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天路.感受信仰的力量(梁小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勇闯天路.感受信仰的力量》是中国当代作家梁小红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勇闯天路.感受信仰的力量
——一位50后顺德阿姨的西行漫记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这是《天路》里的一句歌词。而这“天路”就是青藏铁路——世界上最长、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线。据资料介绍,1949年,整个西藏仅有大约1千米便道可以行驶汽车,水上交通工具只是溜索桥、牛皮船和独木舟。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索鲁曾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半个世纪之后,我国的铁道兵战士,克服了没有设备、冻土层,以及高原反应等种种难关,硬是把铁路修到了拉萨!狠狠地打了保罗·索鲁的脸!
我属猴,生性好动。自从听过韩红唱的《天路》,以及一系列介绍西藏的影视作品后,就一直向往这个神秘又遥远的,有“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雪域高原。尤其想走一趟青藏铁路,亲身体验这条海拔最高、穿越山川大河无数,牺牲了将近3000名铁道兵战士的青藏铁路。用心感受这条用生命筑就,成为我们中华民族骄傲的神奇天路。青藏铁路的开通,不止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以及国家的边疆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还能让更多国人饱览雪域高原的壮美风光。
由于自己年纪偏大,子女也没条件陪同。为圆进藏梦,近几年,我已参加过不止一次本地旅行社自组团的“说明会”,打印过几份“行程表”,有一家还交了订金。以往,我每次出游都要找“搭子”并跟旅行团,何况去西藏?我曾在多个微信群游说别人与我同行。“我怕高反,听说会死人的。”“我去九寨沟也很难受。”“我知道西藏很美,值得一去,但,我怕被装在盒子里回来。”总之,大家就是各种怕。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搭子”,也因为“口罩事件”,年复一年,西藏的布达拉宫和神山圣湖,一直在我梦中萦绕。岁月不饶人,一眨眼已近古稀,我的心急啊:“到那时,旅行社也不收我了吧?”想着自己年轻时生儿育女,劳碌奔波大半辈子。退休后,作为家中长女,又受到“父母在,不远游”的约束。期间,自己的健康也亮起了“红灯”。如今,那些年的风风雨雨,总算熬过去了。“趁着眼睛还看得见,腿还走得动,我一定要在70岁之前多去几个地方!”嗯,只要有伴,就先远后近,先难后易。西藏就成了首选,还有新疆、青甘、川西……祖国河山壮丽,我都想看看,哪怕做个“月光族”。因为囊中羞涩,我尽可能考虑“穷游”,出国则在计划外。
机缘来了——
2024年春节刚过,认识不到一年,曾与我去过一次省内游的阿虹,知道我想去西藏,就说:“我有亲属和子女,大年初二从西藏自由行回来,不如我们约个茶,让她分享一下吧?”于是,几个跃跃欲试以及想了解行程和费用的姐妹,就凑到一起。很快就凑够4个姐妹并立即组了个临时群。好事多磨,不久就有两人因故退出。阿虹另外找了个姐妹阿妍:“你就多找一个人吧。”阿虹给我下达任务,我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寻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家旅行社的“粉丝群”,加了素未谋面的70后阿媚。双方初步达成进藏意向后,我约她去广州南沙的“十八罗汉山”看樱花。 初次接触,虽然感觉她在旅游方面是只“菜鸟”,但胜在年轻,与我女儿年龄相近。“我俩就结伴啦?”“好,定好时间我就向公司请假。”阿媚说她现在的工作并不开心,正想出去走走。
勇当“领队”——
