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刘志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志方
  (明)文徵明 携琴访友图 局部
英文名 ZhiFang Liu
出生 1171年
浙江天台
逝世 1240年
籍贯 浙江天台
职业 浙派琴风的承前启后者
知名作品   《忘机曲》
《吴江吟》
《鸥鹭忘机》等。

刘志方

又金梓访,字楠甫,浙江天台县人,是世号"二刘"弟刘知变之孙。南宋浙派音乐创始人、古琴大师郭沔(字楚望,约1196-1260年)入室弟子,在浙派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史上居有承先启后的地位。在2002年5月出版的《台州文化概论》(李一周琦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提到"南宋天台刘志芳为中国百名音乐家之一"。《历代琴人传》称:"志芳之传愈真,而失其祖愈远。"点明他的独创精神。他继承了郭楚望的琴学,创作有琴曲《吴江吟》、《忘机曲》传世,最值得一提的是《忘机曲》,明清以降以《鸥鹭忘机》流传,长盛不衰,为千古名曲。

人物简介

刘志方(又称刘志芳,1171—1240年),原名刘梓访,字柟甫,天台县人,是世号“天台二刘”(即刘知过与刘知变)弟刘知变之孙。南宋浙派音乐创始人、古琴大师郭沔(字楚望,约1196—1260年)入室弟子,在浙派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史上居有承先启后的地位。《历代琴人传》称:“志方之传愈真,而失其祖愈远。”点明他的独创精神。有琴曲《吴江吟》、《忘机曲》传世,最值得一提的是《忘机曲》,明清以降以《鸥鹭忘机》流传,长盛不衰,为千古名曲。

刘志方是浙派琴风的承前启后者,他将郭楚望的琴风传予毛敏仲徐天民,毛、徐在杨瓒的主持下编纂《紫霞洞琴谱》,世人誉为“浙谱”,他们的“浙谱”遂取代了风靡一时的“江西谱”。毛敏仲创作的《渔歌》、《樵歌》、《山居吟》、《列子御风》、《庄周梦蝶》等琴曲影响极为深远,遂形成了在中国古琴史上风靡一时的“浙派”。徐天民在传授琴艺上成就极为突出,我国琴史上尊称为“浙派徐门”,其家传经徐秋山徐梦吉传到明代著名琴家徐和仲。继而,徐和仲培养出一大批著名琴家如:其子徐惟谦,弟子王礼金应隆吴以介、张助、萧鸾、戴义、黄献等。使浙派琴艺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称为当时影响最大的琴派。

刘志方所创作的《鸥鹭忘机》曲,最早见于明代朱权所编的《神奇秘谱》(1425年刊行)。其内容原出自《列子·黄帝篇》,其中《好鸥鸟者》说:“海上之人有子欧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忘机”是道家语,意思是忘却了计较、巧诈之心,自甘恬谈,与世无争。“鸥鹭忘机”即指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后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该曲由两个乐段加一个泛音的尾声组成,充满生趣和怡然自得,和谐的琴声泛起,引导人们的思维赶往美丽的大自然,心境也随之而豁然开朗。乐曲表现了真、善、美的精神世界,故称千古名曲不为过。

《神奇秘谱》、《重修真传》等十多部历代琴谱均有记载与介绍。

注:

"天台二刘"即刘知过与刘知变,详见李一、周琦主编《台州文化概论》P247页,《台西刘金氏宗谱》或《雷溪刘金氏宗氏》都载有"二刘"事迹。《天台刘氏宗谱》载,其先世居彭城,后来迁凤阳,徙会稽,唐贞观礼(627--649)年间来到天台孟岸。传17世,至刘知过、刘知变兄弟。

杨瓒:南宋琴家。字嗣翁,号守斋,又号紫霞。浙江钱塘人。官至司农卿,赠少师。积极资助毛敏仲、徐天明向刘志芳学习郭楚望的传谱。曾派人向民间搜求嵇氏四弄十余种,从中加以甑别选择。晚年与毛、徐等门客汇集订正调意、操弄四百六十八首,编为《紫霞洞琴谱》十三卷,成为收录最丰富的大型谱集,世人称为"浙谱",今佚。

《琴弦上的鸥鹭忘机》

海边,蓝天中有一群鸥鸟飞舞,一位爱鸟者从容地散步于沙滩上,海风习习,海浪碧蓝。鸥鸟飞翔在爱鸟者的身边,时而停歇他的肩膀,时而与他耳语。鸥鸟与爱鸟者就这样和睦相处,彼此间毫无戒心。有天晚上,爱鸟者的父亲要他捉几只鸥鸟来,供他玩耍。第二天,天还是那样的湛蓝,风还是那样的清新,只是盘旋于天空的鸥鸟,不再与往日一样,飞舞在爱鸟者的身边。或许,从他的神态中,鸥鸟发觉了他的动机。心动于内,形变于外,这种动机彼此间是无法隐藏的。   

这个《鸥鹭忘机》的寓言记载在《列子•黄帝篇》,故事不长,总共只有五十七个字。“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人能忘机,鸟即不疑,人机一动,鸟即远离。人与万物同尘,无机心者则异类亦与之相亲,故事的寓意回味无穷。   

琴家刘志方读到这个寓言,是在南宋的一个初春。杭城西湖边已是桃红柳绿了,居于湖边的刘志方,案头上,总是放着一张古琴。每每琴声扬声,窗外的翠鸟,在柳条上,听得入迷,时而发出几声鸣叫,似乎是和着古琴的旋律。此时的刘志方如同《鸥鹭忘机》中的那位爱鸟者,有着忘机的心境。看着窗外的翠鸟,想起了这个古老的寓言,双手轻轻拂过琴弦,一段旋律流出窗外,平和的节奏,如清风吹过柳枝般的自然流畅。人与鸟,鸟与人坦然相对,毫无动机。古琴曲《鸥鹭忘机》就这样在南宋的湖边形成了,此曲初名《忘机》,始见于《神奇秘谱》。   

