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鳳頭雀嘴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鳳頭雀嘴鵯

中文學名: 鳳頭雀嘴鵯
拉丁學名:Spizixos canifrons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 綱:今鳥亞綱
目:雀形目
科:鵯科
屬: 雀嘴鵯屬
種: 鳳頭雀嘴鵯
亞   種: 2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Blyth, 1845
英文名稱: Crested Finchbill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鳳頭雀嘴鵯[1](feng Tou Que Zui Bei)(學名:Spizixos canifrons):屬小型鳥類,體長18-22cm。嘴粗短、呈象牙色或乳黃色,前額和臉灰色,頭頂黑色,有一朝前豎立的黑色羽冠。上體橄欖綠色,下體黃綠色,尾羽黃綠色具寬闊的黑褐色端斑。

棲息在海拔1000-3000m的山地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次生林、林緣疏林、竹林、稀樹灌叢和灌叢草地等各類生境中。常成對或成3-5隻的小群活動,冬季也常集成10隻以上的大群。雜食性。既食動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分布於中國、印度、孟加拉國、緬甸、老撾、越南和泰國。

外形特徵

鳳頭雀嘴鵯額和頭頂前部灰色,頭頂和頭頂上的冠羽,眼先及眼周均黑色,耳羽灰色或微沾煙褐色,後頭和頸側污灰色。背、肩兩翅覆羽等上體橄欖綠色,腰和尾上覆羽橄欖綠色淺而發亮。飛羽黑褐色,外側飛羽外翈綴亮橄欖綠色。尾羽黃綠色具寬的黑色端斑。頦和頰黑灰相雜,喉暗灰或灰褐色,其餘下體黃綠色。

虹膜棕褐色,嘴粗厚而短、象牙色或乳黃色,腳肉棕色至肉褐色。

生活習性

習性:常成對或成3-5隻的小群活動,冬季也常集成10隻以上的大群。多在森林中層小樹和灌木叢上活動和覓食,但也到高大喬木冠層和林下灌木層活動和覓食。

食性雜食性。既食動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以昆蟲為主,常見種類有鞘翅目和鱗翅目昆蟲及幼蟲。植物性食物主要為植物果實、種子、漿果等。

叫聲悅耳笛聲。急促響亮的哨音ji de shi shei, ji de shi shei, shi shei[2]

棲身環境

棲息在海拔1000-3000m 的山地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次生林、林緣疏林、竹林、稀樹灌叢和灌叢草地等各類生境中,尤以林緣疏林和溝谷地帶較常見,有時也出現在村寨和田邊附近叢林中或樹上。

生長繁殖

繁殖期4-7月。通常營巢於林下植物發達的常綠闊葉林中。巢多置於林下1.5-3m 的小樹或高的灌木上。巢呈淺杯狀,主要由草莖、草根、苔蘚、卷鬚等構成。每窩產卵2-4枚,卵的顏色變化較大,從淡粉紅色到深磚紅粉紅色,被有淡紅色、深紅色或暗紅褐色斑。卵的形狀變化亦較大,從長卵圓形到鈍卵圓形均有。卵的大小平均為25.7mm×17.6mm,較長的為 28.1mm×18.0mm,較闊的為20.6mm×19.3mm,最小的24.0mm×16.1mm[3]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國內分布於雲南西部、西北部、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以及四川西南部等地。

國外分布: 國外分布於印度、孟加拉國、緬甸、老撾、越南和泰國[4]

亞種分化

序號 中文名稱 學 名 分 布
1 鳳頭雀嘴鵯指名亞種 Spizixos canifronscanifrons 印度東北(阿薩姆邦、梅加拉亞邦、曼尼普爾邦、阿魯納恰爾邦)和緬甸西部
2 鳳頭雀嘴鵯華南亞種 Spizixos canifronsingrami 緬甸東部、中國南方、老撾、泰國、越南西北部

種群保護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在中國分布區域狹窄,除部分地區外,種群數量並不豐富。由於其羽色艷麗,食性雜,易於飼養,多有作籠養觀賞和出售的,致使種群數量更趨減少,應注意保護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5]

視頻

鳳頭雀嘴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