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嘴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勺嘴鹬 (拉丁名:Eurynorhynchus pygmeus)为鹬科,勺嘴鹬属的鸟类,是一种小型的涉禽。
又名琵嘴鹬或匙嘴鹬。嘴黑色,基部宽厚而平扁,尖端扩大成铲状。
脚黑色。前额、头顶和后颈栗红色,具黑褐色纵纹。
翕、肩和三级飞羽羽毛中部黑色,羽缘栗色,使背呈现出红栗色而具黑斑。
勺嘴鹬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北极海岸冻原沼泽、草地和湖泊、溪流、水塘等水域岸边。
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岸与河口地区的浅滩与泥地上,
或海岸附近的水体边上,不深入到内陆水域。[1]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科: 鹬科 Scolopacidae
属: 滨鹬属 Calidris
种: 琵嘴鹬 C. pygmaea
形态特征
勺嘴鹬前额、头顶和后颈栗红色,具黑褐色纵纹。翕、肩和三级飞羽羽毛中部黑色,羽缘栗色,使背呈现出红栗色而具黑斑。
翕部羽缘白色,在背部形成v字形的白色线。
飞羽黑色,大覆羽具宽的白色尖端,次级飞羽和内侧初级飞羽基部白色,与大覆羽的白色尖端共同组成翅上宽阔的白色翅带。
腰和尾上覆羽两侧白色,中间黑色。中央尾羽黑色,两侧尾羽淡灰色。
嘴基和颏白色。眼先较暗,有一黑色贯眼纹,在眼后贯眼纹较细。
眉区、头两侧、脸、前颈、颈侧和上胸栗红色,具细的褐色纵纹。
下胸淡粟色,具褐色纵纹和斑点,有时在两侧形成由褐色斑点组成的纵带。其余下体,色括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
冬羽头顶和上体灰褐色,微具暗色羽轴纹。后颈较淡,翅覆羽灰色。具窄的白色羽缘。
前额、眉纹和下体辉亮白色。颈测和上胸两侧微具褐灰色纵纹。
幼鸟头顶黑褐色,具栗皮黄色羽缘。前额和眉纹乳白色。眼先和耳区有暗色斑纹。
翕、肩和三级飞羽黑褐色,多数具皮黄色和白色羽缘。
其中白色羽缘在背部形成白色v形带斑。翅覆羽褐色,具淡皮黄色和皮黄红色羽缘。
下体白色,胸两侧缀皮黄色,具细的褐色纵纹。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基部宽厚而平扁,尖端扩大成铲状。
脚黑色。[2]
栖息环境
勺嘴鹬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北极海岸冻原沼泽、草地和湖泊、溪流、水塘等水域岸边。
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岸与河口地区的浅滩与泥地上,或海岸附近的水体边上,不深入到内陆水域。
勺嘴鹬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海岸冻原地带,繁殖期6-7月。营巢于冻原沼泽、湖泊、水塘、溪流岸边和海岸苔原与草地上。[3]
生活习性
勺嘴鹬常单独活动于水边浅水处和松软的烂泥地上。
行走时常低垂着头,不断将嘴伸入水中或烂泥里,
边走边用嘴在水中或泥里左右来回扫动前进,甚至转回来的时候,嘴也不用从水中出来。
食性:主要以昆虫、昆虫幼虫、甲壳类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觅食方式主要用嘴在水下或烂泥里左右来回扫动觅食。有时也在地面直接啄食。
迁徙:中国主要为旅鸟,部分冬候鸟。
春季于4-5月,秋季于9-10月迁经中国。[4]
分布范围
原产地:孟加拉国、中国、印度、日本、朝鲜、韩国、马来西亚、缅甸、俄罗斯联邦(东亚俄罗斯)、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参考文献
- ↑ 【濒危--鸟类】勺嘴鹬,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2020-3-29
- ↑ 每日一图知一鸟之勺嘴鹬,鸟网,
- ↑ 广东湛江发现34只极度濒危勺嘴鹬! ,土流网,
- ↑ 世界极危物种勺嘴鹬现身上虞海涂,上虞新闻网,
- ↑ 萌萌的勺嘴鹬,偷走你是为搭救你!,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