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關原合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關原合戰(関ヶ原の合戦)是日本慶長五年九月十五日(1600年10月21日 [1-2] )發生於美濃關原地區的一場戰役。廣義的關原合戰包括豐臣秀吉死後的一系列戰役以及其他地區的一系列戰役。交戰雙方為德川家康領下的「東軍」以及石田三成組成的「西軍」。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幼子豐臣秀賴繼任,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趁機私結大名,任意分封領地。次年,五大老中最有力的前田利家病逝,豐臣家以石田三成為首的家臣與德川家康關係迅速惡化。慶長五年(1600年),德川家康因上杉氏重臣直江兼續的訴狀《直江狀》,起兵征討上杉景勝。豐臣家石田三成便以此為德川家康違反私戰禁令,隨即起兵北討伐家康。德川家康則將上杉戰事交給次子,親率大軍與支持他的豐臣武將回師對抗。 慶長五年九月十五日(1600年10月21日)兩軍主力最後在美濃一帶的關原進行會戰。最終,在西軍將領小早川秀秋叛變的情況下,這場戰爭在一天內即分出了勝負。德川家康取得了統治權,三年後成立幕府。而大坂城內重要人物豐臣秀賴、淀殿等人及朝廷並未對這場戰爭作出太大的干預。 關原戰役雙方均動員了超過十萬兵力,是應仁之亂以來全日本的最大規模的內戰,也被譽為「決定天下的戰爭」(天下分け目の戦い),雙方都指責對方為豐臣的不忠之臣。 此戰,德川家康巧妙利用西軍人心不齊的弱點,拉攏敵方將領,迅速取得了勝利,奠定了德川氏統治的基礎。

戰役起因

慶長四年(1599年)十一月十九日,東北地方的大名戶澤政盛向德川家康密報,主要內容是向德川報告上杉景勝最近的動作。之後越後國的大名堀秀治派遣了密探,經調查後向德川家康匯報「景勝有背叛之意」(上杉景勝に叛意あり),而上杉景勝家臣直江兼續卻修書惹怒德川家康。

《直江狀》中不但逐條批駁了德川家康的指責,而且皮裡陽秋,語多譏諷,似乎故意想要激怒德川家康一般。德川家康得到《直江狀》後勃然大怒,平時非常能忍的他竟說出:「吾生五十七年閱狀無數,此為當中最無禮放肆之書狀!此小子豈人太甚,吾焉能容忍如此之作?」或者不如說,他必須做出大怒之態,否則就有損自己的威信。於是慶長五年(1600年)五月,德川家康以首席大老的名義要求各方大名出陣會津,討伐悖逆謀反的上杉氏,從而揭開了大戰的序幕。

戰役經過

北伐上杉 慶長五年(1600年),德川家康號令天下各地方大名出征會津,討伐當時作為五大老之一的中納言上杉景勝 ,理由是上杉景勝在當地厲兵秣馬、招募浪人,有謀反之心。啟程前,豐臣秀賴下賜德川家康黃金2萬兩,米2萬石勞軍。六月,出兵討伐上杉景勝的德川家康從伏見城出發,七月,進入江戶城。德川家康行動遲緩,等待各地大名的消息。讓奧、羽、越和北關東的大名們去打頭陣,以牽制上杉軍。

