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刘志红 | |
---|---|
出生 |
1958年12月26日 甘肃临洮 |
国籍 | 中国 |
籍贯 | 新疆库尔勒 |
职业 | 教学科研工作者 |
刘志红1958年12月26日出生于甘肃临洮,肾脏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刘志红从新疆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进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1986年考取第二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1989年硕士毕业后进入南京军区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工作;1993年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学习深造;1995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1997年回到南京军区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工作,担任副所长、副主任;2002年获得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同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担任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 ;2015年当选为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2018年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 。
刘志红主要从事肾脏疾病发病机制及其早期诊断;基于组学的肾脏疾病标志物; 创新药物和诊疗设备的转化;大规模多中心RCT的循证医学;移植免疫及免疫抑制剂的机制;组合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建立等方面的研究 。
目录
人物简介
刘志红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临床医学专家。在3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靠着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追求,完成了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刘志红院士在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机制及个体化治疗研究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973"课题。先后承担完成国家"863"课题、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军医学科技"十二五"重大项目、全军"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军队杰出人才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发表论著567篇,SCI收录182篇,主编专著三部。先后带教硕士生40名,博士生55名,博士后12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工程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奖和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等奖励。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履历
1958年12月26日,出生于甘肃临洮。
1989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
1993-199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学习。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4月,当选国际肾脏病学会理事。
2012年5月20日,任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
2015年6月,任江苏省科协副主席。[1]
人物生平
刘志红早年就读于新疆医科大学医疗系。1986年考取第二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黎磊石院士,从事IgA肾病和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先后有大量高水平的研究论文问世,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被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和南京大学医学院副教授。[2]
1993年7月,刘志红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学习深造。两年中,她利用先进的实验室条件,取得了3项国际领先的肾脏病研究成果,两次在美国肾脏病年会上发言。[3] 她的美国导师兴奋地对全军肾脏病研究所的学科带头人黎磊石院士说:"客座研究人员一般要两年才能发表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刘志红却一年之内就发表了重要论文,真是个奇迹。"刘是我见致到的最勤奋、最刻苦的人。
1996年,刘志红带着自费采购的上万美元国内奇缺的实验试剂、设备器材及文献资料回到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4]
1998年11月,刘志红在第31届美国肾脏病年会(被国际肾脏病学界公认为代表世界最高水准的学术讲坛)上,从基因水平揭示了免疫球蛋白A肾病与紫癫性肾炎的发病机理,为这一近20年来肾脏病界反复争辩得不出结论的国际性难课题得出了完满结论。[5]
研究方向
糖尿病肾病及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肾小球肾炎的分子水平诊断;
干细胞移植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意义;
足细胞病临床特征及其防治的研究。
学术兼职
国际肾脏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 ISN)理事,国际肾脏病全球改善预后委员会(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执行委员。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全军第九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内科学领域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华肾脏病杂志》总编辑,《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总编辑,《美国肾脏病杂志(Am J of Kidney Dis)》副主编;美国布朗(Brown)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
代表成就
IgA是最常见而复杂的疾病,迄今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刘志红以实验室为家,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肠道感染模型诱导IgA肾病的动物模型,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IL-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临床表型的关系,提出了IgA肾病临床病理分型方法,探讨了激素对表现为微小病变型IgA肾病患者的疗效。通过大样本病例长期随访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影响我国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她代表中国参与全球IgA肾病牛津分类工作,并组织全国多中心临床验证,对牛津分类在中国成人和儿童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估,总结出我国IgA肾病肾脏病理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作为全球肾脏病改善预后组织(KDIGO)中国执行委员,她参与了IgA肾病诊治指南的制定及IgA肾病牛津分类的修订工作。
狼疮性肾炎是我国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刘志红从分析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型的联系、PAI-1和b-Fibronogen基因多态性与患者微血栓发生的关系、以及IL-10基因多态性与肾脏特定病理表型的联系等方面,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表征的基因背景。建立了基于循环内皮细胞、VCAM-1、E-selectin和thrombomodulin等检测评估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的方法。通过大样本病例长期随访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影响我国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组织完成了全国多中心多靶点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试验。凭借上述工作,刘志红代表中国参加了KDIGO狼疮性肾炎诊治指南的制定。