考虑到本地旅行社难得搞一个西藏“自组团”。他们收客后只帮订票以及联系当地旅行社,客人进藏后大都是“散拼”。而阿虹亲属的自由行,都是子女做“功略”并一路带着。到西藏后租商务车,司机兼导游,客人指哪就去哪。“这样费用高昂,我们还是跟团吧?”最终,我们决定“半自由行”——去拉萨后跟当地团。 如何订火车票和机票?几个“搭子”都没表态。想起前几年跟云南散拼团的旅游顾问一直有联系,我尝试找他。他乐意协助。我就以西藏某旅行社去年搞促销活动时的价钱,与他谈妥团费。火车去飞机回是铁定的,目的是看青藏铁路沿途风景。 我们搭乘的列车从广州出发,去到拉萨要途经广东、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8个省区,全程约5003公里共54小时 。我不想太累,希望软卧去,哪怕比机票还贵。怎奈事与愿违,不但抢不到软卧票,买到的还是硬卧中铺,四姐妹还被分在两个相距甚远的车厢。“车票瞬间就被秒杀了!”帮我们订票的旅游顾问说。我知道广州到拉萨的火车每天只有一趟,软卧车厢特别少。虽然每个人节省了近600元,我还想着到时候看能不能跟下铺的年轻人换,加多少钱也可以。 接下来,我将旅游顾问寄来的红景天,找人切碎后提前分给大家煮茶喝。由于从行程规划、订票、联系接送、交待高反注意事项以及药物、食品准备都由我交代和操办,我这个50后大姐大已然成了此行的“领队”,与两位60后一位70后结伴出行。
圆梦之旅——
2024年4月12日一大早,托旅行社请的商务车将我们送到广州火车站,开启了我心心念念的圆梦西藏之旅。上午9:15,经过两次安检和验票,四姐妹终于踏上从广州开往拉萨的z265次列车。我和阿媚在12车,阿虹和阿妍在4车。我的下铺是个年约40的男士:“你好,你也是去拉萨的吗?我抢不到下铺的票,你看我年纪这么大,能不能跟我换一下?我补你差价。”我尝试与他商量,对方不肯。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唯有接受现实。硬卧的中铺和上铺,正常身高的成年人,都不能挺直腰板坐起来,进出铺位只能左右开弓“横”着来。 这趟车的美景主要集中在第3天,正式进入青藏铁路以后。时间这么长,总不能都躺着吧?下铺是不能坐的了,好在旁边就是“残疾人专用车厢”,空间相对宽敞,我可以在两个车厢之间来回走动,遇到停站时间稍长的就急忙下车透透气。过道上的小板凳,每节车厢只有两张,用餐时只能轮流坐一会。第一天下午,四车的队友阿虹发来微信,说她们车厢的香港客人也被拆散了,其中一人就在我隔壁车厢的下铺。阿虹说可以对调一下,只是调过来后,香港客人就要睡中铺了,对方表示不介意。调整后,三妹阿妍过来继续睡中铺,将香港客人的下铺让给我。我担心留在4车的阿虹会不会很孤独,阿妍说不会:“她和那几个香港客人已经很熟络了。”
4月13日傍晚,列车到达西宁。我们整车人连同行李,转到据说是“世界上唯一一辆旅客主动擦车窗”的动力更大的供氧列车,铺位不变,列车正式进入青藏铁路。8点左右,列车广播突然响起:“前方就是青海湖。”高原的天黑得晚,大家纷纷凑到车窗观望、拍照,尽管不是很清晰。车到格尔木后,车厢开始弥漫式供氧,客人也逐渐进入梦乡。
(进藏列车) 翌日醒来,广播又响起“这里是昆仑山脉,是青海和西藏的'界山’”。但见窗外美景目不暇接:起伏的雪山、草甸在朝阳下一片金光灿灿,美不胜收。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好的心情在风景里。此生首次看到:蓝天白云下连绵的雪山,草甸上觅食的牛羊……纵使路途遥远,冒着高反的不适,也觉不虚此行。接下来是可可西里无人区,以及青藏铁路海拔最高的那曲、唐古拉山......尽管无缘见到藏羚羊,但能见到从未见过的雪山,以及从雪山流下来尚未溶雪,宛若银色飘带的小溪流,感觉眼睛不够用,匆匆拿出手机拍拍拍……经历了日出又日落的漫长时光,距离圣城拉萨越来越近,大家尽量压抑内心的小激动,不敢哇哇大叫。
(车窗外的美景:雪山与草甸上觅食的牦牛) 不如见一面,哪怕就一眼,不给自己人生留遗憾。西藏,我终于来了!14号下午2点多,列车到达拉萨火车站。出站途中就接到旅行社管家来电。当天,我特意穿了套橙色外衣,拉个蓝色行李箱(有点像消防队员),我们很快就接上头。坐上接站的小汽车,车行约10公里后,我们被送到当晚入住的供氧酒店。办妥入住手续后,与旅行社管家签合同、交团费,交代注意事项......