德川家康在七月二日抵達江戶城,七月七日下了一道命令,進軍會津的日期是七月二十一日。在七月三日,榊原康政和德川秀忠的部隊(共37500兵力)先行出發,抵達下野宇都宮城。七月二十一日,德川家康為首的部隊(共31800兵力),從江戶城出發。 石田三成在獲悉德川家康向上杉景勝舉兵之後,與大谷吉繼、增田長盛和安國寺惠瓊在佐和山城密謀討伐德川家康。七月一日,宇喜多秀家在豐國神社舉行出征儀式。當石田三成知道德川家康向會津的上杉景勝舉兵之後,嘗試阻止部份大名加入德川軍。石田三成於七月二日向途經佐和山城的大谷吉繼勸誘,遊說他不要加入德川家康的陣營,大谷吉繼考慮到自己的情況,自己面對絕症麻瘋病,他認為自己的壽命不長,考慮到不想與好友石田三成敵對之下,在七月十一日決定幫助石田三成。翌日,石田三成、大谷吉繼、增田長盛和安國寺惠瓊在佐和山城進行了秘密會議。 之後,五奉行之中前田玄以、長束正家和增田長盛三人進行聯署。結果,在愛知川成功阻止了鍋島勝茂、長宗我部盛親等大名向會津進發。另一方面,織田秀信答允了石田三成,戰後將為他增封美濃和尾張兩國,西軍確保了在美濃以西的據點。但在七月十三日收集人質的策略失敗了,因為黑田長政、黑田孝高(如水)、加藤清正的妻子和水谷勝俊的兒子逃離成功,加上細川忠興的妻子細川賈西亞拒絕成為人質請求家臣小笠原少齋殺死她,賈西亞死後,少齋放火自盡。

伏見合戰 慶長五年(1600年)七月十一日,石田三成、大谷吉繼、增田長盛、安國寺惠瓊等人在佐和山城密議。次日五奉行即連署書狀,細數德川家康十三項大罪,推毛利輝元為主,請他入居大阪城,號召天下諸侯統合在輝元的旗幟下討伐德川家康。七月十五日,響應五奉行號召的備前大名宇喜多秀家親率四萬大軍包圍了伏見城,而鳥居元忠麾下只有一千八百人。毛利輝元在七月十七日從廣島城到達大阪城。同日,西軍在大阪發表出兵宣言,正式向德川家康宣戰,總兵力約9萬5千人。 翌日,以石田三成為首的主力部隊開始包圍伏見城,以數萬的兵力攻打只有區區2000人的伏見城,因為作為原來太閤居城而修建的堅固城池及城中士兵的頑強抵抗,攻打了數天都未能奏效,最後因城中部分甲賀士兵的叛變而被攻入,殺死了跟隨德川家康幾十年的老臣鳥居元忠。

這時候,德川家康正在下野小山城大會諸侯,得到鳥居元忠的急報,立刻統率主力南歸江戶。據說德川家康揮師東進之時,已經料到石田三成等人將會舉兵攻打伏見,於是和駐守伏見城的鳥居元忠做了最後的訣別。其實原本薩摩島津氏已和德川家康談好決定加盟東軍與鳥居元忠共守伏見,但是等到島津氏來到城下請求入城時卻被鳥居元忠以未被通知為名攔在城外,導致了島津氏無奈下倒向西軍。 八月一日,在身為甲賀水口城主的奉行長束正家的聯絡下,伏見城中的甲賀眾打開了城門,大軍洶湧殺入,鳥居元忠死。 石田三成所以敢於舉兵討伐德川家康,除了德川家康率領武斷派大名們遠征上杉氏,畿內空虛外,更主要的原因乃是石田三成終於說服了「五大老」中的兩位毛利輝元和宇喜多秀家和自己站在同一陣營。同時他還派兄長石田正澄等人在尾張愛智川阻攔陸續趕往東國的西國大名,截留下許多兵馬。就這樣,以毛利輝元為名義上的領袖,以石田三成為實際核心的多達十萬人的強大軍勢編組完成,史稱「西軍」。

