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出門兒(王著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出門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出門兒》中國當代作家王著斌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出門兒

在風靡幾十年的打工熱潮中,就鄉鎮領導和村民的一句「黨相信你,群眾相信你」這句話,我就把幾十年的青春交給了黨和村民。現在已到知天命的年齡了,我仍然是個比下有餘比上差一大截的莊稼漢。就物質生活和物質享受而言,許多同齡的夥伴兒以及小些的青年人,有不少出門兒打工,都開回了小車,在各個行業成了或大或小的老闆。而我在一年忙碌的村務當中,一年的報酬僅有國家幹部的一個月工資多,加上起早貪黑刨土地養家禽的收入,也只夠一年的生活開銷,雖說我和大家一樣都住進了小樓房,但要勒緊褲帶七八年去還賬。

我們村子的山地退耕後,剩餘的水田每戶只一畝左右,一年收成好的話,一畝除去費用,種莊稼的收入不足七百元,這樣,青壯年種點土地劃不着,就只有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和帶孩子的婦女來守候這片田園了。漸漸地,在我們這樣田地不多的山村,就有一種明顯的區別——就是哪家外出打工的人多,哪家就程度不同的富裕,要麼就是全村有那麼兩三家,流轉土地搞產業的戶也還不錯。除此之外,如果家裡沒有打工的和個別打工掙不到錢的農戶,那日子就不好過了,一年到頭的勤勞苦做,只落得能撐飽肚子而已,想修建樓房買大件電器就太難太難了。看着這種現象的延續,我常想「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這句話,現在的糧食增產水平已接近了高峰,想在有限的土地上從糧油增產上挖潛力顯然是成效不大的。從一個縣域經濟來看,像樣的工礦企業寥寥無幾,對人口眾多的城鎮和農村的就業位置少得可憐,眼看着在當地務工無門的現象,當村官的只有心有餘而力不足。從村官這個角度,我多年在想:想走出去看看,特別是到與我們這樣條件相仿的地方去,看看發展得比較好的村子,他們是如何利用和開發本地資源的,如何讓村民富起來的訣竅在哪裡,只因手頭拮据終未成行。從個人角度,外出有成就的務工者,給了我極大的誘惑,因為物質生活的質量,錢是第一位的;再則,雖未到耄耋之年,村官幾十年了也應該激流涌退,給年青人讓出位子;還有就是我終生的文學夢,不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只想多跑些地方,多做些不同的事情,不求成名成家,只求作一個普通的農民,在這個時代能留下自己的足跡。

於是,我到廈門有事,藉機作了不少的觀察:廈門的工廠之多就不必說了,鼓浪嶼魚村的富裕程度,對我們內陸的山村來說,他們的旅遊興村是我們內陸山村,望塵莫及無法效仿的。途經廈門周邊的村子,看到有大面積的蔬菜種植,但他們依託了大城市的市場,和鐵路水路的銷售之便,這對於我們離大城市太遠交通不便的山村,僅靠一個小縣城的消費,供大於求和沒有掌握返季節技術的問題,終是不能過量發展的制約。對於自身而言,我發現廈門是各種人才的聚集地,沒有一技之長的人不說拿高薪了,想站住腳也是很難的。於是,我一個沒有技術的奔五之人,只有望洋興嘆,就此打消了在廈門尋求務工的念頭。

想想本地對茶飲產業的炒作發展,要按毛主席「實事求實」說真話的話,實際上,只是讓極少數人富了起來,產業所解決的短期就業勞工也只是維持溫飽而已。就是我縣的旅遊,縱有許多領導的百般努力,社會的經濟效益至今尚不明顯,細想其原因,一是周邊的大城市又少又太遠,二是雖然高速暢通便捷,但說的上西安後花園的,在陝南遠不止我們一個縣,而且,我們平利離西安不算太遠也不算太近。況且,看山,遠不如就近的華山險;看水,也不如漢江和嵐河的水秀。要純粹懷有吸一口新鮮空氣的遊人有多少呢?何況,西安人一上秦嶺或翻過秦嶺到柞水就可飽享其福了。

我們縣富民的道路究竟在哪裡?我們這樣的村子該如何才能富起來?不想是糊塗,想了還是糊塗。「窮則思變」,「變」必須要去思考,我又積攢了一點路費,又到了海南三亞一趟。三亞現在是國家有名的旅遊城市,它的優美環境當然是讓人耳目一新的,它除了大小酒店還是大小酒店,它除了旅遊還是旅遊,在地域的經濟特色上,我縣是不能同一而語的。當然,我這次是絕對為個人謀求出路而去的,像修鞋人總盯着過路人的鞋子,理髮人總盯着過路人的頭髮,我跟隨在三亞經商多年的老鄉在市內的百貨蔬菜市場走走看看。看各個市場的銷售品種,看各個市場不同的購物流量特別關注我老鄉的銷售總量和每日的純收入。當我知道我老鄉一家四口人在一般情況下,一天能有六七百元純收入,除掉三四百元的花費也還有三百多元,我真是欽羨不已。但如何能插得進腳,還得托老鄉慢慢幫忙,初摸估算,投資也還是不少的,這也還得慢慢籌備。

反正,多在外面跑一跑,就能多認識一點自己,也能多多發現自己的家鄉,長處在哪兒,短處在哪兒。如果以後能像老鄉一樣,在三亞當一個海沙大小的老闆自己做生意那當然是最理想的,如果不成,再到全國其它的地方看看,一定能找出改變自身和改變家鄉的路子。有幾位朋友聽說我打算出門務工,有說給我找個在礦上管理的活干,工資也很高。一位文友看出:我是既想掙錢又想體驗生活,也很支持我,也給我聯繫出門務工的地方,我很感謝朋友們對我的關心。當然,我也是知足的,哪一個地方先說好,我就到哪個地方去,我認為:

出門,是山村收入的主體。

出門,是山村思維更新的火種。

出門,是山村富裕的希望。

出門,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起點。[1]

作者簡介

王著斌,男,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八十年代中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