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前田利家 - 日本战国时代武将、大名

前田利家 - 日本战国时代武将、大名

前田利家(天文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庆长四年闰三月三日,即1538年1月15日-1599年4月27日),出生于尾张国海东郡(现爱知县名古屋市),日本安土桃山时代武将,战国大名,加贺藩之祖。出生于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海东郡荒子城,幼名犬千代,元服名前田又左卫门利家。丰臣政权的五大老之一 。

幼时年少不羁,担任织田信长赤母衣众笔头时,曾将信长异母弟同朋众爱智十阿弥斩杀,险被信长处死。后因在桶狭间合战、美浓进攻时作战勇猛而获赦免。利家勇猛忠义,一生始终与出乎意料的机遇为伴,凡遭遇影响时代的重大事件,都能准确判断形势,正确站队而化险为夷因祸得福。在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两朝保持荣宠不衰,加贺百万石的前田家在江户时代繁衍出四藩大名--加贺金泽本藩122万石、加贺大圣寺支藩7万石、越中富山支藩10万石、上野七日市支藩1万石 。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前田利家

外文名称; まえだ としいえ

别名; 犬千代、又左卫门、又四郎、越中少将

国籍; 日本

民族; 大和族

出生地; 尾张国海东郡荒子城

出生日期; 公元1538年1月15日(天文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逝世日期; 公元1599年4月27日(庆长四年闰三月三日)

职业; 武将、大名

主要成就; 丰臣五大老之一

加贺藩之祖; 加贺百万石

诨名; 枪之又左、日本无双之枪

官位; 从二位大纳言,追赠从一位

法名; 高德院传桃云净见大居士

墓所; 野田山墓地、宝円寺

人物生平 出身武家 前田利家天文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538年1月15日)出生于尾张国海东郡荒子城(今爱知县名古屋市中川区荒子4丁目)。幼名犬千代。是尾张荒子城主前田利昌的四男,母亲是长龄院。

前田利昌共有利久、利玄、安胜、利家、良之、秀继六个儿子,知行(日本中世纪及近代领主对领地行使支配权的历史概念)2000贯,兵役250-300人,荒子城是个东南至东西20间,南北18间的弹丸之地。除长子利久继承家业外,其他儿子只能以家臣身份服侍利久,或另谋出路。天文二十年(1551年),14岁的利家做为织田信长的小姓,出仕织田家,俸禄50贯。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清州城主织田信友和织田信长间的萱津合战,利家初阵取敌首级立功。元服后改名前田又左卫门利家,别名又四郎、孙四郎 。

青年时期 青年时期的利家血气方刚,年少不羁,以枪之又左卫门、枪之又左立威名。正是这份血气导致了他苦难历程的开始,磨练他的心智,使之收起了幼时的浪荡,变得隐忍稳重。

弘治二年(1556年),林秀贞、林美作守、柴田胜家密谋废掉织田信长而改立织田信行继承家督谋反,稻生之战中,利家右眼下中箭,带伤作战的他发挥"枪之又左"的饶勇本色斩获宫井勘兵卫恒忠的首级立功,俸禄升为150贯,招纳了第一位家臣村井长赖。柴田胜家兵败后因作战勇猛而被饶恕,此后在信长麾下屡立战功,成为北陆道军团的领袖,是利家的直属领导。由于前田利昌是从属林秀贞的与力,因此,在信行之乱中,利家父子兄弟不得不兵刃相见。这是利家一生中的首次站队,埋下了以后,织田信长强行介入前田家内务,勒令利久将家督让位与利家的因果 。

永禄元年(1958年),在与支配尾张国上四郡的守护代织田信安之子织田信贤的浮野之战中,利家又立战功。新设立的信长之直属亲卫精锐部队"赤&黑母衣众",利家被提拔为赤母衣众笔头。同年,利家迎娶表妹阿松(芳春院)为妻。永禄二年(1959年),利家长女阿幸诞生,一家幸福美满之时,杀身之祸却悄然而至。信长的异母弟同朋众(战国大名家中负责艺能、茶事和杂役的职务)爱智十阿弥,仗着信长的宠信,经常取笑利家,偷利家妻子所赠之父亲遗物发簪时被利家人赃并获仍侮辱利家。但信长没有处罚十阿弥,不甘的利家当着信长之面将十阿弥斩杀,严重挑衅了信长的权威。信长暴怒之下判处利家切腹,后在柴田胜家和森可成等家臣的求情下,减罚为出仕停止处分,逐出家门。此时,利家已积功俸禄升为300贯,负担一家的生计,瞬间变为没有收入来源的浪人。以利家枪之又左的身手和威名,很容易在其他诸侯处谋得官职。但利家却始终忠于信长,天天在城外徘徊,众家臣轮番为利家求情,信长始终不允 。根据《加贺藩史料》的记载,利家把妻儿送到了父兄所在的荒子城,自己则通过柴田胜家的介绍,来到尾张知多半岛最南端的热田神宫,做了社主松冈氏的食客,仅依靠他们每天提供的一点小豆粥过活,以等待再度出仕织田家的机会。热田神宫里的藏书十分丰富,其中不乏当时上级武士所必读的《史记》、《三略》等汉书,还有《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语》、《太平记》等和书经典。据说利家两年多的浪人生涯在此地潜心读书,从而褪去了桀骜不驯的粗糙表皮,真正的成为了一个成熟稳重的青年武士。松冈氏后来也成了利家的家臣 。

永禄三年(1560年),桶狭间合战,出仕停止的利家擅自参战,朝之合战斩敌首1级,本战斩敌首2级,合计斩敌3首级立功。在《信长公记》首卷中,记载上午获取功名者的名单中,前田又左卫门位列榜首。利家父亲前田利昌战死于此役,长兄前田利久继承家督之位。利久膝下仅一女无子,遂将妻子阿常和她前夫泷川一益之兄泷川益氏之庶男(另有一益之子一说)宗兵卫收为养子,改名庆次郎,元服后取名前田利益,即"战国第一倾奇者"前田庆次。利久对养子非常疼爱,安排他娶三弟前田安胜的女儿,想让庆次继承荒子城主之位。

永禄四年(1561年),利家再次擅自参加与斋藤义龙的森部合战,斩杀敌首2级,其中之一是斋藤家重臣下野守日比野清实旗下猛将,号称"颈取足立"的足立六兵卫。至此,信长终于允许利家回归,俸禄由300贯升至450贯。永禄五年(1562年),利家长子前田利长(加贺藩初代藩主,加贺前田家二代)诞生。同年,利家出阵美浓轻海之战。永禄六年(1563年),次女萧姬(中川光重之正室)诞生。永禄十年(1567年),利家出阵稻叶山攻略战 。 前田利家与正室芳春院铜像-日本小丸山公园 前田利家与正室芳春院铜像-日本小丸山公园

