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刻瓷(又称瓷刻)瓷刻,就是运用特制的刀具在烧制成的瓷面上进行雕刻的技艺,有人形象地将其比作瓷器上的刺绣。 艺术由历史悠久的刻玉和石刻演变而来,起源于宋,发展于明,兴盛于清末民初,是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优质瓷器为载体,以精湛的刀法,将书法的韵致与绘画的意境镌刻于瓷器上,将书法、绘画、雕刻融于一体,使瓷器具有更高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在国际间享有东方艺术瑰宝之美誉,倍受世人青睐。
刻瓷艺术的发展
早期的刻瓷艺人一手执锤,一手执凿,刻瓷的表现手法主要以线条为主,内容也比较单一,主要以线条画配以简单的色彩或文字为主。 现在在天津古文化街等地还可以见到这种古老的刻法,基本上是在瓷盘上刻福字或者其他吉祥如意的文字。
瓷刻所用的特制刀具用高碳钢和金刚钻石制成,顶端呈锥形,便于在坚硬的瓷器表面刻、凿。瓷刻是在破坏中达到艺术造诣的,通过锤击刀凿的变幻,来表现笔墨和情趣神韵,首先,需在白瓷上用墨书写或绘画,再依据瓷器上的墨稿用钻刀刻划凿镌,最后再填色。刻瓷风格素雅,既能体现传统书画艺术风格,又能保持瓷器表面的晶莹光洁,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近代,在以天津吴龙元为代表的新一代刻瓷艺人的努力钻研下,刻瓷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工具上,吴龙元先生首创了“刀锤一体”,表现手法也吸收了国画、素描、水彩、版画、篆刻等特色,内容也丰富到无所不包的境界。
早期的瓷刻手法,以单线勾勒为主,虽清秀高雅,但过于简朴,难以表现画面的虚实层次。20世纪70年代起,集国画、版画、油画、素描之长,把中国画讲究的笔墨、气晕、空灵和西洋画讲究的点、线、面、黑、白、灰巧妙地融于瓷刻技法之中,使作品既保持了金石韵味,又具有笔墨淋漓的水墨妙趣。
著名刻瓷艺术家
吴龙元: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对绘画、篆刻等艺术门类情有独衷。1960年代初,师从于刘君礼老师(张大千弟子)门下学习绘画, 后经四十余年契而不舍的苦心钻研,深谙绘画、书法、篆刻之道,尤精于刻瓷艺术,其作品既有国画的笔墨神韵,又有浓厚的金石趣味,古朴且有新意,庄重而不失华美,在国内外同仁中享有"神州 第一刀"之雅称。
据悉,吴龙元自幼爱好书画,曾经考入艺师(天津美院前身),但由于家庭困难,不得不放弃了学业,进入“棉五”上班。但是在工作之馀他仍然对书画艺术情有独钟,一直坚持练习。1962年的时候,他在一本文献小册子上看到了刻瓷这种艺术形式,就为此著了迷。苦于当时身边没有人懂得相关的技艺,他便自行研发。研究如何在光洁如镜的陶瓷表面进行艺术创作。他听说北京有能研究刻瓷的专家,就专门跑到北京去请教。
从最开始的一把旧机加工车刀和一个金刚石磨砂轮开始,他走上了刻瓷的艺术之路。完成的第一件作品吴龙元记忆犹新,说那是一件关于虾的作品,费了很大力气才完成的。 多年来,吴先生始终以“扬弃传统、崇尚进步”为宗旨,致力于传统工艺的挖掘与创新。1980年代初,成功地创造了“刀锤一体”的刻瓷工艺,从而结束了多年来瓷、石薄板不能制作大型浮雕壁画的历史;由他精心总结的“钻、刻、研、刮、擦”五字技法,使刻瓷人“操刀如笔,削瓷如泥”的宿愿成为现实。经过反复的实验,无数次的琢磨,他研究出了“刀笔”,并申请了专利。利用这个工具,可以将传统的双手操作刻瓷变为单手操作,大大方便了艺术创作。这件工具非常容易掌握,方便喜爱刻瓷艺术的人进行入门创作,只要会画会写甚至会临摹拓印书画作品,就可以进行刻瓷了。他并没有利用这项专利赚钱,而是在爱好者中推广这件工具,希望能借此弘扬民间艺术。1985年吴先生改革的“陶瓷刻刀”被国家授予实用新型专利;2002年“瓷、石速雕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刻瓷是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而有著津门第一刀之称的吴龙元老先生,则是天津市乃至全国范围内都知名的刻瓷民间艺术家。
参考文献
桐丽荟(2018); 瓷刻艺术的传统技法与创新,2018/07/19. 天津美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