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敦煌(秦麗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再見,敦煌》是中國當代作家秦麗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再見,敦煌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剛經歷了一場大風的敦煌,安靜得出奇。仿佛在迎接我們的到來,以最慈善的方式。越過楊樹秀拔的姿容,我在翹首以盼,盼望見到不知隱秘在何處的洞窟,和它那充滿佛教氣息的璀璨光華。
置身於洞窟的時候,我想起了三毛,女作家三毛。多年前,她的書十分風靡,我沒有讀,我以一個小屁孩自以為是的清高,妄圖不隨波逐流。直到青春韶華將過,在飛往成都的航班上,讀到她的文章《夜半逾城》,剎那間淚水決堤,一發難收。
此刻,我想象着她在洞窟的時候,淺淺的河流不顧一切地流過她的臉龐,她虔誠低語,向神佛訴說。菩薩問:你哭什麼。三毛說:苦海無邊。她跪在光光亮亮的洞裡,接受問詢,試圖開悟。
我注視着佛祖,和他身邊的迦葉、阿難。他們知道,三毛所經歷的苦與痛,喜與悲麼?人類要承受的,所有的好與不好,都是註定的麼?我想三毛一定深信,神佛是知道她的。她感受着他們的慈悲,與洞窟外的天地格外不同,有安寧的氣息環繞,所有的委屈都能在這裡盡情釋放,他們那樣的寬容,用手觸摸她的頭,說:孩子,放下。
也只有放下。否則,前世今生,光陰一瞬,只會是萬千蹉跎。有的人,修成了佛,有的人,墜入了魔。
藉助洞口照進的微弱光芒,我只想盤膝而坐,像三毛一樣,在神佛的注視下,拂去心靈的塵埃,靜靜地思考,關於因果,關於善。
在此之前,請原諒我的孤陋寡聞,我並不知曉王潮歌。在此之後,我卻再忘不了王潮歌。
我驚訝於這樣的一種藝術呈現方式,是的,《又見敦煌》。只要你去過,大抵都會為之震撼。
一幕幕劇情展開,許多人物都鮮活了起來。你似乎穿越了,回到了他們生活的時代,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感受。你似乎懂得了王圓祿,懂得了他背影里藏着的蕭索和不甘,他的委屈和悵然;似乎也穿上了戰袍,追隨索靖將軍,西風烈烈,旌旗招展,你騎馬挽弓,向戎狄射出一支長箭;似乎就立在那長安城下,聽得一聲:絲路,通了!
從一間間屋子走過,黃沙下掩埋的是無數「瞬間」。待嫁的嬌娘,盛裝的夫人,西行的玄奘,丫鬟,僕從,你想看清,看不清,你想停留,留不下。隨擁擠的人群一路穿行,你似乎走過了一千年的時光。感受了盛與衰,榮與枯,感受了無垠的沙漠上清冷的月華和月華下屍骨成行。
「一天有多久,一瞬間。一年有多久,一瞬間。一千年有多久,一瞬間。」抬眼望天,是墨藍一片,夜漸深了,而明日,又將赤日如練。
飛機在爬行中起起落落。我探頭望向窗外,荒蕪與綠洲和諧共生。我知道,莫高窟就在那下方,我目之未及的地方。
「王道士」的聲音在我腦海里盤旋,「我錯了嗎?我真的錯了嗎?」一箱箱他努力想保存,卻又不斷從他手中流離至海外的經卷,鐫刻的內容分明滲進去一個道士的無奈。我知道,它們都終將回來,回歸故土。就像遊子,無論走多遠,都是要回來的。
我想象着一個道士清掃窟中流沙的情景,他着一身道袍,頭戴和道袍一樣色澤的帽子,與壁畫與佛像格格不入。或許他並不知曉他所做的事情意義究竟有多大,只是覺得必須這麼做。那是多厚的沙啊,把洞窟填得滿滿。孤寂啊,無數的孤寂後,他終於迎來一個繁華的佛國世界。佛祖、菩薩,還有佛祖的萬千弟子,從厚厚的沙土後面露出面目,那一剎,佛光四射,有佛語輕來,是「慈」和「悲」。
與信仰無關,是出於一個國人對中國文明的尊重和發自內心的熱愛。
道觀與窟相對而立,乾涸的河道在觀外靜靜地守望。或許,在夏季,就有河流奔涌而過。就像沉寂500年的莫高窟,再一次華麗登場,接受眾生的頂禮膜拜。
我來不及細細感知這裡,但我想,我們還會再見。
作者簡介
秦麗娟,重慶萬州人,現居新疆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