屡立战功 永禄十一年九月十二日(1568年10月12日),观音寺城之战的攻城战中,利家第一个攻入敌城斩获首级,即便负伤也不退却,赢得箕作山城一番枪的美名。永禄十二年(1569年),织田信长以前田利久无亲子且病弱之由(武者道少御无沙汰-《村井重頼觉书》),下令利久将荒子城家督之位让与利家,知行合计2450贯。前田家的谱代家臣奥村永福抗命辞做浪人,至天正元年(1573年)方重归。前田家在利家的带领下,诸战有令必参,为信长所推进的统一日本大业立下汗马功劳。

元龟元年四月(1570年5月),信长妹婿浅井长政破盟背叛,与越前大名朝仓义景围攻信长,在金崎之战中,信长陷入退路被截的危机之时,利家做为信长撤退的警护担当,护卫信长逃回京都时,据言信长身边只剩下约10人。此时,将军足利义昭趁此机会与信长的对立白热化,在全国发布围剿信长的命令,包括朝仓义景、浅井长政、武田信玄、毛利辉元、三好三人众,甚至比睿山延历寺、石山本愿寺、杂贺众等寺庙势力都被联合起来,组成"信长包围网"。六月二十八日(7月30日),信长联合德川家康军与浅井、朝仓联军对战的姊川之战中,利家斩浅井助七郎首级立功。九月,在攻打石山本愿寺,春日井堤合战中,利家立下了被誉为"日本无双之枪""堤上之枪"的赫赫战功。信长当即许诺将会封其近江长滨的1万石。

元龟三年(1572年),利家出阵小谷城之战。同年,利家参与平定三好义继的反叛。天正元年(1573年),利家三女摩阿姬(丰臣秀吉之侧室加贺殿,秀吉死后改嫁公家万里小路充房之正室)诞生。十一月二十四日(12月18日),利家母亲长龄院去世。同年九月,利家在信长消灭朝仓氏和浅井氏的一乘谷之战、天正二年(1574年)本愿寺显如的宗教暴动,信长之弟织田信广和织田秀成战死的长岛一向一揆(1570年-1574年,据传信长火攻屋长岛和中江两城时,城中2万男女被烧死),越前一向一揆(1574年-1575年,小丸城出土瓦片刻着:"前田又左卫门大人活擒一向宗千人。依法处刑以釜烹"。 )等战役中都屡立战功。天正二年(1574年),四女豪姬(丰臣秀吉之养女,宇喜多秀家之正室)诞生。

天正三年(1575年),信长在平定越前一向一揆后,将越前八郡全数交给柴田胜家于北之庄城管理。利家与佐佐成政、不破光治获赐平分府中周边的今南西、南仲条两郡,10万石知行各分得三分之一,成为柴田胜家的目付,自此,三人便统称为"越前府中三人众",越前两郡的活动与文书大多数均有三人众署名。利家以府中城为居城,知行3.3万石,前田家在北陆的基业,也是从这里开始的。五月至七月期间,织田氏明确划分三人众的领地,利家管有丹生郡大井村、今立郡真柄村、南条郡杣山、宅良谷和河野浦等[1] ,三人同时成为与力,三人联署的情况亦不复见。同年五月,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联合军对武田胜赖军的长筱之战中,利家担任铁炮队队长,面对武田军右翼的猛烈突击,利家沉着镇静的指挥,将信长的新式战术"三段射击"发挥出十分的威力,为织田军的胜利立下大功 。在本次战役的追击战中,利家对战武田敌将弓削左卫门时右脚受重伤坠马,为家臣村井长赖所救。

天正四年(1576年),人称越后之龙的大名上杉谦信因不满织田信长的宗教政策,撕毁与信长的同盟,转与石山本愿寺结盟。以谦信为盟主,毛利辉元、石山本愿寺、波多野秀治、纪州杂贺众等会盟形成"第二次信长包围网"。利家做为柴田胜家的助手与上杉军对峙,参与平定北陆地方的战事。天正五年(1577年),上杉谦信死后,利家趁上杉家夺位的"御馆之乱",攻占了上杉家在北陆的大片领地。当上杉景胜继任家督,领兵出战时,利家因加贺一向一揆暴乱而归国,两军未能正面交锋。

天正六年(1578年),织田方的摄津守荒木村重向石山本愿寺显如送出起请文(起请文:以对神佛祈愿的形式记录誓言的文书,实际上也就是誓词)和人质,与本愿寺、毛利家订下了盟约反叛。在有冈城之战中,利家受信长之命讨伐谋反的荒木村重。同年,利家次子前田利政诞生。天正七年(1579年),信长将领地在北陆,隶属柴田胜家军团的利家派往西国,进入播磨为羽柴秀吉助战,强化增筑包围三木城的付城,参加三木合战。天正八年(1580年),担任织田中国方面平定总大将的羽柴秀吉出兵围困因幡鸟取城,利家出阵。天正九年(1581年),上杉景胜出兵越中,利家出阵。几年内转战摄津、播磨、因幡诸国,利家积功累累 。 长筱之战-前田军对阵武田军 长筱之战-前田军对阵武田军

能登国主 天正九年八月十七日(1581年9月24日),利家受封能登国四郡(鹿岛、羽咋、凤至、珠洲)、七尾城主,成为领有26.3万石知行的大名。十二月,利家长子前田利长与织田信长之女永姬订立婚约,并成为越前国府中城主。利家在织田家的仕途随着信长一统天下的发展终于平步青云,出人头地,但始终不曾进入过织田家的领导核心。此时的利家,万万想不到,更大的机遇即将随着一场惊动天下的风暴而至。

天正十年(1582年),利家另建小丸山城移居,七尾城于天正十七年(1589年)被废弃。三月十一日(4月13日),利家随柴田胜家军团攻下越中富山城。六月二日(7月1日),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起兵谋反,杀害其主君织田信长。六月三日(7月2日),利家正随柴田胜家攻击上杉家,出阵鱼津城合战,攻陷鱼津城。鱼津城陷落时,12名守将皆在耳朵上穿孔挂上写有姓名的牌子,以十文字的方式切腹自尽 。六月四日(7月3日),柴田的北陆军团得到本能寺之变的消息后,随即取消了对上杉氏的攻势,迅速撤回各自领地,利家当日自鱼津城坐船退保能登七尾城。

