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刘勰」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生平简介
行 48: 行 48:
 
{{Reflist}}
 
{{Reflist}}
 
[[Category:文学家]]
 
[[Category:文学家]]
 +
[[Category:南北朝时期人物]]

於 2019年8月10日 (六) 11:33 的修訂

劉勰,字彥和,中國歷史上的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劉勰生活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一生仕途坎坷,雖擔任過多種官職,但其名不以官顯,卻以文彰,其代表作《文心雕龍》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有系統的文學理論著作。
浮來山定林寺校經樓劉勰雕像
<浮來山定林寺校經樓劉勰雕像,圖片來自搜狐號>

生平簡介

劉勰大約出生於南朝宋明帝泰始初年(465—467),卒於梁武帝中大通四年(532)前後,祖籍東莞郡莒縣(今山東省莒縣),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漢族。他的祖父劉靈真,系劉宋王朝的司空劉秀之的弟弟;他的父親名劉尚,曾任職級不高的武官越騎校尉。[1]
劉勰是漢朝皇族後裔,祖先是漢高祖劉邦最長庶子齊王劉肥。但「劉勰並不是出身於代表大地主階級的士族,而是出身於家道中落的貧寒庶族。」[2]

少年貧苦

「勰早孤,篤志好學。」[3]劉勰七歲左右時,父親劉尚在保衛首都的戰爭中陣亡,孤兒寡母相依為命,然而在他二十歲左右,母親也離他而去。命途坎坷沒能奪去劉勰的志向。「予生七齡,乃夢彩雲若錦,則攀而采之。」 [4]自七歲起,劉勰即對未來懷有美好憧憬,頗有些自命不凡的意味。

理佛經藏

「家貧不婚娶,依沙門僧祐,與之居處,積十餘年,遂博通經論。因區別部類,錄而序之。今定林寺經藏,勰所定也。」 [3]為母守孝三年之後,劉勰進入了京師建康(今南京)的鐘山名剎,香火鼎盛的皇家寺院——定林寺,此時的劉勰應已具備了良好的儒學文化基礎。此後十餘年,劉勰作為佛教大師僧祐的助手,整理校訂經卷,完成了大叢書佛教經論的編訂這項巨大的工程,經僧祐審閱,成為定林寺的傳世經藏。 在此期間,劉勰雖在寺院的氛圍下日夜薰陶,博覽群經,在佛學方面達到了「博通經論」的程度,但他並沒有剃度出家。

著書立言

「齒在逾立,則嘗夜夢執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南行」 [4]就在定林寺期間,三十歲的時候劉勰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手拿着丹紅祭器,跟隨孔子向南方走。劉勰對孔子推崇之至,認為孔子是「大聖人」,對於孔子的經典著作,劉勰有心想要注釋弘揚,但已有諸位大儒在前,自己夠不上一家之言。而文章的作用,才是經典的旁枝,方方面面都離開不了文章。文人的寫作風氣浮靡貴奇,遠離文章根本,與《周書》的論辭和孔子的教訓所說的「不要好尚奇異」和「攻擊聲討異端」相違背,因此,劉勰決定——「論文」。
劉勰認為與他近代的諸論文者,各自闡述了一種理論和,較為片面,少有觀察到整個創作理論的,沒有人去「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文心雕龍》一書的寫作,劉勰從文章根本入手,加之「師乎聖,體乎經」,按照理論系統排列確定各篇的名稱,合於《周易》中的「大衍」之數五十,其中說明文章功用的有四十九篇,第五十篇為序志,依古例置於全書之末。劉勰以精湛優美的駢文筆法,對文學起源、文體類別、神思、風格、修辭、鑑賞、作家人品、文學語社會變遷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系統論述。范文瀾曾說,「系統地全面地深入地討論文學,《文心雕龍》實是唯一的一部大著作。」[5]