知识之旅——
旅行,是观世界的一种方式。西藏之行,令我眼界大开,获益非浅。15日早餐后,西藏7天的行程正式开启。由于行程中有海拔4000米以上的色季拉山口和羊卓雍措,为了让客人逐渐适应海拔的抬升,旅行社安排我们先往有“东方小瑞士”“西藏小江南”之称的林芝方向走。拉林高速(回程称林拉高速)全长约400公里,是西藏目前颜值最高的免费高速公路。沿途的雪山、森林、村落和农田,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图。从青藏铁路到拉林高速一路美景,看多了,竟然有点“审美疲劳”。
随着海拔的爬升,也许是害怕高反难以发现,导游不让客人戴墨镜和打瞌睡,他不停讲话的同时也盯着车上每一个客人。“我们出来旅游,不单用眼去看,用耳朵去听,还要用心去感受。西藏的景色不是唯一的,但其藏族文化现象却是独有的。”从几个小时的讲述中,这位汉族援藏导游重点介绍藏族独有的文化现象:“藏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藏传佛教、苯教,以及民间宗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等。其中,藏传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发展演变而来的。” 通过导游的讲述,我对西藏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以及其独有的语言、文字、天文、历法、医药体系和生活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据介绍,作为游牧民族之一的藏民,历史上都是逐水草而生,还要受奴隶主的压迫与剥削。文成公主进藏后,为藏民带来了农耕文化和中原文化。她教授当地妇女养蚕织布技艺,让吐蕃人有了较为保暖的衣服。她还带来了中原的医药知识、历法和天文学,使吐蕃人在文化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文成公主被藏民尊为“白度母的化身”(观音菩萨)。
我喜欢“猎奇”。西藏神秘的“转世灵童”制度、藏族的丧葬文化也是我最想了解的。其丧葬方面丰富多样的方式方法,体现了独特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如根据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信仰,藏族人选择不同的丧葬方式。从高到低依次为“塔葬”:此为藏族最高级别的丧葬方式。只用于高僧大德、活佛喇嘛。其遗体经过特殊处理后,放入饰有黄金珠宝的灵塔内保存(布达拉宫就有不少灵塔);“天葬”是藏族最普遍的丧葬方式。尸体被运至天葬场后,由天葬师剖体碎尸,同时点上藏香引来秃鹫(藏民称为“神鹰”)等鸟类,供其食用。此法体现了大乘佛教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游览羊湖回来的路上,我们就望见一处冒着烟(祭祀中)的“天葬台”。路边山崖的石壁上,画满了阶梯状的图案,据说去世的人会沿着这些阶梯“升仙”;“水葬”用于乞丐和未成年人;“树葬”用于一岁以内夭折的小孩;“土葬”用于患有传染病的人以及强盗、杀人犯等,意为让其下地狱。这与我们汉族的“入土为安”大相径庭,在我看来既恐怖又不可思议。
在林芝住了三晚,回拉萨的路上又是几个小时的车程,期间在服务区吃过午饭。想着客人已适应高原气候,导游就放“转世灵童”的视频让我们看,他乘机休息。 海拔近3700米的布达拉宫是不少人“一生想去的地方”。听说布宫有1000多台阶,有的地方还很陡,为保护自己不争气的膝关节,我带了登山杖。适逢淡季,我们预约了第一批“进宫”。来早了,趁其他客人未到,我们抓紧时间打卡拍照。布达拉宫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门口的石碑上刻着“建于公元七世纪”。一说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尼泊尔人)和文成公主而兴建;另一说为,作为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的王宫而建。