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刘勰」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生平简介
HLY對話 | 貢獻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1: 行 1:
''' 勰''' ,字彦和,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勰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一生仕途坎坷,虽担任过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其代表作《文心雕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有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br>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https://mp.sohu.com/mpfe/v3 <img src="http://187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12/23/14/25/11f0b6ce576g213.jpg" alt="浮来山定林寺校经楼刘勰雕像" width="400px"> <br> <浮来山定林寺校经楼刘勰雕像,图片来自搜狐号>]
+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勰''' </p>
== 生平简介 ==
+
|-
刘勰大约出生于南朝宋明帝泰始初年(465—467),卒于梁武帝中大通四年(532)前后,祖籍东莞郡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汉族。他的祖父[[刘灵真]],系刘宋王朝的司空[[刘秀之]]的弟弟;他的父亲名刘尚,曾任职级不高的武官越骑校尉。<ref>王志彬译注. 《文心雕龙》前言</ref><br>
+
|<center><img src="https://cdn.readmoo.com/cover/bf/ifd8k5l_460x58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readmoo.com/contributor/9919/%E5%8A%89%E5%8B%B0?publisher_id=44 圖片來自readmoo]
刘勰是汉朝皇族后裔,祖先是汉高祖刘邦最长庶子齐王[[刘肥]]。但“刘勰并不是出身于代表大地主阶级的士族,而是出身于家道中落的贫寒庶族。”<ref>王元化. 《文心雕龙创作论》</ref>
+
</small>  
=== 少年贫苦 ===
+
|}
“勰早孤,笃志好学。”<ref name=”刘勰传”>姚察. 《梁书·刘勰传》</ref>刘勰七岁左右时,父亲刘尚在保卫首都的战争中阵亡,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然而在他二十岁左右,母亲也离他而去。命途坎坷没能夺去刘勰的志向。“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 <ref name=”序志”>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ref>自七岁起,刘勰即对未来怀有美好憧憬,颇有些自命不凡的意味。
 
=== 理佛经藏 ===
 
“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 <ref name=”刘勰传” />为母守孝三年之后,刘勰进入了京师建康(今南京)的钟山名刹,香火鼎盛的皇家寺院——定林寺,此时的刘勰应已具备了良好的儒学文化基础。此后十余年,刘勰作为佛教大师僧祐的助手,整理校订经卷,完成了大丛书佛教经论的编订这项巨大的工程,经僧祐审阅,成为定林寺的传世经藏。
 
在此期间,刘勰虽在寺院的氛围下日夜熏陶,博览群经,在佛学方面达到了“博通经论”的程度,但他并沒有剃度出家。
 
=== 著书立言 ===
 
“齿在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 <ref name=”序志” />就在定林寺期间,三十岁的时候刘勰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手拿着丹红祭器,跟随孔子向南方走。刘勰对孔子推崇之至,认为孔子是“大圣人”,对于孔子的经典著作,刘勰有心想要注释弘扬,但已有诸位大儒在前,自己够不上一家之言。而文章的作用,才是经典的旁枝,方方面面都离开不了文章。文人的写作风气浮靡贵奇,远离文章根本,与《周书》的论辞和[[孔子]]的教训所说的“不要好尚奇异”和“攻击声讨异端”相违背,因此,刘勰决定——“论文”。<br>
 
刘勰认为与他近代的诸论文者,各自阐述了一种理论和,较为片面,少有观察到整个创作理论的,没有人去“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文心雕龙》一书的写作,刘勰从文章根本入手,加之“师乎圣,体乎经”,按照理论系统排列确定各篇的名称,合于《周易》中的“大衍”之数五十,其中说明文章功用的有四十九篇,第五十篇为序志,依古例置于全书之末。刘勰以精湛优美的骈文笔法,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语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范文澜]]曾说,“系统地全面地深入地讨论文学,《文心雕龙》实是唯一的一部大著作。”<ref>{{cite news | url = http://wemedia.ifeng.com/6601467/wemedia.shtml | title =南朝第一才子刘勰的佛门因缘 | author =大象佛学图书馆 | work =大风号 | date =2017-01-01 }}</ref>
 
==仕途坎坷 ===
 
刘勰的《文心雕龙》虽然写得很好,但是由于作者的社会地位很低,如果没有当时的名人加以评点,大家都不会承认他的著作。在《文心雕龙》问世以后,刘勰希望能得到当时文坛领袖、身居高官的沈约的评价,便背负书稿,拦车献书。之后,沈约对刘勰大为赞赏,认为他“深得文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心雕龙》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不久,经沈约的推荐,刘勰便“起家奉朝请”,开始了16年仕宦生涯。刘勰38岁开始从政,15年间,做过七品县令、从六品王府步兵校尉、六品将军府秘书、六品太子府机要秘书(东宫通事舍人)等职。朝廷只是把他当作高级文学侍从,刘勰“纬军国、任栋梁”的理想并没有实现。后他上表梁武帝将祭祀之物改为蔬果被赏识,连升三级,进入人生辉煌期。<ref>{{cite news | url =https://wenku.baidu.com/view/b727ac8c852458fb760b56b0.html | title =刘勰的生平(权威详细) | work = 百度文库| date =2015-12-16 }}</ref> <br>
 