仕途坎坷

劉勰的《文心雕龍》雖然寫得很好,但是由於作者的社會地位很低,如果沒有當時的名人加以評點,大家都不會承認他的著作。在《文心雕龍》問世以後,劉勰希望能得到當時文壇領袖、身居高官的沈約的評價,便背負書稿,攔車獻書。之後,沈約對劉勰大為讚賞,認為他「深得文理」,在這樣的情況下,《文心雕龍》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不久,經沈約的推薦,劉勰便「起家奉朝請」,開始了16年仕宦生涯。劉勰38歲開始從政,15年間,做過七品縣令、從六品王府步兵校尉、六品將軍府秘書、六品太子府機要秘書(東宮通事舍人)等職。朝廷只是把他當作高級文學侍從,劉勰「緯軍國、任棟樑」的理想並沒有實現。後他上表梁武帝將祭祀之物改為蔬果被賞識,連升三級,進入人生輝煌期。[6]
在高僧僧祐去世之後,天監十八年,梁武帝下詔,劉勰回到定林寺與慧震法師撰經,匆匆結束了沒有多少起色的官場生涯。

出家辭世

歷時約十餘年,劉勰與定林寺僧人將僧祐新收集到的經卷整理結集完畢,此時的他已經五十多歲了。這一回跌跌宕宕,嘆人生苦短,大概是機緣成熟了,劉勰上表啟求出家,並先燔燒鬢髮以明志向,得到崇儒敬佛的梁武帝批准後,便在定林寺改換僧服,號為慧地。出家不久之後,終身未婚的劉勰溘然辭世,關於劉勰生前到底有沒有來得及受具足戒,後人持有不同看法。

劉勰的一生 動畫短片

後人評價

  • 唐太宗(公元599-649)在《薦舉賢能詔》中說:「寧容仲舒、伯起之流,遍鍾美於往代;彥和、廣基之侶,獨絕響於今辰?」將劉勰作為他重振儒學文化的人倫楷模,大加表彰,其意在文學領域確立審美及價值標準。
  • 清·章學誠《校讎通義·宗劉篇》說:「評點之書,其源亦始鍾氏《詩品》、劉氏《文心》。」此指《文心》對具體的作家作品加以評論而言。清·梁章拒說:「竊謂劉勰《文心》,實文話所託始。」章學誠將它與鍾嶸的《詩品》並推為論詩文的「專門名家,勒為成書之初祖」。事實上,就《文心》之包羅宏富、分析深刻、體系精密完整而言,不但前無古人,而且以後封建社會千餘年的漫長歲月中,雖有少數較具體系的文論著作,但在「體大思精」方面,在理論色彩之濃郁方面,卻恐難以及得上《文心雕龍》。」[7]
  • 清·紀昀評:在《原道第一篇》開首,評道:「自漢以來,論文者罕能及此,彥和以此發端,所見在六朝文士之上。文以載道明其當然,文原於道,明其本,然識其本,乃不遂其末。首揭文體之尊,所以截斷眾流」。在《隱秀第四十》評道:「純任自然,彥和之宗旨,即千古之定論」。
  • 清·黃叔琳評《文心》:「蓋藝苑之秘寶也。觀其包羅群籍,多所折衷,於凡文章利病,抉摘靡遺。綴文之士,苟欲希風前秀,未有可舍此而別求津逮者。」
  • 魯迅:「東則由劉彥和之《文心》,西則有亞里斯多德之《詩學》,解析神質,包舉洪纖,開源發流,為世楷式。」
  • 復旦大學古代文學研究中心教授黃霖:「在中國古代的文學批評史學史上,最為集中、也最有代表意義的無疑是有關《文心雕龍》的評點。」由此可見《文心》的歷史地位及受人們的關注度之高。
(徐公持)劉勰《文心雕龍》(六)

語錄欣賞

  •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
  • 事以簡為上,言以簡為當
  • 夫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 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 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
  • 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
  • 夫情動而言形,理髮而文見。
  • 彌綸群言,研精一理,義貴圓通,辭忌枝碎,淪如析薪,貴能破理。

資料來源

  1. 王志彬譯註. 《文心雕龍》前言
  2. 王元化. 《文心雕龍創作論》
  3. 3.0 3.1 姚察. 《梁書·劉勰傳》
  4. 4.0 4.1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
  5. 大象佛學圖書館. 南朝第一才子劉勰的佛門因緣. 大風號. 2017-01-01. 
  6. 劉勰的生平(權威詳細). 百度文庫. 2015-12-16. 
  7. 芙蓉美人. 中國古代故事:《文心雕龍》在我國古代文論中的地位(下). 百家號. 201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