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初詣(初詣|はつもうで),又稱新年參拜,是日本正月的一個習俗,指在元旦當天前往參拜神社或佛寺,詣本身在日文中就有參拜神社佛寺的意思,由於是一年內最初的參拜,因此又稱作初次參拜(初參り)。
歷史介紹
初詣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稱為年籠的習俗,早在應德3年(1086年)成書的《後拾遺和歌集》春上卷第6首,由平兼盛詠唱的和歌的詞書中便出現了年籠一詞,年籠是指家主在大晦日當晚通宵聚集於氏神所在的氏社或佛寺來迎接新年直至早上,期間祈求豊作和闔家平安等等。另外,按《権記》長保六年(1004年)二月二六日條以及《帥記》承曆五年(1081年)正月九日條,分別記載了在年初的時候參拜位處歳徳神|吉方的佛寺和神社,不過當時未必一定是親自前往參拜,也可以是派人獻燈(長明燈或燈籠等等)和奉幣,而且也有在正月之後立春之前進行的例子,根據《殿暦》長治元年(1104年)正月十日條「依吉方參法成寺五大堂」,當時稱作吉方參。其後在《師守記》貞治二年(1363年)閏正月紙背文書|紙背開始出現了恵方詣り|惠方參拜(惠方詣)一詞,惠方源於陰陽道,意思是好運的方位,因此參拜位於惠方的寺社會更好,不過惠方參拜在江戶時代當時主要以京都、大坂和江戶為中心在節分的晚上舉行,日本現時的節分與惠方相關的則有惠方卷。
初詣一詞本身最早見於《東京日日新聞》在1885年1月2日的報道:「新橋與橫濱的蒸汽機車作為急行列車雖然平常並不會停在川崎站,可是由於從昨天開始三日內有大量前往川崎大師的初詣客,因此為了方便乘客而決定了臨時停泊(在川崎站)。」兩年後左右,臨時列車恆常化加上關東地方最早的電気鉄道大師電氣鐵道在六郷橋駅至川崎大師站之間的路線也隨之開通,本來按照惠方和緣日來參拜的傳統也漸漸轉移成現在的初詣。大阪方面,住吉神社在1885年隨著阪堺鉄道(現南海電氣鐵道的前身)通車後,住吉神社也由原本的初卯日變成現在的初詣。鐵路公司之間的競爭也使到參詣客的數目有所上昇,例如圍繞著成田山新勝寺,在明治時期就有成田鐵道與總武鐵道之間的競爭,及至後來則是日本國有鐵道與京成電氣鐵道[1]。
雖然現在仍然有些地區在大晦日和元旦分別各參拜一次(二年參り),不過近年大多數初詣客都選擇在敲響除夜の鐘後便前往參拜,目的地也以著名的寺社為主,旅遊業界亦會舉辦巴士巡遊,例如初詣七福神或觀音巡遊初詣等等來吸引初詣客參加,亦有人選擇登山去拜初日の出。
參考文獻
- ↑ 平山昇. 初詣は新しい参詣スタイル!?――鉄道が生んだ伝統行事. SYNODOS. 2016-01-05 [2020-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