西軍主要將領 小山評定 與此同時,陸續趕到下野小山城集結的諸侯部隊則受到德川家康的籠絡。七月二十五日,小山評定召開。德川家康將石田三成的行動及大阪人質之事告知諸將,並宣稱座中諸人如有意返回大阪加入三成方者儘管離去,絕不加以為難。福島正則、黑田長政等豐臣系大名與石田三成早有嫌隙,紛紛表示願追隨德川家康返軍東上,討伐石田三成。 山內一豐更提出願將自己的居城掛川城獻出供德川家康使用。於是,包括中村一榮(駿河沼津城)、中村一忠(駿河興國寺及駿府城)、有馬豐氏(遠江橫須賀城)、堀尾忠氏(遠江濱松城)、池田輝政(三河吉田城)、田中吉政(三河岡崎城及西尾城)等大名紛紛獻城,連正則都獻出尾張的清洲城,評定結果眾議一致,決定『討伐三成』。眾大名獻城之舉跟交出人質一樣,都是表示忠誠的意思,而家康則派遣同族及譜代大名來擔任諸城城番,如濱松城的保科正光、掛川城的松平康重、岡崎城的松平忠賴、清洲城的石川康通等,此舉為確保東海道軍的進路(或退路)。 為牽制會津的上杉氏,家康派二男結城秀康為總大將鎮守宇都宮城,配屬有小笠原秀政、里見義康、鳥居忠政、蒲生秀行等軍,約有一萬八千人。此外上野的廄橋、三倉、高崎、大胡等城(總兵力約三千人);下野的黑羽、大田原、烏山、佐野等城(約七千人兵力)也都部署兵力,加上奧羽的伊達政宗、最上義光後,布置成一個「上杉包圍網」。 德川家康下令征討上杉氏,匆匆忙忙趕來巴結和相助,速度最快,沒在愛智川被截住的,大多是豐臣系武斷派大名,他們不一定看好德川家康,但一致地痛恨石田三成。就這樣,組成了以德川家康為領袖,以武斷派大名為主力的十餘萬大軍,陸續轉頭向西進發,史稱「東軍」。

東軍主要將領 對峙美濃

岐阜城合戰

戰爭初始,西軍在戰略上占有主導權,石田三成說服美濃岐阜城主織田秀信(即織田信長的孫子三法師)站到自己一邊,關閉了東海道的大門,他分兵鎮壓畿內和近畿各城,打算在廣闊的濃尾平原上和東軍展開決戰。而東軍方面則兵分兩路,南線走東海道,以福島正則為先鋒,家康居後策應,中線走東山道,由家康的繼承人德川秀忠率領德川軍主力兩萬七千人向西挺進,打算合攻美濃。 就在這種情況下,西軍一着棋錯,幾乎滿盤皆輸。且說西軍主力的進攻方向乃是伊勢國,意圖徹底平定伊勢,解除後顧之憂後即突入尾張,與美濃岐阜城南北呼應。八月五日,毛利秀元、吉川廣家統率一萬大軍進攻伊勢國的中心城池安濃津。激戰中,城主富田信高之妻身批黑紅色的鎧甲,手持片鐮槍衝殺出來,竟然刺死了毛利秀元麾下大將中川清左衛門。因為守軍如此英勇敢戰,攻方長時間無法得手,最終靠着高野山的木食上人居間調停,富田信高才開城退去。 在安濃津城下耽擱了太長時間,西軍就此失去了主動權。八月十四日,福島正則回歸主城尾張清州,武斷派大名陸續來合,兵力達到數萬。據說清州城中貯藏有軍糧三十萬石,福島正則全部拿出來以充軍資,東軍憑此橫掃尾張境內傾向於西軍的大小諸侯,然後北上進入美濃。美濃諸侯林立,以織田秀信為首,將近九成都傾向於西軍。東軍很快就攻破了福束、高須等城池,直插岐阜城。年輕氣盛的織田秀信否決了重臣們籠城固守的建議,親率三千餘人迎敵於木曾川畔的米野地方。 北上美濃的東軍分為兩隊,一隊以福島正則為先鋒,率細川忠興、藤堂高虎、黑田長政等將,西進攻打竹之鼻城,另一隊以池田輝政為先鋒,率淺野幸長、山內一豐、堀尾忠氏等將,北上布陣於木曾川畔。本來兩隊約定,等福島隊攻克竹之鼻歸來後一起渡河進攻岐阜,然而池田輝政為了搶功,於八月二十二日悍然北渡木曾川——米野合戰打響了。東軍兵力為一萬八千,池田、淺野、山內等人,都是能征慣戰的宿將,面對強敵,織田秀信體現出與其實際年齡不符的頑強與堅韌,數次擾亂東軍陣營,只是眾寡實在太過懸殊了,激戰數小時後,織田軍被迫後撤,織田秀信遁回岐阜城。