前番为织田军的猛烈攻势所压制的上杉景胜开始反攻,能登畠山氏的旧臣温井景隆、三宅长盛、游佐续光、长景连等人也在上杉氏的支持下试图夺回能登故国。他们的反攻得到了能登石动山天平寺僧众的响应,在荒山筑城,以对抗七尾城的前田利家。

而此时,正在西国与毛利军苦战的羽柴秀吉听闻果断地采取了行动,与毛利方达成和议,火速撤兵返回京畿。打着讨伐叛贼的大义名分的秀吉和短时间内安抚了朝廷上下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的明智光秀展开了正面决战。天正十年六月十三日(7月12日),明智光秀兵败天王山,当日深夜在小栗栖被小股乱兵重伤后由家臣沟尾庄兵卫介错自杀。

天正十年六月二十六日(7月25日),利家遣奥村永福、长连龙率军三千攻打石动山,前田军将斩获的1000余个首级悬挂于山门两侧后放火烧寺,拥有300间僧坊的天平寺在连续烧了两昼夜后化为焦土。至此,利家完全平定能登,能登的战国时代落幕,而现存有关七尾筑城的文书绝大多数都集中于天正十年(1582年),利家在这不同寻常的一年里,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巩固领地,加强战备上。

天正十年六月二十七日(7月26日),举行决定织田氏的继承以及所属领地、权力的再分配问题的清州会议。在继承者的焦点问题上,柴田胜家支持信长次子织田信孝,而作为山崎之战讨灭明智光秀立下显赫战功的羽柴秀吉却支持年仅2岁的三法师(织田秀信)。最终,秀吉的提议得以实现,力压柴田胜家,取得一匡天下的主动权。而柴田胜家、织田信孝、泷川一益则组成反秀吉联盟,双方矛盾进一步深化。秀吉是利家的至交好友,是利家两个女儿的养父。胜家是眷顾有加的上司,与利家情同父子。身在双方势力夹缝中的利家异常矛盾,唯有尽力协调 。

兴衰抉择 天正十年十一月三日(1582年11月28日),胜家的北陆领地进入不易动兵的冬季,遂派遣利家、不破直光、金森长近三人前往山崎宝寺城与秀吉进行和平谈判,秀吉答应了胜家的和平提议,并盛情款待了三人。十二月七日(12月31日),当北国开始降雪无法出兵之时候,秀吉立刻撕毁和议,率5万大军攻击近江,击败驻守北近江的胜家养子胜丰并迫使他降服。同时策反了氏家、稻叶、森等美浓众,逼迫织田信孝交出织田三法师,从而获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义名分。

天正十一年三月(1583年5月),柴田胜家出兵近江与秀吉军对峙,利家父子从军,嫡男利长初阵。在出战前,利家将三女摩阿交与胜家作为人质,同时利家、利长父子也被分开,利长在佐久间盛政的先锋营中,而利家则跟随柴田本人。据传天正十一年四月(1583年6月)贱岳合战决战之时,利家按兵不动,保持中立,后退回能登国,导致柴田军大败,秀吉苦战获胜,羽柴家贱岳七本枪扬名天下。但实际情况是,利家在柴田军撤退时,担当最危险的殿后任务,其家臣团共30余名战死 。《越登贺三州志》中记载退回越前后,利家对胜家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亲阿父样可速回北庄收集败兵,我于府中阻击敌军。"胜家答曰:"我武运已尽,再战亦无益处,此番回到北庄便将自刃,你对我已竭尽忠义,我虽无法报答万一,但若你就此降服秀吉,我于地下亦无寸怨" 。而《三壶记》中记载:"今次合战的败因皆由玄蕃(佐久间盛政)深入所致,与他人并无干系" 。这些记载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贱岳合战的真实情况。

秀吉军追击至利家的居城府中城,原本利家准备笼城战死,秀吉通过前锋堀秀政传达和睦意愿。天正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6月11日),羽柴军前锋到达府中,与守城的前田军进行铁炮对射。次日平明,秀吉亲自到达,单人独马来到城门下高声叫道:"我便是筑前守,请不要开枪"。最后,利家开城出降。四月二十三日(6月13日),利家、堀秀政为秀吉军先锋,包围柴田胜家的居城北之庄城。翌日下午,柴田胜家与妻子信长之妹阿市举火自焚,日本历史进入了秀吉时代。战后,秀吉将佐久间盛政的旧领地加贺国的石川、河北两郡加赐给利家,利家把居城移到了加贺尾山城(金泽城),尾山城在整个江户时代都作为前田氏的首府。此时,利家的长兄前田利久和养子前田庆次回到能登,利家以7000石之地封予二人,利久知行2000石,庆次知行5000石。同年,利家封庆次为阿尾城主。利家的再次正确站队,为自己和前田家选择了一条辉煌腾达的道路,进入了丰臣政权中心,建立起独霸北陆的基础 。

平步青云 天正十二年(1584年),织田信雄与德川家康结盟竖起打倒羽柴秀吉的大旗,小牧·长久手之战两军大规模会战将近一年。秀吉虽在兵力上占优,却吃了败仗,但秀吉攻击伊势胁迫织田信雄单方面媾和,被孤立的家康不得不送出人质接受和谈。六月,德川方的越中国领主佐佐成政派人带了重礼去前田家提亲,说是想要把女儿嫁给利家的次子利政。利家答应了这门亲事,同时派人携带聘礼回访富山城,双方借此机会互探虚实。成政表示七八月间无吉日,具体的成婚日期另作定夺,利家也未提出反对意见。就在双方礼尚往来的同时,成政每日都在富山城中操练士卒备战,利家也在边境布下重兵防御。

天正十二年八月二十八日(10月2日),佐佐成政军突袭加贺朝日山城,揭开双方连续恶战的序幕。末森城之战,成政军兵力数倍于前田军,众家臣认为救援末森无异于自寻死路,劝利家不要前往。对此利家说道:"人生一世,名流千古,若是任由奥村等将城破而死,必为天下所耻笑,内藏助(成政)虽有数万骑,但我也要率领小姓、马回与其决一胜负" 。此战是前田与佐佐两氏之间最激烈的交战,佐佐军损失惨重,计有12员大将战死,从此不得不转入战略守势。前田军在末森之战中以少胜多,利家个人的威望和家臣团的团结也达到了顶峰,从而初步奠定了加贺藩的人事基础。

