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凤头雀嘴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凤头雀嘴鹎

中文学名: 凤头雀嘴鹎
拉丁学名:Spizixos canifrons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雀形目
科:鹎科
属: 雀嘴鹎属
种: 凤头雀嘴鹎
亚   种: 2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Blyth, 1845
英文名称: Crested Finchbill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

凤头雀嘴鹎[1](feng Tou Que Zui Bei)(学名:Spizixos canifrons):属小型鸟类,体长18-22cm。嘴粗短、呈象牙色或乳黄色,前额和脸灰色,头顶黑色,有一朝前竖立的黑色羽冠。上体橄榄绿色,下体黄绿色,尾羽黄绿色具宽阔的黑褐色端斑。

栖息在海拔1000-3000m的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次生林、林缘疏林、竹林、稀树灌丛和灌丛草地等各类生境中。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冬季也常集成10只以上的大群。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分布于中国、印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越南和泰国。

外形特征

凤头雀嘴鹎额和头顶前部灰色,头顶和头顶上的冠羽,眼先及眼周均黑色,耳羽灰色或微沾烟褐色,后头和颈侧污灰色。背、肩两翅覆羽等上体橄榄绿色,腰和尾上覆羽橄榄绿色浅而发亮。飞羽黑褐色,外侧飞羽外翈缀亮橄榄绿色。尾羽黄绿色具宽的黑色端斑。颏和颊黑灰相杂,喉暗灰或灰褐色,其余下体黄绿色。

虹膜棕褐色,嘴粗厚而短、象牙色或乳黄色,脚肉棕色至肉褐色。

生活习性

习性: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冬季也常集成10只以上的大群。多在森林中层小树和灌木丛上活动和觅食,但也到高大乔木冠层和林下灌木层活动和觅食。

食性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以昆虫为主,常见种类有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及幼虫。植物性食物主要为植物果实、种子、浆果等。

叫声悦耳笛声。急促响亮的哨音ji de shi shei, ji de shi shei, shi shei[2]

栖身环境

栖息在海拔1000-3000m 的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次生林、林缘疏林、竹林、稀树灌丛和灌丛草地等各类生境中,尤以林缘疏林和沟谷地带较常见,有时也出现在村寨和田边附近丛林中或树上。

生长繁殖

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林下植物发达的常绿阔叶林中。巢多置于林下1.5-3m 的小树或高的灌木上。巢呈浅杯状,主要由草茎、草根、苔藓、卷须等构成。每窝产卵2-4枚,卵的颜色变化较大,从淡粉红色到深砖红粉红色,被有淡红色、深红色或暗红褐色斑。卵的形状变化亦较大,从长卵圆形到钝卵圆形均有。卵的大小平均为25.7mm×17.6mm,较长的为 28.1mm×18.0mm,较阔的为20.6mm×19.3mm,最小的24.0mm×16.1mm[3]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于云南西部、西北部、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以及四川西南部等地。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越南和泰国[4]

亚种分化

序号 中文名称 学 名 分 布
1 凤头雀嘴鹎指名亚种 Spizixos canifronscanifrons 印度东北(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曼尼普尔邦、阿鲁纳恰尔邦)和缅甸西部
2 凤头雀嘴鹎华南亚种 Spizixos canifronsingrami 缅甸东部、中国南方、老挝、泰国、越南西北部

种群保护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在中国分布区域狭窄,除部分地区外,种群数量并不丰富。由于其羽色艳丽,食性杂,易于饲养,多有作笼养观赏和出售的,致使种群数量更趋减少,应注意保护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5]

视频

凤头雀嘴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