竹之鼻城合戰

竹之鼻城方面,守將杉浦重盛在作了頑強的抵抗後切腹而死,福島正則凱旋而歸。然而才走到半路上,正則就聽說了池田輝政搶先渡河的時候,怒不可遏,差點就要殺過去和輝政火拚。輝政知道自己理虧,只好把正面進攻岐阜城的機會讓了出來,自己轉向西側。福島隊很快就把岐阜城包圍得如同鐵桶一般。八月二十三日晨,總攻開始,不到一天的時間,這座曾做過織田信長本城的名城終於陷落了,織田秀信被迫隱居,並與五年後去世——織田氏嫡派之血至此斷絕。 其實石田三成所部就駐紮在岐阜城西南方二十多公里外的大垣城中,他本擬東進與織田軍會合,但急性子的秀信不等援軍來到就開城出戰,導致慘敗。得到米野合戰失利的消息後,三成急派重臣前野兵庫領兵前往救援岐阜,就在岐阜落城的當日與東軍黑田長政、田中吉政、藤堂高虎等部遭遇,苦戰而敗。三成知岐阜已不可救,於是約束各部退回大垣。就這樣,東西兩軍將美濃一分為二,遙遙相望,開始了長達半個月的對峙。

德川出動

杭瀨川合戰

九月八日,西軍一萬五千大軍進攻大津城,在大津城的京極高次以3000人死守立花宗茂的15000大軍。至十四日終於寡不敵眾,抵抗了9日後開城投降,京極高次逃往高野山。 福島正則等將在濃尾平原奮戰的時候,德川家康一直窩在江戶城中不動,他一方面多次派出使者激勵前線將士,一方面到處寫信,想從內部分化瓦解西軍。一直等到米野合戰的勝利喜訊傳到江戶,德川家康才終於揮師西進。於九月十四日趕到了大垣城西北方的赤坂地方,樹起了代表源氏的白旗。看到德川家康來到前線,東軍各部士氣高昂,而固守大垣城的西軍陣營則產生了動搖。 為了振作士氣,石田三成麾下大將島左近、蒲生鄉舍率領五百兵馬出城,渡過杭瀨川向東軍挑釁。東軍中村、有馬等部沖前迎敵,是為杭瀨川合戰,雖是小規模戰鬥,西軍卻罕見地取得大勝,鼓舞了士氣。

移軍關原 德川家康想要等兒子德川秀忠所率的本部兵馬到來後再進攻大垣城——因為傳說家康是野戰的高手,攻城戰卻非其所長。然而自中山道進軍的秀忠卻被真田昌幸攔阻在信濃上田城下,遲遲不能趕到美濃。家康果斷放棄無意義的對峙,率師突入近江,向外放出謠言,攻打佐和山城,意圖通過野戰一舉擊潰西軍。 西軍得訊後,石田三成為防佐和山城遭襲,主力離開大垣,前往接近近江邊境的關原,在此布陣。關原是從美濃進入近江的重要門戶,南北皆為高山,中山道橫亘其中,此外,它還北接北國街道,南接伊勢街道,乃是不得不爭的戰略要衝。 戰爭遷延日久,因為德川家康的威望天下無雙,又擅長耍弄陰謀詭計,所以石田三成發現越來越多的西軍將領與家康暗通款曲。毫無疑問,如果再拖下去,這些傢伙可能會陸續投向東軍陣營。因此三成退出大垣,占據關原要衝,吸引東軍前來主力決戰,他希望經此一仗打勝,可以改變人心向背,進而改變整個天下大勢。 決戰關原