天正十三年(1585年),前田与佐佐两氏的激烈攻防战持续将近一年,利家出阵加贺鸟越之战、俱利迦罗之战、鹰巢城之战[2] 。八月八日(9月1日),秀吉完成越中讨伐军的编组,总兵力达10万余,利家率1万兵力为先锋。富山之战佐佐成政降服,秀吉同意了成政的降伏请求,不过要求成政切腹,后在利家和织田信雄的恳求下,秀吉方宽恕成政。最后,成政被没收越中一国,其领地只剩下新川郡。秀吉将越中国四郡中的砺波、妇负、射水三郡赐封利家长子利长,知行32万石,命利家仍居尾山城,利长则奉命将富山城破毁后居守山城。 至此,前田家统领加贺国、能登国、越中国的大部分领地,合计知行约115万石 。九月二十一日(11月12日),秀吉致书利家,大大褒扬了利家父子和前田家诸将的战功,称他们为"少见的勇者"。信中写道:新加封的越中三郡并非是我秀吉所赐,而是贵殿父子凭借一枪一刀自己打下来的,若是对恩赏还是不满的话,可以允许你们父子从此使用羽柴苗字。天正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1586年5月10日),秀吉把自己的筑前守官位让给了利家,利家升任从四位下・左近卫权少将兼筑前守,在此之后日本古文书中的"羽柴筑前守"便是指利家 ,而号称加贺百万石的加贺藩领地也形成了初步的框架 。

位极人臣 天正十五年(1587年),丰臣秀吉率20万大军进行九州征伐,利家长子利长担任先锋。在出征期间,为了保证后方的稳固,秀吉特意委派利家留守京都,在保证治安情况良好的前提下,利家还被托付了繁重的政务。天正十五年五月(1587年6月),岛津义久、岛津义弘战败降服,九州宣告平定。此役,佐佐成政立功,秀吉赐封肥后国国主,其原有的越中新川郡领地则给了前田利长。至此前田家已统领越中全境,利长也奉命将居城从守山移往富山。

天正十六年(1588年),利家随秀吉参内向后阳成天皇祝贺新年兼禀报九州平定之事,并奏请天皇行幸聚乐第。四月十四日(5月9日),天皇御驾行幸聚乐第,众大名感恩涕零,据弗洛伊斯《日本史》记载,在这次天皇行幸中,利家与德川家康、织田信雄、宇喜多秀家、丰臣秀长四人另行呈上誓书血判状。同时,秀吉下赐利家丰臣姓氏,此时利家已成为丰臣政权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了。天正十七年四月(1589年),利家升任从四位下・右近卫权中将兼筑前守。

天正十八年正月二十二日(1590年2月26日),利家升任正四位下参议。同年,秀吉完成小田原讨伐军的编组,小田原之战秀吉方动员总兵力达22万,利家担任北陆军总指挥,与上杉景胜、真田昌幸等率北陆军由上野国入武藏国,一路攻陷松井田城、箕轮城、厩桥城、石仓城、西牧城、玉绳城、河越城、松山城、岩槻城、钵形城、八王子城等诸城。武藏钵形城主北条氏邦,在围困钵形城时投降,就此成为前田家臣,庆长二年(1597年)病死于金泽城。天正十八年七月(1590年8月),北条氏降服,秀吉命北条氏政、北条氏照、松田宪秀切腹,北条氏直因是德川家康女婿而免死,流放高野山。

天正十八年八月(1590年9月),秀吉进入会津黑川城,开始了标志着丰臣秀吉完成了日本天下统一的奥州仕置。所谓的奥州仕置便是对东北诸势力进行重新洗牌,没有参加小田原征伐的大崎义隆、葛西晴信、白河义亲等人的领地被没收。陆奥国的伊达政宗因违反秀吉的"惣无事令"和小田原征伐战中迟到,也被没收了会津领地,替之以大崎氏旧领。利家担任奥州检田史总指挥,负责对东北地区进行检地,由于检地触及了多方利益,其间所遭遇的反抗不胜枚举,利家一一平定后于年底返回加贺。至此,关东、奥州的远征结束 。天正十八年十月二十日(1590年11月17日), 利家辞任参议官职。

天正二十年(1592年),统一日本的秀吉发动文禄之役入侵朝鲜,利家并未直接出战,而是按秀吉命令将他旗下的军队集结在肥前国的名护屋作为预备队。当初,秀吉欲亲自领兵渡海,被利家和德川家康劝阻。天正二十年七月二十二日(1592年8月29日),秀吉母亲大政所病逝,举办葬礼的三个月期间,秀吉将名护屋的诸将指挥和政务委托与利家和家康,此乃丰臣五大老之原型。利家和秀吉的关系非比寻常,势力也异常强大,是除秀吉外地位声望唯一能和德川家康抗衡的大名,且为人正直忠义,利家被赋予秀吉之子丰臣秀赖的指导重责。文禄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594年1月16日),利家四子前田利常(加贺藩第二代藩主,加贺前田家三代)诞生。文禄三年四月一日(1594年5月20日),利家升任从三位・权中纳言。文禄三年五月二十日(1594年7月8日),利家辞任权中纳言官职 。

垂暮之年 文禄四年(1595年),秀吉建立"五大老・五奉行"的重臣合议制度,任命利家、德川家康、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和小早川隆景为五大老,辅佐秀赖。文禄五年五月十一日(1596年6月6日),利家升任从二位・权大纳言。庆长二年正月十六日(1597年3月4日),利家辞任权大纳言官职 。庆长三年四月二十日(1598年5月25日),利家年老健康衰退,遂将前田家督之位让与长子前田利长,隐居草津温泉疗养。庆长三年八月十八日(1598年9月18日),秀吉病逝,临终前召见利家和家康等五大老,仿刘备托孤,托付身后之事,"五大老"共同执政,利家担任秀赖的监护人。利家和家康下令朝鲜撤兵。

庆长四年(1599年),尾张派诸侯和近江派诸侯的矛盾发展到高潮,利家努力和丰臣政权诸大名沟通,消除分歧,勉强维持着和平的局面,有力的压制着德川家康的野心。二月二日(2月26日),利家在内的四大老·五奉行9人与家康交换誓纸。庆长四年闰三月三日(1599年4月27日),利家病逝,享年62岁,法号"高德院传桃云净见大居士",葬于野田山墓地。闰三月二十四日(5月18日),利家官职追赠从一位 。利家病逝当天,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人袭击石田三成。历史学家认为,利家的去世使唯一能够有力制约德川家康的因素消失,直接导致了丰臣家的灭亡。翌年,爆发关原合战。十六年后,大阪城落,丰臣秀赖和生母淀姬自焚。元和偃武,德川家康夺取了天下建立德川幕府 。