在高僧[[僧祐]]去世之后,天监十八年,梁武帝下诏,刘勰回到定林寺与[[慧震]]法师撰经,匆匆结束了没有多少起色的官场生涯。
 
=== 出家辞世 ===
 
历时约十余年,刘勰与定林寺僧人将僧祐新收集到的经卷整理结集完毕,此时的他已经五十多岁了。这一回跌跌宕宕,叹人生苦短,大概是机缘成熟了,刘勰上表启求出家,并先燔烧鬓发以明志向,得到崇儒敬佛的梁武帝批准后,便在定林寺改换僧服,号为慧地。出家不久之后,终身未婚的刘勰溘然辞世,关于刘勰生前到底有没有来得及受具足戒,后人持有不同看法。<br><br>
 
'''刘勰的一生 动画短片'''<br>
 
{{#iDisplay: i0178awd46p|560|352|qq}}<br>
 
  
== 后人评价 ==
+
'''劉勰''',[[表字|字]]'''彦和''',[[东莞郡]][[ 莒县]]( 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 ), 是長期生活於[[南北朝]]時 [[梁 (南朝)|梁]]政權所控制[[京口]]( [[江苏]][[镇江]])一帶的文 理论批评家 ,在 世跨宋齐梁三朝
*[[ 唐太宗]]( 公元599-649 在《荐举贤能诏》中说:“宁容仲舒、伯起之流 遍钟美于往 ;彦和、广基之侣,独绝响于 辰?”将刘勰作为他重振儒 文化的人伦楷模,大加表彰 其意 文学领域确立审美及价值标准
+
 
* 清·[[ 章学诚]]《 校雠通义·宗 说:“评点之书 其源亦始钟氏 诗品 文心 。”此指 文心 对具体的作家作品加以评论而言。清·梁章拒说:“窃谓 勰《文心 ,实文话所托始 ”章学诚将它与钟嵘的《诗品》并推为论诗文的“专门名家 成书之初祖”。事实上,就 文心 》之 包罗宏富、分析深刻、体系精密完整而言 不但前无古 人, 而且以后封 社会千余 的漫长岁月中 虽有少数较具体系的文论著作 但在“体大思精”方面 ,在 理论色彩之浓郁方面 却恐难以及得上《文心雕龙》。”<ref>{{cite news | url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6919369835726880&wfr=spider&for=pc | title = 中国古代故事: 《文心雕 在我国古代文论中 的地位 (下) | author=芙蓉美人 | work=百家号 | date =2018-11-12 }}</ref>
+
== 生平 ==
*清·[[纪昀]]评:在《原道第一篇》开首 评道:“自汉 来,论文者罕 及此,彦和以此发端,所见在六朝文士之 。文以载道明其当然 文原于道,明其本,然识其本,乃不遂其末 首揭文体之尊,所以截断众流 ”。 在《隐秀第 四十》 评道: 纯任自然,彦和之宗旨,即千古之定论
+
劉勰是齐悼惠王[[ 刘肥]] 的后代<ref>朱文民 有关 勰研究的几个问题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01期</ref> 六世祖劉撫曾官[[彭城]][[内史]]<ref>南齐 刘岱墓志铭 记载刘勰六世祖 抚曾官彭城内史。</ref>,五世祖劉爽为[[山阴]]縣令<ref> 宋书 卷八一 刘秀之传 和《 岱墓志铭 都有记载 </ref> 四世祖劉仲道 [[余姚]]縣令<ref>南齐 刘岱墓志铭 </ref>。[[永嘉 亂]]爆發 其先 逃難渡江,世居京口。刘勰早孤家贫,其父[[劉尚]]曾任越騎校尉 元徽二年(474年)於[[ 康]]平叛战役中牺牲。刘勰約生於泰始元 (465) 笃志好学 因家贫 [[钟山定林寺遗址#历史|上定林寺]] 依靠名僧[[僧祐]]<ref> 張少康 《文心雕 龍新探 說劉勰依沙門僧祐,“是要借助和僧祐的關係,利用僧祐 的地位,以 便 結交 層名流、權貴 為自己的仕進尋求出路 。”</ref> 终身未婚<ref>刘勰入仕为县令年未滿 四十 歲,仍未婚娶。祖琇《隆兴佛教编年通论 刘勰認為是 家贫不婚娶。 ;杨明照 传笺 力辩非因家贫、母丧,原因是 信佛”。</ref> 年后 他精通佛教经论 并钻研了儒家经典 一說《[[ 出三藏記集]] 》與《劉子》可能出劉勰 手<ref>饒宗頤在〈 《文心 雕龍 與佛教〉說:“ 出三藏記集 》, 凡分十五卷 題僧祐名 可能出勰之手 不少論 文, 可視為劉氏所作,或至少可 代表 他的 見,不妨取與 《文心雕 比較研究 。” 又,林其锬、陈凤金曾撰《劉子作者考辨》,详考 刘子 刘勰 所撰。</ref>。三十多歲時,写成三萬七千字的 [[ 文心雕龙]] 》,[[沈約]]看了,“大重之,謂爲深得文理” 被任命為[[奉朝請]] 临川王[[记室]] 又曾 太子记室 大通 年(531年)昭明太子[[蕭統]]去世 劉勰請出家 [[梁武帝]]不許 乃燒髮以明志 遂准爲僧 法號慧地 不久卒
*清·[[黄叔琳]]评 文心 盖艺苑之秘宝也 观其包罗群籍, 所折衷 于凡文章利病 抉摘靡遗 缀文之士,苟欲希风前秀,未有可舍此而别求津逮者。”
+
 
