家求助,但前田家正因为利政倾向西军,利长又未能赶到关原战场而受到德川家康的责备,所以不愿相保,只好让秀家逃亡萨摩。然而面对气势汹汹杀来的德川氏问罪之师,岛津惟新斋也只好服软,乖乖地把窝藏了一段时间的秀家押往骏河久能山。最终,在娘家前田家的求情下,饶过秀家一命,剥夺其领地,把他流放到江户南面的八丈岛上去。“五大老”之一的宇喜多秀家就这样在八丈岛上度过了他的余生,在前田家和宇喜多旧部花房正成的帮助下,平安地度过50余年余生,享年八十四岁。 关原合战确定了天下大局,德川家康随即着手重新分封诸侯。首先是对西军诸将的处罚,宇喜多秀家、长宗我部盛亲、安国寺惠琼、前田利政等人的领地都被没收。西军总大将毛利辉元的领地由一百二十一万石削减至仅剩三十七万石,上杉景胜转封出羽米泽,领地从一百二十万石减至三十万石,还有一个佐竹义宣,没收了他常陆水户的五十四万石领地,转封出羽久保田二十万石。岛津氏的领地却基本没有变动,算是一个异数。 被没收武将的领地中,宇喜多氏五十七万石、长宗我部氏二十二万石、前田利政二十一万石,加上青木一矩、宫部长熙、毛利秀包、丹羽长重等将,总共三十一名,总数将近三百五十万石(丹羽长重、立花宗茂等六人后来在他人的求情和家康的网开一面下,各给了几万石土地养老)。许多临阵倒戈的武将,很多也并没有好下场,赤座直保、小川佑忠领地被没收,吉川广家被转封,领地从十四万石降为三万石。再加上毛利等三家被削减的两百多万石,这近六百万石无主之地,家康就用来赏赐东军有功之臣了。 东军各将及小早川秀秋等内应分子俱有封赏,其中得利最高的有结城秀康(加增五十七万)、松平忠吉(加增四十二万)、蒲生秀行(加增三十八万)、池田辉政(加增三十七万)、加藤清正(加增三十四万)、黑田长政(加增三十四万)、最上义光(加增三十三万)、福岛正则(加增二十五万)、田中吉政(加增二十二万)、细川忠兴(加增二十二万)、浅野幸长(加增二十一万)、小早川秀秋(加增十六万),等等。前田利长也加增了三十四万石的领地,不过大半都是兄弟利政被没收的产业。 其实开销要比收入高,不过家康凭藉丰臣氏执政大老的名头,把很多丰臣氏直属领地也都顺手送人了,利用这个机会大肆削减了丰臣氏本家的实力。因为儿子德川秀忠所部未能及时赶到关原战场,丰臣系武断派大名抢占了主要功劳,家康被迫把大片土地赏赐给他们,而对于自己的直属家臣,除松平忠吉、结城秀康,池田辉政(家康女婿)等寥寥数人外,基本没能得到多大好处。家康藉着赏赐好地的名义,把那些原本效忠丰臣家的武断派大名都转封偏远地区,同时安插一部分人监视。比如福岛正则从尾张清州转封了安艺广岛,池田辉政从三河吉田,转封至播磨姬路,监视西国大名。细川忠兴从丹后田边转封丰前中津,紧盯福岛,黑田,等等。 原本的分封格局是有利于丰臣氏的,即以大阪、伏见两城为中心,亲信大名大多安排在近江、越前、尾张、三河等周边地区;而新的分封格局则是有利于德川氏的,即以江户城为中心,家康在关东地区和东海道骏、远、三等老家安插了很多“亲藩”(同族)和“谱代”,而把福岛正则之类“外样”赶往远方。也使福岛等武断派放松了警惕。可以说,通过关原合战,更主要是通过战后的大改易、大移封,整体改变了全日本的格局,历史就此从桃山时代迈入了江户幕府时代。[1]

战役影响

西军大名 除封(领地完全没收) 逃离战场的宇喜多秀家,在岛津氏的领地隐居,但被幕府发现。因岛津忠恒和前田利长的进言,宇喜多秀家在骏河国被监视一段时间后,被流放到八丈岛。长宗我部盛亲本来有机会向家康谢罪,但是因为他杀害了胞兄津野亲忠,最终使家康大怒,领地全数没收。 减封(领地削减) 东北地区最大大名上杉景胜由120万石被减封到米泽的三十万石。曾协助石田三成的佐竹义宣由常陆水户城五十四万石,减封到东北久保田的十八万石(在第二代藩主义隆管治时确定为20万)。

保留 岛津义弘在兄长岛津义久的长时间介入下,将岛津忠恒继承家督,因而保住领地(60万石)。锅岛直茂本人留在丸州,派遣长男胜茂指挥,胜茂加入了西军,曾协助攻击安浓津城,后来胜茂被父亲召回,参与进攻柳川后保留原有领地(35万7000石)。

东军大名

亲藩

为了让德川家康的子孙可以享有稳定的财政,让他们有更大的军事力量,负责监视外样大名,他们的领地移封至较好的地方,石高更是以倍计上升,明显地比一部份有战功的外样大名的提升比率更为大。

次男结城秀康由下总结城10万1千大幅升至越前府中68万。

四男松平忠吉由武藏忍10万石增至尾张清洲52万。

五男武田信吉由下总内4万石,增至常陆水户15万。

六男松平忠辉由武藏深谷一万石,增至下总佐仓5万石。

谱代

虽然他们之中有不少大名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为德川氏效力,然而,谱代的大名中并没有领地大幅上升的迹象,其中拥有最多领地的大名也不过将近20万石。以下将列出增加幅度较为显著的大名: 井伊直政由上野高崎12万,移封至近江佐和山18万石。 奥平信昌由上野小幡3万石,加封至美浓加纳10万石。 鸟居元忠的长男忠政由下总矢作4万,移封至陆奥磐城平10万。

外样 外样大名这方面,加幅不等,为了让部份大名完全归顺家康,大部份大名依据战功而提升,但有少数大名是例外:

池田辉政由三河十五万石,移封播磨姬路52万石。

加藤清正在肥前熊本的领地由25万石增至54万石。

关原之战拥有很大战功的福岛正则由清洲20万石加封到安艺广岛49万石。

细川忠兴由丹波18万石,提升到丰前小仓39万石。

伊达政宗的领地由58万5千石稍微提升到60万5千石,原先石高可超过100万石,但是政宗煽动和贺忠亲在南部氏领地进行一揆。

山内一丰由远江挂川城6万石加封土佐20万石,由城主成为国主。

京极高次加封若狭小滨的八万五千石,后又有七千石的加封。

京极高知由信浓国内九万石,战后入封丹后十二万三千石。

藤堂高虎由伊予板岛七万石,战后入封伊予今治二十四万石。[2]

战役评价

(日)坂本太郎:这次战役,东军由于西军小早川秀秋的内应而获胜……全国大名的安置,完全处于德川的霸权之下。

王仲涛、汤重南:战斗进行的十分激烈,由于西军的小早川秀秋反水,下午两点左右,东军大获全胜。……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后,实际上已经成为日本的统治者。

(美)戴维斯(Davis,P.):德川的胜利确立了他成了幕府将军,即军事领袖,也是日本的实际独裁者。他的王朝一直统治日本,直到1867年明治维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