主要成就

军事 "日本无双之枪"前田利家,一生戎马生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利家成为越前府中城主之前,是织田信长麾下勇猛善战的年轻将领,总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即便负伤也不退却。战国三大奇袭战之一桶狭间合战,在《信长公记》首卷中,记载上午获取功名者的名单中,前田又左卫门位列榜首。观音寺城之战的攻城战中,利家第一个攻入敌城斩获首级。在战国史上著名的撤退战--金崎之战中,信长陷入退路被截之危,利家护卫信长逃回京都时,据言信长身边只剩下约10人。据考证利家用的枪是重型马上持枪,枪柄约九尺,枪身约一尺,总长超过三米,娴熟使用这种武器的利家,不断奋战立功,是信长的心腹爱将 。

第二阶段是利家在天正三年(1575年)成为越前府中城主,在行政上逐步独立,开始尝试自行经营领地,在领内进行独立的检地、刀狩。但在军事编制上,府中三人众却始终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参加了摄津伊丹和播磨三木的围城战。在这数年时间里,鲜见利家亲自上阵厮杀的记录,其地位类似于大兵团中的军师级指挥员。

长筱之战中,铁炮作为新兵器首次大规模用于战争,根据《信长公记》的记载,利家在长筱之战中担当铁炮队指挥官,手下有铁炮千挺,战术方法相当得当,为织田军的胜利立下大功。《长筱合战屏风》中描绘了位于防马栅最前列的利家,指挥铁炮队阻击武田军真田信纲部的画面。《信长公记》中记录利家部所讨取敌将名单中也有"源太左卫门"(真田信纲) 。

天正四年(1576年),信长修筑安土城,根据安土城郭调查研究会的考证,安土城天守阁面朝南方,其下的交通主干道称为"大手道",直通城墙的南门。信长在天守阁周围为部下们安排了豪华的府邸,前田利家邸位于大手道之东,时为方面军统帅的羽柴秀吉邸则在大手道之西,就至天守阁的直线距离而言,前田近而羽柴远。据称羽柴邸同时还具有迎宾馆的功能,而前田邸则是负责城池治安的警备司令部 。

天正十二年(1584年),织田信雄与德川家康结盟竖起打倒羽柴秀吉的大旗,小牧·长久手之战两军大规模会战将近一年。末森城合战中,利家凭超凡的胆略和奇兵战术击败兵力数倍于已的佐佐成政。九月八日(10月11日),佐佐成政亲率1.5万兵力直扑能登与加贺边境的末森城。末森城是位于能登半岛根部的战略要地,控制了末森城,便能把前田氏的能登、加贺领地一切为二,进而掌握整个北陆战局的主宰权。末森城守将是利家家臣奥村永福、千秋范昌及土肥氏老臣土肥伊予,守军总计1500人,同围城的佐佐军众寡悬殊。佐佐成政在末森城南约六公里的坪井山扎下本阵,命神保氏张领兵四千在沿海一线警戒前田氏的援军,于九月九日(10月12日)凌晨发起猛烈攻势。佐佐军迅速攻克二之丸并夺取了城中的粮仓,末森城守军伤亡大半,退守本丸。

九月十日(10月13日)正午,利家得到末森开战的消息,当时佐佐、前田双方的军事力量悬殊,前田方兵力不足,众家臣认为救援末森无异于自寻死路,劝利家不要前往。勇猛忠义的利家却决定让长兄前田利久留守金泽城,自己率领2500人前往救援。利家从高松村村民获知神保氏张埋伏于川尻川一带,下令部队沿海边行军以躲避,海岸线上的细砂吸收水分后会变的十分坚固,骑兵也能顺利通行。利家军以昆布封住马口,绕过佐佐军在海岸设下的木桩障碍,沿海边悄悄行进。

翌日清晨,末森城的攻防战已到即将陷落之时,利家亲身上阵带领援军在佐佐军背后发起猛烈攻击,布阵于两处的佐佐军猝不及防,很快被前田军击溃,利家、利长父子杀入城内,与奥村永福残部汇合。佐佐军虽然试图再度反扑,但是能登方面的前田军长连龙部接踵而来,佐佐成政见大势已去,只得撤回越中。利家之豪勇在这一战中发挥到极致,守将奥村永福也名扬天下。此战是前田与佐佐两氏之间最激烈的交战,佐佐军损失惨重,计有12员大将战死,从此不得不转入战略守势 。

第三阶段是丰臣秀吉时期,天正十八年(1590年)的小田原之战秀吉方动员总兵力达22万,利家压倒出身名门、同样实力雄厚上杉景胜担任北陆军的总指挥,调度指挥上杉景胜、真田昌幸、浅野长政、本多忠胜、平岩亲吉、鸟居元忠等各部的5万兵力。由于北国二月积雪尚未消融,利家决定自越前、美浓绕道进攻北关东后北条氏上野国的据点松井田城。松井田城是上野国第一要冲,守将大道寺政繁深挖堑壕,联结诸卫星城打算负隅顽抗。利家把城池完全包围,切断了松井田城的水源,随即一一拔除其周围支城,大道寺政繁支撑不住,将降书粘在箭杆上射入利家营中,开城投降。

松井田开城之后,利家以降将大道寺政繁为先锋,几乎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北关东箕轮城、厩桥城、石仓城、西牧城等诸城。利家拜谒了将指挥部设在箱根汤本早云寺的秀吉。秀吉命利家、景胜将本阵设在早云寺对面的笠悬山上,故此二人迅速在山上筑起了一座城砦,被后世称为石垣山一夜城,实际施工时间约一个月左右。之后,利家继续肃清北关东的北条方势力,在攻克武藏玉绳城、河越城、松山城、岩槻城、钵形城等城后,攻打八王子城。

八王子城主是北条家中最为勇猛善战的北条氏照,早就做好了彻底抗战的准备,将领内所有15岁以上、70岁以下的男子征入军队,进行军事训练,严令城外所有居民入城,并把诸国领主的家眷送往小田原作为人质。氏照此时正在小田原城中,留守的是城代横地监物、家臣狩野一庵。利家知道城中的守军异常死硬,绝无降服的可能,在六月二十三日(7月24日)发起了总攻击,打响了小田原征伐中最为激烈的八王子城之战。凌晨二时,攻击部队开始在城下放火,天明后兵分数路突入,在城中各处展开惨烈的厮杀。

根据史迹发掘表明,八王子城天守阁被完全烧毁,通往天守阁的道路上挖出了大量铁炮玉(子弹)、刀剑和铠甲残片,可见战况之激烈。在山顶附近的小宫曲轮,双方的争夺趋于白热化,包括前田家重臣青木信照在内的30名马回众战死。一直战至傍晚时分,八王子城大势已去,守军的妻儿以北条氏照正室大石比佐为首,纷纷自刃和纵身投入天守阁边的河内,河川被鲜血染红达三日三夜,最终北条方的死者在3000以上。而战后被送往附近相吉寺做法事的丰臣军战死者遗体也达1283具,其中不乏前田家的家臣,直至现在还保存有很多利家、利长写给遗属的哀悼书状。

