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寒莧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冬寒莧菜是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學名冬葵,民間稱冬寒菜、冬莧菜或滑菜。此菜中國各地有野生,幼苗或嫩莖葉可食用,也可入藥。
冬寒莧菜是一種古老的蔬菜,我國早在漢代以前即已栽培供蔬食,
現多野生,少有種植。現在在湖南、四川、江西、貴州、雲南等省仍有栽培葵菜以供蔬食者。
我國北方旱作地區由於飲食結構和經濟效益等原因,明清以後不再把它作為主要蔬菜進行人工栽培。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冬寒莧菜
別 名: 葵菜,冬寒菜,冬莧菜,薪菜,皺葉錦葵
拉丁學名: Malva verticillata Linnaeus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錦葵目
科:錦葵科
族:錦葵族
屬:錦葵屬
種:冬葵
栽培歷史
葵菜的栽培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中國2500年前的詩歌總集
《詩經·豳風·七月》中有「七月烹葵及菽」的詩句,表明葵已作為蔬菜食用。
其後,許多典籍都把「葵」列為由「葵、藿、薤、蔥、韭」等組成的「五菜」之首。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中原地區葵菜的栽培已十分普遍,
當時還出現過生產葵菜的大戶「園夫」。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蔬菜園藝專著《尹部尉書》有《種葵篇》。
北魏賈思勰著《齊民要術》對冬寒菜的栽培有詳盡記述,並將《種葵》列為蔬菜類第一篇,
反映出葵在當時的重要性。元代王禎著《農書》稱「葵為百菜之主」。
進入明代後,由於蔬菜種類的增加,葵的地位有所下降,
以致李時珍著《本草綱目》時已把葵列入草類。
「冬葵」的稱謂可見於約成書於三國時代(公元 220~280 年)的《神農本草經》。
日本現在仍用「冬葵」一名。「冬寒菜」一名可見於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 1848 年)吳其浚著《植物名實圖考》:
「冬寒莧菜,本經上品,為百菜之主,江西、湖南皆種之。湖南亦呼葵菜,亦曰冬寒菜。」
分布範圍
冬寒莧菜在中國甘肅、四川、湖南、貴州、廣東、福建、江西等省均有栽培,野生種各省均有發現。
印度、巴基斯坦和歐洲也有栽培,美國稱其為引種(introduced)植物,在北美常被視為外來入侵的野草。
栽培方式
冬寒莧菜喜冷涼濕潤氣候,,不耐高溫和嚴寒,,但耐低溫、耐輕霜,
低溫還可增進品質,植株生長適溫為15~20℃。對土壤要求不嚴,
但在排水良好、疏鬆肥沃、保水保肥的土壤中栽培更佳。不宜連作,
需要間隔3年。種子8℃開始發芽, 發芽適溫為25℃,30℃以上植株病害嚴重,低於15℃植株生長緩慢。以氮肥為主,需肥量大,耐肥力強。
適宜春播和秋播種植。保護地栽培春播於2月播種,播期為9月下旬。
一般採用穴播的播種方式,播前每畝施足腐熟有機肥2000~3000千克、複合肥50千克,
每穴播4~5粒種子,株間距為35×35厘米。播後用細泥蓋籽,
畦面蓋遮陽網,澆足底水,保持土壤濕潤。當苗高18~20厘米時開始採收,
苗期起可持續採收到翌年抽薹開花前,採收時留1~2節。每次採收後隨水追肥。
植物價值
食用價值
冬寒莧菜一般以幼苗或嫩莖葉作為蔬菜食用,營養豐富。
莖葉可炒食、涼拌或做湯等,嫩滑鮮美。但不宜與溫性食物同食,脾虛腸滑者忌食。
冬寒莧菜含有黏液質,煮後肥嫩滑膩適於口感味覺。
在植物油還未得到發展,動物油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
它很自然受到人們的青睞。後來蔬菜專有 「柔滑」 類,甚至漢民族「貴滑」,
在烹調中刻意加油脂和勾芡等來使菜餚鮮嫩滑膩,都可能與長期食用葵菜形成的傳統和口感有聯繫 。
藥用價值
冬寒莧菜全株可入藥,其根、莖、葉和種子,性味甘、寒,具有清熱解毒、滑腸通便、止咳化痰等功效。
冬寒莧菜具有利水、滑腸、下乳功效,對二便不通、淋病、水腫、婦女乳汁不通、乳房腫痛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
菜譜
冬寒莧菜豆腐湯:
將冬寒莧菜去雜洗淨切斷,豆腐切成小塊;
鍋內加適量水,倒入豆腐煮開,再放冬寒菜,燒沸後加入鹽及橄欖油調味,待滾即關火上桌。
玉兔冬寒莧菜尖:
三是醃製成鹹菜,即菹。
《周禮·天官》「醢人」列舉了「七菹」,即七種醃菜,就是韭菹、茆菹、葵菹、箈菹、筍菹、菁菹、芹菹。葵有赤莖、白莖等多種,
由於種植季節的不同,葵菜在古籍中又有不同的稱呼。
《四民月令》:「正月可種春麥、瓜、芥、葵、大小蔥。」
元代王禎《農桑通訣》亦謂:「種之早者,俗呼為秋葵,遲者為冬葵。」
《本草綱目》:「四五月種者可留子;六七月種者為秋葵;八九月種者為冬葵,經年收采;正月複種者為春葵,然宿根至春亦生。」最晚的叫終葵,又叫露葵。 [1]
參考文獻
- ↑ 沒想到冬寒菜的花居然會如此之美,仲景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