南宋的杭城,《鸥鹭忘机》的曲子广为流传,那年的春日,西湖边上也是格外的祥和。琴声传递了人们对鸥鹭忘机的质朴,呈现出了鸥鹭安详的神态。隽永的曲意,细致的抒情,是古琴浙派的风格,刘志方却好是古琴浙派的重要人物。   

古琴浙派是古琴中重要的一个流派,其创始人为南宋琴家郭楚望。浪迹于湖南九嶷山下的郭楚望,望着山顶云雾缭绕,山脚奔腾的潇湘水,不禁感慨万千。手指不知不觉间已摸上了琴弦,琴音间风起云涌,古琴浙派的奠基之作《潇湘水云》诞生了,潇湘的水云,抒情而曼妙。那段岁月,刘志方作为郭楚望的入室弟子,跟随着老师,这位古琴大师最终没有回到杭州,是刘志方将这首琴曲,带回了杭城。   

在杭州的那段时光,刘志方的琴声吸引了杭城许多的琴家,杨缵就是其中的一位,杨缵对古琴造诣深厚,他所作的琴曲,平淡清越,犹如天籁。两位琴家如高山流水遇知音,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抚琴心得,使得古琴浙派的风格渐渐地明朗起来。然后,他将音色平淡而意境深远的古琴浙派风格传承给了他的学生毛敏仲和徐天民,在之后的岁月中,古琴浙派日渐完善,成为了古琴中极具影响的流派。在这一流派的发展中,刘志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鸥鹭忘机》也成为了古琴浙派的代表作品。   

对于刘志方的生平,史书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只说他是浙江天台人,生于一一七一年,卒于一二四零年。人们不难揣测在这六十九年的生涯中,《鸥鹭忘机》出自他中年之后,这是经历了人生起伏之后,才拥有的平静旋律。人们还知道他的祖辈生活在天台孟岸,也就是现在的前刘村,他的爷爷刘知变于绍兴十二年(1142年)得中进士,并写得一手好诗。天台山山清水秀,如此环境下长大的刘志方,领悟到了大自然的音韵。我们不知道他为何会迷上古琴,我们也不知道他又为自来到杭城,但从他的琴曲中,我们依稀还得寻得他与家乡天台山水的一些关联,那悠扬的琴声中,我们感到了习习的山风,那深远的琴韵中,我们听到了山谷间潺潺的流水。因为有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经历,才有了《鸥鹭忘机》中光明磊落的胸襟,最终成就了古琴浙派中正平和的天籁之音。   

对于读书人,琴棋书画四艺,琴排第一。刘志方出身于书香门第,自然是从小就开始学琴了。琴,在宋人的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部分,在江南烟雨的衬托下,古琴更显现出非凡魅力,宋人不同于唐人的昂扬刚健,他们偏重阴柔之美,重视微妙的内心感受,讲究一个内心的乐趣,刘志方的琴韵就是南宋的风骚。   

古琴恰恰是这样一种乐器,它能恰到好处的表达出琴人的心境。琴曲中流露出的那种情愫,会在以后的岁月中,遇到知音,这就有了历史上孔子“曲中会文王”的传奇。从此,人琴合一,人琴相通,也就是琴人孜孜以求的境界。操琴是人与琴的交流,听琴则是人与人的沟通,这也就有了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   

久而久之,琴成为了倾吐心声的对象,成为人琴之间的喃喃细语,操琴也就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琴人总十分珍惜自己的爱琴,一张如意的古琴,是每一位琴人梦寐以求的。古琴的琴面由桐木制成,桐木属阳,质地柔软,弹出的音色美妙动听。琴底多选择梓目,梓目属阴,木质坚硬,不易开裂。桐面梓底,体现的阴阳和合。琴人为了寻找合适的木材制作古琴也是费尽心机。   

浙江天台山就是桐木与梓木的产地。大山深处,人迹稀少,桐木和梓木就生长其中,虽说这些树木不难寻找,但要寻到适合制琴的桐木和梓木也需一种缘分。历史上就有吴钱忠懿王派人进天台山寻找桐木的传说,这位酷爱古琴的国王,历经磨难,终于在天台山山溪的瀑布旁,寻到了如意的桐木,制成了“洗凡”和“清绝”两张妙琴。   

南宋的古琴有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同于造型肥而浑圆的唐琴,也有别于琴身扁而长大的北宋古琴。南宋的古琴,琴体逐渐扁平狭小,呈耸而狭之状。我们可以想象,南宋时期的刘志方,从天台山走向杭城时,携带的那张古琴,也一定是天台山的桐木为面,梓木为底的。每遇幽静的竹林和清净的溪水,刘志方会放好古琴,安然地抚上一曲,十指就在琴弦上,如行云流水般地流动着,指尖流出的是神闲气定的韵味。这张产自家乡的古琴,无任何地,抚上一曲,都会有一丝思乡的情愫。   

刘志方留给后人的只有两首琴曲,除了《鸥鹭忘机》,还有《吴江吟》。从他指缝里汩汩而出的琴声,穿越近千年的时光,依然是余音绕梁,那是鸥鹭忘机的坦然。

2010-10-01 [1]

视频

古琴曲《鸥鹭忘机》 演奏:李祥霆

参考文献

  1. 琴弦上的鸥鹭忘机/freecloud天涯社区/闲闲书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