西軍布置

西軍在關原地區的基本配置如下:駐紮在東山道略微往北的名為「南天滿山」的台地上,作為西軍陣列核心的乃是備前大名、「五大老」之一的宇喜多秀家,所部17220人。駐在宇喜多軍側後方,於藤川高地,擔任保護和輔佐作用的有大谷吉繼所部4100人,戶田重政、平冢為廣共1300人。 宇喜多軍往北是小西行長四千八百人和島津入道惟新齋(義弘)1500人。石田三成和豐臣氏部分直屬家臣駐紮在更北面的小關村笹尾山,共約八千之眾。位於中山道南方的有赤座直保、小川佑忠、朽木元綱脅坂安治四位小大名的部隊,由西北向東南方向一字排開,總兵力為4000人。更往南方的松尾山上還屯紮着筑前大名小早川秀秋的15000人。 就西軍的主要部署來看,是以中山道為中心,以笹尾山和松尾山為兩翼,中間略往後收縮,左右毫無顧忌地展開,以鶴翼之陣布陣。西軍所部大多駐紮在山上,在其陣前,也就是正東方,有一片相對平緩的開闊地,中山道在此連接北國街道和伊勢街道,好象一個巨大的十字路口。按照石田三成的規劃,這個十字路口就是東軍葬身之處。 德川家康駐守的桃配山東南有一座高峰,名叫南宮山。來自伊勢的大隊西軍其實早在八天前就已經進駐南宮山東麓了,本意是策應固守大垣城的石田三成所部,而既然三成說要在關原與東軍一較短長,那麼這些部隊也就樂得不挪窩,依舊在中山道南面的山坡上嚴陣待敵。這些部隊實力非弱,包括吉川廣家(吉川元春的三男)的3000人、毛利家外交僧安國寺惠瓊的1200人、「五奉行」之一長束正家的1800人、土佐大名長宗我部盛親的6600人,最南面還駐紮着毛利氏前線總大將毛利秀元(輝元族弟)的15000人。這是西軍的右翼。 [15] 西軍實際上的總大將石田三成,本來想勸說淀殿帶着豐臣秀賴前往石田三成的本城佐和山,然後即可在關原前線樹立起豐臣氏的黃金馬標。東、西兩軍皆以維護豐臣氏的一統天下,討伐叛逆為號召,如果秀賴的馬標可以出現在西軍陣列之後,則西軍所擁有的大義名份就理所當然地徹底壓倒了東軍。然而淀殿卻以秀賴年齡太小,又是豐臣氏一門總領、天下人,不能擅離大阪為名,打碎了三成的如意算盤。而真正的西軍總大將毛利輝元卻完全只是個空頭總將,根本沒有發揮出五大老應有的姿態,消極處事,甚至讓吉川廣家暗中與家康協談以保全其領地。

東軍布置 西軍全體部署到位是在九月十五日的凌晨四時左右,而實際上東軍先鋒在兩個小時以前就已經陸續邁入戰場了。搶了一個大早的當然就是猛將福島正則,他在一片名叫「關之明神」的小樹林中紮下所部6000兵馬,正當宇喜多秀家統率的西軍中央本隊。隨後跟進的是田中吉政、黑田長政、細川忠興、加藤嘉明、筒井定次等部21000人,排列在福島軍的北面,朝向石田三成所部,以及京極高知、寺澤廣高、藤堂高虎三部近8000人,排列在福島軍南面於藤川高地,以保障側翼安全。 [15] 上述為東軍的第一隊陣列,第二隊則包括古田重勝、織田有樂齋、金森長近、生駒一正等部(近4700人),排在北側陣列之後,充當游擊部隊。此外,還有本多忠勝500人,井伊直政和松平忠吉共6600人,分別安插在南北陣列中。這都是德川家康的直屬部下,松平忠吉是德川家康的兒子,他們的作用其實等同於監軍。 前軍開入十字路口,作為主將的德川家康當然不能不緊緊跟上。在通訊條件不發達的當時,主將距離前軍太遠則必然造成消息閉塞和傳令滯後。於是德川家康選擇了距離福島軍不到兩公里的「桃配山」紮下三萬主力。桃配山緊貼着中山道,位於道南,選擇此處作為本陣,可見德川家康的野戰經驗實在豐富。但對德川家康而言,這並非是一個完美的選擇。因為西軍早就在關原附近地區駐紮下了兵馬,整體布局已經經過數日的反覆研究和檢討,而相對的,東軍的部署則相對倉促,具有很大的隨意性。 為了防備駐紮在南宮山麓的西軍,特別是以毛利軍為主力的三萬兵馬。德川家康被迫派有馬豐氏900人、山內一豐2400人、淺野幸長4500人,以及池田輝政6500人,延中山道從西向東一字排開,面朝南方,以保障本陣的側翼,監視毛利方的3萬大軍。

