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副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副业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副业是指生产单位所从事的主要生产活动以外的生产事业。在我国农业生产部门中,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外的其他生产事业。目前主要包括:(1) 采集野生植物,如采集野生药材、野生油料、野生淀粉原料、野生纤维、野果、野菜及柴草等。(2) 捕猎野兽、野畜。(3) 农副产品加工和工业性作业以及手工业。如粮油加工、采矿、机械制造、砖瓦等建筑材料的生产。(4) 手工业。如编织、手绣等。(5) 其他。如运输、屠宰、理发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副业 [1]

拼音 fù yè

解释 主业以外的生产事业

广义 与生计无关的财产收入来源

狭义 农业林牧渔以外的其他生产事业

概念

副业

by work/sideline

种植业

是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事业。

林业

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这样的生产部门叫做林业。

畜牧业

在牧区,牧民靠放牲畜而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取产品,这样的生产部门,都可统称为畜牧业。

渔业

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称为渔业。

狭义上的副业

在中国农业中,副业有两种含义:

①指传统农业中,农户从事农业主要生产以外的其他生产事业。在多数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业,以饲养猪、鸡等畜禽,采集野生植物和从事家庭手工业等为副业。

②在农业内部的部门划分中,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外的生产事业均划为副业。

后一种含义的副业包括的内容有:

①采集野生植物,如采集野生药材、野生油料、野生淀粉原料、野生纤维、野果、野菜和柴草等。

②捕猎野兽、野禽。

③依附于农业并具有工业性质的生产活动,如农副产品加工、手工业以及砖、瓦、灰、砂、石等建筑材料生产。这部分工业性生产活动,按照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统计规定,包括生产大队办的工业、生产队办的工业和农民家庭经营的手工业(商品部分)。当时队办工业(含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两级办的工业)尚处于萌芽阶段,规模小,生产项目少,因此被列入农业中的副业范围之内。经过20年的发展,队办工业的规模迅速扩大,生产项目增多,其产值已占了副业产值的绝大比重。80年代初,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决定,今后不再把村办工业(原大队办的工业)和村以下合作经济组织办工业(原生产队办的工业)列入农业中的副业之内,其产值也不计入农业总产值中而计入全国的工业总产值中。

中国有丰富的副业资源,农民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时间和分散的资源、资金发展副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社会需要和推动农业生产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副业生产,特别是其中的采集和捕猎对自然资源的状况影响较大。因此,发展副业时,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副业也指代人们除了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进而参与其他工作,而其他的工作在此就称为副业。

陕西副业民俗

一、养蚕

关中一带,流传着关于养蚕的许多谚语,例如:"养得一季蚕,可抵半年粮","种得一亩桑,可免一家荒","清明前喂蚕,四十五天卖大钱","小满三日见新蚕","大麦发了黄,农家养蚕忙","春蚕宜火,秋蚕宜风","春蚕不吃小满叶,夏蚕不吃小暑叶","宁叫蚕老叶不黄,不叫叶尽蚕不老","早赶晚赶,四十五天作茧"。

陕西省养蚕有许多禁忌,清代《豳风广义》一书对此记述道:"蚕室一切禁忌开列于后:蚕属气化,香能散气,臭能结气,故蚕闻香气则腐烂,闻臭气则结缩。凡一切麝、檀、零陵等诸香,并一切葱、韭、瑾、蒜、阿魏等臭物,并有臭气之物,皆不可入蚕室。忌西南风;忌灯火纸燃于室内;忌吹灭油烟之气;忌敲击门窗、箔槌及有声之物;忌夜间灯火射入蚕室窗孔;忌酒醋入室并带入洒人;忌煎炒油肉;忌正热忽着猛风寒冷;忌侧近舂捣;忌蚕室内哭泣叫唤;忌秽语淫辞;忌正寒骤用大火;忌放刀于箔上;忌不洁净人入蚕室;忌水泼火;忌烧皮毛诸骨臭物;忌当口迎风窗;忌一切腥臭之气;忌烧石灰之气;忌烧硫磺之气;忌仓猝开门;忌高抛远掷;忌湿水人桑叶;忌饲冷露湿叶及干叶;忌沙燠不除。以上诸忌,须宜慎之。否则蚕不安箔,多游走而死。"

