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加岛陆鬣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加岛陆鬣蜥,是一种属于美洲鬣蜥科的蜥蜴,也是陆鬣蜥属两个物种的其中之一,是帕戈斯群岛有种。由于是变温动物,因此加岛陆鬣蜥白天时会停留在火山岩上晒太阳;到了晚上则到洞穴中睡觉,以维持体温。通常为草食性,不过有些个体具有机会性质的肉食行为。加岛陆鬣蜥寿命约60岁。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爬虫纲

目: 有鳞目

科: 美洲鬣蜥科

属: 陆鬣蜥属

种: 加岛陆鬣蜥

体长:100厘米以上

体重:13公斤

生命:约60岁

食性:草食性

繁殖:每窝产2-25颗卵

习性:白天晒太阳,晚上睡觉

分布:加拉帕戈斯群岛

外形特征

加岛陆鬣蜥头体长100厘米以上,重量13公斤。大小依其所栖息的岛屿而有所差异。 栖息于不同岛屿上的加岛陆鬣蜥族群,在型态与体表色彩上有所差异。其属名“Conolophus”是源自希腊文的“cono”(多刺的)与“loph”(背脊),意指其排列于背上的尖刺。而种小名“subcristatus”则是源自拉丁文中的“sub”(低矮的)与“cristatus”(背脊),意指这种鬣蜥背上的尖刺比起其他种类的鬣蜥更短。 19世纪时,到此探险的查尔斯·达尔文曾对加岛陆鬣蜥有如此的描述:“难看的动物,下半部呈橘黄色,上半部呈红褐色,由于低面角(low facial angle)的缘故,使它们的外表看起来格外地愚蠢。”

生长繁殖

加岛陆鬣蜥的性成熟大约发生于出生后8到15年之间,差异出现于不同岛屿上的族群,而交配期也同样依岛屿而定。在交配过后,雌性鬣蜥会迁移到沙地筑巢,并在一个深约40厘米的凹洞中产下2-25颗卵,下蛋时间约在90天到120天后。 在南普拉萨岛上,加岛陆鬣蜥与加拉巴哥海鬣蜥(Amblyrhynchus cristatus,或称海鬣蜥)的生活领域发生重叠,而两种动物因而发生种间杂交,产生一些同时含有两物种特征的后代。这些杂交产生的个体长得像是雄性海鬣蜥与雌性陆鬣蜥的合体。虽然亲代是来自两个不同属的物种,但仍可存活,只是不具繁殖能力。

地理分布

加岛陆鬣蜥生存于加拉帕戈斯群岛,主要栖息于其中的费尔南迪纳岛(Fernandina Island)、伊莎贝拉岛(Isabela Island)、鲁兹岛anta Cruz Island)、北西摩岛(North Seymour Island)、西班牙岛(Espanola Island)以及拉萨岛outh Island)。

生存状况

原本由人类所带来,并在此野化的动物,是加岛陆鬣蜥最主要的生存威胁。野狗和野猫会攻击这些鬣蜥,并破坏它们的巢穴。而且由于数百万年来加拉巴哥群岛的孤立,鬣蜥们并未发展出逃离掠食者的能力。野猪在觅食的过程中,也会破坏鬣蜥巢穴,甚至吃掉产于其中的卵。此种现象普遍发生于塞罗阿苏尔火山(Cerro Azul volcano)地区以及伊莎贝拉岛上。此外,引进此地的山羊也与鬣蜥在食物及水的来源上发生竞争。山羊的觅食行为连带也影响了加拉巴哥鹰(Buteo galapagoensis)的生存。 有一个将加岛陆鬣蜥重新引入巴尔特拉岛(Baltra Island)的计划。原来居住在这座岛上的陆鬣蜥遭过去驻扎于此的士兵当成射击标靶来作娱乐,因而在1954年完全灭绝。不过在1930年代,美国报纸发行人威廉.蓝道夫.赫斯特曾将这座岛上的陆鬣蜥带到几百米远的北西摩岛上(而且当时北西摩岛还没有鬣蜥生存,原因不明),这些陆鬣蜥因此成为查尔斯·达尔文研究站(Charles Darwin Research Station)的保留品系,用来重新引入加拉帕戈斯群岛和其他区域。

知 识

加拉帕戈斯群岛又称科隆群岛(西班牙语:Islas Galápagos,官方名称Archipiélago de Colón),位于太平洋东部,属厄瓜多尔管辖的火山群岛,面积7976平方公里,离厄瓜多尔本土1100公里,为加拉帕戈斯省,西班牙语中Galápagos指为乌龟。科隆群岛最先由巴拿主教托马斯·德·贝兰加用文字提及。[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