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剑骨鱼
jian gu yu

中文学名:剑骨鱼

拉丁学名:Mystus guttatus

门:脊索动物门

纲:硬骨鱼纲

目:纲辐鳍亚纲目鲇形目

科:鳠科

属:鳠属

学名斑鳠(Mystus guttatus),鲿科鳠属的一个物种。个体大,一般常见个体为1-2公斤,个体大者也有5-10公斤,最大者可达15公斤。在桂林地区俗称剑骨鱼,此鱼刺儿少无鳞,肉质肥嫩,口感极佳,是做漓江啤酒鱼的上等鱼类。[1]

目录

形态特征

体长,侧扁。头平扁,吻宽而圆钝,略似犁头状。口宽大,下位,弧形。上、下颌齿带弧形,腭骨齿带略呈半环形,齿绒毛状。唇厚,下唇中间不连续。两鼻孔略近,前鼻孔管状,后鼻孔前缘有鼻须。须4对:上颌须最大,末端达腹鳍基;鼻须较短;颐须2对,外侧1对较长,可达鳃孔。眼中等大,眼睑游离。背鳍短,硬刺细短,后缘具细弱锯齿;胸鳍刺扁长,前缘锯齿细弱,埋于皮下,后缘锯齿粗大;腹鳍与臀鳍均短,无硬刺。脂鳍高,特别长,起点接近背鳍,末端靠近尾鳍,但不与尾鳍相连,后缘游离,圆形;尾鳍分叉,上叶略长。体呈棕色,腹部黄色;体侧具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形蓝色斑点(幼鱼无斑)。背鳍、脂鳍及尾鳍灰黑色,有褐色小斑点;胸鳍、腹鳍及臀鳍色淡,很少有斑点。

生长

剑骨鱼(斑鳠)生长快,的个体较大, 2龄鱼可长到600~700g,常见1~2kg,最大10kg。适宜生长水温为18~30℃,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在广西桂江西江及右江水体中均有分布。斑鳠生长速度从慢到快再转慢。生长旺盛期主要在1 ~3龄幼鱼阶段。体长、体重的相对增长率、生长比速均较大。进入成鱼阶段后,体长、体重的相对增长率下降。生长拐点年龄为9.2龄,最大年龄t.=24.5龄,0.3龄为体重生长的旺盛阶段。生长加速度曲线上升至3龄时达到最高。当t=9.2龄以下时,体重生长速度曲线上升,速度却逐渐下降,当年龄为t=9.2龄时,体重的生长速度曲线达到极大点,生长速度达到最大。加速度递增阶段结束,这是斑鳠生长过程的转折。当t>9.2龄时.其体重生长速度曲线下降,体重生长速度处于递减阶段。当t=15龄以后,生长速度的递减速度下降。

繁殖

剑骨鱼(斑鳠)的第一次性成熟为6~8龄,每年的繁殖季节为4 ~ 8月份。雌鱼性腺成熟系数从3月起上升,到6月达最高值,8月又下降,9月急剧下降。l2月份最小。雄鱼的成熟系数则没有明显的起落变动。性成熟的雌鱼体色稍呈深褐色,腹部明显比雄鱼膨大而丰满,手感松弛柔软,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和泌尿孔外突稍展开.周围呈紫红色,范围比雄鱼大。雄鱼外观体色淡自,腹部较膨大,生殖孑L前方有黑色素斑,泄殖孔周围呈微红色,精巢呈扁圆柱状,多分枝。在生殖季节.成熟的雌鱼喜在岩洞中或岩石丛中产卵(为粘性卵),雄鱼同时排精,精卵在水中受精,并在亲鱼的保护下孵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