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儿(王著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出门儿》是中国当代作家王著斌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出门儿
在风靡几十年的打工热潮中,就乡镇领导和村民的一句“党相信你,群众相信你”这句话,我就把几十年的青春交给了党和村民。现在已到知天命的年龄了,我仍然是个比下有余比上差一大截的庄稼汉。就物质生活和物质享受而言,许多同龄的伙伴儿以及小些的青年人,有不少出门儿打工,都开回了小车,在各个行业成了或大或小的老板。而我在一年忙碌的村务当中,一年的报酬仅有国家干部的一个月工资多,加上起早贪黑刨土地养家禽的收入,也只够一年的生活开销,虽说我和大家一样都住进了小楼房,但要勒紧裤带七八年去还账。
我们村子的山地退耕后,剩余的水田每户只一亩左右,一年收成好的话,一亩除去费用,种庄稼的收入不足七百元,这样,青壮年种点土地划不着,就只有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带孩子的妇女来守候这片田园了。渐渐地,在我们这样田地不多的山村,就有一种明显的区别——就是哪家外出打工的人多,哪家就程度不同的富裕,要么就是全村有那么两三家,流转土地搞产业的户也还不错。除此之外,如果家里没有打工的和个别打工挣不到钱的农户,那日子就不好过了,一年到头的勤劳苦做,只落得能撑饱肚子而已,想修建楼房买大件电器就太难太难了。看着这种现象的延续,我常想“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句话,现在的粮食增产水平已接近了高峰,想在有限的土地上从粮油增产上挖潜力显然是成效不大的。从一个县域经济来看,像样的工矿企业寥寥无几,对人口众多的城镇和农村的就业位置少得可怜,眼看着在当地务工无门的现象,当村官的只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从村官这个角度,我多年在想:想走出去看看,特别是到与我们这样条件相仿的地方去,看看发展得比较好的村子,他们是如何利用和开发本地资源的,如何让村民富起来的诀窍在哪里,只因手头拮据终未成行。从个人角度,外出有成就的务工者,给了我极大的诱惑,因为物质生活的质量,钱是第一位的;再则,虽未到耄耋之年,村官几十年了也应该激流涌退,给年青人让出位子;还有就是我终生的文学梦,不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只想多跑些地方,多做些不同的事情,不求成名成家,只求作一个普通的农民,在这个时代能留下自己的足迹。
于是,我到厦门有事,借机作了不少的观察:厦门的工厂之多就不必说了,鼓浪屿鱼村的富裕程度,对我们内陆的山村来说,他们的旅游兴村是我们内陆山村,望尘莫及无法效仿的。途经厦门周边的村子,看到有大面积的蔬菜种植,但他们依托了大城市的市场,和铁路水路的销售之便,这对于我们离大城市太远交通不便的山村,仅靠一个小县城的消费,供大于求和没有掌握返季节技术的问题,终是不能过量发展的制约。对于自身而言,我发现厦门是各种人才的聚集地,没有一技之长的人不说拿高薪了,想站住脚也是很难的。于是,我一个没有技术的奔五之人,只有望洋兴叹,就此打消了在厦门寻求务工的念头。
想想本地对茶饮产业的炒作发展,要按毛主席“实事求实”说真话的话,实际上,只是让极少数人富了起来,产业所解决的短期就业劳工也只是维持温饱而已。就是我县的旅游,纵有许多领导的百般努力,社会的经济效益至今尚不明显,细想其原因,一是周边的大城市又少又太远,二是虽然高速畅通便捷,但说的上西安后花园的,在陕南远不止我们一个县,而且,我们平利离西安不算太远也不算太近。况且,看山,远不如就近的华山险;看水,也不如汉江和岚河的水秀。要纯粹怀有吸一口新鲜空气的游人有多少呢?何况,西安人一上秦岭或翻过秦岭到柞水就可饱享其福了。
我们县富民的道路究竟在哪里?我们这样的村子该如何才能富起来?不想是糊涂,想了还是糊涂。“穷则思变”,“变”必须要去思考,我又积攒了一点路费,又到了海南三亚一趟。三亚现在是国家有名的旅游城市,它的优美环境当然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它除了大小酒店还是大小酒店,它除了旅游还是旅游,在地域的经济特色上,我县是不能同一而语的。当然,我这次是绝对为个人谋求出路而去的,像修鞋人总盯着过路人的鞋子,理发人总盯着过路人的头发,我跟随在三亚经商多年的老乡在市内的百货及蔬菜市场走走看看。看各个市场的销售品种,看各个市场不同的购物流量,特别关注我老乡的销售总量和每日的纯收入。当我知道我老乡一家四口人在一般情况下,一天能有六七百元纯收入,除掉三四百元的花费也还有三百多元,我真是钦羡不已。但如何能插得进脚,还得托老乡慢慢帮忙,初摸估算,投资也还是不少的,这也还得慢慢筹备。
反正,多在外面跑一跑,就能多认识一点自己,也能多多发现自己的家乡,长处在哪儿,短处在哪儿。如果以后能像老乡一样,在三亚当一个海沙大小的老板自己做生意那当然是最理想的,如果不成,再到全国其它的地方看看,一定能找出改变自身和改变家乡的路子。有几位朋友听说我打算出门务工,有说给我找个在矿上管理的活干,工资也很高。一位文友看出:我是既想挣钱又想体验生活,也很支持我,也给我联系出门务工的地方,我很感谢朋友们对我的关心。当然,我也是知足的,哪一个地方先说好,我就到哪个地方去,我认为:
出门,是山村收入的主体。
出门,是山村思维更新的火种。
出门,是山村富裕的希望。
出门,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起点。[1]
作者简介
王著斌,男,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八十年代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