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内耳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内耳炎
来自网络图片
内耳炎

中文名称 :内耳炎

部 位 :耳朵

常见症状 :晕眩,感觉不停地在旋转

病原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等

内耳炎是鼓室的一种炎症,并可继发内耳炎,引起耳聋或平衡失调。病因大多数中耳炎和内耳炎都因严重的外耳炎所致。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及变形杆菌等。细菌通过外耳道、咽鼓管蔓延至鼓膜和内耳,或通过血原性感染中耳和内耳。

介绍

  • 内耳是与平衡相关、且充满液体的小室。内耳炎可能是某种病毒感染的并发症。
  • 内耳炎的症状会一阵一阵发作,每次大约持续5-15分钟。主要症状包括:
  • 1、晕眩,周围的景物似乎不停地在旋转。
  • 2、步态不稳或跌倒,患儿可能得靠培或扶住家具才能稳住自己。
  • 3、恶心、呕吐。
  • 患儿可能会对这些症状感到非常困惑。父母应该在孩子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带他去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检查、并询问患儿近来是否曾经患病。医生也可能会开出一种特殊的抗组织胺糖浆,以解除孩子呕吐和头昏的症状。经过治疗以后,内耳炎通常会在1-3周内痊愈,但也可能会持续好几个月。虽然内耳炎发作起来很吓人,但通常不会导致永久性的伤害。

概述

迷路炎(labyrinthitis)即中内耳炎,是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较常见的并发症。按病变范围及病理变化可分为局限性迷路炎、浆液性迷路炎及化脓性迷路炎。

病因病理病机

  • (一)局限性迷路炎(circumscribed labyrinthitis)亦称迷路瘘管(fistula of labyrinth)。多因胆脂瘤或慢性骨炎破坏迷路骨壁,形成瘘管,使中耳与迷路骨内膜或外淋巴腔相通。多表现阵发性眩晕,偶伴有恶心、呕吐。眩晕多在头或体位变动、压迫耳屏或耳内操作(如挖耳、洗耳等)时发作。发作时患侧迷路处于刺激兴奋状态,眼震方向多向患侧。听力有不同程度减退,多为传导性聋,如病变位于鼓岬处可呈混合性聋。瘘管试验诱发出眩晕和眼球偏斜,为瘘管试验阳性。若瘘管为病理组织堵塞可为阴性。前庭功能一般正常。
  • (二)浆液性迷路炎(serous labyrinthitis)是以浆液或浆液纤维素渗出为主的内耳弥漫性非化脓性炎症疾病或炎性反应。中耳炎的细菌毒素或感染经迷路瘘管、蜗窗、前庭窗或血行途径侵入或刺激内耳,产生弥漫性浆液性炎症。表现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病人喜卧向患侧,起立时向健侧倾倒。早期眼震快相向患侧,晚期眼震向健侧。瘘试验可为阳性。前庭功能有不同程度减退。听力明显减退,为感音神经性聋。若病变清除、炎症控制后,症状可消失。
  • (三)化脓性迷路炎 化脓菌侵入内耳,引起迷路弥漫性化脓病变,称化脓性迷路炎(suppurative labyrinthitis)。本病内耳终器全被破坏,其功能全部丧失。多因中耳感染扩散,或由浆液性迷路炎发展而来。

临床表现

表现严重眩晕,呕吐频繁,头部及全身稍活动加剧,听力完全丧失,可有耳深部疼痛。自发性眼震初期向患侧,迷路破坏后可转向健侧。前庭功能检查,冷热试验患侧可无反应。一般3周后可由对侧代偿其功能,除耳聋外症状逐渐消失。

治疗

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适当应用镇静剂,如安定等,呕吐频繁可适当输液。在抗生素控制下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变时,不宜扰动瘘管内的纤维结缔组织,以免感染扩散,瘘管口可覆盖颞肌筋膜。化脓性迷路炎疑有颅内并发症时,应立即行迷路切开术,以利通畅引流,防止感染向颅内扩展。[1]

视频

内耳炎鼓膜穿孔动画科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