七月五日(8月4日)小田原开城北条氏出降,秀吉命北条氏政、北条氏照、松田宪秀切腹,北条氏直因是德川家康女婿而免死,流放高野山。而投降了丰臣方的重臣大道寺政繁、松田宪秀也因为不忠罪名而被责令切腹。长期雄霸关东的后北条氏灭亡,小田原征伐结束 。

常年南征北战的前田利家不单勇猛善战人望高,对形势有极好的判断力,并且对兵员的增减配备、兵粮的徵集发放、军资金的调度使用等,也具备很强的计算能力和出众的经济头脑。在筑城方面也很有战略眼光,据说利家是使枪的行家,利家建筑金泽城时,修筑了许多为抵御枪炮攻击的防御设施。金泽城内的"鹤之丸土墙"内侧留有很多"铁炮枪眼",该墙从三丸的角度看去仅仅是单纯的海鼠壁,紧急时刻时可将瓦片打破露出可架枪攻击的枪眼,因此称作"隐形枪眼"[3] 。

家臣 利家早期的家臣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在尾张荒子城时代便开始效力的荒子众,一是府中三人众时代登用的府中众,这两类家臣后来都成为前田家的谱代,与利家的渊源最为深厚,被称作"本座者",再往后加入的新家臣则被称呼为"新座者"以示区别。

最早的荒子众,早在利家继任家督之前便已形成,所谓"荒子七人众"的山森伊织、奥村永福、吉田孙兵卫、姊崎四郎左卫门、三轮作藏、山森久次、金岩与次之助是利家从父兄那里继承来的家臣团。利家在1556年(弘治2年)稻生合战之后招纳了第一位家臣村井长赖,其他的荒子众还包括了原田又右卫门、久田孙右卫门、筱田孙助、富田景政、河原兵库、奥村孙助、奥村弥左卫门、半田半兵卫、野崎源左卫门、冈本助兵卫、高畠茂助、桥爪缝殿助、小冢仁右卫门等人。

荒子众追随利家,参加了织田信长的许多次重大军事行动。1573年(天正元年),追击朝仓势的越前刀根山合战中,利家的三位家臣村井长赖、小冢藤右卫门和奥村永福立下大功,受到了信长的亲自表彰,而利家的家臣团的正式形成,则是在越前府中时代。

现存最早的关于利家家臣团构成的文献,是天正三年(1575年)利家府中三人众时期的《天正三年越前府中侍帐》,其中列出了号称"越前府中二十一人众"的21名家臣名单,其俸禄从70石到1000石不等,同时还有以前田孙左卫门为首的缺失俸禄数字的10人名单 。

《越登贺三州志》记录家臣达77名,越前府中时期,三轮吉宗、山崎长德父子、横山长隆、千秋范昌父子等大批原朝仓氏家臣加入了利家的家臣团。天正九年(1581年),利家受封能登一国后,其家臣团的规模大大扩张,后来庞大的加贺藩臣团的基础,就是这个府中时代打下的 。

加贺藩之加贺八家

名称 家禄 家祖

本多家(家老笔头) 5万石 本多政重,德川家康重臣本多正信次子,直江兼续的婿养子,后恢复本多姓,改侍前田家。

长家(穴水城主→福水城主) 3.3万石 长连龙,原织田信长家臣,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后为前田利家家臣。同年,石动山之战立功,领能登国内3.1万石。长子长好连娶利家八女福姬为妻。

横山家(富山城代,加贺本藩国老) 3万石 横山长知(横山长隆次子),横山长隆在越前府中时期做为家臣侍奉利家,天正十一年(1583年),贱岳合战随利家殿后战死。横山长知15岁仕官于前田利家。

前田家(长种系)(守山城代) 1.8万石 前田长种,原织田信长家臣,本能寺之变后仕官于织田信雄。后成为前田利家家臣守备七尾城,娶利家长女幸姬为妻。

村井家(松根城代) 1.65万石 村井长次(村井长赖长子),村井长赖是利家在弘治二年(1556年)招纳的第一位家臣,随利家转战各地,与其同甘苦的股肱之臣,长筱之战中曾救过利家性命。村井长次娶利家七女千世姬为妻。 奥村宗家(末森城代) 1.3万石 奥村永福,前田家的谱代家臣,利家受封加贺国时,委任奥村为军事要冲末森城城主。天正十二年(1584年),末森城之战,佐佐成政军兵力数倍于前田军,奥村死守抵抗直到利家的救援,成功击退敌军。利家去世后奥村隐居出家。其后子孙皆代代相传成为加贺藩的家老。

奥村支家(留守居役・金沢城代) 1.2万石 奥村易英(奥村永福次子),侍奉加贺前田家4代(利家·利长·利常·光高),(庆长二十一年(1616年)成为家老。

前田家(直之系)(小松城代) 1.1万石 前田直之,利家次男前田利政之长子,前田土佐守家二代当主。

经济; 生於日本战国乱世的武将,往往不缺乏粗豪的气质,但于精细方面却常有欠缺。具有出类拔萃的武将资质的前田利家却也是个打算盘的高手,据说在前田利家的甲胄柜中,一直放著一把算盘。在丰臣秀吉对东北诸势力的领地进行重新洗牌实施奥州仕置时,利家担当奥州检田史总指挥,负责对东北地区进行检地。据说当时他站在高处,用手指点说:"此处五万石、彼处四万石、此山至彼山间十万石云云,经事后实际勘测,竟然相差无几,人皆惊叹其能"。

天正九年(1581年),利家受封能登国主、七尾城主。七尾城原为十五世纪初由能登守护畠山满庆所筑,向有"天下的名城"之称,但因易守难攻,交通不便而不宜作为统治中心。次年正月,利家便在海陆交通要冲的小丸山修筑新居城。天正十一年(1583年),贱岳合战后利家受封加贺国的石川、河北两郡,利家把居城移到了加贺尾山城(金泽城),尾山城在整个江户时代都作为前田氏的首府。加贺国是一个由农民支配的地区,一向一揆势力极强,大小土豪分立。利家除了以残酷高压手段彻底平定领内叛乱外,加强对农村的治理,在能登各地设立开荒奖励和地租收取制度,委托敦贺的船业经营者高岛屋运输,确保大量的年贡米在京都的市场渠道销售。还积极发展商业和手工业,开采矿产,冶炼铸造器具,食品、家具、染物、织物、造纸、酿造等产业也发展起来。利家在七尾鱼町设立鱼类买卖专营权,在轮岛推行"十乐"(东海方言,自由的意思)政策鼓励自由贸易,免除商人的部分商业税,促使商业繁荣。