兩方決戰 慶長五年(1600)九月十四日(10月20日):德川家康抵達大垣城西北的赤坂。軍議結果,決定沿中山道向西進軍,經關原、不破關、近江,目的地為大阪。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長、島津義弘軍得到家康故意透露出來的情報,決定在關原阻止家康西進。於是連夜沿南宮山南麓的木田川向關原進發。 九月十五日(10月21日)午前五時:當最尾的宇喜多秀家軍到達後,西軍於關原西北的天滿山南麓布陣。同時,小早川秀秋在松尾山布陣。毛利秀元、吉川廣家、長束正家、安國寺惠瓊、長宗我部盛親於南宮山東側布陣終了。就在此時,東軍先鋒福島正則軍於濃霧之中抵達關原,德川家康抵達桃配山。不久,兩軍布陣完畢。西軍正面五萬四千餘人由石田三成總領,另有兩萬六千餘人布陣於南宮山東側,企圖截斷東軍退路。東軍八萬八千餘人分布中山道兩策。兩軍就這樣對峙於濃霧之中。 午前八時:籠罩關原的大霧開始退散。井伊直政軍與宇喜多秀家軍開始步槍對射。稍後,在彈雨之中,東軍先鋒福島正則軍對宇喜多秀家軍展開正面突擊。 午前九時:石田三成、島勝猛、蒲生鄉舍軍與黑田長政、細川忠興、加藤嘉明、金森長近軍開始交戰。福島正則、松平忠吉軍對宇喜多秀家軍開始交戰。不久,松平忠吉軍為抵擋島津義弘軍而向北轉移。古田重勝、織田有樂軍對小西行長軍展開攻擊。同時,藤堂高虎、京極高知與大谷吉繼軍開始交戰。為防備小早川秀秋變節,大谷吉繼分出一部分兵力,對松尾山進行防備。在福島正則軍加入寺澤廣高軍,對宇喜多秀家軍繼續激戰之時,家康本隊與本多忠勝軍開始向戰場移動。 午前十時:石田三成向島津義弘請求援軍,遭拒絕。西軍方面燃起狼煙,催促松尾山上的小早川秀秋軍與南宮山東的毛利秀元軍參戰,未得到回應。 午前十一時:在西軍大谷吉繼、島勝猛、宇喜多秀家軍的力戰下,東軍雖然兵力戰優,卻討不了好去。戰況呈一進一退的膠着局面。家康回到桃配山本陣。島津義弘軍對松平忠吉、井伊直政軍的攻擊展開反擊。同時,藤堂高虎、京極高知軍被大谷吉繼軍擊退。 正午十二時:雙方戰鬥膠着,誰也沒有取得明顯的優勢,坐擁15000兵力的小早川秀秋成為關鍵的棋子,家康對早已有內應之約的小早川秀秋軍遲遲不見行動感到焦急,經過考慮,命一支步槍隊繞道去松尾山,沿黑血川一帶向小早川秀秋本陣一陣齊射。家康的謀略頗為湊效,本來如牆頭之草的小早川秀秋判定,東軍此時占有一定優勢,立時下了決心。幸好大谷吉繼有先見之明,預先對小早川秀秋軍有所防備。激戰之下,小早川秀秋軍的攻擊被抵擋了回去。豈料,一見小早川秀秋投敵,早已被家康寢返的赤座直保、小川佑忠、朽木元綱、脅坂安治軍紛紛倒戈,大谷吉繼軍抵擋不住,節節敗退。未幾,大谷吉繼軍崩潰。 午後一時:大谷吉繼軍全滅的消息傳開後,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長軍紛紛崩潰,往伊吹山方面敗走。福島正則率兵在後急追。同時,本多忠勝軍對早已支持不住的石田三成軍發動攻擊。石田三成軍崩潰,往北國街道方面敗走。 午後二時:島津義弘軍往伊勢街道方面敗走。 午後三時:南宮山東麓的安國寺惠瓊、長束正家、毛利秀元、吉川廣家敗逃。東軍大獲全勝結束。