糖尿病肾病也是刘志红多年来重要的研究方向。她通过对病人肾小球基因表达谱的分析,发现免疫炎症相关基因的独特表达形式,肥大细胞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大黄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药效、药代及毒理等长期系统的研究,完成了临床前的相关研究和Ⅰ期临床试验,获得了II期临床试验的批文,为大黄酸的产业化和转化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血液净化技术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刘志红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将CRRT技术用于危重病人救治,并不断优化治疗模式,对其在重危病人抢救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创新性地提出该技术具有清除致病介质、维持内稳状态,保护内皮细胞功能,促进免疫功能重建等新见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发组合式体外多器官功能支持治疗系统,努力为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开辟出一条新路。
刘院士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以一位科学家的人文情怀关注国家的发展和医学事业的进步。她是党的十六大代表和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作为中华肾脏病学会的主任委员,她高度重视学会的学术推广工作,积极倡导中华肾脏病学会要走向世界,利用一切机会向国际同行介绍我国肾脏病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她参加了国际肾病学会、KDIGO等组织的领导工作,在国际肾脏病界的权威杂志《Nature Review of Nephrology》上撰文介绍中国肾脏病发展现状。代表中国参与全球未来十年慢性肾脏病防控策略讨论制定,相关文章发表在国际医学权威杂志Lancet上。在学会工作中,她坚持民主办会,弘扬学术,精心策划组织每年的全国肾病学术会议和血液净化学术年会,会议规模越办越大,学术水平越来越高,深受全国同道喜爱。她十分关心青年医生成长,在学会创新性地提出设立青年研究者奖,鼓励我国优秀的肾脏病研究工作者脱颖而出。她积极争取设立青年研究基金,帮助基层优秀青年医生开展临床科研。积极争取国际肾脏病学会的支持,使数百名基层年轻肾病工作者获得免费赞助参加国际肾脏病大会。
刘志红院士带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这支优秀的团队,获得了教育部创新团队的称号,被评定为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带教硕士生40名,博士生55名,博士后12人。[6]
综述
在国际上首次论证了肠道感染是免疫球蛋白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首次发现肝脏具有清除免疫球蛋白作用,肝脏病变会使免疫球蛋白沉积在肾脏而诱发免疫球蛋白肾病;首次在国内提出将IGA肾病区分为6种临床类型的观点,并据此分类提出了针对性治疗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7]
主持负责军队"十五"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重大项目,负责病房治疗工作,负责南京大学医学院工作。
论著
累计发表论著567篇,其中SCI收录182篇。主编专著3部。
学术专著两部:《中国肾脏病学》、《肾脏病临床集锦》、《Podocytopathy》。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部分) | |||
项目、课题名称 | 项目来源 | 起讫时间 | 本人承担任务 |
常见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及其早期诊断 | 科技部"973"项目 | 2012.1-2016.8 | 首席科学家 |
足细胞损伤与修复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 | 2014.1-2018.12 | 负责人 |
慢性肾脏疾病新型治疗方法临床试验和新型诊疗技术的研究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 2014.01-2015.12 | 负责人 |
战时连续性血液净化系列装置及多功能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研发 | 全军"十二五"重大课题 | 2011.1-2015.12 | 负责人 |
江苏省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江苏省科技厅 | 2012.08-2015.12 | 负责人 |
肾脏疾病诊断分子标志物的鉴定和应用 | 江苏省科技厅 | 2011.04-2013.12 | 负责人[8] |
获奖情况
1998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通令,授予刘志红一等功;2002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同年,获中国工程院第四届光华工程科技青年奖。[9]
2002年6月,中国工程院首次面向海内外取得杰出成就的中国籍青年工程师、科学家颁发"中国工程科技光华青年奖",刘志红成为全球医药卫生专业领域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青年医学专家。
2003年,刘志红获得军队重大贡献奖,光荣当选为十六大代表。
在2003年度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中,她以每一轮评选排名前四位的好成绩,成为全军最年轻的女院士。
另外,刘志红还获得南京大学优秀教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科技奖(1992),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工程奖(1999),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1),中国工程院第四届光华工程奖(2002),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02),中央军委记一等功(2001),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1996),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01),全军优秀共产党员(2001),江苏省十大女杰(2004)等奖项。
相关评价
刘志红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临床医学专家。人类的基因浩如烟海,有人断言,要找到与研究有关的基因组需要10年甚至20年时间,而刘志红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准确选取了关键性候选基因。当人类基因组宣布基因序列图绘制成功时,她已通过基因多态性研究,证明了不同的临床类型肾病并非单一的疾病实体,从基因上揭示了肾脏病发病机理,在国际上首次阐明了中国人肾小球疾病发病机理与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关系,并开始了对病人实施个体化治疗的探索。从这时候起,刘志红走上了国际肾脏病医学舞台,成为30年里第一位走上国际专题肾脏病讲坛的中国人。
任免信息
2015年6月14日,历时3天的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预定议程之后,在南京闭幕。700多位全省科技界代表参加了闭幕式,大会选举产生了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会议选举产生了省科协新一届领导机构,选举刘志红为江苏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10]
其他信息
"我是中国人,有一颗中国心"军队的不少医学专家,至今仍对刘志红的一段话念念不忘。那是1996年4月,她在全军医药卫生杰出中青年基金擂台赛上,从容地应对专家们的一连串提问。突然,一位老专家用英语发问:"你在美国国立卫生学院取得这么多成就,那里的条件如此优厚,为什么还要回国?""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我是中国人,有一颗中国心",为什么不回国?"刘志红不假思索,用同样流利的英语回答。 掌声顿时响起。 出众的才华征服了30位多位专家,"一颗纯真的中国心"更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刘志红在擂台赛中获得全场惟一的满分。
参考资料
- ↑ 江苏省科协公布人事任免名单 陈骏当选主席,人民网,2015-06-16
- ↑ 刘志红:耕耘在肾脏病研究领域,人民网,2013-07-16
- ↑ 刘志红:耕耘在肾脏病研究领域,人民网,2013-07-16
- ↑ 刘志红:耕耘在肾脏病研究领域,人民网,2013-07-16
- ↑ 刘志红:耕耘在肾脏病研究领域,人民网,2013-07-16
- ↑ 南京军区总院副院长:给每位国民建立健康档案人民网,2014-07-21
- ↑ 刘志红:耕耘在肾脏病研究领域,人民网,2013-07-16]
- ↑ 南京军区总院副院长:给每位国民建立健康档案,人民网,2014-07-22
- ↑ 刘志红:耕耘在肾脏病研究领域,人民网,2013-07-16
- ↑ 江苏省科协公布人事任免名单 陈骏当选主席,人民网,201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