17世纪重建后,这里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曾经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以布达拉宫为背景,手持50元人民币打卡) 踏足这个“缺氧不缺信仰”的地方,感觉这里“最不值钱的是黄金”“最值钱的是信仰”。整座宫殿具有藏式风格,其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白宫部分可以拍照,红宫因为存放着众多数以吨计、价值连城的金身佛像、法器,以及镶满各种珠宝玉石的灵塔、舍利塔、藏经塔......不能拍照,不能戴墨镜和帽子,不能穿拖鞋、短裤短裙和破洞衣裤入内,以示尊重与虔诚。遗憾的是,没能看到哪个是“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的街头,我将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不负如来不负卿”的“一代情僧”仓央嘉措的塑像。据说这位第六世达赖喇嘛,因其“身不由己”而“离经叛道”的行为,纵有满腹才华与才情,最终还是逃不过命运的捉弄而英年早逝,死因至今成谜。因其塑像前没有酥油灯和哈达,藏族导游也没作指点。
感悟之旅—
在旅游方面,我这个50后阿姨犹如“井底蛙”。此行开启了我人生的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当“领队”去到5000公外里的雪域高原并遇到下雪;成功登上布达拉宫;第一次玩骑马、射箭;第一次旅拍,尤其是第一次目睹“五体投地”的虔诚佛教徒,那震撼心灵的一幕至今难以忘怀。 叩长头是藏传佛教信徒一种至诚的拜佛仪式。旨在表达对佛祖的虔诚敬意和祈求祝福。在执行这一仪式时,信徒们通常会采取“五体投地”的特定姿势。整个过程不仅体现了身体上的虔诚,也包含了口诵真言和心中念佛,实现了身、语、意的统一。进藏前,我已在相关视频中看到过,对一些虔诚的佛教信徒不远千里,“五体投地”“转(神)山”“转水(圣湖)”“转佛塔”“转寺庙”的修行方式,感到不可思议。这次亲眼所见,感觉心灵受到洗礼。 我和阿妍在布达拉宫后山下坡时,偶遇前方一位虔诚的独腿朝拜者。他的背嚢中插着一支拐棍,旁边吊着一个二维码。只见他穿着“木屐”的双手,分别从头顶、面部、胸前合十,随着“啪啪啪”的 3 下脆响,先下跪再“五体投地”磕一个等身长头 。然后用双手支撑着艰难爬起来,走3步,再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仿佛用身体丈量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见此情景,我下意识地从他身后绕过去,表达了一点心意。他将钱放进胸前的大口袋并点头致谢。据悉,这些虔诚的信徒要磕够999个长头才进入布达拉宫,朝拜的同时把口袋里的钱捐出来。
(布达拉宫后山偶遇独腿朝圣者) 看着他继续艰难前行的身影,我想,这是何等的坚忍与执着!信仰的力量竟然有这么大!导游说,那些因病或其他原因死在朝圣路上的信徒,都会被后来者妥善收殓。收殓者不会悲伤,他们认为这只是超脱、轮回。反观我们那些四肢健全,但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或“躺平”或“摆烂”,一心只想挣快钱的人,真乃天壤之别。
在一家饭店午餐时,我们遇到一位带着两个孩子前来“化缘”的藏族男子。但见这一家3口面色黝黑,衣衫褴褛,风尘仆仆。父亲前额隆起的暗黑包块十分抢眼,显然是叩头叩出来的。期间,不管食客是否施与,男子都不会纠缠,而是很平和地带着孩子离开。其表情就像西藏的天空,平和得一尘不染。当然,看见他这个样子,大家都纷纷掏出纸币递过去。据媒体介绍,许多藏族牧民以一生能朝拜一次大昭寺为终生愿望。他们对生活和物质没啥需求,心中只有信仰。平时辛苦劳作,积累财物,到了朝拜之日,却不惜散尽家财。这是我们在内陆通过辛勤打拼,努力改善生活的“局外人”百思不得其解的。 在八廓街,我还看到不少手持小型转经筒和佛珠,口中念念有词,环绕大昭寺缓缓而行的藏族老阿妈和老阿爸。偶尔也看到背着书包叩着长头的藏族儿童,也有换上藏族服装各种摆拍的汉族小姐姐,此情此景有点怪诞。还好,期间没见到做直播拍短视频的人。真心希望,不要有太多这类人来干扰藏民宁静的生活。