根据残留下来的前田利家书信等,考证得他的性格十分认真细致,对待书信的格式用语等均很细心。这样一个粗中有细,外加具有优秀的经济头脑的人,所留下的遗产也异常丰厚,利家去世时,给利长、利政、芳春院所留下的财产多达金子二千二百七十五枚、银子二百十六枚、绢二百八十疋、绵二千八百五十把。当时的许多大名如堀秀治、细川忠兴、伊达政宗等都曾向利家借贷,可见在他精打细算操持下的加贺藩经济之宽裕 。

文化; 加贺藩在利家的用心经营下,商品经济急速成长,富裕繁荣带来的是与之相应的文化艺术发展。利家对茶道文化有着深厚的兴趣,是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的弟子,自言是"茶人"。茶道之外,利家对能乐、邦乐、舞蹈等演艺也充分的支持,制订文化奖励政策,给予能表演者知行和官位,从而以保护艺人的表演能力。是保护者同时也是严厉的监督者,演员们被要求进行表演技巧的锻炼和继承传统技艺[5] 。

利家的御用点心处"堂后屋三朗卫门糕饼店"被称为是点心店的鼻祖,金泽是与京都、松江齐名的三大糕点名城[6] 。日本现存最古老的算盘是前田利家所有的长7厘米,横13厘米的小型算盘,横梁是铜线,珠是兽骨,现存于尊经阁文库。[7]

天正十五年六月十九日(1587年7月24日),丰臣秀吉颁布了驱逐外国传教士的"伴天连追放令",判定天主教是非法的,接受天主教者皆是罪人。在大和泽城内建立教会,弗洛伊斯《日本史》中被称为日本地方布教柱石的高山右近,在山崎之战、贱岳合战等役中立功,秀吉赐封播磨明石6万石领地。禁教令发布后,所有的天主教大名都必须在领地和信仰之间做出选择,其中如蒲生氏乡、黑田如水等便宣布弃教,但高山右近却坚决选择信仰,因此沦为一无所有的浪人。高山右近躲藏在小西行长的领地小豆岛,利家对他说:"来金泽吧,给你3万石"。高山右近回答说:"俸禄事小,只愿能在加贺重新建立教会"。利家在征得秀吉的同意后,得到了高山右近这员客将。利家夫妇对于天主教相当理解和宽容,高山右近到了加贺后,重建了天主教会,发展了几百名信徒。后来失意回到加贺的利家四女豪姬等也组成了一个小型的高层教徒团体,庆长十三年(1608年)在金泽举行了盛大的圣诞节庆祝会。同时期西欧出版的日本地图,也明确标出了加贺藩领内的一些地名,可能是由高山右近的传教活动所致 。

现今在石川县立美术馆还保存有长龄寺落成时利家献纳的父母绘像,均为石川县的重要文物。其中前田利春的画像大小约为八十乘四十厘米,绢本着色,描绘了落发出家以后的利春,座前的从者正在用中国渡来的天目茶碗点茶,整幅作品想象力丰富,色彩艳丽,据传作者就是当时客居于能登的长谷川等伯,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人物评价

《丰臣秀吉遗言觉书》中秀吉称利家为"律义者"(正直者) 。

《陈善录》之评语:"日本无双之枪"

《藩翰谱》之评语:"前田又左卫门的春日井堤之枪" 。

《亚相公御夜话》中记载织田信长言:"利家是我的秘藏之宝" 。

《亚相公御夜话》中记载,有一次柴田胜家与利家交谈时说道:"那个明智光秀自从出仕以来,极受信长公的优遇。而即便是我,曾立下26次大功,也不至如此。又左你曾立过多少功劳,不妨说来听听"。利家答曰:"亲阿父样是家中宿老,每战必身先士卒,无人能及,我的功劳何足挂齿"。胜家执意要其回答,遂答道:"共计立下18次大功"。胜家笑道:"世上有些人只立下两三件功劳便面有得色,哪像又左和我柴田,身为信长公的忠实部下,必以夸功为耻" 。

轶事典故

猿与犬 "猿与犬"的友情是桃山时代最富传奇色彩的故事之一,其中的"猿"是指生于天文五年(1536年)丙申岁,属猴的丰臣秀吉。"犬"是指生于天文七年(1538年)戊戌岁,属狗的前田利家[8] 。此二人传奇般的友情在日本KOEI(光荣)公司的《太阁立志传》系列游戏大大地演绎了一番。

据《尾张热田松冈氏传记》的记载,在桶狭间合战前夜,秀吉曾拿着鲤鱼和酒来找利家,两人终夜谈论军事,并一起参加了次日的战斗, 当时利家因斩杀爱智十阿弥被罚出仕停止,以浪人的身份擅自参战。秀吉曾把利家的四女豪姬、六女菊收为养女,利家三女摩阿姬是秀吉的侧室。利家被赋予秀吉之子丰臣秀赖的指导重责,秀吉临终前,把丰臣秀赖托付给了利家,担当监护人 。

倾奇者 倾奇者意指穿着、行为、言语、性情奇怪的人,也指经常做出不同于常人的奇怪举动的人。这一说法据说是镰仓时代的武士对衣着都非常讲究,出战着铠甲,正装是狩衣,平常也是直垂素袄一丝不苟。到镰仓末期南北朝时代战乱开始之后,人们逐渐打破了这种严谨着装的规范,出现了所谓"婆娑罗"的着装风格。

婆娑罗风格至战国时代便成了倾奇者的时尚,在乱世中原先的各种条条框框几乎完全被打破。倾奇者们在探索新的艺术和行为规范时,恰恰又受到了新传播进来的切之丹文化的极大影响,在文化、服装、艺术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热衷于跳出旧体制窠臼的倾奇者。

《亚相公御夜话》中称利家为"倾奇御人",平时喜欢大声喧哗,手持长枪,走路横冲直撞,当时正装中的裤子腰身很小限制行动,他便穿大腰身的裤子,还剪掉一半裤腿。利家的这种行为,是出于实用的考虑,可以说是新颖的改革。但在当时却很难为人所接受,因此被称为倾奇者 。《绘本太阁记》则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利家八次向妻子阿松(芳春院)求婚均被拒绝的故事,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此举实属特立独行 。

枪之又左 据《信长公记》首卷的记载,稻生之战中,织田信行军有一个名叫宫井勘兵卫恒忠的小姓勇猛异常,一箭射中了利家右眼下方的面部。然而利家更比他勇猛十倍,不顾箭伤纵马持枪刺倒勘兵卫,取其首级献给织田信长,方拔出脸上的箭矢。信长高举勘兵卫的首级激励士气,遂将战况引向胜利。