* [[ 鲁迅]] :“东则由刘彦和 之《文心》 ,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 诗学 》, 解析神质 包举洪纤 开源发流,为世楷式
+
==  參考文獻 ==  
*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 心教授[[黄霖]]:“在中国古代的 学批评史学史上 最为集中、也最有 代表意 义的无疑是有关 《文心雕 的评点 。” 由此可见 文心 的历史地位及受人们的关注度之高。
+
{{reflist}}
{{#evt:
+
[[Category: 佛教人物]]
service=youku
 
|id=XMTQyNDY0MjI5Ng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500
 
|description=(徐公持) 刘勰《文心雕龙》 (六)
 
|container=frame
 
}}
 
== 语录欣赏 ==
 
*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 事以简 言以简
 
* 夫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寸之舌 强于百万之师。
 
* 文之思也 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 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
 
* 弥纶群言,研精一理,义贵圆通,辞忌枝碎,沦如析薪,贵能破理。
 
==  资料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文学家]]
 

於 2021年6月25日 (五) 16:15 的最新修訂

劉勰

圖片來自readmoo

劉勰彥和東莞郡莒縣(今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是長期生活於南北朝時代政權所控制京口(今江蘇鎮江)一帶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在世跨宋齊梁三朝。

生平

劉勰是齊悼惠王劉肥的後代[1],六世祖劉撫曾官彭城內史[2],五世祖劉爽為山陰縣令[3],四世祖劉仲道為餘姚縣令[4]永嘉之亂爆發,其先人逃難渡江,世居京口。劉勰早孤家貧,其父劉尚曾任越騎校尉,元徽二年(474年)於建康平叛戰役中犧牲。劉勰約生於泰始元年(465),篤志好學,因家貧,住在上定林寺,依靠名僧僧祐[5]。終身未婚[6]。十多年後,他精通佛教經論,並鑽研了儒家經典。一說《出三藏記集》與《劉子》可能出劉勰之手[7]。三十多歲時,寫成三萬七千字的《文心雕龍》,沈約看了,「大重之,謂爲深得文理」,被任命為奉朝請。後為臨川王記室,又曾為太子記室。大通三年(531年)昭明太子蕭統去世,劉勰請出家,梁武帝不許,乃燒髮以明志,遂准爲僧,法號慧地。不久卒。

參考文獻

  1. 朱文民《有關劉勰研究的幾個問題》《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年01期
  2. 南齊《劉岱墓志銘》記載劉勰六世祖劉撫曾官彭城內史。
  3. 《宋書》卷八一《劉秀之傳》和《劉岱墓志銘》都有記載。
  4. 南齊《劉岱墓志銘》
  5. 張少康《文心雕龍新探》說劉勰依沙門僧祐,「是要藉助和僧祐的關係,利用僧祐的地位,以便能結交上層名流、權貴,為自己的仕進尋求出路。」
  6. 劉勰入仕為縣令年未滿四十歲,仍未婚娶。祖琇《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劉勰認為是「家貧不婚娶。」;楊明照《傳箋》力辯非因家貧、母喪,原因是「信佛」。
  7. 饒宗頤在〈《文心雕龍》與佛教〉說:「《出三藏記集》,凡分十五卷,題僧祐名,可能出勰之手。其中不少論文,可視為劉氏所作,或至少可代表他的意見,不妨取與《文心雕龍》比較研究。」又,林其錟、陳鳳金曾撰《劉子作者考辨》,詳考《劉子》為劉勰所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