冒险之旅——
我喜欢通过朋友圈记录生活,这次西藏行也不例外。一来向关注我的亲友报个平安和行踪,二来分享旅途的风光和感受。因为我有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病,当初,儿子也认为我不适合去西藏。直到我发了在西藏开心游玩的视频和照片,一些心动却迟迟不敢行动的朋友感到意外:“以为你说说而已,想不到你胆子这么大,不声不响就出发了。”“想不到吧?我这次还是'半[[自由]行’呢!”知道我回来后睡了一觉已经“满血复活”,有人后悔没跟我。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四姐妹的心也真有点大,尤其是作为“领队”的我。首先,我把1万多元交给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让他帮我们订火车票和飞机票。姐妹们信任我,我也信任那个人。其次,我们这个来自全国各地的散拼团,本来有27个团友,来回路费都是自理的。翌日导游说:“你们有两个'家庭’共8人被吓跑了!接下来,你们19人仍然分3桌吃饭。”也就是说,害怕高反的他们,已经打“飞的”走了。餐费、大巴车费、导游费是没得退了,门票和住宿费不知退没退。而我们四姐妹,咬咬牙就坚持下来了:“难得来一次,就这样半途而废,不甘心啊!”
“菩萨保佑,好在都能走完全程,平安到家!”回家后,回想也是有点后怕。这倒不是我本人的问题,而是我们四姐妹中最年轻的阿媚,在格尔木到拉萨的路上一直都有明显高反。转换供氧列车的翌日,随着我带的方便面和麦片包装涨到几乎爆开,看见阿媚嘴唇及脸色发黑,手脚冰凉。“缺氧!”我当即呼叫列车员让她吸氧,同时拿出葡萄糖给她喝。吸氧后,她的脸色有所好转,但拔管后又打回原形。到达拉萨前,她一直在吸氧。进藏后的前几天,她都是这个样子。“我们是一个团队,一定要互相照应。”为了不耽搁大家的行程,一连3晚,我都让两位60后陪她去附近医院打点滴并吸氧。我们在海拔4000多米的色季拉山口,以及约5000米海拔的羊湖打卡时,阿媚根本不敢下车,只能吸我为她准备的氧气。回程飞到重庆转机,又遇上广州天气不好航班取消。一天后飞回广州平安落地:“阿弥陀佛!”我一直悬在心中的“石块”也随之放下。
温馨提醒——
事实证明,去西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以我本人为例,进藏前做足身体上的准备,如提前十几天停止有氧运动、喝点“红景天”茶,千万不能带病尤其是感冒出发。有高血压的要控制好并带上必要的药物。虽然我曾从医,出发前也做了体检并咨询过心血管医生。除了葡萄糖和红景天,我还带了降压、止痛、感冒、肠胃、消炎、安定等药,以及血压计和小型“急救包”,算是有备而来。
这次的经历,应验了那句“高海拔地区欺嫩不欺老,欺强不欺弱”的“名言”。西藏的旅行社收客到75岁,因我超过65岁还有高血压,旅行社要我加签一份俗称“生死状”的《告知书》。来到高海拔地区要“轻声慢步”,见到美景不要太激动。大部分人的高反很快就会适应(有部分是源于心理暗示)。阿虹因为拍照时手舞足蹈吐了两次,之后再没有任何不适。只有阿媚例外。导游在车上说过:去西藏相当于一次“免费体检”。回来后,我们劝阿媚去医院做一次身体检查。
回家后,得知“新东方”的俞敏洪老师也去了西藏,我几乎每天都追看他的直播,发觉自己这次只是“蜻蜓点水”。虽然也算是一次“挑战”,但比起那些自驾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甚至徒步的,我真是“弱爆了”!西藏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景,如有机会,我还是会再去的!
(2024.5.24)[1]
作者简介
梁小红,女,广东佛山顺德人,1956年11月出生。佛山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