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再见,敦煌(秦丽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再见,敦煌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再见,敦煌》中国当代作家秦丽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再见,敦煌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刚经历了一场大风的敦煌,安静得出奇。仿佛在迎接我们的到来,以最慈善的方式。越过杨树秀拔的姿容,我在翘首以盼,盼望见到不知隐秘在何处的洞窟,和它那充满佛教气息的璀璨光华

置身于洞窟的时候,我想起了三毛,女作家三毛。多年前,她的书十分风靡,我没有读,我以一个小屁孩自以为是的清高,妄图不随波逐流。直到青春韶华将过,在飞往成都的航班上,读到她的文章《夜半逾城》,刹那间泪水决堤,一发难收。

此刻,我想象着她在洞窟的时候,浅浅的河流不顾一切地流过她的脸庞,她虔诚低语,向神佛诉说。菩萨问:你哭什么。三毛说:苦海无边。她跪在光光亮亮的洞里,接受问询,试图开悟。

我注视着佛祖,和他身边的迦叶、阿难。他们知道,三毛所经历的苦与痛,喜与悲么?人类要承受的,所有的好与不好,都是注定的么?我想三毛一定深信,神佛是知道她的。她感受着他们的慈悲,与洞窟外的天地格外不同,有安宁的气息环绕,所有的委屈都能在这里尽情释放,他们那样的宽容,用手触摸她的头,说:孩子,放下。

也只有放下。否则,前世今生,光阴一瞬,只会是万千蹉跎。有的人,修成了佛,有的人,坠入了魔。

借助洞口照进的微弱光芒,我只想盘膝而坐,像三毛一样,在神佛的注视下,拂去心灵的尘埃,静静地思考,关于因果,关于善。

在此之前,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我并不知晓王潮歌。在此之后,我却再忘不了王潮歌。

我惊讶于这样的一种艺术呈现方式,是的,《又见敦煌》。只要你去过,大抵都会为之震撼。

一幕幕剧情展开,许多人物都鲜活了起来。你似乎穿越了,回到了他们生活的时代,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感受。你似乎懂得了王圆禄,懂得了他背影里藏着的萧索和不甘,他的委屈和怅然;似乎也穿上了战袍,追随索靖将军,西风烈烈,旌旗招展,你骑马挽弓,向戎狄射出一支长箭;似乎就立在那长安城下,听得一声:丝路,通了!

从一间间屋子走过,黄沙下掩埋的是无数“瞬间”。待嫁的娇娘,盛装的夫人,西行的玄奘,丫鬟,仆从,你想看清,看不清,你想停留,留不下。随拥挤的人群一路穿行,你似乎走过了一千年的时光。感受了盛与衰,荣与枯,感受了无垠的沙漠上清冷的月华和月华下尸骨成行。

“一天有多久,一瞬间。一年有多久,一瞬间。一千年有多久,一瞬间。”抬眼望天,是墨蓝一片,夜渐深了,而明日,又将赤日如练。

飞机在爬行中起起落落。我探头望向窗外,荒芜与绿洲和谐共生。我知道,莫高窟就在那下方,我目之未及的地方。

“王道士”的声音在我脑海里盘旋,“我错了吗?我真的错了吗?”一箱箱他努力想保存,却又不断从他手中流离至海外的经卷,镌刻的内容分明渗进去一个道士的无奈。我知道,它们都终将回来,回归故土。就像游子,无论走多远,都是要回来的。

我想象着一个道士清扫窟中流沙的情景,他着一身道袍,头戴和道袍一样色泽的帽子,与壁画与佛像格格不入。或许他并不知晓他所做的事情意义究竟有多大,只是觉得必须这么做。那是多厚的沙啊,把洞窟填得满满。孤寂啊,无数的孤寂后,他终于迎来一个繁华的佛国世界。佛祖、菩萨,还有佛祖的万千弟子,从厚厚的沙土后面露出面目,那一刹,佛光四射,有佛语轻来,是“慈”和“悲”。

信仰无关,是出于一个国人对中国文明的尊重和发自内心的热爱。

道观与窟相对而立,干涸的河道在观外静静地守望。或许,在夏季,就有河流奔涌而过。就像沉寂500年的莫高窟,再一次华丽登场,接受众生的顶礼膜拜。

我来不及细细感知这里,但我想,我们还会再见。

[1]

作者简介

秦丽娟,重庆万州人,现居新疆梨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