由于利家的战功,信长赏他俸禄升为150贯。许多年后的一次安土城宴会上,信长还曾兴致勃勃地提起利家在稻生之战中的勇猛表现。著名的传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在《弗洛伊斯的日本觉书》中记载,见到利家后感叹:"欧洲人的体格实在是比不上日本人,像利家这样面部中箭,居然还能满不在乎地驰骋杀敌"。战国时代一般日本人身负骨折、溃疡、刀枪箭伤时也很少进行治疗,只是待其自然康复,这在欧洲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 。按照史料记载,利家在男性平均身高157厘米的战国时代身高超过六尺(182厘米),以身材高大容颜俊秀而闻名 ,此时已年满十八岁,长成雄赳赳的勇猛青年,正是因为拥有特别出众的体格,方能在刀光剑影的战场如入无人之境,成就枪之又左的威名 。

黄金甲胄 利家在末森之战中穿著的甲胄非常有名,名叫金小札白丝素悬威胴丸具足,由鲶尾形胄、铁制胴、明黄威铠三部分组成。据说在末森之战后,利家把它赐予劳苦功高的奥村永福,到了加贺藩五代藩主纲纪时,永福的曾孙和丰重又把它献上,现存于尾山神社,是重要的文物。由于当时在末森城附近发现了金矿,此甲用了大量黄金装饰,使得整副甲胄金光闪闪,威武不凡。现存有关末森之战的绘画作品中,利家大都身著此甲。具体尺寸是胴高35厘米、胴围87.5厘米、兜高68.5厘米、兜鸟帽子宽31.5厘米、兜前后径22.8厘米。

同样现存的另一件重要文物就是当时利家所穿著的阵羽织,名叫刺绣菊钟馗图阵羽织,传说出自于利家夫人芳春院亲手绣制。为橙黄色千千良织绢底,前巾为菊花图案,背后是钟馗像刺绣,现存于京都善长寺,在《末森合战绘卷》等很多相关绘画作品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其长107厘米,宽37厘米 。

亲属成员

氏族 前田氏(菅原姓)

先祖 前田利隆(祖父)→前田利昌(父亲)→前田利家

母亲 长龄院

兄弟 前田利久

前田利玄

前田安胜

佐胁良之(前田利之)

前田秀継

正室 芳春院(阿松)

侧室 寿福院(千代保)

隆兴院

金晴院

明运院

逞正院

儿子 长男:前田利长(母为芳春院)-加贺藩初代藩主

次男:前田利政(母为芳春院)-前田土佐守家祖

三男:前田知好(母为金晴院)

四男:前田利常(母为寿福院)- 加贺藩第二代藩主

五男:前田利孝(母为明运院)- 七日市藩初代藩主

六男:前田利贞(母为逞正院)

女儿 长女:前田幸姬(母为芳春院)-前田长种正室

次女:前田萧姬(母为芳春院)-中川光重正室

三女:前田摩阿姬(母为芳春院)-丰臣秀吉侧室→万里小路充房正室

四女:前田豪姬(母为芳春院)-丰臣秀吉养女-宇喜多秀家正室

五女:前田与免姬(母为芳春院)-浅野幸长婚约者(17岁去世,法名"养泉院")

六女:前田菊姬(母为隆兴院)-丰臣秀吉养女

七女:前田千世姬(母为芳春院)-细川忠隆正室→村井长次正室(法名"春香院")

八女:前田福姬(母为金晴院)-长好连→中川光忠正室

九女:前田保智姬(母为隆兴院)-武田信吉婚约者→筱原贞秀正室(18岁去世,法名"清妙院")

历史争议

利家诞生年 加贺藩五代藩主前田纲纪所著的《松云公御考记》之"前田家侧"中记录:利家的诞生年是天文七年(1538年)。而日本历史学家岩沢愿彦所著的《前田利家》(1969年,日本吉川弘文馆出版)一书中提出另一种考证:侍奉利家正室芳春院的侍女在自己的日记里记录,丰臣秀吉死后,曾目睹利家做了一个"耳塞饼"的举动。"耳塞饼"是日本古代的一种民间习俗,民俗学者柳田国男所著的《葬制沿革史料》记载一种曾在日本各地广泛流传的习俗:当与自己同年诞生的朋友去世时,会买白色的饼,在耳朵上贴一下,然后扔到屋顶随风吹走,是表达凶信已入我耳的意思。因此有了利家可能与秀吉是天文五年(1536年)同年诞生的说法 ,另还有秀吉是天文六年(1537年)诞生的考证 。

再一依据是天文十八年(1590年),利家、利长小田原出阵之际,芳春院为了祈愿父子二人武运长久而在能登气比神社献纳了祈祷依赖状(《大宫司樱井家文书》),书中有"行年五十四岁"字样,以此倒推回去,利家的出生年应该是天文六年(1537年) 。利家诞生共有:1536年 、1537年 、1538年三种说法 。

府中三人众; 天正三年(1575年),信长在平定越前一向一揆后,将越前八郡全数交给柴田胜家于北之庄城管理。利家与佐佐成政、不破光治获赐平分府中周边的今南西、南仲条两郡,10万石知行各分得三分之一,成为柴田胜家的目付,自此,三人便统称为"越前府中三人众",越前两郡的活动与文书大多数均有三人众署名。

然而,按照《信长公记》记载,获赐予两郡的是不破光治之子不破直光,而按照信长发出的《越前国掟书》显示,获任命为胜家目付的是不破光治 。加上三人众在两郡内的政务文书中,直光的名字也与成政和利家有关连,因此日本历史学家谷口克广认为不破氏父子是同时参加三人众 。

墓址寺院

墓址 庆长四年闰三月三日(1599年4月27日)前田利家病逝,享年62岁。闰四月六日(5月29日)在宝円寺举行葬礼后,闰四月八日(5月31日)安葬在野田山墓地。

寺院; 宝円寺,位于石川县金泽市,宗旨:曹洞宗[11] ,山号:护国山,利家与松之寺。天正十一年(1583年),加贺藩祖前田利家(法号:高德院传桃云净见大居士)所建,前田家世代的菩提寺。

庆应四年二月二十八日(1868年3月21日),宝円寺被大火烧毁,如今的宝円寺是后来重建的[12] 。

后世纪念

金沢城公园

名称:日本金沢城公园前田利家像

地址:日本石川県金沢市丸の内1番1号

尾山神社 名称:日本金沢城尾山神社前田利家像

地址:日本石川県金沢市尾山町11-1[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