二、磨房

磨房,也写作"磨坊",即磨面粉的作坊。分畜力带动的和水力带动的两种。磨是用圆石盘做成的,所以被民间视为"一盘龙",叫作"青龙爷"。旧时,每逢天旱,民间有向磨求雨的习俗。用畜力带动的磨房,一般使用毛驴。牲畜工作期间,戴有眼罩,以免眩晕。水磨房中,供奉的神是太上老君、财神、河神。相传太上老君的坐骑是青牛,所以忌讳手执鞭子的人入内,以免惊吓青牛。另外,还忌讳孕妇、产妇进入磨房。三、酿酒旧时,酒除了烧房(酒坊)生产的以外,还有农家自酿的。富平县的"石冻春"酒,就是其中一例。

三、石冻春,早在一千年前就享有盛誉,被人们公认为是我国主要佳酿之一。唐代李肇《国史补》写道:"酒则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唐朝郑谷在《赠富平李宰》一诗中说:"易得连宵醉,千缸石冻春。"明清两代,富平县民间仍在大量酿造石冻春,作为待客佳品。入民国后还有人会酿。今天它已经绝迹了,但《辞源》仍专条记述此酒。

据该县老人回忆,石冻春的酿造方法是:1、备料。主要用料有:芦苇叶、竹叶、夏莲嫩叶、蒲公英等。采料必须鲜而且嫩。2、作曲。到十冬腊月上冻之后,将备好的各种料煮熟晾冷之后,拌到小麦糁子里。然后将糁子装在石槽或木制模予中,再用石头砸实。放在40℃左右的热炕上,使其发酵变黑,就成了酒曲。3、酿造。以三斤麦子、一钱曲的比例搭配后,按照一般做酒的方法酿成酒,储于缸内。在水中加入木瓜、山栀、枣仁、二花、杏仁、花椒后煮熟,搅进酒里。最后用泥将缸口封严。这样冻上一冬后,到来年元旦(今春节)时启开酒缸,就成了石冻春酒。

做石冻春酒有许多讲究,例如,水必须清澈干净,这样做出的酒味道醇正、清香。操作时忌有人乱说乱问,忌小孩跟随。人们不准小孩喝石冻春酒,说是喝了会跌跤。当地有民谚说:"五个杏仁八颗椒,下到酒里娃不喝,神仙喝了跌几跤"。

酿酒(汉代画像石摹本)

四、熬盐

熬盐,曾经是富平、蒲城两县间垴泊滩一带农民从事的副业。垴泊滩,古代叫盐池泽,横亘东西,周长20里。滩内地势低洼,地面为盐渍土,到处白茫茫一片,不适宜种植农作物,但可熬盐。

旧时。附近的农民常进入滩内,搭起临时居住的席棚,并建起灶,安上盐锅。这种锅口径三尺,深约六寸。滩内有因历年取土而挖的许多坑,坑中积有雨水。盐民们挖来土,撒进坑中,使盐分溶进水中。等水中盐分充足后,将水澄清,舀进锅里,点燃炭火煎熬。水干涸后,盐便结晶在锅底。这种盐叫"滩盐",也叫"锅巴盐"。由于价钱便宜,穷人喜欢食用。据说吃这种盐可以不患瘿病(大脖子病)。但由于清朝政府禁止贩运私盐,从山区来的盐贩便在渭南、临潼、华州(今华县)一带等候,而不亲自来垴泊滩取货。盐民们将产品装进小车,在刀客掩护下,乘船运过渭河,带入盐贩的住处。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