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化石层序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化石层序律

化石层序律也称生物群层序律,是地质学一条普遍法则,是生物地层划分、对比的理论依据,最早由英国地质学家威廉·史密斯提出。

简介

史密斯认为:相同岩层总是以同一叠覆顺序排列着,并且每个连续出露的岩层都含有其本身特有的化石,利用这些化石可以把不同时期的岩层区分开。通俗地讲,就是“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的时代相同,不同时代的地层所含的化石不同”。利用这条规律,可以根据所含化石的面貌鉴别岩石的年龄。地质历史上的生物成为古生物,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迹和遗体,它们一般被钙质、硅质等充填或交代。18-19世纪,古生物学家与地球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化石的详细研究,得出了对生物演化的规律性认识:生物演化切割者新,即生物演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以往出现过的生物类型,在以后的演化过程中决不会重复出现。

评价

很多人或许都曾经好奇过:人从哪里来?人是古猿变来的吗?恐龙真的灭绝了吗?最大的恐龙有多重?过去真的有过海怪吗?翼龙是天上飞的恐龙吗?鸟类是从恐龙演化而来的吗?猛犸象生活的时期是不是真的很冷?远古的地球上还生活了哪些动物和植物?它们又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今天的生物的?古生物学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中国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山海经》中,开始有了关于“龙骨”的记载。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学者就已经认识到,化石是由远古生物形成的。中国唐代的颜真卿和北宋的沈括也准确地提出,化石是远古动物和植物的遗迹。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提出了根据化石可推断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的观点。到了18世纪后期,古生物学逐渐成为现代科学的一个分支,最终在欧洲发展起来,并且迅速在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