戰役結果

石田三成在伊吹山中被捕,小西行長也是在伊吹山中被捕,安國寺惠瓊遭厄於京都。家康下令在京都處決被捕的三人, 三人被斬首後一起擺在六條河原示眾。德川家康實質上取代豐臣氏奪取政權。 而作為關原合戰西軍前線總大將的宇喜多秀家,其命運算是九死一生。他在戰敗後四處流浪,曾向老婆的娘家前田家求助,但前田家正因為利政傾向西軍,利長又未能趕到關原戰場而受到德川家康的責備,所以不願相保,只好讓秀家逃亡薩摩。然而面對氣勢洶洶殺來的德川氏問罪之師,島津惟新齋也只好服軟,乖乖地把窩藏了一段時間的秀家押往駿河久能山。最終,在娘家前田家的求情下,饒過秀家一命,剝奪其領地,把他流放到江戶南面的八丈島上去。「五大老」之一的宇喜多秀家就這樣在八丈島上度過了他的餘生,在前田家和宇喜多舊部花房正成的幫助下,平安地度過50餘年餘生,享年八十四歲。 關原合戰確定了天下大局,德川家康隨即着手重新分封諸侯。首先是對西軍諸將的處罰,宇喜多秀家、長宗我部盛親、安國寺惠瓊、前田利政等人的領地都被沒收。西軍總大將毛利輝元的領地由一百二十一萬石削減至僅剩三十七萬石,上杉景勝轉封出羽米澤,領地從一百二十萬石減至三十萬石,還有一個佐竹義宣,沒收了他常陸水戶的五十四萬石領地,轉封出羽久保田二十萬石。島津氏的領地卻基本沒有變動,算是一個異數。 被沒收武將的領地中,宇喜多氏五十七萬石、長宗我部氏二十二萬石、前田利政二十一萬石,加上青木一矩、宮部長熙、毛利秀包、丹羽長重等將,總共三十一名,總數將近三百五十萬石(丹羽長重、立花宗茂等六人後來在他人的求情和家康的網開一面下,各給了幾萬石土地養老)。許多臨陣倒戈的武將,很多也並沒有好下場,赤座直保、小川佑忠領地被沒收,吉川廣家被轉封,領地從十四萬石降為三萬石。再加上毛利等三家被削減的兩百多萬石,這近六百萬石無主之地,家康就用來賞賜東軍有功之臣了。 東軍各將及小早川秀秋等內應分子俱有封賞,其中得利最高的有結城秀康(加增五十七萬)、松平忠吉(加增四十二萬)、蒲生秀行(加增三十八萬)、池田輝政(加增三十七萬)、加藤清正(加增三十四萬)、黑田長政(加增三十四萬)、最上義光(加增三十三萬)、福島正則(加增二十五萬)、田中吉政(加增二十二萬)、細川忠興(加增二十二萬)、淺野幸長(加增二十一萬)、小早川秀秋(加增十六萬),等等。前田利長也加增了三十四萬石的領地,不過大半都是兄弟利政被沒收的產業。 其實開銷要比收入高,不過家康憑藉豐臣氏執政大老的名頭,把很多豐臣氏直屬領地也都順手送人了,利用這個機會大肆削減了豐臣氏本家的實力。因為兒子德川秀忠所部未能及時趕到關原戰場,豐臣系武斷派大名搶占了主要功勞,家康被迫把大片土地賞賜給他們,而對於自己的直屬家臣,除松平忠吉、結城秀康,池田輝政(家康女婿)等寥寥數人外,基本沒能得到多大好處。家康藉着賞賜好地的名義,把那些原本效忠豐臣家的武斷派大名都轉封偏遠地區,同時安插一部分人監視。比如福島正則從尾張清州轉封了安藝廣島,池田輝政從三河吉田,轉封至播磨姬路,監視西國大名。細川忠興從丹後田邊轉封豐前中津,緊盯福島,黑田,等等。 原本的分封格局是有利於豐臣氏的,即以大阪、伏見兩城為中心,親信大名大多安排在近江、越前、尾張、三河等周邊地區;而新的分封格局則是有利於德川氏的,即以江戶城為中心,家康在關東地區和東海道駿、遠、三等老家安插了很多「親藩」(同族)和「譜代」,而把福島正則之類「外樣」趕往遠方。也使福島等武斷派放鬆了警惕。可以說,通過關原合戰,更主要是通過戰後的大改易、大移封,整體改變了全日本的格局,歷史就此從桃山時代邁入了江戶幕府時代。[1]

