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化石層序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化石層序律

化石層序律也稱生物群層序律,是地質學一條普遍法則,是生物地層劃分、對比的理論依據,最早由英國地質學家威廉·史密斯提出。

簡介

史密斯認為:相同岩層總是以同一疊覆順序排列着,並且每個連續出露的岩層都含有其本身特有的化石,利用這些化石可以把不同時期的岩層區分開。通俗地講,就是「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層的時代相同,不同時代的地層所含的化石不同」。利用這條規律,可以根據所含化石的面貌鑑別岩石的年齡。地質歷史上的生物成為古生物,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遺蹟和遺體,它們一般被鈣質、硅質等充填或交代。18-19世紀,古生物學家與地球科學家通過對不同地質歷史時期的古生物化石的詳細研究,得出了對生物演化的規律性認識:生物演化切割者新,即生物演化的總趨勢是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以往出現過的生物類型,在以後的演化過程中決不會重複出現。

評價

很多人或許都曾經好奇過:人從哪裡來?人是古猿變來的嗎?恐龍真的滅絕了嗎?最大的恐龍有多重?過去真的有過海怪嗎?翼龍是天上飛的恐龍嗎?鳥類是從恐龍演化而來的嗎?猛獁象生活的時期是不是真的很冷?遠古的地球上還生活了哪些動物和植物?它們又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今天的生物的?古生物學能夠回答這樣的問題。中國戰國到西漢時期的《山海經》中,開始有了關於「龍骨」的記載。早在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學者就已經認識到,化石是由遠古生物形成的。中國唐代的顏真卿和北宋的沈括也準確地提出,化石是遠古動物和植物的遺蹟。在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提出了根據化石可推斷地殼運動和海陸變遷的觀點。到了18世紀後期,古生物學逐漸成為現代科學的一個分支,最終在歐洲發展起來,並且迅速在地質學、生物學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

參考文獻