戰役影響

西軍大名 除封(領地完全沒收) 逃離戰場的宇喜多秀家,在島津氏的領地隱居,但被幕府發現。因島津忠恆和前田利長的進言,宇喜多秀家在駿河國被監視一段時間後,被流放到八丈島。長宗我部盛親本來有機會向家康謝罪,但是因為他殺害了胞兄津野親忠,最終使家康大怒,領地全數沒收。 減封(領地削減) 東北地區最大大名上杉景勝由120萬石被減封到米澤的三十萬石。曾協助石田三成的佐竹義宣由常陸水戶城五十四萬石,減封到東北久保田的十八萬石(在第二代藩主義隆管治時確定為20萬)。

保留 島津義弘在兄長島津義久的長時間介入下,將島津忠恆繼承家督,因而保住領地(60萬石)。鍋島直茂本人留在丸州,派遣長男勝茂指揮,勝茂加入了西軍,曾協助攻擊安濃津城,後來勝茂被父親召回,參與進攻柳川後保留原有領地(35萬7000石)。

東軍大名

親藩

為了讓德川家康的子孫可以享有穩定的財政,讓他們有更大的軍事力量,負責監視外樣大名,他們的領地移封至較好的地方,石高更是以倍計上升,明顯地比一部份有戰功的外樣大名的提升比率更為大。

次男結城秀康由下總結城10萬1千大幅升至越前府中68萬。

四男松平忠吉由武藏忍10萬石增至尾張清洲52萬。

五男武田信吉由下總內4萬石,增至常陸水戶15萬。

六男松平忠輝由武藏深谷一萬石,增至下總佐倉5萬石。

譜代

雖然他們之中有不少大名在很久以前就開始為德川氏效力,然而,譜代的大名中並沒有領地大幅上升的跡象,其中擁有最多領地的大名也不過將近20萬石。以下將列出增加幅度較為顯著的大名: 井伊直政由上野高崎12萬,移封至近江佐和山18萬石。 奧平信昌由上野小幡3萬石,加封至美濃加納10萬石。 鳥居元忠的長男忠政由下總矢作4萬,移封至陸奧磐城平10萬。

外樣 外樣大名這方面,加幅不等,為了讓部份大名完全歸順家康,大部份大名依據戰功而提升,但有少數大名是例外:

池田輝政由三河十五萬石,移封播磨姬路52萬石。

加藤清正在肥前熊本的領地由25萬石增至54萬石。

關原之戰擁有很大戰功的福島正則由清洲20萬石加封到安藝廣島49萬石。

細川忠興由丹波18萬石,提升到豐前小倉39萬石。

伊達政宗的領地由58萬5千石稍微提升到60萬5千石,原先石高可超過100萬石,但是政宗煽動和賀忠親在南部氏領地進行一揆。

山內一豐由遠江掛川城6萬石加封土佐20萬石,由城主成為國主。

京極高次加封若狹小濱的八萬五千石,後又有七千石的加封。

京極高知由信濃國內九萬石,戰後入封丹後十二萬三千石。

藤堂高虎由伊予板島七萬石,戰後入封伊予今治二十四萬石。[2]

戰役評價

(日)坂本太郎:這次戰役,東軍由於西軍小早川秀秋的內應而獲勝……全國大名的安置,完全處於德川的霸權之下。

王仲濤、湯重南:戰鬥進行的十分激烈,由於西軍的小早川秀秋反水,下午兩點左右,東軍大獲全勝。……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實際上已經成為日本的統治者。

(美)戴維斯(Davis,P.):德川的勝利確立了他成了幕府將軍,即軍事領袖,也是日本的實際獨裁者。他的王朝一直統治日本,直到1867年明治維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